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宋史》志 卷一百四十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中国历史-《宋史》志 卷一百四十
志 卷一百四十
[禁军上]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衞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於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於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後分队伍,给旗帜,缮营堡,备器械,一律以乡兵之制。今因旧史纂修兵志,特置於熙宁保甲之前,而附之乡兵焉。
其军政,则有召募、拣选、廪给、训练、屯戍、迁补、器甲、马政八者之目,条分而着之,以见历朝因革损益之不同,而世道之盛衰亦具是矣。
嗟乎!三代远矣。秦、汉而下得寓兵於农之遗意者,惟唐府衞为近之。府衞变而召募,因循姑息,至於藩镇,盛而唐以亡。更历五代,乱亡相踵,未有不由於兵者。太祖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劲兵,列营京畿,以备宿衞,分番屯戍,以扞边圉。於时将帅之臣入奉朝请,犷暴之民收隶尺籍,虽有桀骜恣肆,而无所施於其间。凡其制,为什长之法,阶级之辨,使之内外相维,上下相制,截然而不可犯者,是虽以矫累朝藩镇之弊,而其所惩者深矣。
咸平以後,承平既久,武备渐宽。仁宗之世,西兵招刺太多,将骄士惰,徒耗国用,忧世之士屡以为言,竟莫之改。神宗奋然更制,於是联比其民以为保甲,部分诸路以隶将兵,虽不能尽拯其弊,而亦足以作一时之气。时其所任者,王安石也。元佑、绍圣遵守成宪。迨崇宁、大观间,增额日广而乏精锐,故无益於靖康之变。时其所任者,童贯也。
建炎南渡,收溃卒,招群盗,以开元帅府。其初兵不满万,用张、韩、刘、岳为将,而军声以振。及秦桧主和议,士气遂沮。孝宗有志兴复而未能。光、宁以後,募兵虽衆,土宇日蹙,况上无驭将之术,而将有中制之嫌。然沿边诸垒,尚能戮力效忠,相与维持至百五十年而後亡。虽其祖宗深仁厚泽有以固结人心,而制兵之有道,综理之周密,於此亦可见矣。
禁兵者,天子之衞兵也,殿前、侍衞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其次总於御前忠佐军头司、皇城司、骐骥院。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其在外者,非屯驻、屯泊,则就粮军也。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於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
建隆元年,诏殿前、侍衞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骁勇升为上军,老弱怯懦置剩员以处之。诏诸州长吏选所部兵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後代以木梃,为高下之等,散给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二年,改左右雄捷、左右骁武军并为骁捷,左右备征为云骑,左右平远为广捷,左右怀德为怀顺。四年,赐河东乐平县归降卒元威以下二百六十六人衣服、钱绢有差,立为效顺指挥。

乾德二年,诏辽州降军宜以效顺、怀恩为名。三年四月,诏改西川感化、耀武等军并为虎捷。九月,上御讲武殿阅诸道兵,得万余人,以骑兵为骁雄,步军为雄武,并隶侍衞司,且命王继勳主之,给缗钱俾娶妻。继勳纵之白日掠人妻女,街使不能禁。帝闻大怒,捕斩者百人,小黄门阎承翰见而不奏,亦杖数十。
开宝七年,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部下及江南水军凡千三十九人,并黥面隶籍,以归化、归圣为额。
太平兴国二年,诏改簇御马直曰簇御龙直,铁骑曰日骑,龙捷曰龙衞,控鹤曰天武,虎捷曰神衞,骨○子直曰御龙骨○子直,宽衣控鹤曰宽衣天武,雄威曰雄勇,龙骑曰雄猛。八年,改濮州平海指挥为崇武。
雍熙四年,改殿前司日骑○直指挥为捧日○直,日骑改为捧日,骁猛改为拱辰,雄勇改为神勇,上铁林改为殿前司虎翼,腰弩改为神射,侍衞步军司铁林改为侍衞司虎翼。
至道元年,帝阅禁兵有挽强弩至一石五斗,连二十发而有余力者,顾谓左右曰:「今宇内阜安,材武间出,弧矢之妙,亦近代罕有也。」又令骑步兵各数百,东西列阵,挽强彀弩,视其进退发矢如一,容止中节,因曰:「此殿庭间数百人尔,犹兵威可观,况堂堂之阵数万成列者乎!」
咸平三年,诏定州等处本城厅子、无敌、忠锐、定塞指挥,已并升充禁军马军云翼指挥,依逐州军就粮,令侍衞马军司管辖。定州拣中厅子第一充云翼第一,第二充云翼第二;相州厅子第一充云翼第三,第二充云翼第四;保州无敌第一充云翼第五,第二充云翼第六,忠锐充云翼第七;威勇军无敌第一充云翼第八,第二充云翼第九,忠锐充云翼第十;静戎军无敌充云翼第十一;宁边军无敌充云翼第十二;北平塞无敌充云翼第十三;深州无敌充云翼第十四。北面诸处应管本城、定塞指挥已下镇定州、高阳关路都总管,并充禁军马军云翼指挥,才候升立讫,分析逐指挥员兵士人数、就粮州府、本指挥见在去处以闻。
