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围炉夜话》第六十六则:君子救世 圣贤忧民

《围炉夜话》第六十六则:君子救世 圣贤忧民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国学博览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30 更新日期: 2024-09-19 07:41

  《围炉夜话》第六十六则:君子救世 圣贤忧民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第六十六则:君子救世 圣贤忧民
  
  【原文】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译文】
  
  读书人应该以钻研圣人之教为乐事,怎能像嵇康、阮籍等人,逾越轨范,恣意放荡?圣人抱着悲天悯人之胸怀,关心民生的疾苦,并不效法长沮、桀溺的避世独居,不理世事。
  
  【注释】
  
  名教:指人伦之教、圣人之教;亦为儒教之别名。《世说新语》德行篇:“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乐广认为,圣人之教中即是一片乐园,不假外求,不必如此放浪形骸。
  《围炉夜话》第六十六则:君子救世 圣贤忧民
  嵇阮:嵇指嵇康,阮指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
  
  逾闲:指逾越轨范,失于检点。
  
  沮溺:沮指长沮,溺指桀溺,为春秋时避世的隐士。
  
  【评语】
  
  嵇康、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放浪形骸,常有抨议儒家的言论;而阮籍不拘礼俗,饮酒纵车,途穷而哭。两人皆不循世俗轨范,除了关乎性情,与时代背景也极有关系。但是后代读书人,多仿东晋名士,故作风流,一则没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则没有他们的性情才气,在太平盛世仿效竹林七贤的放任行为,无非是自乱礼法,东施效颦而已。
  
  孔子叫子路问,遇到长沮、桀溺两个隐士。他们在乱世里独善其身,而且论为孔子之道不可行,不如避世自求多福。事实上,圣人与隐士不同之处便在于此,圣人有悯世之心,不忍生灵涂炭,人心隐溺。并非他不能隐世,而是他不忍隐世,所以劳心疾忧,奔走于世。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