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咸淳臨安志卷之十九
志〔四〕
疆域四
廂界
在城九廂
宮城廂
東至嘉會門 禁城角
西至中軍小寨門接連右四廂界
南至八盤嶺接連左一南廂界
北至便門鋪軍巡鋪城角
左一南廂
東自大隱坊玉仙堂接左一北廂吳山新鋪
西向架子營至錢湖門以北沿城接左一北廂祝大夫鋪
南自小紅門子至青平山鋪接連右一廂州門上鋪
北自龍舌頭西塔兒頭接左一北廂西一鋪
左一北廂
東至巿西坊 御街係壩西鋪接連左二廂界
西至豐豫門竹園新鋪接連左三廂界
南至朝天門城基係吳山新鋪接連右一廂界北至清波門沿城一帶係祝大夫鋪接連左一南廂界
左二廂
東自巿西坊以北 御街一帶直至觀橋中心為界
西自小新莊橋東岸直至三橋子河中心為界
南自三橋子中心直至巿西坊為界
北自觀橋中心以北直至三橋子為界
左三廂
東至三橋西堍轉北沿河直至結縛橋豆腐巷口接連左二廂界
西至涌金門軍巡鋪以北沿城直至餘杭門頭
南至三橋西堍以西直至涌金門軍巡鋪前河中心接連左一北廂界
北至弔橋中心接連右二廂界
右一廂
東至薦橋接連右四廂
西至上生寺接連左一南廂
南至和寧門
北至朝天門城接連右二廂
右二廂
東至古城基接連右三廂界
西至 御街中心接連左一北廂左二廂界
南至朝天門接連右一廂界
北至弔橋堍下接連右三廂界
右三廂
東至崇新門以北沿城一帶直至艮山門
西至薦橋西堍以北直至葛家橋
南至薦橋中心直至崇新門接連右四廂界
北至艮山門以西直至天宗水門接連右二廂
右四廂
東至 禁城角接連右一廂界
西至望仙橋中心接連右一廂界
南至中軍小寨門接連宮城廂界
北至薦橋中心接連右三廂界
據 國朝會要 紹興二十六年閏十月十七日守臣榮薿言本府城內雖有兵官七員分廂領事而兵官多昧文法徇私容情乞照城外亦置左右廂官兩員以京朝官親民資序人充所有兵官乞減罷三員存留四員止令分地巡警從之明年六月侍御史周方崇言其不便請行廢罷其城內詞訟令本府自行理斷自是分廂置兵官如故從吏部注大小使臣
城南北左右廂
城南左廂公事所在嘉會門外洋泮橋東
東至錢塘江
西至 禁城
南至鐵井欄
北至艮山門
城北右廂公事所在餘杭門外江漲橋東
東至東新橋
西至餘杭西
南至慈雲嶺
北至北新橋
紹興十一年五月十日守臣俞俟奏請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煙繁盛各比一邑乞於江漲橋浙江置城南北左右廂差親民資序京朝官主管本廂公事杖六十以下罪聽決
旨依此建置之始也至 紹興二十六年閏十月十七日用守臣榮薿之請城內亦置左右廂而城南北遂至闕官未幾又因侍御史周方崇之請廢罷在城兩廂其城南北如故詳見在城廂
城外四壁
東壁
東至螺螄橋接連茶槽界南土門鋪地分
西至崇新門外南北兩 禁城為界
南至眾惠橋接連南壁清水閘鋪地分
北至無星橋接連仁和尉司界
南壁
東至磨刀坑沿江至中教場北為界
西至雙塔兒姥嶺子嘉會門北候潮門為界
南至磨刀坑至雙塔兒寨門中心為界
北至眾惠橋北以下直至江塘茶槽為界
西壁
東至慈雲嶺頂接連城南廂界
西至惠因橋接連錢塘尉司界
南至雙塔兒中接連城南廂界
北至錢塘門水溝接連錢塘尉司界
北壁
東至東新橋一帶為界
西至餘杭西一帶為界
南至餘杭門九曲角子門南城下為界
北至北新橋趙府上船亭高橋為界
右東南壁公事隸城南廂西北壁公事隸城
北廂其警捕之事則本府差總轄任之
城東西廂