四年,诏陕西沿边州军兵士先选中者,并升为禁军,名保捷。五年正月,置广捷兵士五指挥。五月,命使臣分往邠、宁、环、庆、泾、原、仪、渭、陇、鄜、延等州,於保安、保毅军内,与逐处官吏选取有力者共二万人,各於本州置营,升为禁军,号曰振武指挥。既而帝曰:「边防阙兵,朝廷须为制置,盖不得已也。候边鄙乂宁,即可销弭。」六月,以河东州兵为神锐二十四指挥、神虎十指挥,又升石州厅子军为禁军,又以威虎十指挥隶虎翼。
景德四年,诏河东广锐、神锐、神虎军以见存为定额,缺则补之。
大中祥符元年,诏侍衞步军司阅保宁军士,分为四等,其第一等徙营亳州永城县,余听归农;无家可还者,隶诸州为剩员。四年,宣示永安县永安指挥兵八千余人以奉诸陵,其军额犹隶西京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指挥,升为禁军,在清塞之下。八年,置禁军左右清衞二指挥,在雄武弩手之上,散卒月给铁钱五百,以奉宫观。
仁宗即位,海内承平,而留神武备,始幸安肃教场观飞山雄武发炮,命捧日、天武、神衞、虎翼四军为战阵法,拔其击刺骑射之精者,稍迁补之。由天圣至宝元间,增募诸军:陕西蕃落、广锐,河北云翼,京畿广捷、虎翼、效忠,陕西、河东清边弩手,京西、江、淮、荆湖归远,总百余营。
康定初,赵元昊反,西边用兵,诏募神捷兵,易名万胜,为营二十。所募多市井选软,不足以备战守。是时禁兵多戍陕西,并边土兵虽不及等,然骁勇善战。京师所遣戍者,虽称魁头,大率不能辛苦,而摧锋陷阵非其所长。又北兵戍及川峡、荆湘、岭峤间,多不便习水土,故议者欲益募土兵为就粮。於是增置陕西蕃落、保捷、定功,河北云翼、有马劲勇,陕西、河北振武,河北、京东武衞,陕西、京西壮勇,延州青涧,登州澄海弩手,京畿近郡亦增募龙骑、广勇、广捷、虎翼、步斗、步武,复升河北招收、无敌、厅子马,陕西制胜,并州克戎、骑射,麟州飞骑,府州威远,秦州建威,庆州有马安塞,保州威边,安肃军忠锐,岚、府州建安,登州平海,皆为禁兵,增内外马步凡数百营。又京东西、河北、河东、江、淮、荆湖、两浙、福建路各募宣毅,大州二营,小州一营,凡二百八十八。岢岚军别置床子弩炮手。时吏以所募多寡为赏罚格,诸军子弟悉听隶籍,禁军阙额多选本城补填,故庆历中外禁、厢军总一百二十五万,视国初为最多。西师既罢,上患兵冗,帑庾不能给,乃诏省兵数万人。
皇佑二年,川峡增置宁远。五年,江、淮、荆湖置教阅忠节,州一营,大州五百人,小州三百人。於是宣毅寖废不复补,而荆湖、广南益募雄略。至和二年,广、桂、邕州置有马雄略。明年,并万胜为十营。其後,议者谓东南虽无事,不宜驰备。嘉佑四年,乃诏荆南、江宁府、扬、庐、洪、潭、福、越州募就粮军,号威果,各营於本州。又益遣禁军驻泊,长吏兼本路兵马钤辖,选武臣为都监,专主训练。於是东南稍有备矣。
七年,宰相韩琦言:
祖宗以兵定天下,凡有征戍则募置,事已则并,故兵日精而用不广。今二边虽号通好,而西北屯边之兵,常若待敌之至,故竭天下之力而不能给。不於此时先虑而豫备之,一旦边陲用兵,水旱相继,卒起而图之,不可及矣。
又三路就粮之兵虽勇劲服习,然边储贵踊,常苦难赡。若其数过多,复有尾大不掉之患。京师之兵虽杂且少精,然漕於东南,广而易供设,其数多,得强干弱枝之势。祖宗时,就粮之兵不甚多,边陲有事,则以京师兵益之,其虑深而其费鲜。愿诏枢密院同三司量河北、陕西、河东及三司榷货务岁入金帛之数,约可赡京师及三路兵马几何,然後以可赡之数立为定额。额外罢募,阙即增补。额外数已尽而营畸零,则省并之。既见定额,则可以定其路马步军一营,以若干为额。仍请核见开宝、至道、天禧、庆历中外兵马之数。盖开宝、至道之兵,太祖、太宗以之定天下、服四方也。天禧之兵,真宗所以守成备豫也。庆历之兵,西师後增置之数也。以祖宗之兵,视今数之多少,则精冗易判,裁制无疑矣。
於是诏中书、枢密院同议。枢密院奏:开宝之籍总三十七万八千,而禁军马步十九万三千;至道之籍总六十六万六千,而禁军马步三十五万八千;天禧之籍总九十一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四十三万二千;庆历之籍总一百二十五万九千,而禁军马步八十二万六千。视前所募後寖多,自是稍加裁制,以为定额。
英宗即位,诏诸道选军士能引弓二石、扩弩四石五斗送京师阅试,第升军额。明年,并万胜为神衞。三年,京师置雄武第三军。时宣毅仅有存者,然数诏诸路选厢军壮勇者补禁衞,而退其老弱焉。盖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马步六十六万三千云。
熙宁元年十二月,诏:「京东武衞四十二指挥并分隶河北都总管司,六指挥隶大名府路,三十六指挥均隶定州、高阳关两路更戍;其休番者,选差兵官三人依河北教阅新法训练,仍差使臣押教。」又诏京东路募河北流民,招置教阅厢军二十指挥,以忠果为额。青、郓、淄、齐州各三指挥,济、兖、曹、濮州各两指挥。
三年十二月,枢密使文彦博等上在京、开封府界及京东等路禁军数,帝亦参以治平中兵数而讨论焉。遂诏:殿前虎翼除水军一指挥外,存六十指挥,各以五百人为率,总三万四百人;在京增广勇五指挥,共二千人;开封府界定六万二千人,京东五万一千二百人,两浙四千人,江东五千二百人,江西六千八百人,湖南八千三百人,湖北万二千人,福建四千五百人,广南东、西千二百人,川峡三路四千四百人为额。在京其余指挥并河东、陕西、京西、淮南路既皆拨并,唯河北人数尚多,乃诏禁军以七万为额。初,河北兵籍比诸路为多,其缘边者且仰给三司,至是而拨并畸零,立为定额焉。是时,京东增置武衞军,分隶河北四路,後又以三千人戍扬、杭州、江宁府,其後又团结军士置将分领,则谓之将兵。
