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史库 / 卷十三

卷十三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四库全书_史库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10 更新日期: 2019-11-04 17:55

咸淳臨安志卷之十三

行在所錄

宮觀

太乙宮

在新莊橋南始於 太平興國初即 京都祠五福太一 駐蹕以來歲祀於惠照僧舍言者以為未稱請即 行宮北隅擇爽塏地建祠 詔禮寺討論權宜設位塑十神像按十神者曰五福君棋大游小游天一地一四神臣棋民棋直符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移所臨之地歲稔無兵疫 紹興十七年遂 命兩浙轉運司度地建宮十八年三月成凡一百七十四區殿門曰崇真大殿曰靈休挾殿曰瓊章寶室

皇帝本命殿曰 介福 三清殿曰金闕寥陽

齋殿曰齋明又用禮部侍郎沈該言 國家乘火德王天下宜即道宮別立殿專奉火德配以閼伯祀以夏至遂又建殿曰明離扁皆

高宗皇帝御書兩廡繪三皇五帝日星嶽瀆九宮貴神等與從祀一百九十有五大略如 太平興國舊制每祀用四立日設籩豆簠簋尊罍如上帝禮兩廡以次降殺 車駕嘗親謁焉

孝宗皇帝建 本命殿曰崇禧 乾道閒以旱

親禱即日雨 淳熙四年重建道藏成

御書瓊章寶藏以賜十三年又

御書鐘樓曰瓊音之樓

光宗皇帝改介福殿為 崇福

寧宗皇帝嘉定二年五福太乙自遼東來入吳越遂以冬至日迎奉從太史局之 奏也 【 又奏若恃其五福不修德政則反為兵災】

理宗皇帝建 長生殿以奉南極

今上皇帝建通真殿以奉佑聖 申祐殿以奉 元命 順福殿以奉

皇太后元命而易長生之名曰 延壽四殿皆 御書

臻福觀

孝宗皇帝嚴事北斗 乾道八年建殿以舊齋殿為之 淳熙三年更建觀令附太乙宮名觀與殿皆曰璇璣 咸淳三年改觀曰臻福殿曰北辰皆 錫以

御扁

崇真館

在宮之南正堂丈室皆

寧宗皇帝御書扁齋八曰觀妙潛心泰定集虛頤真集真洞微虛白

武林亭

在宮之後有小坡亭其上舊扁曰武林

現宗皇帝御書二字以 賜 【 詳見虎林山】

西太乙宮

在孤山 淳祐十二年太史局奏太乙臨梁益請用 天聖故事建西太乙宮有

旨從之 【 考 國朝會要 天聖六年三月司歷者言五福太乙自 雍熙元年甲申入吳郡之巽宮曰黃室宮 太宗用楚芝蘭術建宮於國城東南館御靈真以集景貺及今四十五年太乙行次當入蜀郡之坤宮曰黃庭宮可於國城西南別建新宮以順方嚮於是 詔擇八角鎮地建西太乙宮奉安十神尊像】 乃析延祥觀地為宮即涼堂建殿曰黃庭之殿其外為景福之門東有延祥之觀以備臨幸其外為福祥之門皆

理宗皇帝御書凡宮之事視東太乙 咸淳□年即德輝堂為殿奉

今上皇帝元命明應堂奉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

陳朝檜

舊有堂蘇軾嘗為僧志詮作詩以記今有小亭孝宗皇帝御書軾詩刻石亭上 【 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雙幹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見太平年忽驚華構依巖出乞與佳名到處傳此柏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

瑪瑙坡

地有瑪瑙石

迎真之館

理宗皇帝御書扁有齋二曰通真養素

萬壽觀

在新莊橋西 紹興十七年建以奉

皇帝元命殿東鄉挹生氣也為三室

昊天曰太霄殿 【 玉像】

聖祖曰寶慶殿 【 金像】

長生帝曰長生殿 【 神位】 西則

皇帝元命殿曰純福後殿十有二楹為二十二室

太祖曰 會聖宮曰 章武殿由

太宗皇帝而右凡六廟皆一宮曰 會聖由

徽宗皇帝而右凡七廟皆二宮曰 會聖曰 應天啟運 【 塑像】 皆以存舊京遺制前殿之東又有

真宗皇帝室曰 延聖 章惠皇后曰 廣愛 溫成皇后曰 寧華每四孟 朝獻畢 車駕由御圃詣 諸殿行燒香禮 景定二年改道院齋閣以奉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

