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的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国学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要如此地重视国学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学习国学,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礼、义、仁、智、信”等中华传统文化之道。能让孩子了解自我、认识社会、发展智力、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是一生的道德指引和生命的向导。
国学教育究竟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1、开发孩子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幼儿时期是宝宝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宝宝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学习经典古籍和诗歌,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智力和记忆力方面的开发,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做事的宝贵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但能读懂文字,而且潜移默化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蕴涵的美德,培养了良好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和人生修养。
3、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延展国学的内容,可以让孩子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学文化的课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经文诵读理解与实践导行相结合,把行为规范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寓教于乐。
宝宝如何学习国学?
0~3岁:建议直接阅读论语。此阶段的儿童处于无意识学习阶段,吸收能力最强,听觉最好,适合选择较长篇幅的文章,只需用早教故事机不断播放就可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接近3岁的儿童也可观看动画强化学习效果。
3~8岁:由于《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韵律感强,易记,所以建议先读一读,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依次读《三字经》、《大学》、《千字文》、《中庸》、《老子》、《论语》。有了这些基础,再读其他的经典就易如反掌。(4-6岁的孩子如果想集中精力解决识字问题,可以先读《千字文》)
8岁以上:建议先读《论语》。作为四书之首,可以直接进入到文化的核心,得到根本的东西,再学其他的自然不在话下。读完后可自主选择其他的经典。这个阶段的孩子掌握了拼音,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择带拼音的读物,配上童声诵读的早教机 即可。
孩子学习国学的方法:
1、每天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最多七遍) 。
2、每天读三样,例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最多七样)。
3、遵守七天内,每天重复相同内容,读完7天后就进入下周学习的原则。(不管是否熟记)
如此,两年左右可以熟记甚至背诵《弟子规》,《论语》,《大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
孩子们学习经典,就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开始,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开始,展开人生。经典教育、养正教育、孝道教育、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等是国学启蒙教育的核心宝藏。通过对国学的系统学习,孩子们能够接受文化精华,这不仅是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有力继承,而且是塑造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促进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宝宝如何进行国学启蒙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