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说文解字 / 鴠字的含义解析,鴠字组词典故,鴠字诗词解读

鴠字的含义解析,鴠字组词典故,鴠字诗词解读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说文解字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5 更新日期: 2025-07-06 23:04

中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每一个汉字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鴠”字作为汉字中的一个生僻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其音、形、义均具特色,尤其在古籍文献中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解析“鴠”这一汉字。

**“鴠”字读音和五行属性**

“鴠”字拼音为 **dàn**,属于平声韵,发音清晰明快。在古代汉语中,它也曾经有别读如“亶(dǎn)”,意指同一种鸟的不同称呼或方言变体。根据传统命理学的观点,“鴠”字结构中含有“鸟”部,从形声角度看,属于鸟类相关字,五行应归属于 **金** 或 **木**,具体归属需结合用名者的八字综合分析。但通常来说,带“鸟”的字多属金,因为鸟飞翔于天,属阳之象,与金属、锋利等特性相合。

**“鴠”字用于起名的意义**

在名字中使用“鴠”字较为罕见,但由于其独特性和古典韵味,若恰当使用,可增添姓名的文化气息与个性色彩。“鴠”字本义指一种昼夜鸣叫、求旦不息的鸟,引申出 **坚持不懈、志向坚定、勤勉不息** 的寓意。同时,在部分地区该字也可通“蛋”,象征生命之初、孕育希望,因此也有 **新生、成长、未来可期** 的含义。总体而言,以“鴠”入名者,多寄托了父母对孩子勇往直前、勤奋进取、光明未来的美好祝愿。

**“鴠”字在字典中的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中记载:“鴠”,音旦,亦作盍旦、曷旦、鶡旦、侃旦等不同写法,皆指一种名为“求旦鸟”的禽类。此鸟形状似鸡,白天黑夜均可听见其鸣叫声,古人认为它象征着“不懈追求光明”的精神。此外,《礼记·月令》中提到:“仲冬,鶡旦不鸣”,说明此鸟在寒冬时节反而静默,更增添了它的神秘与灵性色彩。因此,“鴠”不仅是一种动物形象的代表,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鴠”字在中国古典文辞与训诂中的解释**

《说文解字》虽未收录“鴠”字,但在其他古籍中有多处提及。如《增韵》称其为“求旦之鸟”,《扬子·方言》则指出各地对此鸟的不同称呼,可见其地域文化的差异与语言演变的痕迹。《礼坊记》引用《诗经》诗句“相彼盍旦,尚犹患之”,以比喻贤人自省、时刻警觉的态度。由此可见,“鴠”不仅仅是一个鸟名,更是儒家文化中用来教化人们修身养性的象征物。

**“鴠”字相关的诗词内容**

在古代诗词中,“鴠”或“盍旦”作为意象出现,多用于表达对黎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例如唐代杜甫《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感》中有句:“清商适向秋,非是无心听。对立识声来,含毫如有待。”虽未直接提及“鴠”,但其意境与“求旦之鸟”所传达的执着与守候颇为契合。又如宋人诗文中常见借“渴旦”抒发怀才不遇、盼时而动的情怀。

**与“鴠”字相关的成语**

由于“鴠”字较为冷僻,目前尚未形成固定成语。但在古代文献中存在与其意义相近的词语,如“渴旦”、“盍旦”等。这些词汇虽然没有被编入现代成语词典,但仍具有一定的文学表现力和文化价值。民间也有将“鴠”字用于成语接龙游戏中,作为首字进行创意联想,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鴠”字组词示例(20个词)**

1. 鴠鸟
2. 盍旦
3. 鶡鴠
4. 渴旦
5. 求旦
6. 鴠音
7. 鸣鴠
8. 旦声
9. 灵鴠
10. 古鴠
11. 鸟鴠
12. 旦啼
13. 晨鴠
14. 晓鴠
15. 夜鴠
16. 梦鴠
17. 鴠语
18. 鴠梦
19. 鴠鸣
20. 鴠声

**总结**

“鴠”字虽然不在常用汉字之列,但其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象征意义。无论是在起名、诗词创作还是训诂研究中,它都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通过了解“鴠”字的音义演变与文化内涵,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之美,也能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启示。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