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中华文化 / 抖音短视频年度最好的歇后语的句子

抖音短视频年度最好的歇后语的句子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中华文化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7 更新日期: 2022-11-18 11:36

  易德轩是专业风水命理网站,有网友想知道歇后语中有关于顺竿儿爬的问题,易德轩小编会集怼人歇后语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抖音短视频年度最好的歇后语的句子

  1、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谚)衣服要新的,朋友要旧的。指衣服总是新的好,友情总是旧的好。 也作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总是旧的好。

  2、 【金戒指】“金戒指”原来并非定情之物,锁定姻缘,一定终身。“金戒指”原为“经戒指”,意即妇女经期应该戒止性生活,因“经”、“金”谐音而改名。早在汉代,宫廷已经盛行戴金戒指了,开始时,只限皇后和嫔妃戴,每逢皇后或嫔妃月经来潮时戴用,示意在此期间,帝王不可与之同房。因为月经一词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讳的“秽语”,不能直接说出,而当她的手戴“经戒指”时,帝王见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来,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属相继效法,成为古代文明礼节与卫生的习惯,并逐渐风靡民间,演变为现在的金戒指,词义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3、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4、 【顺竿儿爬】(惯)比喻顺着别人的意思说话、行事。 也作顺杆子往上爬。 顺梯子往上爬。

  5、 【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释义: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处。例句:唐连生见厂长和工程师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来,这次也许真能抱个金娃娃呢!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工厂出了名,他这位副厂长当然也光彩呀。
抖音短视频年度最好的歇后语的句子
  6、 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7、 两个人报数——不数一就数二

  8、 【眼中钉,肉中刺】这一俗语用来比喻最可恨、最痛恶、非除去不可的人和事。它源自五代时期。据《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后唐明宗时,赵在礼在宋州(今河南商丘)任节度使。他为官贪婪,横征暴敛,巧取豪夺,见钱就取。宋州百姓苦不堪言,对其恨之入骨,将其比作眼中钉子,一刻也不能容忍。正巧,朝廷下圣旨调赵在礼去镇守永州(今湖南零陵),消息传开后,宋州百姓拍手称快,大家奔走相告:“眼中拔钉,乐哉乐哉!”这家伙终于走了。不料,这话传到赵在礼耳中,他不禁火冒三丈,恼羞成怒,决定对宋州百姓实施报复,马上给后唐明宗写了一个奏折,讲了一大通理由,请求继续留任宋州,不去永州履新,明宗不明就里,同意了他的请求。赵在礼的计划得逞以后,立马发出一道告示:凡属宋州百姓,每户缴纳一千文钱,自号“拔钉钱”。百姓见了哭笑不得,知道这是赵大人报复,惧于他的权势,只好缴纳“拔钉钱”。“眼中钉”由此而来。不知道谁还嫌“眼中钉”不够分量,又把“肉中刺”拿来与“眼中钉”合用,成了对句,说起来上口,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比喻的分量和程度。以后,“眼中钉”、“肉中刺”常常并在一块使用。

  9、 【 不登大雅之堂】谓粗俗之物,不能与高雅的并列。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连环图 画……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

  10、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释义:不如意的事很多,可跟人说的很少。例句:女亦微启窗棂,停眸相送。俄顷之间,扬帆而去,迅速如飞。黄生盼望良久,不见了船,不觉坠泪。傍人问其缘故,黄生哽咽不能答一语。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1、 光身鸡打架——口口是肉

  12、 【树老焦梢,人老猫腰】见“人老猫腰,树老焦梢”。

  13、 【女士优先】在社交场合,我们常常听道“女士优先”的话语,如开场讲话说“女士们、先生们”。女士优先,不是中国首先发起,而是从西方引进。 “女士优先”的原则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之风,是传统的欧美礼节的基础。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入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人们一致认为,唯有如此这般的男子,才会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国际社会强调“女士优先”的原则,主要原因并非因为妇女是弱者,需要同情、帮助和保护,而是认为妇女是人类的母亲,对妇女处处给予优待,是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而不是只对贵族妇女。

  14、 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15、 【 堤龙也要盘起来,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论是谁,必须收敛驯 服。类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语:俯首帖耳。从维熙 《大墙下的红玉兰》:“这地方是监狱,是龙你也要盘起来,是 虎也得给我趴下。”

  16、 【一分行情一分货】(谚)行(hang)情:市场上商品的时价。 指出钱多少决定货物的优劣。也泛指得多少好处办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价钱一分货。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货色一分价。

  17、 【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18、 【庙里撞钟——惊神】(歇)惊:谐”精”。形容人有生气,有活力。

  19、 【和尚念经——南无也是南无】(歇)南无:谐“那么”,形容和尚念经的声音。指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20、 【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谚)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无论做什么事,勤奋苦干总是成功的基础。

  21、 【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22、 【一头碰到南墙上】固执,没有回旋的余地。姚雪垠《李自 成》:“你不要生气,有话慢慢谈。不要一头碰到南墙上,把 事情弄得没有转弯余地。”

  23、 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针(真)行

  24、 高空跳伞——落千丈

  25、 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26、 【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随机应 变,分别对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她是多么不容易哟!”