七年正月,诏颁诸班直禁军名额:
殿前司
诸班: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东西、招箭、散直、钧容直。诸直:御龙、御龙骨○、御龙弓箭、御龙弩直。诸军:捧日○直、捧日左射、捧日、宽衣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归明渤海、拱圣、神勇、吐浑、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水军、宁朔、龙猛、捧日第五军、捧日第七军、天武第五军、天武第七军、契丹直第一、契丹直第二、神骑、广勇、步斗、龙骑、骁猛、雄勇、太原府就粮吐浑、潞州就粮吐浑、左射清朔、擒戎、广捷、广德、、骁雄、雄威。
侍衞马军司
龙衞○直、龙衞左射、龙衞、恩冀州员僚直、忠猛、定州散员、骁捷、云骑、武骑、龙衞第十军、拣中龙衞、新立骁捷、飞捷、骁武、广锐、云翼、禁军有马劲勇、厅子马、无敌、克胜、飞骑、威远、克戎、万捷、云捷、横塞、庆州有马安塞、蕃落、有马雄略、员僚剩员直。
侍衞步军司
神衞、虎翼水军、神衞第十军、步武、武衞、床子弩雄武、飞山雄武、神衞、振武、来化、雄武弩手、上威猛、招收、雄胜、澄海水军弩手、神虎、保捷、捉生、清边弩手、制胜、定功、青涧、平海、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拣中雄勇、怀顺、怀恩、勇捷、威武、静戎弩手、忠远、宁远、忠节、教阅忠节、川忠节、神威、归远、雄略、下威猛、强猛、壮勇、桥道、清塞、武严、宣效、神衞剩员、奉先园、拣中六军、[左龙武、右龙武、左羽林、右羽林、左神武、右神武。]御营喝探、新团立拣中剩员。
诸班直资次相压
殿前指挥使、御龙直、御龙骨○子直、内殿直、散员、散指挥使、散都头、散祗候、金枪、东西班、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招箭班、散直、钧容直。
诸军资次相压
捧日○直、捧日左射、捧日、宽衣天武、天武○直、天武左射、天武、龙衞○直、龙衞左射、龙衞、神衞、归明渤海、拱圣、神勇、恩冀州员僚直、忠猛、定州散员、吐浑、骁骑、骁捷、云骑、骁胜、宣武、武骑、殿前司虎翼、殿前司虎翼水军、宁朔、龙猛、步军司虎翼、步军司虎翼水军、捧日第五军、捧日第七军、天武第五军、天武第七军、龙衞第十军、拣中龙衞、神衞第十军、契丹直第一、契丹直第二、神骑、广勇、步斗、龙骑、骁猛、雄勇、太原府就粮吐浑、潞州就粮吐浑、清朔、擒戎、新立骁捷、飞捷、骁武、广锐、云翼、禁军有马劲勇、步武、武衞、床子弩雄武、飞山雄武、神锐、振武、来化、雄武弩手、上威猛、厅子马、无敌、招收、雄胜、广捷、广德、克胜、飞骑、威远、澄海水军弩手、克戎、骁雄、雄威、万捷、云捷、横塞、神虎、保捷、庆州有马安塞、蕃落、捉生、清边弩手、制胜、定功、有马雄略、青涧、平海、雄武、效忠、宣毅、建安、威果、川效忠、拣中雄勇、怀顺、怀恩、勇捷、威武、下威武、静戎弩手、忠勇、宁远、忠节、教阅忠顺、川忠节、神威、归远、雄略、下威猛、强猛、壮勇、员僚剩员直、桥道、川桥道、步军司清塞、武严、宣效、神衞剩员、奉先园、拣中六军、御营喝探、新团立拣中剩员。
诸禁军名额系捧日、天武、龙衞、神衞为上军,五百文已上料钱见钱为中军,不满五百文料钱见钱并捧日天武第五第七军、龙衞神衞第十军、骁猛、雄勇、骁雄、雄威为下军。元丰五年十月,诏诸路教阅厢军,於下禁军内增入指挥名额,排连并同禁军。盖熙宁之籍,天下禁军凡五十六万八千六百八十八人;元丰之籍,六十一万二千二百四十三人。
哲宗即位,四方用兵,增戍益广。元佑元年三月,寄招河北路保甲,充填在京禁军阙额。龙、神衞以年二十以下,中军以下以年二十五以下者,虽短小一指并招刺焉。二年,诏西关堡防拓禁军和雇入役。复置河北、河东、陕西、府界马步军。七年,河东、陕西路诸帅府敢勇以一百人为额,专隶经略司。
绍圣四年,陕西路增置蕃落马军。是年,兰州金城置步军保捷、马军蕃落。
元符元年,利州路兴元府、阆州各增置就粮武宁;又湖北、江东各增置有马雄略。泾原路新筑南牟会,赐名西安州,戍守共以七千人为额,仍招置马军蕃落、步军保捷。天都、临羌砦戍守各以三千人为额,仍各置马军蕃落、步军保捷。永兴军等路创置蕃落;河北大名府等二十二州共创置马军广威、步军保捷,以河北大水,招刺流民故也。
二年正月,环庆增置敢勇二百人。四月,环庆路都总管司言:「本路新展定边城,比之横山、兴平等处城砦尤深,乞增置住营马军蕃落、步军保捷。」六月,环庆路都总管司言:「展筑庆州白豹城,合增置住营马步军。」又鄜延路都总管司言:「本路新筑米脂等八堡砦,合增置土兵、马步军。」皆从之。三年,枢密院奏:「河北增置马军广威、步军保捷二万余人,欲令拣选升换在京阙额军分。」从之。自绍圣以来,陕西、河东连用兵六年,进筑未已,覆军杀将,供给不可胜纪。
徽宗崇宁元年九月,荆湖北路增置禁军,以靖安名。十月,川陕置安远军。三年三月,陇右都护奏:乞於鄯州置水军,守河浮桥。又枢密院乞增置府界、京东西等路步军,荆湖南路雄略,皆从之。十月,京东西、河东北、开封府界创置马步军五万人,马军以崇捷、崇锐名,步军以崇武、崇威名,合用缗钱二百八十万有奇,以常平、封桩等钱支,用蔡京之请也。京又言:「今拓地广,戍兵少,当议添置兵额,以为边备。」从之。
四年十一月,广西路置刀牌手三千人,於切要州军更戌,以宁海名。十二月,诏:「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万人为额。」五年,环庆路进筑徐丁台城,赐名安边,置马军蕃落、步军保捷。