晨華館

在觀之東

佑聖觀

在興禮坊內

孝宗皇帝舊邸 紹興十六年以 普安就外第時建明年誕生

光宗皇帝 乾道四年

寧宗皇帝又開 甲觀之祥 【 時為恭邸】  淳熙三年 詔改為道宮以奉真武 紹定閒重建門曰佑聖之觀殿曰佑聖之殿藏殿在西廡曰瓊章寶藏皆理宗皇帝御書嘗 御製真武贊曰於赫真武啟聖均陽克相 炎宋寵綏四方 累朝欽奉顯號徽章其佑 我宗社萬億無疆及

御書黃庭經以 賜皆刻之石後殿奉

今上皇帝元命西為

孝宗皇帝神御殿即 明遠樓舊址也

孝宗少年時嘗題杜甫詩句於壁云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併刻寘 殿上

理宗皇帝又 書全篇鋟於東官廳之屏 【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餘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延真館

在觀之西有道紀堂虛白齋

開元宮

在泰和坊內

寧宗皇帝潛邸 皇朝以火德王 東都有開元陽德觀以奉熒惑 嘉泰元年四月 詔以嘉邸府改充開元宮儀制皆?佑聖觀殿曰明離祀以立夏四年又 詔臨安府即殿之右別建閼伯宣明王殿 【 以臣僚言閼伯已封王爵不當抑為真官侍立星像之側】 紹定閒更創先是大宗正司分其地之半遂徙宗司他所悉以其址為宮 端平初增刱

寧宗皇帝神御殿又有殿曰璇璣以奉北斗曰衍慶以奉真武扁皆

理宗皇帝御書 咸淳三年刱 順福之殿奉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 申祐之殿奉

今上皇帝元命而易北斗殿之扁曰北辰之殿皆熙明殿奎畫

陽德館

在宮之北

理宗皇帝御書扁

龍翔宮

在後市街

理宗皇帝潛邸舊 魏惠憲王府改為 沂靖惠王府 淳祐四年建道宮 賜名 龍翔以奉 感生帝大門曰 龍翔之宮中門曰 昭符之門殿曰 正陽之殿仍下禮官討論祀典 【 淳祐六年七月內禮寺官奏竊攷周制祀昊天上帝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先儒六天之說蓋昉於此又禮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釋者謂先祈其所由生謂郊祭天地王者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鄭元據春秋緯說蒼則靈威仰赤則赤熛怒黃則含樞紐白則白招矩黑則(口十)光紀此五帝之神名也皆用歲正月郊祭之蓋特尊焉此感生帝之說所由起也謹按 中興禮書 紹興十八年十一月一日臣僚言竊開感生帝之說尚矣自周公制禮推稷祖以配天故經曰郊祀后稷以配天鄭康成以謂祀感生而以后稷配其說若曰天之五帝遞王四時王者之興必感其一以生故於夏正之月祭所生帝於南郊而以祖配之周運木德而感於靈威仰乃尊祖后稷以配蒼龍之精後世以周祀感帝蒼籙延長子孫有則百之詠卜世過三十之期皆配天之效也 我朝火德題運赤熛怒實為 感生帝 祖 宗以來崇奉尢謹 祥符大觀或至 親祠故猗蘭孕秀子孫眾多龜鼎之祚與天無極欲望 明詔有司升為上祀於是禮官乞如所請遇上辛日祀 感生帝並依 國朝舊制大祀禮例差三獻官等行禮備牲牢禮料用十二籩豆設祭歌宮架樂舞受誓戒於望祭齋宮行事內牲牢依見今祀天地禮例用羊豕有 詔從之切惟 聖朝火德開統世祀 感生實奉 赤帝其來已久見今正月上辛差官望祭已係大祀之數所有儀像服色制度有靈休殿廡下畫像可遵今 朝廷既別立閒館專奉靈斿若用道家之言則有齋醮之法若領於祠官則當依見行禮例施行朝議以為 龍翔宮崇奉 感生帝既屬羽流合用齋醮之法其正月上辛日望祭自如其舊 旨從之】 宮門之左曰 福慶殿以待 車駕款謁咸淳二年改為

