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国学经典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解析

国学经典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解析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国学博览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7 更新日期: 2022-02-18 11:26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有关于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的问题,下面是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毛泽东 年代:近代 体裁: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注释】:
  
  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咽:声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国学经典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解析
  【题解】国学经典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解析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上任伊始的毛泽东求胜心切,敌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没料到四川辣子们十分打得,红军折兵数千,败下阵来。毛泽东当机力断,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的这一长征初始目标,回贵州攻打战斗力薄弱的黔军。这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黔军企图凭娄山关天险力阻红军,会合川军、滇军和中央军聚歼红军于云贵川交界处。彭德怀亲自带兵以急行军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抢占娄山关,接着几天,又在娄山关周围歼敌二个师,取得了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这首词,应该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作者小传】: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毛泽东始终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主权,维护世界和平。就他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巨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高尊敬。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作出全面、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主要着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着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有三子二女。长子在朝鲜战争中牺牲。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