大观元年五月,延安置钱监兵。闰十月,靖州置宣节。十一月,两浙东、西路各增置禁军。宣和三年,内侍、制置使谭奏,以方腊既平,乞节镇增添禁军两指挥,余州军一指挥;又乞除温、处、衢、婺外,将禁军更招置成十指挥。又乞增置严州威果禁军。并从之。五年二月,尚书省言:「古者,六军为王之爪牙,羽林则禁衞之总名也。今臣僚使令兵卒所居营分曰六军,而复有左、右羽林之名,称谓失当。若将拣中六军并六军指挥并改为广效,内拣中六军作第一指挥,左龙武第二,左羽林第三,左神武第四,右龙武第五,右羽林第六,右神武第七。」从之。
靖康元年,诏:「广西宜、融二州实为极边,旧置马军难议减省,且依元降指挥招置。」
自元丰而後,民兵日盛,募兵日衰,其募兵阙额,则收其廪给,以为民兵教阅之费。元佑以降,民兵亦衰。崇宁、大观以来,蔡京用事,兵弊日滋,至於受逃亡,收配隶,犹恐不足。政和之後,久废蒐补,军士死亡之余,老疾者徒费廪给,少健者又多冗占,阶级既坏,纪律遂亡。童贯握兵,势倾内外,凡遇阵败,耻於人言,第申逃窜。河北将兵,十无二三,往往多住招阙额,以其封桩为上供之用。陕右诸路兵亦无几,种师道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人。故靖康之变,虽画一之诏,哀痛激切,而事已无及矣。
高宗南渡,始建御营司,未几,复并御营归枢密院。建炎四年,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御营五军为神武副军,并隶枢密院。五年,上以祖宗故事,兵皆隶三衙,乃废神武中军隶殿前司,於是殿司兵柄始一。乾道元年,诏殿前兵马权以七万三千人为额。
诸屯驻大军则皆诸将之部曲,高宗开元帅府,诸将兵悉隶焉。建炎後,诸大将兵寖盛,因时制变,屯无常所。如刘光世军或在镇江、池州、太平,韩世忠军或屯江州、江阴,岳飞一军或屯宜兴、蒋山,王彦八字军随张浚入蜀,吴玠兵多屯凤州、大散关、和尚原。是时合内外大军十九万四千余,川、陕不与焉。及杨沂中将中军总宿衞,江东刘光世、淮东韩世忠、湖北岳飞、湖南王○四军共十九万一千六百,亦未尝有屯。
绍兴十一年,范同以诸将握兵难制,献谋秦桧,且以柘臯之捷言於上,召张俊、韩世忠、岳飞入觐,张俊首纳所部兵。分命三大帅副校各统所部,自为一军,更衔曰统制御前军马。罢宣抚司,遇出师取旨,兵皆隶枢密院,屯驻仍旧。而四川大将兵曰兴成阶凤文龙利阆金洋绵房西和州、大安军、兴元隆庆潼川府凡十七郡,亦分屯就粮焉。
乾道之末,各州有都统司领兵:建康五万,池州一万二千,镇江四万七千,楚州武锋军一万一千,鄂州四万九千,荆南二万,兴元一万七千,金州一万一千。其後分屯列戍,增损靡常。所可考者,统制、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之目也。
至於水军之制,则有加於前者,南渡以後,江、淮皆为边境故也。建炎初,李纲请於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要郡别置水兵一军,次要郡别置中军,招善舟楫者充,立军号曰凌波、楼船军。其战舰则有海鳅、水哨马、双车、得胜、十棹、大飞、旗捷、防沙、平底、水飞马之名。隆兴以後至於宝佑、景定间,江、淮沿流堡隘相望,守御益繁,民劳益甚。迨咸淳末,广东籍蛋丁,闽海拘泊船民船,公私俱弊矣。
其禁军将校,则有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诸班有都虞候、指挥使、都知、副都知、押班;御龙诸直有四直都虞候,本直各有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候;马步军有捧日、天武左右四厢都指挥使,捧日、天武左右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步军谓之都头。]副兵马使、[步军谓之副都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所领诸班直、指挥。骑兵、步兵之额叙列如左。以其前後之异同者分为建隆以来之制、熙宁以後之制,而将兵、水兵之制可考者,因附着於後云。
建隆以来之制 骑军
殿前指挥使[左右班二。宋初,以旧府亲从带甲之士及诸班军骑中选武艺绝伦者充。]
内殿直[左右班四。周制,简军校暨武臣子弟有材勇者立。又有川班内殿直,乾德三年平蜀得奇兵,简阅材貌魁伟便习骑射者凡百二十人立,开宝四年废。]
散员[左右班四。周制,招置诸州豪杰立,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凡十二班。又於北面骁捷员僚直及诸军内简阅填补。咸平五年,定州路都部署王超言:「缘边有强梁辈常居四界,扰动边境,请厚给金帛募充散员。」从之。]
散指挥[左右班四。]散都头[左右班二。]金枪班[左右班二,旧名内直。太平兴国初,改选诸军中善用枪槊者补之。]
东西班[弩手、龙旗直、招箭班共十二,旧号东西班承旨。淳化二年,改为殿前侍,东西各第一第二弩手、龙旗直班六,并带甲,选诸班及不带甲班增补。其东第二茶酒及第三、西第四班不带甲,并以诸军员、使臣及没王事者子弟为之。又择善弓箭者为招箭班。]
散直[左右班四。雍熙四年,以诸道募置藩镇厅头军将及诣登闻院求试武艺者立。咸平元年,选诸节度使从人、骑御马小底增补。]
钧容直[班二。太平兴国三年,选诸军谙晓音乐、骑御马小底立。淳化二年,改之。]