  27、 一块石头落了地——放心了

  28、 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29、 【拔钉子】(惯)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极大的祸患。

  30、 【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31、 妈妈指挥爸爸干活,还没等一件事干完,又催着干另一件事。爸爸笑着说:“就是满屋子老鼠乱跑,两只手也只能捂一个窟窿啊!”(河南·安阳)

  32、 星期天,妈妈买回一斤肠子,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有事要出去,把肠子放在桌子上后,转身叮嘱我说:“别叫小猫吃了。”妈妈走了,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肠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这一吃不当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妈妈回来一看,说:“这真是老鼠看仓——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33、 【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4、 白开水画画——清(轻)描淡写

  35、 【大红袍】“大红袍”是一种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产于福建崇安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方圆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大红袍和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品合称“四大名枞”。说起“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生了一种怪病,整天没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听说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秀才考中了状元,被御赐一件大红袍,招为东床驸马,专程来到武夷山谢恩。状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着他从天心岩南下,来到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当年你犯厌食症,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状元听了,先在石壁前摆下香烛贡品,对着三株树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御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三株树产的茶叶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上“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36、 【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儿天黑了,就在哪 儿投宿。借指无目标,无计划,做到哪儿算哪儿。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亲家》:“抱了个主意随大流,走着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饿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37、 【低头拉车,抬头看路】(谚)指拉车需要低下头使出气力,同时也要时时抬起头看清前边的道路。比喻做事既要踏实苦干,又要认准目标,明确方向。

  38、 还清了房钱——且住

  39、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40、 【生娘小于边,养娘大于天】(谚)生娘:生身的母亲。边:事物的边沿。指养娘要比生娘恩情重得多。

  41、 还没过门儿呢,芳芳就今儿向婆家要衣服,明儿向婆家要首饰。婆婆不耐烦地说:“我看她不是盏省油的灯。”(河南·虞城)

  42、 狗撕皮袄——乱扯

  43、 井水流河里——深远

  44、 火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45、 【秀才靠笔杆,当兵的靠枪杆】释义:说明文人靠笔杆子战胜对方,军人靠武力征服敌人。例句:我早就讲过,“秀才靠笔杆,当兵的靠枪杆。”照现在这个劲儿,别说收复龙岗,弄不好,连金牛山也得丢掉。

  46、 【娘舅亲,骨肉亲,打折骨头连着筋】见“爹娘亲,娘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47、 【走得正,行得端】(惯)形容行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48、 自来水坏了龙头——放任自流

  49、 半道上捡个喇叭——有吹的了

  50、 娃儿们在一块儿玩,卢二奶总说自家孙子心善要吃亏。王三婶听不惯,嘴一撇说:“黄鼠狼只说它娃儿香,刺猬总觉它娃儿光。谁家的娃儿谁看不顺溜?”.(河南·南阳)

  51、 【腹稿】“腹稿”是指已经想好但还没有写出来的文稿。 “腹稿”一词,最早见于《新唐书·王勃传》。王勃,唐初四杰之一,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据《新唐书·王勃传》载:“(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而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腹稿。”大意是:王勃在构思写文章时,起初想得不精细,他就先磨好许多墨汁,然后就畅快地喝酒,喝醉了就拉开被子蒙头大睡,等睡醒之后,才拿起笔,饱蘸浓墨,一挥而就,而且连一个字也不用改动。因此,当时人们称他的这一过程为“腹稿”。现在,“腹稿”一词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高考作文,打草稿来不及,只好先打好腹稿,一气呵成。

  52、 【一碗凉水看到看看得很清楚】看透了。类似的:菜碟舀 水,一眼看到底。成语:一览无余、一目了然。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嫩?哪个老不是从嫩来的!你就一碗水把 人看到底了?”

