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中华文化 / 《道德经》论人生处世之基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论人生处世之基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中华文化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9 更新日期: 2019-09-23 15:32

  《道德经》论人生处世之基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出自《道德经》,由外向内的认识,才是人生处世之基础。


  “知人”就是了解别人、认识别人,是向外的。“知人”是一切人际关系开展的基础。《红楼梦》里有副著名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的就是“知人”。“知人”才能“善用”。“知人”就是“识人”,有句古话叫做“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识人”是为人处世的头等大事。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能不“知人”,否则简直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知人”是每个人都会一点的基本生存技巧,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知人”的水平有高低。所以,善于“知人”的人当然是智者,有智慧的人才善于“知人”。


  “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向内的。“自知”是“知人”的基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了解别人,首先要对自己要有深刻的了解。所有人中最方便、最容易了解的人就是自己。但是最难透彻了解的也是自己,因为太主观了,就象一面镜子,可以照尽天下万物,却独独照不到本身。所以真正能“自知”的人才是不容易的人,因为彻底的“自知”不仅需要“外照”,而且需要“内照”——更重要的是“内照”。一个懂得“内照”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知”,才有资格称为“明”。“明”是“内修”的境界——“心境空明”,“智”是“外学”的范畴,“明”比“智”的等级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呢。



  “胜人”就是胜过别人,征服别人,是向外的。“胜人”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强者击败弱者的过程。自然界奉行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就是一个互相“胜”的原则。人在这个社会,也不可避免的要遭遇“胜人”或被人“胜”,小到测验、竞技,大到事业、婚姻,甚至是生命。只要有竞争,就有“胜负”。“多力者胜,少力者负”是竞争的规则,区别只在于这个“力”是体力、武力、智力、能力等等的不同。因此,能够从种种竞争中“胜”出的人,当然是相对的“有力”者。


  “自胜”就是胜过自己,征服自己,是向内的。“自胜”是自己超越自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胜人”不过是说明你拥有的“力”多,你有100斤力,对方只有50斤,当然是你“胜”;如果别人有200斤,就是人“胜”。“自胜”是过去我只有100斤力,通过“自胜”,现在我可以有200斤甚至更多。“自胜”是“胜人”的基础,“自胜”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胜人”,这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的过程,是一个效法天道、自“强”不息的过程,所以能够“自胜”的人才有资格称为真正的“强”者。“自强”是自励自进的过程,是“内修”的境界,是不断反省、不断自律、不断精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