外殿直[班一。诸班衞士中年多者号看班外殿直,後削看班之号。或诣诸道摄军校之职部分州兵,谓之权管。国初又有内员僚直,开宝中废。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得上军。天禧四年,并入此班。]
捧日[并左射、○直、弩手、左第五军,总指挥三十五。京师三十三,雍丘、郑各一。旧号小底,周改为铁骑,太平兴国二年改为日骑,雍熙四年改今名。分左、右厢,各四军。雍熙三年,选善枪槊者充○直。淳化三年,选善左射者为左射。咸平五年,选天武、拱圣、骁骑善弩射者为弩手。]
契丹[直三。咸平、许、寿各一。後唐置,旋废。开宝三年,以辽人内附之衆复置。太平兴国中,因事复置,旋废。]
归明渤海[指挥二。京师。太平兴国四年,征幽州,以渤海降兵立。]
拱圣[指挥二十一。京师。乾德中,选诸州骑兵送阙下,立为骁雄,後改骁猛。雍熙四年,又改拱辰。未几改今名。]
吐浑小底[旧指挥五,治平中并为二。京师。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获吐浑子弟,又选监牧诸军中所有者充。]
骁骑[指挥二十三。京师。太平兴国四年置,後又选掉搨索兵及左右教骏兵增置。雍熙四年,改殿前司步斗弩手为骁骑弩手。淳化四年,选壮勇超绝者为上骁骑,在本军之上。咸平五年,分左、右厢。旧又有殿前小底。至道二年,选骁骑马直及善射者充,後废。]
骁胜[左右指挥各五。京师。咸平三年,选教骏、骁骑诸军备征子弟材勇者立。]
宁朔[指挥十。京师、尉氏各三,雍丘、渭、河阳、河阴各一。咸平三年,选教骏诸军备征及外州兵立。]
龙猛[指挥八。京师。太平兴国中,拣阅龙骑及诸州部送招获群盗,取其材勇者立。淳化四年,又择精悍者为教阅龙猛以备禽盗,在本军之上。景德四年,又选龙骑、骁骑兵增之。]
飞猛[指挥二。咸平二年,选龙猛、骁骑兵子弟之材勇者立。]
骁猛[指挥四。尉氏三、太康一。旧号骁雄,太平兴国中改。雍熙四年,以拱圣年多者为拱辰军,其次等者如故。景德四年,以拱圣年多者隶之。]
神骑[指挥十八。雍丘十三,咸平五。端拱二年,选骁雄新配人及教骏、借事等兵立。淳化二年,废掉搨索军隶之。咸平二年,又择教骏、备征及外州增之。]
骁雄[指挥四。咸平、陈留各二。太平兴国八年,迁骁猛中次等者立。景德中,以骁骑、骁胜、宁朔军年多者隶之。]
吐浑直[指挥三。太原二,潞一。太平兴国八年,太原迁云州及河界吐浑立,屯并、代州。雍熙三年,又得云、朔归明吐浑增立,屯潞州。]
安庆[直四。太原一,潞三。太平兴国四年,迁云、朔及河东归明安庆民分屯并、潞等州,给以土田。雍熙四年立。]
三部落[指挥一。太原。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幽州,迁云、朔、应等州部落於并州,因立。]
清朔[指挥四。西京二,许、汝各一。太平兴国四年,迁云、朔州民於内地,得自置马以为骑兵,谓之家户马。雍熙四年立。]
擒戎[指挥五。西京、许各二,汝一。太平兴国四年,迁云、朔州民於西京、许汝等州,给以土田,充家户马。端拱二年立。]
新安内员僚直[五。端拱二年,成德军节度使田重进言:「易州静砦兵先屯镇州,贼陷勇陷谷,尽俘其家,请以其军备宿衞。」因而立此直。後废,天圣後无。]
散祗候[左右班二。天圣前无。]步斗[指挥六。尉氏、太康各一,蔡四。庆历中增置,天圣前无。]
步军
御龙直[左右二。旧号簇御马直,太平兴国二年改为簇御龙直,後改今名。]
御龙骨朵子直[左右二。旧号骨{金朵}子直,太平兴国二年改为御龙散手直,後改今名。]
御龙弓箭直[五。选天武诸军材貌魁杰者充。]御龙弩直[五。]天武[并宽衣、○直、左射,总指挥三十四。京师三十三,咸平一。]
神勇[上下共二十一指挥。乾德中,拣阅诸军壮实而大体者立为雄威。太平兴国二年,改为雄勇。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四年,选武艺超绝者立为上神勇,以备擒盗。]
宣武[上下共二十指挥。京师。太平兴国二年,并效节、忠猛二军立,又选诸军及乡兵增之。至道二年,又选军头司步直善用枪槊掉刀者立殿前步直,後废。]
虎翼[太平兴国中,拣雄武弩手立为上铁林,又於雄武、定远、宁胜床子弩手、飞山雄武等军选劲兵以增其数。雍熙四年,改分左右四军。淳化四年,选本军精锐者为上虎翼,以备禽盗。咸平二年,并广勇军隶之。大中祥符六年,诏在京诸军选江、淮士卒善水者习战於金明池,立为虎翼水军。旧指挥六十二,景德中增六。京师。]
雄勇[旧号雄威,太平兴国二年改今名。雍熙四年,改神勇,复於本军选退入次等者为之。旧指挥五,至和五年增为八。咸平三,郓二,许、郑、滑各一。]
广德[开宝四年,平广南,以其兵隶殿前司,次等隶八作司,阙则选广南诸州兵补之。雍熙三年,选八作司之强壮者为拣中。总指挥十。咸平、尉氏、阳武、河阳、沧、巩、白波各一,西京三。]
广勇[淳化二年,选神射、鞭箭、雄武、效忠等军强壮善射者立为广武,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旧指挥二十三,庆历中增为四十三,每指挥十为一军。京师五,陈留二十二,咸平、东明、太原、胙城、南京各二,襄邑、阳武、郓各一,滑三。]
广捷[旧名左右平远,建隆二年改。咸平五年,又选广德、神威等军教以标枪旁牌补之。旧指挥五,景佑中增五,明道中增十,庆历增三十六,总五十六。陈留八,咸平六,雍丘四,襄邑、尉氏、许各三,太康、扶沟、南京、亳、河阴、颍、宁陵各二,陈六,滑、曹、邓、蔡、广济、谷熟、永城、襄城、叶各一。]
雄威[雍熙四年,选神勇兵退入第二等立为神威,後改今名。指挥十。考城、襄邑、陈留各一,南京四,陈二。宣威雍熙四年,选神勇、宣武兵退入次等者立。上下指挥二。咸平、襄邑各一。]