城東廂都巡檢使司在崇新門外馬婆舊鋪
東至螺螄橋
西至 禁城
南至候潮門
北至保德門
城西廂都巡檢使司在錢糧司嶺上
東至慈雲嶺頂接連城南廂界
西至惠因橋接連錢塘尉司界
南至雙塔兒寨前接連城南廂界
北至錢塘門真珠河水口接連錢塘尉司界
右 乾道三年四月二十日臣寮奏請城東西戶口繁夥警邏稀疏 【 時城西閔將仕家被劫遂有此奏】 乞置巡檢使二員措置盜賊仍各差軍兵從之其地分東隸南廂西隸北廂
在城兩縣界分
錢塘縣
南城界 西城界
溫泉界 中路南上分界
中路南下分界 中路北界
外河界 內界
西湖門南界 西湖門北界
三教門界 吳山北界
西一界 西二界
東一界 東二界
東西一下分界 淨因寺界
三橋南界 三橋北界
壩北界 開道坊界
中棚界 井亭橋北界
橋南界 橋北界
後杭界 木子東界
木子西界 西莊界
仁和縣
中濠南界 眾安東界
小新營界 東營界
妙慈界 沙河東界
壩東界 中濠北界
永新橋界 仁和界
西營界
城外兩縣界分
錢塘縣
餘杭門界在縣北至縣一里半
錢塘門界在縣西至縣半里
豐豫門界在縣南至縣三里半
錢湖門界在縣南至縣四里半
嘉會門界在縣南至縣一十三里
候潮門界在縣南至縣一十二里
仁和縣
外海塘界在縣東南去縣一十四里
教場界在縣南去縣一十二里
教場南界在縣南去縣一十三里
教場北界在縣東南去縣一十里
外沙南界在縣南去縣九里
外沙北界在縣東南去縣八里
候潮門界在縣南去縣二十三里
保德門界在縣東去縣五里
坊巷
府城
左一南廂
大隱坊 【 都酒務西新房廊巷口相對徽宗朝處士徐奭居此因名】
宋榮坊 【 泰和坊相對】
懷慶坊 【 祕書省相對】
和豐坊 【 天井坊相對】
已上並在清河坊內南首一帶
左一北廂
吳山坊 【 俗呼吳山井巷】
清河坊 【 宗陽宮御路對】
融和坊 【 俗呼灌肺嶺巷】
新街 【 融和坊北】
太平坊 【 通和坊相對】
巿南坊 【 太平坊北俗呼巾子巷】
巿西坊 【 俗呼壩頭又曰三橋街今為巿曹】 已上並在 御街西首一帶
南新街 【 清河坊裏御史臺對】
康裕坊 【 御史臺西俗呼八作司巷】
後巿街 【 吳山北坊相對】
吳山北坊 【 後巿街對】
泰和坊 【 安榮坊相對俗呼糯米倉巷】
天井坊 【 天井巷舊名通浙坊稍西為龍舌頭】
中和坊 【 樓店務巷舊名淨因坊】
仁美坊 【 俗呼石板巷在通判北廳東】
近民坊 【 府治東山左司理院前出河下】
流福坊 【 府治前西】
豐豫坊 【 淩家橋西府學在此坊內】
美化坊 【 府學西入巷】
左二廂
修義坊 【 巿西坊北俗呼菱椒巷】
富樂坊 【 修義坊北俗呼賣馬巷】
眾樂坊 【 富樂坊北俗呼虎跑泉巷】
教睦坊 【 銀甕中酒庫南俗呼狗兒山巷】
積善坊 【 銀甕中酒庫北俗呼上百戲巷】
秀義坊 【 積善坊北俗呼下百戲巷】
壽安坊 【 羲和坊對俗呼官巷】
修文坊 【 官巷北即舊將作監巷】
里仁坊 【 修文坊北俗呼陶家巷】
保信坊 【 里仁坊北俗呼翦刀股巷】
定民坊 【 戒民坊相對俗呼中棚巷】
睦親坊 【 定民坊相對俗呼宗學巷】
純禮坊 【 俗呼後洋街巷】
保和坊 【 安國坊相對俗呼磚街巷】
報恩坊 【 保和坊北俗呼觀巷】
已上並在 御街西首一帶
福德坊 【 保和坊內 咸淳元年居民建】
招賢坊 【 舊城仁和縣巷】
登省坊 【 仁和縣前 咸淳五年知縣郭應酉買民地立】
左三廂
欽善坊 【 井亭橋南俗呼聞扇子巷】
甘泉坊 【 相國井巷口與井亭橋對】
清風坊 【 莊文府南俗呼活水巷】
