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解析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解析

责任编辑: admin 来源: 国学博览 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 47 更新日期: 2021-07-13 14:56

  有网友在网上提问出有关于唐诗【寻西山隐者不遇】问题,易德轩小编针对这个问题为你提供相关唐诗三百首的问题解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寻西山隐者不遇
  
  作者:邱为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
  
  黾勉:勉力;尽力。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及解析
  【简析】: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
  
  【注解】:
  
  1、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2、黾勉:殷勤。
  
  3、契:惬合。
  
  4、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韵译】:
  
  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
  
  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
  
  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
  
  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
  
  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
  
  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
  
  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
  
  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
  
  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
  
  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
  
  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
  
  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
  
  【评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
  
  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
  
  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
  
  更有收获,更为满足。
  
  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
  
  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
  
  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
  
  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精准八字精批

已有 898,521,34 人获得专业运势分析

* 请填写真实中文姓名以保证测算准确度

友情链接 易德轩网欢迎权重 3 以上友情链接。链接 QQ: 416723897 微信: 13166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