龙骑[建隆间以诸道招致及捕获群寇立,号有马步人,见阵即步斗。淳化三年,选本军年多者为带甲剩员。咸平以後,又以本军及龙猛退兵增之。旧指挥八,康定中,取配隶充军者增置为指挥二十,分三军。京师四,尉氏、雍丘、咸平、郑各二,南京、陈、蔡、河阳、颍、单、四波各一。]
神射[两浙州兵,旧号腰弩。雍熙四年改今名。淳化元年,部送阙下,选其强者为广武,次等复为本军。指挥五。陈留三,雍丘二。]
步斗[雍熙三年,选诸州厢军之壮勇者立,後废。此下二军,天圣後无。]
鞭箭[雍熙三年,选两浙兵为鞭箭,次等者为忠节鞭箭。端拱二年并为一。至道元年,发此兵援灵州刍粟,丧车重兵器於浦洛河,诏免死,後废。]
侍衞司
侍衞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步军亦如之。自马步军都虞候已上,其员全阙,即马、步军都指挥使等各领其务,与殿前号为三司。马步军有龙衞神衞左右四厢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余如殿前司之制。所领骑兵步兵之额叙列如左:
骑军
员僚直[显德中,周平三关,召募强人及选高阳关驰捷兵为北面两直。建隆初,选诸州骑兵及蕃镇厅头召募人等为左三直。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选其骑兵为右三直。北面两直,营贝、冀,隶高阳关都部署。大中祥符中,改为贝州左直、冀州右直,後改四直。京师二,恩、冀各一。]
龙衞[旧号护圣。周广顺中,改龙捷。建隆二年,拣去衰老,以诸州所募精劲者补之。太平兴国二年,改分左、右厢。四年,平太原,选其降兵为拣中龙衞。雍熙二年,又拣善枪槊者为○直。淳化三年,选剩员堪披甲者为带甲剩员。五年,又拣善左射者为左射。指挥四十四。京师三十八,雍丘、尉氏、河阳各一,澶三。]
忠猛[咸平一年置。指挥一。定州。]散员[咸平五年置。指挥一。定州。]
骁捷[周显德中,平三关,拣诸州士卒壮勇者为河北骁捷。宋初,隶高阳关都部署。建隆二年,废左右骁武,以其兵来隶。乾德中,又选备征及岚州归附之兵为河南骁捷,其後止以骁捷为名。太平兴国四年,平太原,拣阅降兵为拣中骁捷。淳化四年,又置新立骁捷。至道三年,分骁捷为左、右厢。咸平五年,以其年多者为带甲剩员。指挥二十六。尉氏新立、陈拣中各一,恩十四,冀十。]
云骑[旧号左右备征,建隆二年改。开宝以後,募子弟为云骑,以其次为武骑,又选骑兵之次等为武骑,又选本军年多者为带甲剩员。指挥十五。京师十一,陈留、西京各一,巩二。]
归明[神武太平兴国四年,亲征幽州,以其降兵立此军。初指挥一,後增为四。雍丘。]
克胜[本潞州骑兵,端拱初升。指挥二。潞。]骁锐[旧名散员指挥,咸平四年改。指挥四。莫三,冀一。]
骁武[本河北诸州忠烈、威边、骑射等兵。淳化四年,拣阅其材,与云骑、武骑等立,得自置马,分左、右厢。指挥二十。北京七,真定三,定六,相、怀、洺、邢各一。]
广锐[本河州忠烈、宣勇能结社买马者,马死则市补,官助其直。至道元年立。咸平以後选振武兵增之,老疾者以亲属代。景德二年诏:非亲属愿代者听。大中祥符五年,以其退兵为带甲剩员。旧河东指挥三十一,陕西七。景佑、康定中,增为四十二。太原、代、并各三,汾五,岚、石、岢岚各二,晋、熙、慈、绦、泽、隰、宪、宁化、威胜、平定、火山各一,泾、原、鄜各二,秦、渭、环、邠、宁各一。]
武清[晋州骑兵。端拱二年,以其久在北鄙,有屯戍之劳,选勇悍者就升。指挥一。晋。]
有马劲勇[咸平四年,选江东诸州兵立。庆历中,分置第六、第七。总指挥七。太原二,代、岚各一,磁三。]
云翼[旧指挥三十三,景佑以後,增置二十三,分左、右厢,总五十六。真定、雄、瀛、深、赵、永宁各三,定、冀各六,保五,沧、北平、永静、顺安、保定各二,莫、邢、霸各一,广信、安肃各四。]
厅子[本石州城立。景德元年,改徙营相州。庆历初,升禁军。指挥六。定一,相五。]
万捷[开宝中,募赵、相、沧、冀州民立。大中祥符中,以骁武、云骑退兵隶之。指挥七。相、冀、辽各二,沧一。]
云捷[太平兴国四年,选诸军中应募子弟及教骏、借事、备征等有武干者立。大中祥符五年,以宁朔退兵隶之。指挥十二。尉氏、咸平、西京、北京、澶各二,汝、怀各一。]
横塞[咸平三年,选诸军威边、骑射及在京借事立。指挥七。雍丘、咸平、考城、襄邑、宁陵各一,衞二。]
员僚剩员直[禁军员僚以罪责降者充。此下至骑捷凡六军,天圣後无。]
清塞[周立,指挥二。其一北蕃归附之衆,营寿州;其一破淮南紫金山砦所得骑军,营延州。宋初,选本军子弟补其缺。太平兴国三年,又得泉州、两浙兵以益之。]
飞捷[本威虏军、保州、易州静塞兵、定州厅子军立。淳化元年,诏赴阙拣阅,以静塞为三等,厅子为一等,改今名。指挥四。]
骁骏[本寿州咸圣军,咸平三年改。指挥一。]
拣中夏州厅子[本夏州家户。淳化五年,河西行营都部署李继隆遣部送京师立,指挥一。]
骑捷[本雍州强人指挥,咸平三年改。分营瀛、莫。指挥四。]
武骑[指挥一十一。京师、雍丘各一,尉氏三,陈留、考城、咸平、郑各一,西京二。此下至有马雄略凡十二军。三朝志无。]
骁骑[指挥一,太原。]
无敌[河北沿边厢兵,庆历二年升禁军。总指挥六。定、北平各二,安肃、广信各一。]
忠锐[广信厢兵有马者,庆历二年升禁军。指挥一。]
威边[诸州厢兵,惟保州教战射,隶巡检司。庆历初,升禁军。指挥二。定、保各一。]
飞骑[麟州厢兵,庆历初,升禁军。指挥二。]威远[府州厢兵,本胡骑之精锐,庆历初,升禁军。指挥二。]克戎[并州厢军有马者,康定中,升禁军。指挥一。]有马安塞[庆州厢军,庆历中,升禁军。指挥一。]