  53、 【美食不如美器】(谚)宴请宾客,美味的食物,不如美观雅致的器皿。指餐具美观十分重要。

  54、 【卜一手穿针,一手捻线】(惯)比喻在双方之间联络,为双方接通关系。

  55、 【瘦狗莫踢,病马莫骑】(谚)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马不可骑它。比喻对于病弱衰老的人,只应当怜悯救助,绝不可歧视凌辱。

  56、 【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对立的另一方。这一俗语源自《三国演义》。有两处描写。一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准皇嫂),不得已与曹操约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允其团聚),暂栖曹营。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禄企图感化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日夜思念刘备,当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见),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处是徐庶进曹营一计不献。徐庶是三国时期着名的谋略家,为刘备服务。曹操慕其才,屡招不致,遂用其母为质。徐庶是孝子,为保其母性命,无奈,只得投奔曹操。与刘备分别时,徐庶对刘备说:“请主公放心,庶不为曹献一计。”果然,到曹营后终不献一计。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赵云为救皇嫂(准皇嫂)与后主刘禅,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曹营,身陷险境。徐庶怕赵云有失,遂终向曹操“献一计”,对曹日:“丞相爱将,何不保住赵云性命,为阁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保全了赵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长坂坡”的好戏。

  57、 被窝里放屁一臭自己;独吞

  58、 扫帚作揖——拜把子

  59、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60、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期不努力学习,没有 本领,年老了悲伤也来不及了。老舍《桃李春风》:“少年不 努力,老大徒悲伤。你必须乘着年轻,打好根底!”

  61、 【狼上狗不上】比喻不齐心,行动不一致。姚雪垠《李自 成》:“官军虽说人多,一到打起硬仗时,狼上狗不上,有几个 真心卖命的?”

  62、 【夹心饼干两头咬】两面不讨好,两头受气。香港唐人《金 陵春梦》:“我们所担心的,乃是既得不到中央爱护,又得不 到民间谅解,到那时候做了一块夹心饼干两头咬,岂不甚 惨?”

  63、 将帅无谋,累死三军。

  64、 【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谚)指希望中的多数,不如实际据有的少数。 也作“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

  65、 【纸糊的驴,大嗓门儿】纸糊的驴内空,嗓门自然就大。指 乱嚷嚷。浩然《艳阳天》:“你别纸糊的驴大嗓门儿乱喊乱 叫,到那儿,把他叫到门外边再说。”

  66、 【碾盘上洗澡——浅得很】(歇)浅:本指不深,转指浅薄。形容人学识浅薄或见识肤浅。

  67、 天气变暖了,妈妈看见我还穿着秋裤,正在说我傻,姥姥说了一句:“吃了五月粽,才把棉衣送。”说得我们全家都笑了。(山东·夏津)

  68、 【小巫见大巫】“小巫见大巫”原意是小巫师遇到了大巫师,相形见绌,功力法术都无可施展。现在常用于比喻两者相比,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大家在运用此语时,一般带有讽刺或诙谐意味。此语出自《三国志·吴志》注引的《吴书》。原文说:“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可见,古代本事不大的小巫见到神通广大的大巫时有出丑,造就了此语。小巫见大巫,有班门弄斧、关门舞刀之尴尬。古代的“巫”和“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郎中为人看病,常伴有求神祈福、烧香念咒等巫术。小巫则只会装神弄鬼,拿一些符咒香灰给人“医病”;大巫则确有真本领,除了有时也有拜神驱魔举措之外,更重要的是还真正诊脉问病开药方治疗。病人得益于大巫,当然绝非小巫可比了。因此,小巫见大巫,必然灰溜溜神气全无啦。古代医学不断进步,逐渐巫医分家,中医学脱离巫术,成为为人类做出辉煌贡献的骄人学科。然而,现在还有巫婆躲在偏僻之地装神弄鬼,看来真是怕见“大巫”呢。

  69、 表哥从南方打工回来,给姑妈买了一件羊毛衫。姑妈说:“我已经有了一件羊毛衫,干吗破费?”奶奶在一旁说:“儿子有孝心,乐坏老娘亲。你就收下吧!”(河南·内乡)

  70、 毛笔吞进肚——胸有成竹

  71、 【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7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释义: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起初是他推荐韩信为大将军,后来韩信企图兵变,又是他除掉了韩信。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是同一个人搞的。例句:王老水子的势力,是上官韬搞起来的;将来,还是要断送在上官韬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呀!

  73、 两口子的账一算不清

  74、 【家和万事兴】释义:家庭和睦就能兴旺。例句:六叔两边劝解地说:“好了,好了,家和万事兴。睡觉去吧,有话明天再说!”

  75、 【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各走各的路,互不相扰。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拉倒就拉倒!咱们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谁也不跟谁相干!”

