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史库 >> 前言
前言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725次 更新日期:2019年12月10日 >> 进入社区

史通

中国有着悠久的重史传统,是史学发达最早的国度之一。

史学起于记事①,逐渐衍为资治之具,殷周王室已设立史官,“掌官书以赞治”②,此后历代相沿。中国的史书,从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算起,三千年间连绵不辍,代有佳篇,其间涌现从《春秋》到《正续通鉴》一类贯通古今的编年史,从《史记》到《清史稿》一类列朝相袭的纪传体史书,从《通鉴纪事本末》到《清史纪事本末》一类以事为纲,按事类编纂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十通”与“会要”一类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中国史学不仅以记载史事详明、真切著称于世,而且力图“述往事,思来者”,“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③,试图将“历史——现实——未来”

勾连一气,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教训。因此,中国史家不限于记事,还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种历史哲学的沉思,散见于各类典籍,集成专书而且脍炙人口者,当推置于我们案头的《史通》和《文史通义》。

唐人刘知几(661—721)所著《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是对唐以前千余年间史学成就的一次取精用宏的总结。其内篇三十六篇,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纂方法,外篇十三篇,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作者中国古籍全录

肯定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阙之哉!

又畅论史家三长——史才、史学、史识,其中尤重史识,倡导“不掩恶,不虚美”的实录、直书精神,“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反对“妄生穿凿,轻究本原”。由这一评史标准,作者赞扬《左传》与《齐志》,称“左氏之义有三长”,“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又批评被尊为经典的《春秋》“真伪莫分,是非相乱”,并指出《尚。书》、《论语》中的不实之载,显示了一种“疑古惑经”的批评精神。

清人章学诚(1738—1801)所著《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评论专书。作者详论“六经皆史说”,又在刘知几“史家三长”之外强调“史德”,也即“著书者之心术”,指史家作史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一种品德。该书还讨论各类史体的发展演变及其得失长短,提倡史学经世,反对专务繁琐考证和空谈义理,对清代盛行的汉学和宋学都有所批评。该书总结前人修纂方志的经验,提出修志义例和理论,建立方志学,并将其列为史学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中国古籍全录

《史通》和《文史通义》均出版过多种单行本,而二书并刊则以岳麓书社这一版本为首例。从事点校的三位青年学人桑士显、吴琦、董煊都有相当的文史功力,他们的劳作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不幸的是,桑君竟在而立之年病故,他参与点校的两部史学名著的合刊本,正是对这位热情有为的早逝学者的纪念。

①《说文》:“史,记事者也,从义诗中。中,正也。”

②《周礼。天官冢宰》。

③《史记。太吏公自序》。

冯天瑜

1993年1月27日于武昌中国有着悠久的重史传统,是史学发达最早的国度之一。

史学起于记事①,逐渐衍为资治之具,殷周王室已设立史官,“掌官书以赞治”②,此后历代相沿。中国的史书,从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算起,三千年间连绵不辍,代有佳篇,其间涌现从《春秋》到《正续通鉴》一类贯通古今的编年史,从《史记》到《清史稿》一类列朝相袭的纪传体史书,从《通鉴纪事本末》到《清史纪事本末》一类以事为纲,按事类编纂的纪事本末体史书,“十通”与“会要”一类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中国史学不仅以记载史事详明、真切著称于世,而且力图“述往事,思来者”,“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③,试图将“历史——现实——未来”

勾连一气,为后来者提供经验教训。因此,中国史家不限于记事,还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种历史哲学的沉思,散见于各类典籍,集成专书而且脍炙人口者,当推置于我们案头的《史通》和《文史通义》。

唐人刘知几(661—721)所著《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是对唐以前千余年间史学成就的一次取精用宏的总结。其内篇三十六篇,论史书源流、体例和编纂方法,外篇十三篇,论史官建置沿革和史书得失。作者

肯定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阙之哉!

又畅论史家三长——史才、史学、史识,其中尤重史识,倡导“不掩恶,不虚美”的实录、直书精神,“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反对“妄生穿凿,轻究本原”。由这一评史标准,作者赞扬《左传》与《齐志》,称“左氏之义有三长”,“王劭《齐志》多记当时鄙言”;又批评被尊为经典的《春秋》“真伪莫分,是非相乱”,并指出《尚。书》、《论语》中的不实之载,显示了一种“疑古惑经”的批评精神。

清人章学诚(1738—1801)所著《文史通义》,是继《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评论专书。作者详论“六经皆史说”,又在刘知几“史家三长”之外强调“史德”,也即“著书者之心术”,指史家作史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一种品德。该书还讨论各类史体的发展演变及其得失长短,提倡史学经世,反对专务繁琐考证和空谈义理,对清代盛行的汉学和宋学都有所批评。该书总结前人修纂方志的经验,提出修志义例和理论,建立方志学,并将其列为史学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中国古籍全录

《史通》和《文史通义》均出版过多种单行本,而二书并刊则以岳麓书社这一版本为首例。从事点校的三位青年学人桑士显、吴琦、董煊都有相当的文史功力,他们的劳作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方便。不幸的是,桑君竟在而立之年病故,他参与点校的两部史学名著的合刊本,正是对这位热情有为的早逝学者的纪念。

①《说文》:“史,记事者也,从义诗中。中,正也。”

②《周礼。天官冢宰》。

③《史记。太吏公自序》。

冯天瑜

1993年1月27日于武昌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内篇 卷八
·下一篇周易文章:内篇 卷七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