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中华文化 / 藏戏:中国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藏戏:中国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中华文化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4 更新日期: 2015-09-02 17:33

 藏戏:中国西藏文化的“活化石”
 
  易德轩讯  “每支藏戏团队都把在罗布林卡出演藏戏视为最大的荣幸。”在今年西藏拉萨“雪顿节”之际,拉萨市城关区蔡公堂乡次角林村藏戏队,在罗布林卡出演了八大藏戏中的《白玛文巴》,队长益西告诉记者,观众一如往昔给予他们极大的肯定与鼓励。
  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17世纪时,藏戏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表演。
  益西说,次角林藏戏历史悠久,但数百年的传承过程犹如海浪,起伏不定,甚至曾一度只是散落在民间,“比较庆幸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重建戏队时,村里还有几位老藏戏艺人健在,这让次角林的藏戏‘起死回生’,得以延续。”
  自1960年,西藏的民间藏戏班得以重建和保护,并恢复和创新了“雪顿节”藏戏汇演活动,继承和弘扬了传统八大藏戏剧目,一大批藏戏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开始崭露头角,同时出版了大量藏戏研究、保护书刊和影像成果,藏戏艺术得到了全面继承和保护。
  “次角林藏戏队恢复重建50多年了。”益西曾为银行职员,他一生从事的工作与藏戏艺术并没有任何关联,但他自小热爱当地的古老文化,退休后便选择了回到养育他的故乡,扛起弘扬该村传统藏戏的担子,“现在次角林藏戏队发展的脚步较缓慢,但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进步的,每演一部都能赢得观众的肯定与喜爱。”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为保护和弘扬古老的藏戏艺术,中国政府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藏戏艺术流派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抢救、普查、保护和发展工作。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程启动后,藏戏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弘扬。
  在西藏和平解放之前,藏戏成为西藏上层贵族的“专属”艺术,每当雪顿节哲蚌寺展佛出演藏戏后,戏班子便回到罗布林卡表演数日,而贫民百姓却被“拒之门外”。
  今年84岁高龄的龙仁老人曾是拉萨“雪巴拉姆”藏戏老艺人,“藏戏走出罗布林卡,拥有更多大众观众”是龙仁曾有过的最大的“念想”。五十年后的今天,这位老艺人的愿望实现了,西藏古老的藏戏艺术已登上世界艺术舞台。2009年,藏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甲热·洛桑丹增表示,藏戏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结束了西藏没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空白,彰显了藏戏艺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全世界对中国在保护和发展藏戏艺术中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西藏全面加强了藏戏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命名和保护工作,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有效推动了藏戏艺术的继承、保护和发展。目前,西藏7个藏戏流派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