理宗皇帝神御殿即 宮禁迎 玉殿聖像奉安其中正陽之後為醮殿 【 舊膺慶殿】

南真館

在宮之西門曰南真之館中門曰啟晨之門正殿曰三境儲祥以奉

三清後殿曰 申祐以奉

今上皇帝元命又西曰 順福殿以奉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又有奉南斗曰壽元之殿十一曜曰景緯之殿鐘樓曰和應之樓經樓曰凝真之章藏殿曰琅函寶藏小位次以備 車駕燕坐曰仙源羽士之室曰澄虛提點官之舍曰泉石自宮門而次今揭扁十有四皆

今上皇帝御書館有齋曰履和頤正全真

宗陽宮

在三聖廟橋東 紹興閒望氣者以其地有鬱蔥之祥已而前後環建 王邸既紹開

兩朝復為

今上皇帝毓 聖之所天瑞地符益大章顯 咸淳四年四月 詔築宮 賜名 宗陽門曰 宗陽之宮曰開明之門中為無極妙道之殿以奉 三清東為 順福之殿以奉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三清之後為虛皇之殿直北為門曰真應之門中為 毓瑞之殿以奉 感生帝 【 咸淳七年二月芝生殿之右楹本宮圖以 進有 旨草木之瑞莫如禾麥芝固瑞矣非所尚也】 後為 申祐之殿以奉

今上皇帝元命又為通真之殿以奉佑聖自開明以內左則玉籟之樓景緯之殿壽元之殿右則蕊簡之樓瓊章寶書北辰之殿規制大抵視 龍翔宮常以 原饗回蹕行 款謁禮有 降輦殿曰福臨之殿門曰 福臨殿門 進膳殿曰 端拱後有軒曰勁霜松檜森立有 御圃為堂二曰志敬曰清風植四時花果竹木亭二曰丹丘曰元圃亭之北累石鑿池堂其上前曰垂福後曰清境凡所揭華扁皆

聖上御書 【 知仁和縣臣郭應酉撰上梁文 聖人繼天立極瑞已兆於 初潛 上帝儲祉垂恩事莫嚴於昭受若稽舊典爰作殊庭以(帛系)億萬年之基以隆 九五位之福載惟 肇建之始則 應天興聖首彰 慶源粵從 南渡以來則 佑聖開元益昌 景運茲 祖 宗之丕則示帝王之正符恭惟 皇帝陛下保合太和緝熙純嘏皇極平康正直以為 天下之王諸侯朝覲謳歌咸曰 吾君之子飛龍利見遹駿有聲蒙潤澤者必溯其源受庇蔭者必推其本宜平坊內宅猶有於神光明遠樓前圃尚存於燕射此大明之所自照而眾陽之所共宗地接 重華鍾 有道曾孫之慶天生 上智見佑我 烈考之心是用申舊章以 命有司建 嘉名而昭丕應移材靈囿斥費水衡作新宮千柱而人不知體 元祐儉慈之意祚 洪圖萬葉而功不朽法 祥符嚴潔之誠赫穹昊之鑒臨儼群仙之環拱 真人在御仰 來和天尊之居列緯衣光俯紫微垣星之坐上永凝於 眷命下丕荅於輿瞻爰歷靈辰用興巍架伸茲善頌相彼歡謠 拋梁東海門天闊日瞳瞳 萬齡耆壽朝 慈殿 百世僊源毓震宮西蜀道平夷太白低 忠益潛藩多王氣元和聖德壽天齊 南風宣九譯 聖恩覃國陽自展 郊壇敬始信 離明一德參 北歷歷眾星皆拱極萬里神州在望中車書混一干戈息 上 敬天一念臺新創 流虹繞電荅休符甘雨和風酬景貺 下 河清毓慶扶 宗社 九韶樂奏鳳來儀萬井年豐麟在野伏願上梁之後 社稷尊安乾坤喜荅右 文母以介繁祉錫 皇帝以登太平松喬游於斯庭長上 漢宮之壽郟鄏卜過其歷益(帛系)周鼎之年】

