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中华文化 / 《自然》刊文:空气中测出新冠病毒RNA,传染性待研究

《自然》刊文:空气中测出新冠病毒RNA,传染性待研究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中华文化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6 更新日期: 2020-04-28 10:01

  4月27日,发表在《自然》杂志(Nature)的一项研究证明了可在空气中测出新冠病毒(SARS-CoV-2)RNA。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是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蓝柯。

  据介绍,该研究对武汉两家医院和部分公共区域的环境监测揭示了存在空气传播病毒RNA的热点区域,但是SARS-CoV-2RNA是否具有感染潜力尚未得到评估。虽然样本量不大(31个位点,取样样本不到40份),但是这一发现印证了之前的观点,即仔细保持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聚集可以降低空气传播病毒暴露的风险。

  已报道的SARS-CoV-2传人模式包括: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接触被污染的表面;吸入感染者呼吸系统释放的飞沫。SARS-CoV-2是否有可能经由空气进一步传播,则不甚明确。

  2020年2月至3月,蓝柯及同事在两家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的内部和周围设置了气溶胶捕捉装置,一个是接收重症患者的三甲医院,另一个是接收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在通风的病区,空气传播的病毒RNA浓度总体非常低,作者将此归因于有效的隔离和空气交换效率高;病人用的厕所没有通风,病毒RNA浓度则较高。作者发现在医护人员脱解防护装置的地方,病毒RNA浓度尤其高,这意味着在防护装置去除之后,含病毒的气溶胶可以再次悬浮在空气中。但是,在增加清洁消毒的强度和频率之后,在医护人员区域并未发现可检测到的空气传播SARS-CoV-2RNA的证据。

  在医院之外的公共区域,如居民住宅和超市,SARS-CoV-2RNA的浓度整体不高。但是,在两个有大规模人群通过的地方,包括靠近上述其中一座医院的室外空地,SARS-CoV-2RNA的浓度依然较高。作者认为这些拥挤区域内感染了SARS-CoV-2的个体可能促成了病毒气溶胶的产生。

  这项研究没有调查SARS-CoV-2RNA是否可能具有传染性,而且疫情高峰时期医院进出受限,限制了可取的样本数量。尽管如此,这项研究支持通过彻底消杀潜在的含病毒气溶胶热点区域、保持医院通风良好、避免聚集以降低感染风险的做法。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