  76、 【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境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古华 《芙蓉镇》:“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够矮子上楼 梯,也是颇不容易的。”

  77、 鸭子改鸡——磨嘴皮

  78、 妈妈常教育我要和同学们搞好团结。妈妈说:“连根草,人绊倒;一堆小布片儿,缝在一起成了大床垫儿。”(安徽·肥西)

  79、 【剪草除根,萌芽不发】(谚)指除草必须连根除掉,才能除得彻底。 比喻必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不使它有再滋生的机会。 也作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80、 【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81、 【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谚)比喻有多大的产业,就作多大的开支用度。

  82、 【阿爷的衣服辈辈穿】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83、 我读课文时心不在焉,妈妈见了说:“案上不可少书,心中不可少思。镜不擦不明,脑不用不灵。你怎么能光读书不思考呢?”(福建·福州)

  84、 对着镜子说漂亮——自夸

  85、 我问奶奶:“解放前咱们村穷,解放这么多年为什么还穷啊?”奶奶说:“那时候,穷是受地主老财的压迫;这时候,穷是生孩子太多。你看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像那秋葫芦晚瓜,一嘟噜俩仨。”(河南·上蔡)

  86、 吃了蒙汗药——动弹不得

  87、 【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歇)赵老:也说赵巧、赵果,传说是鲁班的徒弟;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为防龙王干扰,制作两座灯台让赵呆送给龙王,赵呆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想私自带回家,没想到剐出龙宫,就葬身海涛之中。指人或物有去无回。

  88、 【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89、 【塔尖上亮相——高姿态】(歇)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或一节舞蹈、武打完毕后,为突出角色精神状态而做的塑像式姿势。本指在高处摆出某种姿势,转指人在处理问题时站得高,态度宽容。

  90、 玻璃瓶子装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91、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见“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92、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小的漏洞不及时修补,小的事情 不检点,容易造成大错。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对儿童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俗话说:'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小错迁就,就会酿成大错。”

  93、 【免死牌】在传统的戏剧、小说当中常常能看到“免死牌”的情节,据说,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那么,历史上真有“免死牌”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它是怎么来的呢? “免死牌”是俗称,史料中称为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丹书铁契”等,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别证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免死牌,《周礼·秋官·司约》载有“书于丹图”之事。这就是今天俗语所说的“铁券丹书”。可见,这种特权证件在汉代以前就有了。也有人认为丹书铁券源于汉初。据《汉书-高帝纪下》载:“(刘邦)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宝,藏之宗庙。”这种铁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块,左颁功臣,右藏内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两半券合二为一,可获赦免。颁发铁券要举行典礼,领取者要郑重宣誓,誓词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爱及苗裔。”南朝梁改为“丹书银券”,隋改为“金书铁券”,唐代又把“丹书”发展成嵌金,辽代继续升级为“丹书金券”,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一登宝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赐予二十八位功臣。丹书铁券究竟是什么样子?各代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清雍正年间编写的《浙江通志》记载一块铁券很详细“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清代《台州府志》中,还刊有铁券嵌金文词和誓词。文词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职爵位、封地和功绩简要介绍。誓词为:“长河有似带之朝,泰华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责。” “免死牌”真的管用吗?得看皇帝的脸色,比如朱元璋杀害的那些开国功臣——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他们都有免死牌。可见,这种丹书铁券也非万能的护身符,如果超过朝廷允许的限度,这种东西形同虚设,皇帝可发免死牌,也可以收回免死牌,因为皇帝是“金口玉牙”,伴君如伴虎。

  94、 老师要求我们做一件作品上交到学校的展览室,同学们正为此事而发愁。班长站了起来,充满信心地说:“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咱们大家在一起合计合计,一定会做出好作品来。”(广东-龙门)

  95、 【大炮一晌,黄金万两】(谚)比喻战争之财易发。

  96、 【此地无银三百两】(惯)民间故事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下,怕人发现,就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阿二看见牌子,挖走了银子,又在牌子背面写上“隔壁阿二不曾偷”。比喻拙劣的掩饰正好暴露了所要掩盖的真相。 也作“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

  97、 【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谚)阴阳: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动。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气闷不舒、心绪难宁。

  98、 【安谷则昌,绝谷则亡】释义:安谷:能吃得下米饭。绝谷:断绝饭食。病中食物不减,生命力就旺盛;绝食断粒,命就不会长久。例句:五脏更相平也,—脏不平,所胜平之。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99、 【缺胳膊短腿】(惯)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 也作缺胳膊少腿。 缺胳膊断腿。

  易德轩网是专业周易文化网站,我们所提供歇后语中关于大炮一晌,黄金万两的问题,只是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到相关内容。我们也尽可能提供更加全面资料,在你的生活中能起到一定帮助,你对于本文所讲内容歇后语相关内容比较满意,请你关注易德轩网或是下载安装易德轩网APP,我们随时提供你所需要的资料。你也可以随时查看易德轩每天更新资料。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