介真館

在宮之西門曰介真之館堂曰大範曰觀復曰灌妙齋曰會真曰澄妙曰常淨亦皆揭以 奎藻

四聖延祥觀

在孤山舊名四聖堂四聖者道經云紫微北極大帝之四將曰天蓬天猷翊聖真武先是

顯仁皇太后繪像事甚謹

高宗皇帝以 康邸北使將行有見四金甲人執弓劍以衛者 紹興十四年 慈寧殿斥費即今地建觀凡古佛剎如寶勝報恩智果廣化之在此山者皆它徙十五年 內出神像奉安 【 斲以沈香】 二十年 詔復東都延祥舊名殿曰北極四聖之殿門曰會真之門又三清殿曰金闕寥陽法堂曰通真皇帝元命閣曰清寧皆

理宗皇帝御書藏殿曰瓊章寶藏

孝宗皇帝御書 慶元四年起居郎張貴謨為觀記 【 靈應啟 聖記所紀 太宗建北極四聖觀於京城則左右領二元帥若翊聖真武二真君是也記中摭四聖護國福民事甚詳如 藝祖建報恩護聖閣 太宗立家堂元真殿 真宗以明化為寧安宮 仁宗於內庭為神報祠皆以四聖之威靈應驗如此伏自 靖康之變歲在丁未 顯仁太后北狩佩平日所繪四聖像以行至 紹興十有一年 南歸因與韋淵語及北方嘗夢見所謂四聖者復止見二人問之云二送 聖君還 南朝二留衛 聖母曹勛被 徽宗密旨持 二太后書達南京乞 太后密語一二以為信 大王奉使時我與邢夫人相送小僮見 大王後有人帶甲執戈者四眾無所睹我獨悟事四聖甚謹此必神佑可以此言之既歸遂於 禁中造沈香像同所繪像奉安於 慈寧宮越二年委韋淵就西湖擇地建四聖殿兩廡三門成即 降賜 慈寧所奉聖像於殿至戊辰 顯仁以 慈寧宮屋三閒兩廡立醮堂於殿北庚午復在 京延祥觀命道錄彭德淳主觀事置道士二十一人撥望湖堂廣化等寺歸觀別建寺以安僧徒又以智果觀音院充本觀道院建殿以奉 三清四帝至 紹熙五年甲寅 孝宗增刱鐘樓及本觀所造輪藏為屋幾三百楹徒眾日增合食不翅千指 朝廷積賜緡錢以千計田畝以萬計觀址周圍七百餘丈考之圖經即孤山也一山蟠踞湖波回環增卑改築繚以周牆其屋與地相為高下崇(木閻)四注堂殿中峙櫺楯蠲疏館舍清靚九天方袍之士委蛇乎其中真成雲氣仙靈之宮矣觀東有通谷穹岫擣垣居水如蓬陼壺梁草木茂接果華四時吐芳而揚烈西則陰林暗靄山行杳窱如西廂清靜之居一泉瀝液清而易挹昭時令日供酌獻奉精嚮自足交神塞明以徼福無窮如靈效益著增光在昔則啟 聖所記可信不誣矣】

