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混搭”效果更佳?国家卫健委: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产品完成接种
今年1月,英国的新冠疫苗接种指南出现了变动,允许民众在特定情况下——同一种疫苗不能用于第二次注射或者不知道第一次注射的是哪种疫苗时——注射两种不同的疫苗。
随后,英国宣布启动一项为期13个月的疫苗试验,混合接种辉瑞疫苗和阿斯利康-牛津疫苗,并评估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消息一出,国际众多卫生专家纷纷表达了震惊,称此举完全是在“赌博”。
▲新冠疫苗接种。图据美联社
不过,彼时“双拼”注射新冠疫苗的做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实未得到科学数据的支撑。但如今,这一情况却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据《纽约时报》3月30日报道,全球多国先后开展了疫苗“混搭”试验,有的已经在进行临床试验,有的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其中一些研究显示,疫苗“混搭”不止能解决供应瓶颈,还可能提供更强的免疫保护。
与此同时,在获得充分有效临床试验数据之前,目前多国卫生机构仍对疫苗混用持谨慎态度。3月29日,中国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表示“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新的声音】
部分实验现“有意思的数据”
疫苗混搭效果或更优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免疫学家亚当·惠特利透露,他们“正在获得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接种两剂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效果优于接种两剂同款。
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也认同,混搭不同类型的新冠疫苗效果会比接种两剂同款更好。这些观点认为,基于蛋白质的新冠疫苗在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方面效果更好,而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训练”人体免疫细胞上效果更佳,而混合接种有可能在两种免疫方式上都实现功效提升。
混搭做法在疫苗研究领域其实并不罕见,这被称为异质免疫加强(heterologousprime-boost)。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多次研究这种策略,希望找到针对流感病毒、HIV和埃博拉病毒等一系列危险病毒的更强免疫组合。
此外,还有一部分科学家并非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疗效而去研究疫苗混搭,他们更多的是希望给那些急需疫苗的国家多一些选择——混搭方案一旦被证明安全有效,就能有效缓解疫苗供应压力,挽救相关国家民众的宝贵生命。
【相关实践】
多国开展混搭疫苗试验
CEPI:组合实验可能性为“爆炸”级
今年年初,英国作出了一项具有争议性的决定:允许民众“混合接种”两种新冠疫苗,这一政策改动随即引发了外界的批评和质疑。2月,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计划招募820名50岁以上未接种者,混合接种在英国获批的辉瑞疫苗和阿斯利康-牛津疫苗。
60644153167b3.jpg
▲英国的一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图据《纽约时报》
此后,俄罗斯的加马列亚研究所(GamaleyaResearchInstitute)和阿斯利康公司也开始合作研究各自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混搭效果。阿斯利康公司发言人称,俄“卫星V”疫苗和阿斯利康公司的AZD1222疫苗预计在阿塞拜疆进行组合临床试验。
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临床开发部门负责人雅各布·克莱曼博士表示,CEPI计划支持更多的异质免疫加强研究。他介绍称,全球范围内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已有13种,还有67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科学家们现在有很多潜在研究可做,仅仅可供排列组合的混搭数量就能“爆炸”。
【谨慎接种】
未获得充分的临床数据之前
仍建议用同一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不同款新冠疫苗混合接种这个科学问题,科学家们仍在探索中,不过,在获得临床试验数据之前,目前多国卫生机构对疫苗混用持谨慎态度。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CDC)指出,美国已批准的两款mRNA新冠疫苗不能交替使用,也不能与其他新冠疫苗混用,除非无法确定第一剂注射的是哪种新冠疫苗,或者在完成某新冠疫苗第一剂注射后、无法再提供该新冠疫苗供第二剂注射等特殊情况下,才能至少间隔28天后接种另一种mRNA新冠疫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副院长冯录召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在政策上不推荐两种不同产品先后接种,因为临床试验只是做一种产品,对两种产品混合接种的风险没有做过评估。
3月29日,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以下简称《指南》),对于“不同厂商的新冠疫苗能否混合接种”这一问题,《指南》表示,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疫苗“混搭”效果更佳?国家卫健委: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产品完成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