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中华文化 / 探索《周易》的宇宙观、人生观 周易哲理导论

探索《周易》的宇宙观、人生观 周易哲理导论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中华文化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2 更新日期: 2019-08-24 12:56

探索《周易》的宇宙观、人生观 周易哲理导论


  文/蓝允恭


  《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灵魂,离开了《周易》来谈传统文化,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水,故《周易》被尊称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


  《周易》有“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来分析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本质(含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的全部内容)。它阐明了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实与虚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宇宙的物质性及精神性的对立统一,物质的无限可分其极限(limt)趋于零而不等于零,有与无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失去一方它方即不存在……


  本文重点探索的是《周易》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其中更特别重视的有两点:宇宙的基本特征,《周易》的基本哲理。


  一、宇宙的基本特征


  (一)、宇宙是无极的。


  宇宙的存在没有工始和终极,它循着本身固有的特性与规律而发展演化着,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以至于无穷,谓之“无极”(极者,极端也,终极也,穷尽也)


  宇宙是物质和精神的总体与全部,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但人们现今生活的宇宙(含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在时间上是“有极”它只是前述宇宙在发展演化中的一个阶段。是不起始和终极的,故尔是有极的。


  现今人们生活的宇宙是依靠众多的钜烈氧化燃烧着的恒星所发射出的光、热、射线、各种辐射能量……来维持着天体的运转与发展变化的巨大能量,各恒星经长期巨烈氧化的燃烧后,其内部的物质体积不断缩小而能量和质量却不断增大,最后,其内部物质的体积趋于零而能量和质量却趋于无穷大,变成“白矮星”“黑洞”,……现今宇宙就不复存在了。它聚缩成其内部结构完全不同于现今的“原子模型”,电子与原子核间的巨大空间消失了,整个宇宙的物质和基本粒子被压缩成一小球体,小球体的质量和能量都趋于无穷大,极不稳定,必然爆炸,爆炸所产生的无限分裂物迅速扩散于宇宙太空中,形成一个崭新的宇宙。



  由于原宇宙中的原子结构全部破坏,故亲宇宙完全不同于原宇宙的物质结构,原有的信息及痕迹全部消失,只有少数能量极强的光音色能量或许能留下稀少的痕迹,提供稀少的依据,这就是“超前现象”“倒转现象”,“灵感现象”……存在的原因.


  宇宙不会愈来愈大,它不会愈来愈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原理与数理逻辑,不可能无中生有或有变为无,若如此整个宇宙就不存在了,但宇宙是一直存在着的。


  (二)、宇宙的演化


  宇宙的演化不是直线上升或下降,不是沿某一固定方向推进;也不是呈放射状发射,而是螺旋状的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谓之“无极”。因此,宇宙的发展演化是循环往复,交替进行的,不存在“愈来愈先进”或“愈来愈落后”的现象。在循环往复的演化中,都有先进和落后的交替起伏,不存在“愈古愈落后”“愈晚愈先进”的单向发展状况,因为单向的发展本身是要走向毁灭的,而宇宙是不会毁灭的。


  (三)、现今宇宙的总质量、年龄,存在周期


  现今宇宙的总质量、年龄,存在周期可按照宇宙中存在着的三个无量网大数来推算,其数理逻辑如下三式所表:


  1、氢原子(标准的微型宇宙)中的原子核和电子的静电引力与宇宙万有引力之比(即微型宇宙与巨型宇宙的引力之比)为:


  周易哲理导论


  式中X1为氢原子的电子和质子的静电引力与宇宙万有引力之比,E为电子电荷,MEO为电子质量,MP为质子质量,G为万有引力常数。


  注:在2014年1月丁肇中教授在其母校磁器口小学访问的新闻报导中曾有“电子质量为零”的说法。我认为“电子质量既为零又不为零,这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悖论“,故我的观点是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如同“光的波粒二向性与测不准原理”一样,同一道理。


  2、以原子单位来量度的现今宇宙年龄为


  周易哲理导论


  式中x2为以原子单位量度的现今宇宙年龄,Me为电子质量,E为电子电荷,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H为哈勃常数。


  3、以原子质量为单位来表示的宇宙总质量为:


  周易哲理导论


  式中X3代表电子质量为单位来表示的宇宙总质量,儿为3.14159,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H为哈勃的常数,G为可观宇宙的物质密度,MP为质子质量。


  (四)、太极图的显示


  宇宙是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实与虚的对立统一,有与无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产统一。


  整个宇宙空间所充满的物质都由各种元素的原子构成,而原子的原子核与外层电子间存在着巨大的空间,若将这个巨大的空间压缩为核的紧密堆积,则整个宇宙的物质就会压缩成一个小球,其余的巨大空间则一无所有,这不是太极图中的阴鱼(黑鱼),此小球即阴鱼的“阳眼睛”(小白球),压缩前的整个物质宇宙就是太极图中的“阳鱼”(小白鱼),代表阳鱼的眼睛就是“阴眼睛”(小黑球),实际上是只有位置而无实质。


  二、《周易》的基本哲理


  (一)、正言若反的辩证观


  《周易》的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其基本含义,都包含了正、反、中三方面的含义,封辞中一般只有一种含义,另外两方面的含义要读者自已去领会。如乾既有刚健自强的含义,也有残暴怨狠的含义,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含义。故易传有“著者其有忧患乎”之义。因为任何一个现实社会中都有“不便直言”,“不敢直言”的情况,更何况“西伯拘菱里而演周易”是在随时都有遭杀戮的险境这中呢?故阅读《周易》应从多方面去理解著者“正言若反”的苦心。


  (二)、大去永存的否定观


  任何真理都只有相对性,并无绝对性。对一切人和事都应“盖棺定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何为“不易”?我的理解是“一切都要自我否定”这是不易的。


  (三)、阴阳转化的宇宙观


  整个宇宙中的人和事,含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阴阳对立转化”形成的,纯阴纯阳是不存在的,差异的绝对性就是矛盾的绝对性。


  (四)、因人而异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所长和所短,但是由于主观自信和盲目自信,自已往往看不见自已的所长和所短,直到生命快终结时还是不清楚,只认为是“命运不济”。事实上“人”都不是万能的,孔夫子作生意赚不到钱,姜子牙作生意也赚不到钱,因为非其所长,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能力和本事。“颜子箪瓢陋巷”,”子贡“货殖起家”,他们同样都是孔子最出色的学生,社会分工是客观存在的,七十二行都会有广阔的前途,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经商才能发家致富,尤其是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更显不出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不能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同样不能千军万马去卖酸奶或小麦。


  (五)、循环往复的发展观


  整个人类社会有无统一的终极目标?这是当前全世界都没有解决的大难题。但是同《周易》早已提示了答案,整个人类社会不会走单一方式,单向发展的直线方式。一定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螺旋上长升的轨迹。社会的发展主要控制因素是“分配方式”和“伦理道德观”。最后要提的是“伦理道德的加强是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最有效方式”。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