瀛嶼

在觀之西舊有涼堂在 御圃 累朝皆嘗 臨幸

理宗皇帝書其顏曰瀛嶼 淳祐十二年建以為西太乙宮遂更創新堂於此而奉

御扁其上

御圃

六一泉 【 詳見臨安志】

覆以石亭揭以

御扁前為堂 【 即舊報恩院之觀音殿】

香月

亭在山椒環植梅花仍大書林逋詩一聯刻於屏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挹翠

瞰湖為堂盡挹西北諸山之勝

清新

面山而宅其麓在挹翠之後

右四扁及屏皆

緝熙殿宸翰

香蓮亭

射圃

金沙井

瑞真道館 【 即延祥觀門】

寧壽觀

在七寶山本三茅堂 紹興二十年因 東都舊名 賜觀額殿曰太元奉茅君像

徽宗皇帝御畫也有

徽宗皇帝

欽宗皇帝

高宗皇帝神御殿 【 徽廟 欽廟神御元在 禁中高廟元在聚景園皆迎奉於此】 有 累朝所賜 御書則

高宗皇帝黃庭度人經

寧宗皇帝道紀堂字

理宗皇帝養生論又有 紹興賜古器玩三種皆希世之珍其一宋鼎 【 鼎高尺有九寸廣尺有咫兩耳旁出而曲上三足皆具牛首鼎外周環如篆籀腹內銘四十有一字傳者謂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八月作牛鼎以祀太室其銘曰惟甲午八月丙寅帝若稽古肇作宋器審厥象作牛鼎格于位室從用饗億寧神休惟帝時保萬世其永賴】 今以焚香殿中其二唐鐘本唐澄清觀舊物 【 紹興閒有金聲震於太湖漁者莫能致湖濱寺觀爭以舟迎獨澄清觀迎之鐘淩波而上一引即入於舟丙辰九月二十四日戊午常州澄清觀女冠王玉仙所造河東薛泚為之銘曰上德願而鑄洪鐘仙聖佑而人天從霜朝聞兮窈窕月夜聽而邕容蓮花生而腰淨頂銜繞於盤龍響上聞於天外聲下徹於九重庶長空於鬼獄魔屏跡而潛蹤】  尚方出金帛度牒易以賜今 禁中每聽鐘聲以為寢興食息之節其三褚遂良書小字陰符經 景定庚申今太傅平章軍國重事魏國公賈似道以江漢功成八相

理宗皇帝賜 內府金幣百鉅萬直固辭續有 旨就觀宣索陰符經以 賜觀之外曰東山為殿以奉

今上皇帝

壽和聖福皇太后元命有亭曰寅賓俯見日出有菴曰仁壽東山之南則 帝居北則 太室今皆為 禁地 慶元初中大夫陸游為觀碑 【 紹興二十年十月 詔賜行在三茅堂名曰寧壽觀因 東都三茅寧壽之舊也初 章聖皇帝建會靈觀實於崇元殿之側營三茅君殿是為 祖 宗崇奉之始至是 高宗皇帝方躋天下於仁壽之域尢垂意焉迺命道士蔡君大象知觀事蒙君守亮副之許其徒世守又命內侍劉敖典領置吏胥給清衛兵略用 大中祥符故事後十年敖遂請棄官專奉寧壽香火 詔如所請賜名能真改左右街都道錄仍領觀事實又用 至道中內侍洪正一故事上心眷顧此觀每示優假如此然迨今歲月寖久未有紀之金石以侈 上賜者 紹熙五年六月知觀事沖素大師邵君道俊始礱石來請游為文傳示後世游實 紹興朝士婁得對 行殿同時廷臣零落殆盡游適後死獲以草野之文登載盛事顧不幸歟伏觀寧壽觀實居七寶山之麓表裏江湖拱輔 宮闕前帶馳道後枕崇阜盡得都邑之勝廣殿中峙脩廊外翼雲章寶室籤帙富麗浩浩乎道山蓬菜之藏也鐘經二樓翬飛霄漢飄飄乎化人中天之居也金符象簡羽流畢集進趨有容肅恭齋潔濟濟乎茹靈芝飲沆瀣之眾也導以霓旌節以玉磬侍者翼從以登講席琅琅乎徹九天震十方之音也 祐陵之御盡 德壽 重華之宸翰煥乎河雒之圖書也鴻鐘大鼎華蓋寶劍褚遂良吳道子之遺跡卓乎 祕府之怪珍也榮光異氣夜燭天半所以扶衛 社稷安鎮夷夏者於是乎在非他宮館壇宇可得而比惟我 高宗皇帝實與三茅君自混沌溟涬開闢之初赤明龍漢浩劫之前俱以願力應世濟民雖時有古今跡有顯晦其受命 上帝以福天下則合若符券及夫 風御上賓威神在天與三十六帝翱翔太虛三茅君亦與焉時臨熙壇顧享明薦用敷佑于我聖子 神孫降福發祥時萬時億於虖休哉游既述觀之所繇興且繫之以銘曰 炎祚中否開真人以大誓願濟下民左右虛皇友三真坐令化國風俗淳乃營斯宮示宿因丹碧岌業天與鄰神君龍虎呵重闉鯨鐘橫撞震無垠錦旛寶蓋高嶙峋天華龍燭晝夜陳歷載九九符 堯仁超然脫屣侍帝晨遺澤滲漉萬(□禹)均歲豐兵偃無吟呻咨爾眾士嚴冠巾以道之真治子身服膺聖訓常如新沖霄往從 龍車塵】