清和坊 【 洪福橋西楊和王府巷】
興慶坊 【 結縛橋相對俗呼前洋街】
德化坊 【 舊係木子巷今在對岸潘閬巷口】
字民坊 【 錢塘縣前】
平易坊 【 錢塘縣前】
右一廂
孝仁坊 【 和寧門外西】
登平坊 【 和寧門外東】
壽域坊 【 太廟南俗呼糧料院巷】
天慶坊 【 天慶觀巷在宰執府北】
保民坊 【 天慶坊北俗呼廟巷】
懷信坊 【 保民坊對俗呼?糰巷】
長慶坊 【 朝天門裏西入忠清廟路】
已上並在 御街東西
新開坊 【 朝天門外清平坊內轉東】
常慶坊 【 都稅務南俗呼柴垛橋巷】
富樂坊 【 薦橋西】
右二廂
清平坊 【 朝天門外面南俗呼沙皮巷】
通和坊 【 太平坊對俗呼金波橋巷】
賢福坊 【 巿西坊對俗呼壩東巷】
蘭陵坊 【 賢福坊北俗呼水巷】
羲和坊 【 壽安坊對俗呼炭橋巷】
武志坊 【 羲和坊北俗呼李博士橋巷】
戒民坊 【 定民坊相對俗呼棚橋巷今為巿曹】
新安坊 【 戒民坊北俗呼新橋樓巷】
延定坊 【 純禮坊對俗呼鵝鴨橋巷】
安國坊 【 保和坊相對俗呼北橋巷】
懷遠坊 【 安國坊北俗呼軍頭司巷】
普寧坊 【 觀橋北俗呼清遠橋巷】
已上並在 御街東首一帶
同德坊 【 祥符寺西俗呼燈心巷在 御街北】
嘉新坊 【 北酒庫東面北俗呼七郎堂巷】
教欽坊 【 北酒庫東面南俗呼竹竿巷】
新開南巷 【 薦橋富樂坊對】
新開北巷 【 日新橋東】
右三廂
東巷坊
西巷坊 【 並在薦橋東面南俗呼上中沙巷】
豐禾坊 【 崇新門內舊面西 咸淳三年建 今上皇后家廟宅第遂移稍東面南】
善履坊 【 芳潤橋東】
興德坊 【 鹽橋下西堍】
昌樂坊 【 蒲橋東】
右四廂
興禮坊 【 舊對清河坊 咸淳四年建 宗陽宮闢為 御路遂移入 宮牆之東屬右四廂界】
寧海坊 【 薦橋東面北】
故老云城內舊有坊號久廢未立如羅漢洞巷口則曰美俗坊金文橋下涌金門路則曰會昌坊洪橋楊府巷口則曰紫雲坊輓鼓橋癸辛街巷口則曰從訓坊馬家橋西巷口則曰孝慈坊洗麩橋下南岸口則曰通寶坊洗麩橋下北岸口則曰豐財坊通寶豐財為有左藏庫也
城南左廂
狀元坊 【 兒門鋪前 嘉定七年為武舉狀元劉必萬立】
美政坊 【 本廂前】
城北右廂
狀元坊 【 北新橋南 端平二年為武舉狀元朱熠立】
轉運司試院路 【 江漲橋北】
城西廂
狀元坊 【 赤山路口所立坊與兒門同】
城東廂
富安坊 【 新開門外】
諸縣
餘杭縣
宣化坊 【 鑑亭直入縣治】 眉壽坊
近民坊 登槐坊 【 何樞密府】
製錦坊 擢秀坊
興賢坊 【 入縣學】 和豐坊
泰亨坊 攀鱗坊
梯雲坊 積慶坊
巿司坊 桂枝坊
親仁坊 安富坊
瞻雲坊 香泉坊
聯桂坊 德信坊
仁壽坊 集福坊
慶樂坊 積善坊
臨安縣
近民坊 【 舊名製錦坊】 晝錦坊 【 舊名安仁坊】
叢桂坊 【 舊名餘慶坊】 立禮坊 【 舊名石鑑坊】
修義坊 【 舊名篤信坊】 竹林坊
平政坊 西巿坊
通津坊 仁壽坊
景定坊 成化坊
表忠坊 崇道坊
省元坊
於潛縣
近民坊 貳宰坊 【 婁公機嘗為丞】
松鸞坊 豐儲坊
桂枝坊 【 為橘山李公昆仲建今改名叢桂】
三秀坊 【 為洪公咨夔及趙汝遢阮軫同登科建】
熙春坊 闤闠坊
致和坊 應元坊
麗華坊 迎祥坊
攀龍坊 慶雲坊
雲壑坊
富陽縣
遷善坊 新亭坊
崇德坊 積善坊
仁德坊 崇義坊
臨江坊 開化坊
來蘇坊 永昌坊
興仁坊 擢桂坊
問津坊
新城縣
樂山坊 智水坊
閱禮坊 義夫坊
鹽官縣
節義坊 【 雙廟在焉】 安化坊 【 安化郡王王公稟宅】
