鴠字的含义解析,鴠字组词典故,鴠字诗词解读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鴠”字作为汉字中较为罕见的字形之一,其结构独特、意义深远,在古代典籍与语言使用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本文将围绕“鴠”字展开全面解析,涵盖其读音、五行属性、用于起名的意义、字义详释、古典出处、诗词引用、相关成语、组词示例等多个方面。
**一、“鴠”字的基本含义**
“鴠”,拼音为dàn,笔画共11画,无明显偏旁部首。该字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籍中可见其踪迹。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是指一种鸟类,即“鴠鸟”,又称“求旦之鸟”,因其鸣声清亮且不分昼夜而得名;二是通假作“蛋”,表示禽类所产之卵。从语义发展来看,“鴠”属于象形会意字,结合其声音特征及形态特征加以命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归纳能力。
**二、“鴠”字的读音与五行属性**
“鴠”字读音为dàn,属去声,音调较高且短促有力。关于其五行属性,在传统命理学中并无明确记载。根据汉字构成的一般规律,带有“鸟”部或与飞禽相关的字通常归为木属性,因为“木主生发”,象征活力与生机。“鴠”虽未带“鸟”部,但其所指涉的对象为鸟类,因此可暂定其五行属性为木,用于人名中有助于补益五行缺木者,增强个性中的灵活与适应能力。
**三、“鴠”字在起名中的意义**
“鴠”字虽然冷僻,但其寓意丰富,可用于姓名中以表达美好愿望。由于其含义之一为“求旦之鸟”,象征不畏黑暗、积极进取的精神;另一义则为“蛋”,代表新生与希望。因此,若将其用于男孩名字中,可寄寓父母对孩子勇敢坚强、不断追求光明未来的期望;用于女孩名字,则可象征纯洁与生命的延续。整体而言,“鴠”字起名适用于性格刚毅、志向远大的孩子。
**四、“鴠”字的字典说明(含康熙字典)**
据《康熙字典》记载,“鴠”属“鳥”部,页码为第1486页第12行,其注音为“得案切”“得爛切”,音同“旦”。书中称:“䳚旦,鳥也。”并引《增韻》指出,“鴠”又名“求旦之鳥”,形状似鸡,昼夜皆鸣,颇具灵性。此外,《揚子·方言》提到各地对其称呼各异,如“獨春”“城旦”“鶡鴠”等,说明此鸟分布广泛,民间认知度高。而在《禮記·月令》中亦有“仲冬,鶡旦不鳴”的记录,反映出古人通过鸟鸣判断节气变化的生活智慧。
**五、“鴠”字在中国古典解说**
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等韵书中,“鴠”均被注音为“dàn”,音义统一。从构形上看,“鴠”由“隺”与“鳥”组合而成,“隺”表高音、长鸣之意,与“鳥”结合,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鸟的特征——鸣声高昂,昼夜不息。说文解字虽未单独收录“鴠”字,但从其构造分析,仍可理解为“能发出嘹亮叫声的鸟类”。
**六、“鴠”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古诗文中虽少直接提及“鴠”字,但与其意涵相近的“盍旦”“曷旦”“鶡旦”等词汇多见于文献。例如《詩經·小雅》中有“相彼盍旦,尚猶患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另《禮坊記》引用此句,用以劝诫世人应珍惜光阴,不可懈怠。由此可以看出,“鴠”及其别称在古代文学中承载着警世寓意。
**七、与“鴠”字相关的成语**
目前在成语词典中尚未查得以“鴠”字开头或包含“鴠”字的固定成语。但由于“鴠”常与“求旦”“晨光”等意象相关联,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可以借用“鴠鸣”“求鴠”等词语来比喻勤奋、坚韧或迎接新生之意。未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排除产生相关新成语的可能。
**八、“鴠”字组词示例**
以下是与“鴠”字有关的词语组合:
1. 鴠鸟
2. 求鴠
3. 鴠声
4. 鴠啼
5. 鴠鸣
6. 鴠影
7. 鴠羽
8. 鴠梦
9. 鴠夜
10. 鴠昼
11. 鴠声鸟
12. 晨鴠
13. 鴠鸟不鸣
14. 鴠鸟求旦
15. 鴠音
16. 鴠音清越
17. 鴠鸟悲啼
18. 鴠语
19. 鴠声悠扬
20. 鴠啼破晓
这些词语多用于描写鸟鸣、黎明景象,以及表达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气质。
**九、总结**
“鴠”字虽非常用字,却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既是自然界中一种特殊鸟类的象征,也因“求旦”之意成为人们寄托理想与希望的文字载体。在起名时,“鴠”字寓意积极向上、迎难而进,适合用于激励成长中的个体。同时,通过解读《康熙字典》及相关典籍的内容,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古人对自然与语言之间联系的敏锐洞察力。在未来的学习与应用中,我们应当更加珍视此类冷僻汉字的文化价值,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