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关于《四书》阅读顺序(读书札记节选)
关于《四书》阅读顺序(读书札记节选)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1225次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1日 >>
进入社区
国学入门必读书目
前人指出,我们阅读《四书》应当按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之顺序,其实就在于其理论之循序入里。在他们眼里,“中庸”代表着一种终极境界,一种至高的理想。而前三书则是实现此理想的途径和方法指示。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其实反过来就是:教---道---性。这就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境界阶次。人之所以受教,不断学习和省察以及颖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思想境界,是为了不断接近正途以至“闻道”。而只有既闻道,在正途上行之既久,才能够率性而行,即夫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一种率性而行,便是把自己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庄子》所谓“万物与我为一”),顺天地之流行而动静。所以,率性而行之极致即是顺天命而行。后面所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朱子解释道:“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致中和”即是顺天命而行,则人之与天地万物,就像心脏为身体之一部分,荣枯相关。
而《大学》首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所谓“止于至善”,即是中庸所云“致中和”,即顺天命而行,所以能够达到“位天地”、“育万物”、“平天下”理想。其下又是循序渐进的方法。所谓“三纲八目”一定要结合来看。“明明德”即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亲民”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止于至善”。这就是所谓途径,就像武侠里所说的“武功心法”。但是,虽然作者在文中对每个名词都有所解释,仍不足以给人以具体方法,练武的人还需要具体的招式来运转其心法。
这些具体的方法则见载于《论语》和《孟子》。子云“读诗”、“习礼”,即是格物致知;“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即是诚意;孟子云“养吾浩然之气”、“不动心”,即是正心;子云“克己复礼”、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即是修身;子云“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齐家,即是亲民;子云“为政以德”,即是治国:《尧曰》“允执其中”,即所以平天下。这里只是略举一隅,以知孔孟之言行,都可以示范后人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方法。至于“五经”,在理学家看来,其所包含的义理也不外乎是,但是都被孔孟吸收而体现于其言行之中了。所以,“五经”是四书生命的土壤。一个人读完了《四书》,即使理解了义理,也往往需要培本固根。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它们的总体关系如下表: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