顯應觀

在湧金門外始 紹興十八年 詔有司建觀於城南包家山以奉磁州崔府君 【 東漢催瑗子玉也封嘉應侯號曰應王】 二十四年分靈芝佛剎之半移建今處在湖之東水四面遶觀額本 宣和所 賜 靖康閒

高宗皇帝出使至磁州神馬引而南 建炎初 秀王夫人夢府君擁一羊謂曰以此為識遂誕毓

孝宗皇帝由是 累朝祠祀彌謹中為顯應之殿其神位曰護國顯應興聖普佑真君

高宗皇帝為書殿扁且揭以

御名昭其敬也

孝宗皇帝為書寶章瓊藏

理宗皇帝書洞古經以 賜刻之石又有殿奉

今上皇帝

壽和聖福皇太后

皇后元命 嘉定三年參知政事樓鑰奉

詔撰觀碑

寧宗皇帝御題其顏 【 嘉定三年十一月朔 制詔臣鑰顯應觀為 國家集福之地自建立以來未有為之記者汝其碑之文成朕當書其額曰 中興顯應觀記而 宸翰下頒昭回之光輝耀千載臣既承命謹拜手稽首言曰百神在天地閒昭布森列 皇朝咸秩無文非有功不祀其閒靈效顯著遠邇奔奏者不過數處而護國顯應真君其一也真君崔姓廟在磁州旁為道觀河朔人奉之五百餘年矣 靖康中 高宗由康邸再使金磁去金管不百里既出謁祠下神馬擁輿肸蠁炳然州人知神之意勸 帝還轅 孝宗誕育於嘉興先形絳服擁羊之夢生有神光燭天之祥此皆其最著者也 中興駐蹕錢塘初置觀於城南尋徙於西湖之濱分靈芝寺故基為之祠宇宏麗像設森嚴長廊靚深采繪工緻鐵騎戎卒左出不旋戈鋋旗蓋勢若飛動敞西齋堂以挹湖山之秀為崇佑觀以處羽士之流稱其為大神之居 高宗脫屣萬乘嘗同 憲聖臨幸以丹堊故暗 賜金藻飾一新既又三十餘年矣 皇帝 皇后聿追 祖考之意載命興葺復 賜緡錢二萬俾都監右街鑒義主管教門公事明素大師陳永年買田以增齋供之費所以妥靈而錫福斯民者甚至是誠不可以無紀也竊考神之所自不知者以為北魏之伯淵其知者以為後漢之子玉雖皆名公而實非也續會要等書亦不詳諦或誤後人唐武德元年置磁州正觀元年州廢而以滏陽屬相至永泰初始復舊 仁宗實錄 景祐二年封崔府君為護國顯應公且言府君正觀中為相州滏陽令再遷蒲州刺史史失其名在滏陽有愛惠民為立祠後因葬其地 咸平二年始賜府君之廟而京師北郊及郡縣奉之如嶽祠至是因民所信嚮而封崇之故 詔曰惠在滏邑恩結蒲人又曰案求世系雖史逸其傳尸祝王官而民賴其德使果為子玉與伯淵安得謂史逸其傳歟元符二年即舊號封王 大觀賜廟額 政和賜冠冕七年加封護國顯應昭惠王 宣和三年郡守韓景朝辭承 上命葺治祠王曰敷靈觀曰顯應且按舊碑為之記其說略與實錄同又言唐太宗夢得之俾詔入覲刺蒲州河北採訪使因命刑曹曹弋編錄神之靈跡五十餘條傳於世 淳熙十三年奉 光堯聖旨改封真君然至今以府君為號尢見其本於為令也初命延福宮使安德軍承宣使張去為為提舉官傳子及孫延慶復庀此職宣力於觀為多道士初置十餘人今益以眾田止百餘畝今益以廣啟觀門而許士庶祈禱咸有定期季夏六日相傳以為府君生朝都人無不歸鄉駢擁竟夕尢為一時之盛孟冬十日又謂為府君朝元之節或云以是日上升 禁庭皆設齋醮北人之寓居者是日亦必至焉 