忠孝坊 【 侍郎楊公由義宅】 狀元坊 【 張公九成宅】
亞魁坊 【 淩公景夏宅】 墨卿坊
仁賢坊 信義坊
宣化坊 曳裾坊
昌化縣
登龍坊 【 以章槱始登第建】 渡虎坊
巿 【 行團瓦子附】
行團
藥巿 【 在炭橋今羲和坊內芳潤橋】
花巿 【 在壽安坊內俗呼冠巷】
珠子巿 【 舊在融和坊北至巿南坊今或在冠巷】
米巿 【 在餘杭門外崇果院黑橋頭】
肉巿 【 在大瓦今壩北修義坊內】
菜巿 【 在崇新門外南北土門及東青門外壩子橋等處】
鮮魚行 【 候潮門外】
魚行 【 餘杭門外水冰橋頭】
南豬行 【 候潮門外】
北豬行 【 在州北打豬巷】
布行 【 在便門外橫河頭】
蟹行 【 在崇新門外南土門】
花團 【 在城南今冠巷口與錢塘門裏亦有之】
青果團 【 在候潮門裏泥路上】
柑子團 【 在後巿街】
(魚)團 【 在便門外渾水閘頭亦名南海行】
書房 【 在橘園亭】
已上團巿皆四方物貨所聚姑載其大略餘不悉書
瓦子
南瓦 【 在清冷橋西有熙春樓】
中瓦 【 在巿南坊北 咸淳六年更刱三元樓】
大瓦 【 在巿西坊內之北嘗扁為上瓦子亦名西瓦】
北瓦 【 在眾安橋之南亦名下瓦有羊棚樓】
蒲橋瓦 【 在蒲橋之東亦名東瓦今廢為民居】
便門瓦 【 在便門外北】
候潮門瓦 【 在候潮門外北】
小堰門外瓦 【 在保安門外東】
新門瓦 【 又名四通館瓦在新開門外南】
薦橋門瓦 【 在崇新門外章家橋南】
菜巿瓦 【 在東青門外菜巿橋南】
錢湖門瓦 【 在錢湖門外省馬院前僅存勾欄一所】
赤山瓦 【 在步司後軍寨前今惟存勾欄】
行春橋瓦 【 在東行春橋側】
北郭瓦 【 在餘杭門外北郭稅務北又名大通店今惟存勾欄】
米巿橋瓦 【 在米巿橋下今惟存勾欄】
舊瓦 【 在石牌頭北麻線巷內】
已上瓦子蓋取聚則瓦合散則瓦解之義故老云 紹興和議後楊和王為殿前都指揮使以軍士多西北人故於諸軍寨左右營刱瓦舍招集伎樂以為暇日娛戲之地其後修內司又於城中建五瓦以處游藝今其屋在城外者多隸殿前司城中者隸修內司
錢塘縣
浙江巿 【 去縣十一里】
北郭巿 【 去縣二里】
江漲橋鎮巿 【 去縣八里】
湖州巿 【 去縣五里】
西溪巿 【 去縣二十五里】
赤山巿 【 去縣十里】
龍山巿 【 去縣十五里】
安溪巿 【 去縣五十五里】
半道紅巿 【 去縣四里】
仁和縣
江漲橋鎮巿 【 在餘杭門外去縣七里】
范浦鎮巿 【 在艮山門外去縣四里】
湯村鎮巿 【 在安仁東鄉去縣四十一里】
北土門巿 【 在東青門外去縣三里】
南土門巿 【 在崇新門外去縣四里】
臨平鎮巿 【 去縣五十七里】
餘杭縣
縣巿 【 在舊縣西百步周二里漢令陳渾置】
石瀨巿 【 在縣東北三十里】
臨安縣
東巿 【 在郭內】
西巿 【 在縣西一里】
富陽縣
縣巿 【 舊在縣西一里二百步其地湫隘唐萬歲登封元年縣令李濬徙於西北隅一百步周回二里五十步今移於西門外莧浦大橋東】
新城縣
縣巿 【 在縣西一里周二百四十步】
鹽官縣
縣巿 【 在縣西北百步唐正觀四年置開元十一年令路宣遠徙於縣西南二百五十步】
長安巿 【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硤石巿 【 在縣東北六十里】
昌化縣
縣巿 【 在縣西南百三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