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道德经注解(四十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道德经注解(四十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968次 更新日期:2020年9月22日 >>
进入社区
国学经典名句及解释
道德经注解(四十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如果是进行学习,那么就是要不断地得到增长补益,如果是为道,那么就需要不断精炼,愈发精炼则愈少,不断地得到精炼,便能达到无为,此虽是无为,却也能无所不为之无为,并不等同于无所不可为之无为。要取得到天下,就要把天下治理得麻烦越来越少的能力,如果治理天下,却反而把事情处理得越来越多的话越来越麻烦的话,那么是没有资格得到天下的。
道德经注解: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注释:圣人没有自己固定的心意,所以以百姓的心意为心意,好的,善待,不好的,也应该善待,这样就有了善德。相信的,信任,不相信的,也信任,这样就有了信德,圣人与天下人融洽一片,心系于天下,百姓均纷纷作为圣人的耳目,而圣人也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
道德经注解(四十三):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注释:不使用出户外的方法去探知天下的一切,不使用用从窗子往外看的方法来观察天道变化。这样再遥远的地方也能知晓,再少的事物也能认知,所以圣人不出行便知晓,不用看见便能为事物命名,不需要去刻意作为便能有所成就。
评论:这样翻译能让此句最为通畅,如是按“去的越远,知晓的越少”,并不符合前文之意,此段只言明圣人不需要四处走动便能知晓下天之事,立意前后推断的观点逻辑上只会是:用出户的方法去了解天下,遥远的地方毕竟是难以穷尽的,总是从窗子那里看天,来观察天道的变化,总是观察不尽的,圣人不是采取这些方法来知晓天下及天道变化的,所以能够知晓足够远足够多的知识。
道德经注解(四十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