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子库 / 修德之功 在于主敬

修德之功 在于主敬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四库全书_子库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24 更新日期: 2019-10-25 17:54

训曰:子曰:“鬼神之为德①,其盛矣乎!”“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②,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③,如在其左右。”盖明在礼乐④,幽有鬼神⑤。然敬鬼神之心,非为祸福之故,乃所以全吾身之正气也。是故君子修德之功,莫大于主敬。内主于敬,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动⑥;外主于敬,则惰慢之气无自而生⑦。念念敬斯念念⑧,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诗》曰:“明明在下,赫赫在上。”“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⑨,聿怀多福紒纷矠。”其斯之谓与?

【注解】

①德:恩惠,福利。

②齐明:斋戒严整。齐,同“斋”。盛服:衣冠华美。

③洋洋:欣喜貌。

④明:人间,阳世。

⑤幽:鬼界,阴间。

⑥非僻:错误,偏邪。

⑦惰慢:轻薄下流。《礼•乐记》:“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

⑧念念:指极短的时间,起灭连续不断。又作刹那解。此处作常常想念、不能忘记解。

⑨昭:彰明,显示,公开。

紒纷矠聿: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译文】

孔子说:“鬼神造成的恩惠惩罚确实不小啊。”“他们使天下的人斋戒肃穆,衣冠整齐,小心翼翼地从事祭祀这种活动。祭祀之时,人们心怀虔诚、恭敬的心情,就好像鬼神高高在上,鬼神就在他们的身边。”所以,阳世间有礼乐,而阴曹地府则有鬼神。

我认为敬奉鬼神之心,主要不是因为鬼神会带来灾祸或幸运,而在于他们能使人健全正气。正是这个原因,君子修养德行没有比以“敬”为主更重要的了。一个人内心以“敬”为主,那么,错误、邪僻的思想就难以自外而入;自身之外的事能以“敬”为主,那么,轻薄下流的习气也就无从产生。每时每刻每事,都怀有“敬畏”之心,这正是君子无处不有敬心的缘故,也是他无处不正派的原因。

《诗经》上说:“无论在下边的,还是上面的,都是明察的、显赫盛大的。”“正是这个周文王,他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侍奉上天,所以他才享有治国平天下的诸多福分。”不就是指此而言吗?

【评语】

康熙在这篇庭训中,认为鬼神不可不信,但又颇有见解地认为主要不在于通过敬神去乞福或避祸,而是由此培养出一种随时随地随事都必须具有的敬畏之心。这里虽明显地表现出康熙作为封建君王的唯心主义观点,但从他的鬼神论中却引出了难能可贵的人本主义态度。这就是以对鬼神的敬畏来达到修身的目的。如果把这一则与第八则联系起来看,我们更能体会康熙的用意。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 上一篇文章: 下卷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