蕃落[陕西沿边厢兵有马者,天禧後,升禁军,极边城砦悉置。至庆历中,总指挥八十三。环五,延、庆各四,秦并外砦十七,原、渭并外砦各十二,德顺并外砦十二,凤翔、泾并外砦、仪、保安各二,陇外一。]
并州骑射[诸道厢军惟并州路有马备征役,庆历五年升禁军。指挥一。]有马雄略[至和二年置,指挥三。广、桂、邕各一。]
步军
神衞[晋曰奉国军,周改虎捷。建隆二年,拣阅诸州所募禁军增补。乾德三年,西川行营都部署王全斌伪署感化、耀武等军平寇者功,请备禁旅,诏并为虎捷。太平兴国二年改。旧水虎翼即军中习水战者,是岁改为神衞水军,又於剩员中选可备征役者立为拣中神衞。大中祥符後,剩员又有带甲、看仓草场、看船之名,凡四等,皆选本军年多者补。宋初,指挥四十六,仁宗後,止存指挥三十一。京师。]
步武[本乡军选充神勇、宣武,雍熙三年,拣其次等者立。庆历中,增指挥六。陈。]
虎翼[宋初,号雄武弩手。太平兴国二年,选壮勇者为上铁林,其次为下铁林。雍熙四年,改为左、右厢,各三军。咸平五年,以威虎军来隶。景德三年,选效顺兵补其缺。大中祥符五年,择本军善水战者为上虎翼,六,年又选江、淮习水卒於金明池按试战棹,立为虎翼军。江、浙、淮南诸州,亦准此选置。七年,改为虎翼水军。旧指挥七十五,庆历中,增置二十一,总九十六。京师九十并水军一,襄邑、东明、单各一,长葛一。]
奉节[乾德三年平蜀,得其兵立为奉议,後改今名。景德三年,又选立上奉节。指挥五,京师。]
武衞[太平兴国中,募河北诸州兵立。旧指挥十六,庆历中,河北增置为指挥六十七。南京、真定、淄各四,北京、澶、相、邢、怀、赵、棣、洺、德、祁、通利、乾宁、广济各一,青五,郓、徐、兖、曹、濮、沂、济、单、莱、潍、登、淮阳、瀛、博各二,齐、密、沧各三。]
雄武[并雄武弩手、床子弩雄武、拣中雄武、飞山雄武、拣中归明雄武,总指挥三十四。京师十三,太原、尉氏、南京、郑、汝、宁陵各二,咸平、东明、雍丘、襄邑、许、曹、广济、榖熟、长葛各一。]
川效忠[太平兴四三年,选诸州厢兵归京师者立。淳化四年,又选川峡威棹、克宁兵部送京师者产为川效忠。景德元年,以德清厢军及威远兵增之。旧指挥二十八,後减为七。南京六,宁陵一。]
效顺[宋初,征潞州,以降卒立。指挥一。襄邑。]
雄胜[开宝中,以剩员立。太平兴国中,选入上铁林,余如故。又有雄胜剩员。指挥三。峡、冀、济各一。]
拣中雄勇[开宝中立,以常宁雄勇、效顺等军剩员中选其强立为拣中。大中祥符二年,又选归远军为新立。旧指挥四,後损为一。襄邑。]
怀勇[开宝四年,拣蜀兵之在京师者立,指挥三。雍丘二,陈一。]
威宁[淳化中,部送西川贼帅五小波胁从之兵归京师立。咸平元年,又以散员直增补。指挥一。许。]
飞虎[本虎翼、广武兵屯西川无家属者,太平兴国中,归京师。指挥三。陈留二,咸平一。]
怀顺[本淮南兵,旧号怀德。建隆二年改。指挥一。霸。]
归圣[开宝七年,以李从善所领兵及水军立。八年,平江南,又以其降兵增补,指挥一。雍丘。]
顺圣[太平兴国中,部送两浙兵归京师立。指挥一。巩。怀恩乾德三年,平蜀,得其军立。指挥三。荆南二,鄂一。]
拣中怀爱[本蜀兵,与怀恩同立,又拔精锐者为拣中。淳化四年,又选川峡威棹、克宁兵次等者立为牵船,以给河漕之役。旧指挥三,後损为一。宁陵。]
勇捷[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厢,以诸州库兵补左厢,广济、开山兵补右厢。指挥二十六。襄邑、北京、澶、陈、寿、汝、曹、宿各二,咸平、西京、南京、亳、宁、洪、河阴、巩、长葛、韦城各一。]
威武[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立,分左、右厢,以江南归化兵补左厢,两浙顺化兵补右厢。大中祥符五年,又立下威武。共指挥十三。西京、河阳、郑、郓、澶、滑、濮、通利、巩、河阴、永城各一,曹二。]
静戎弩手[选江南归化兵及诸州厢兵壮实者立。指挥四。河阳、澶、衞、通利各一。]
平塞弩手[本两浙顺化军,拣其强壮立为弩手,又以江、浙逋负官物隶窑务徒役者为拣中平塞。指挥四。咸平、亳、河阳、白波各一。]
新立弩手[本劲勇兵,太平兴国中,选其善弩者立。指挥一。广济。]忠勇[咸平五年,以易州兵能禽贼者立。指挥一。成都。]
宁远[大中祥符六年,选西川克宁、威棹兵立。旧指挥五,皇佑及至和中,增置为八。戎三,遂、梓、嘉、雅、江安各一。]
忠节[太平兴国三年,选诸州厢军之强壮者立。淳化四年,又选川峡威棹、克宁兵立为川忠节。旧指挥二十四,後增教阅忠节总为六十。雍丘、襄邑、宁陵各三,陈留、咸平、东明、亳、河阴、永城各二,南京五,太康、阳武、许、江宁、扬、庐、宿、寿、楚、真、泗、泰、滁、岳、澧、池、歙、信、太平、饶、宣、洪、虔、吉、临江、兴国、广济、南康、广德、长葛各一,合流四。]
神威[咸平三年,选京师诸司库务兵立。上下指挥十三。陈留三,许、巩各二,雍丘、考城、咸平、河阳、广济、白波各一。]
归远[雍熙三年,王师北征,拔飞狐、灵丘,得其降卒立,咸平二年,选诸州杂犯兵增之。旧指挥三,天圣中,增置为十六。陈、许、亳、寿、宿、邓、襄、鼎各一,荆南、澧、潭、洪各二。]
雄略[咸平六年,选诸州厢兵及香药递铺兵立。旧指挥十五,皇佑五年,增置为二十五。荆南五,潭四,鼎、澧各二,广、辰、桂各二,许、全、邵、容各一。]
威猛[咸平三年,选诸州厢兵及召募者立。上下指挥十。]襄邑[四,咸平、许、长葛各二。]
神锐[咸平六年,料简河东兵立。大中祥符五年,以本军及神虎兵年多者为带甲剩员。指挥二十六。太原六,潞、晋各三,泽、汾、隰、平定各二,代、绦、忻、辽、邢、威胜各一。]
神虎[咸平五年,选陕西州兵马立。六年,又料简河东州兵立,以西路河东兵之。指挥二十六。永兴六,凤翔、河中、忻、晋、威胜各二,太原、秦、延、鄜、华各一,潞州三。]