乾道六年遣使賀金國正旦臣以假吏從行過磁使介而下相率望拜於驛中蓋往來者必致敬行則先禱於西湖之祠歸則潔羞以謝之臣謹摭其始末之實為記而又播以詩云惟漢之司農兮著遺愛於桐鄉使葬我於桐兮必時之奉嘗翳神之仕兮於滏之陽惠及斯民兮久而愈彰擢刺河中兮任河北之採訪生則祠於舊邑兮歿又冢於其旁神之既遠兮雖尊以姓而逸其名神之威靈兮信千載之流芳謂子玉與伯淵兮皆流傳之渺茫獨 昭陵之詔錄兮載顛末之為詳北方之人兮謹廟食而自唐膺累朝之封賜兮誠有赫兮龍光功在社稷兮著明效於 靖康神馬乘輿兮實顯應於 高皇始孝宗之方娠兮夢絳衣而擁羊迨震夙之夕兮又神光而發祥敞祠宮之百楹兮繚千丈之周牆儼像設之雄尊兮煥金碧之焜煌仰 皇明之臨御兮未嘗求福而專鄉迺 奎畫以寵嘉兮燦鳳翥以龍翔前三茅而後太乙兮與四聖而相望肆陰步馬而默相兮鞏 國勢而無疆上 宮掖而下士民兮藉神休而禬禳偉明神之英烈兮夫豈斂惠於一万願謁於上帝兮掃攙搶而殄豺狼 吾君將中天下而立兮開壽域於八荒神亦歸其所兮報何可忘】

崇祐館

在觀之東

祠廟

祚德廟

在車橋西青蓮寺南初

神宗皇帝未有 聖嗣吳處厚言程嬰杵臼存 趙氏最為忠義乞訪墓廟特加封爵 【 墓在絳州太平縣之趙村墓側有祠】  元豐四年五月遂封嬰成信侯杵臼忠智侯仍 賜額載祀典 元符三年臣僚言韓厥之功不在二人下乞與立廟 詔從祀祚德 崇寧三年封厥義成侯 【 按史記晉文侯始建趙氏於晉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韓厥告趙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賈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有遺腹走公宮生男公孫杵臼程嬰謀取能人兒匿山中程嬰謬語諸將遂殺杵臼與孤兒程嬰乃與趙氏真孤俱匿山中居十五年景公問趙後韓厥具以實告景公乃與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攻屠岸賈滅其族復與趙氏田邑如故嬰遂自殺趙武服齊衰三年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絕○左傳成公八年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辟王賴前哲以免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紹興十一年八月中書舍人朱翌言三人者千載之上有功於 我家今絳州淪陷之久廟貌存廢不可知乞於 行在所卜地權創祠宇仍下禮官討論十三年四月遂立廟仍加封嬰忠節杵臼通勇厥忠定二十三年侍御史林大鼐又言韓厥既立文子傳十世而霸業諸侯其後子孫(帛系)(帛系)真定中山之閒即我 宋僊孕之靈源也今三人者宜爵秩而公王之擇爽塏而廟貌之四時遣奉常官以牲幣用事時 國嗣猶未建乃 詔兩浙運司新其廟仍封公爵秩中祀 慶元初益封 淳祐二年又升嬰為忠濟王杵臼忠祐王厥忠利王且增闢廟貌益宏整云

苑囿

聚景園

在清波門外

孝宗皇帝致養 此宮拓圃西湖之東又斥浮屠之廬九以附益之 【 清波門外為南門涌金門外為北門流福坊水口為水門】 亭宇皆

孝宗皇帝御扁嘗恭請

兩宮臨幸

光宗皇帝奉

三宮

寧宗皇帝奉

成肅皇太后亦皆 同幸歲久蕪圮今老屋僅存者堂曰(打去丁改監)遠亭曰花光又有亭植紅梅有橋曰柳浪曰學士皆粗見大概惟夾逕老松益婆娑每盛夏芙蓉彌望游人艤舫遶隄外守者培桑蒔果有力本之意焉

玉津園

在嘉會門外 紹興十七年建明年金使蕭秉溫來賀 天申節遂燕射其中

孝宗皇帝數 臨幸命 皇太子宰執親王使相侍從及管軍官講燕射禮 上親御射 淳熙元年嘗 御製七言詩以賜曰一天秋色破寒煙別(上竹下禦)連隄壓巨川欣見歲功成萬寶因行射禮命群賢騰騰喜氣隨飛羽嫋嫋淒風入控弦文武從來資並用酒餘端有侍臣篇時

光宗皇帝在 東宮恭和曰秋深欲曉斂輕煙翠木森圍萬里川閶闔啟關傳 法駕玉津按武會英賢 皇皇聖父明如日挺挺良臣直似弦蹈舞懽呼稱 萬壽未饒天保報恩篇右丞相曾懷以下皆有賡載刻之石 【 曾懷等恭書曰 淳熙元年秋九月壬寅 皇帝幸玉津園行燕射之禮 皇太子宰執使相侍從五品以上咸與焉 皇帝中的者再喜動在列 天顏怡悅賦詩以示臣等且命賡和以 進臣謹拜手稽首而言曰帝王之用文武猶天地之運陰陽咸適厥中迺克有濟故陰陽不偏然後可以擬太和文武兼用然後可以隆至化恭惟 皇帝陛下以

上聖之資撫 中興之治躬持二柄規恢大勳斟酌運平茂建皇極若稽 祖 宗 建隆 太平興國故事昭舉盛禮是豈籩豆孤矢云乎哉 宸章昭回 天語煥發所以示並用久長之意卓然與六經之義同歸實垂世不刊之典也臣備位宰司千載一遇蒙冒 恩寵不知所以報塞惟當欽奉 聖謨傳之罔極而請刻之石 制曰可懷恭和二首曰名園佳氣藹非煙冠佩朝宗似百川五品並令陪燕射四鍭端欲序賓賢恩涵春意魚翻藻威入秋聲鴈落弦竣事更容窺典雅 宸章應陋柏梁篇 江山秋日冠輕煙別苑風光勝輞川位設虎侯恢盛典技精楊葉校名賢禮均湛露宣飛斝樂奏鈞天看發弦 聖主經兼緯武全勝巡幸射蛟篇群臣詩不悉載】 魏王判寧國府亦嘗 命宰執於此燕餞蓋皆以為講禮之所 【 按玉津園乃 東都舊名蘇軾嘗賦詩有紫壇南峙表連岡之句蓋亦密邇圜壇】

富景園

在新門外之東

孝宗皇帝奉

憲聖皇太后嘗請 游幸又重於數戒有司故營是園以邇 北宮規置略倣湖山今亦湮廢悉隸慈元殿歲收花果之入焉

翠芳園

在錢湖門外南新路口面南屏山故舊名屏山園咸淳四年盡徙材植以相 宗陽宮之役今惟門閎儼然

右 先朝苑囿惟以奉 親歡修 國典故久弗及繕治雖垣頹棟壓益以昭 聖明恭儉無于逸于游之好云

玉壺園

在錢塘門外本鄜王劉光世園後屬之臨安府守趙(上與下心)築堂四面 景定閒更隸修內司又為堂曰明秀今隸

慈元殿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 上一篇文章: 卷十四
下一篇文章: 卷二 »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