保捷[咸平四年,诏陕西沿边选乡丁保毅升充。旧指挥四十五,庆历中,拣乡弓手增置,总一百三十五。永兴十二,同九,秦八,河中、汾、泾各七,渭、宁、耀各六,凤翔、延、仪、华、陇、解、乾各五,陕、原、鄜各四,成三,庆、凤、坊、晋、镇戎各二,环、丹、商、虢、阶、庆成、德顺各一。]
振武[旧指挥四十,庆历後,河北增置为指挥四十二,陕西增置为指挥三十九,总八十一。北京、澶、相、怀、衞、霸、莫、祁、棣、赵、滨、洺、保安、永宁、通利、安肃、仪各一,真定、定、瀛、保、恩、邢、深、博、永静、乾、宁陵、泾各二,延六,邠、陇各七,鄜、宁各五,磁四,沧、原各三。]
桥道[太平兴国三年,选诸州厢兵次等者立。淳化四年,又选川峡威棹、克宁为川桥道。总指挥十八。襄邑、咸平、阳武各二,陈留、东明、尉氏、太康、西京、河阳、濮、郓、巩、河阴、白波、宁陵各一。]
清塞[太平兴国初立。左、右厢,旧指挥二十三,嘉佑中并为十三。曹二,郑、郓、滑、通利、巩、河阴、白波、汜水、长葛各一。]
招收[端拱中,获通州大沙洲贼衆立,缺则以江、浙招致海贼补之。又收端拱中逃军来复者,原其罪为德寿军,後改今名,隶保州巡检司,庆历初,升禁军,为指挥十七。保四,霸、信安各三,定、军城砦各二,广信、安肃、顺安各一。]
壮勇[本招获群盗配近京徒役者拣拔立,咸平三年,选诸杂犯兵增之。至道三年,江、浙发运使杨允恭禽海贼送阙下增补,旋废。旧指挥三,庆历中,增置为七。耀、解、滑各二,许一。]
宣效[咸平三年,选六军、窑务、军营务、天驷监效役、店宅务、州兵立。景德元年,又拣本军材勇者为拣中宣效。旧指挥五,後损为二。京师。]
来化[雍熙中,以飞狐、灵丘归附之衆立,又以朔州内附牵摆兵立,後废。旧指挥三,後损为二。宁陵。]
归恩[雍熙中,平塞陷边之民黥面放还立,分有家属者隶左厢,无者隶右厢。指挥二。亳。]
顺化[太平兴国三年,以两浙兵之次等者立。指挥二。河阳、郓各一。]
左右清衞[大中祥符八年立,以奉诸宫观洒扫之役。指挥二。此下至强壮军员凡八军,天圣後无。]
川员僚直[本西蜀贼全师雄所署将领,乾德中立。]造船务[乾德初,平荆湖,选其军善治舟楫者立。]归明羽林[太平兴国四年,征幽州,获其兵立。]新立清河[缘河旧置铺兵以备河决,後拣阅立。指挥二。]保宁[大中祥符元年,马步军都虞候王超请以病军经行阵者立。]
新立归化[开宝七年,以江南李从善所领部曲水军立,八年,平江南,又以降兵增之。指挥一。]
强壮军员[咸平六年置,指挥一。]澄海弩手[庆历二年置,隶海州都巡检司。指挥二。登。此下至武严凡十三军。]捉生[延州厢兵,天圣五年升禁军,指挥二。]
清边弩手[宝元初,选陕西、河东厢军之伉健者置,以弩手名。指挥四十三。太原九,秦五,泾四,河中、陇各三,永兴、代、潞、晋各二,庆、环、滑、同、坊、镇戎、慈、丹、隰、汾、宪各一。]
制胜[陕西厢兵,庆历中,升禁军。指挥九。永兴、华各二,凤翔、耀、同、解、乾各一。]
定功[陕西厢军,庆历四年,升禁军增置,为指挥十。永兴、秦、庆、原、渭、泾、仪、鄜、延、镇戎各一。]
清涧[庆历初,募土人精悍者充,因其地名。指挥二。]建威[秦州厢兵,庆历八年升禁军。指挥一。]
效勇[景佑中,募川峡流民增置,为指挥二十七。陈留三,太康、尉氏、襄邑、河阳、曹、合流各二,咸平、郑、亳、衞、许、单、澶、磁、广济、河阴、宁陵、白波各一。]
宣毅[庆历中,京东、京西、河北、河东、淮南、江南、两浙、荆湖、福建九路募健勇或选厢军为之。指挥二百八十八,至治平中,管一百七十四。京东路:南京、郓、徐、曹、齐各二,青、兖、密、濮、沂、单、济、淄、莱、潍、登、淮阳、广济各一;京西路:西京、滑、许、河阳、陈、襄、郑、颍、蔡、汝、随、信阳各一,邓二。河北路:真定、德、棣、博、邢、祁、恩、磁、深、定、滨、通利、永静、乾宁各一。河东路:太原、汾各六,晋四,泽、绦、石、代各三,潞、岚、忻、辽、威胜、平定各二,慈、隰、宁化各一。淮南路:扬、亳各二,庐、宿、寿、楚、真、泗、蕲海、舒、泰、濠、和、光、黄、通、无为、高邮、涟水各一。江南路:江宁、洪、虔、吉、抚、袁、筠、建昌、南安各一。两浙路:杭二,越、苏、明、湖、婺、润、温、衢、常、秀、处各一。荆湖路:潭、全、鼎各三,荆南、邵、衡、永、郴、道、安、鄂、岳、澧、复、峡、归、辰、荆门、汉阳、桂阳各一。福建路:建二,泉、南剑、漳、汀、邵武、兴化各一。]
宣毅床子弩炮手[庆历中置。指挥一。岢岚。]建安[府州厢兵,庆历二年升禁军。指挥二。府、岚各一。]
威果[嘉佑四年置,指挥二十五。荆南、江宁、杭、扬、庐、潭各三,洪、越、福各二,虔一。]
武严[指挥一。京师。]
御前忠佐军头
司马步军都军头、副都军头,马军都军头、副都军头,步军都军头、副都军头。其所辖散员,有副指挥使、军使、副兵马使、十将。马步直自指挥使而下,皆如殿前司之制。
御前忠佐散员[本许州员僚剩员,淳化中,立为军头司散员一班。又五代以来,军校立功无可门署者,第令与诸校同其饮膳,名健饭都指挥使,後唯被谴者居此。大中祥符二年,改为散指挥使。班一。]
马直[雍熙四年置,指挥一。]步直[端拱元年置,指挥一。]备军[一千九百六十人。]
皇城司
亲从官[太平兴国四年,分亲事官之有材勇者为之,给诸殿洒扫及契勘巡察之事。指挥三。]
入内院子[天圣元年,拣亲事官年高者为之。九年,选辇官六十以上者充。治平二年,诏以五百人为额。]
骐骥院
骑御马直[太平兴国二年置,分左右番。八年,分为二直。其後增置八直。]左右教骏[旧名左右备征,建隆二年改。指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