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经库 >> 周易尚氏学 卷十九 系辞下传
周易尚氏学 卷十九 系辞下传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657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24日 >> 进入社区

周易尚氏学

周易尚氏学卷十九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天地定位。乾坤列南北。日月县象。离坎列东西。山泽通气。艮兑列西北东南。雷风相薄。震巽列东北西南。三画举而八卦全。凡万物之象。我不包括于八卦之中。故象在其中。因八卦重八卦。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方有爻。说文爻交也。一与四交。二与五交。三与上交。故三画只有象。六画始有爻。相推指消息。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贞胜姚信读作贞称。贞常也。言吉凶之道。无不与阴阳相称也。按胜称音近古通。考工记角不胜乾。乾不胜筋。谓之不参。注。胜或作称。晋语曰。中不胜貌。韦注。胜当为称。天地谓二五。二五中正。中正以观天下。故曰贞观。坎月离日。大明终始。故曰贞明。一者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动贞于一。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贵(左阜)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义皆与前复。以非一人所记录。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内内卦。外外卦。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卜。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守位曰人。人王肃桓玄等作仁。仁人古通。礼器碑四方士仁。士仁即士人。论语问管仲。曰人也。即仁人也。又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有仁即有人。何晏注谓仁人堕井。误。中国古籍全录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近取诸身。如乾首坤腹震足等是。远取诸物。如乾马坤牛艮狗兑羊等是。凡物皆有阴阳。有阴阳则相感而有情。有情则相聚相合而为类。故曰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中爻类为绳。离重目故为罔署。罔罢皆目也。以罔罟取兽于陆曰佃。取鱼于泽曰渔。

包牺氏没。神农氏和。亚(有邑)木为铝。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巽为木。震为足故为铝。铝耒头金也。震为耕故为耒。耒耕具也。中爻艮手。故曰刺地。故亚(右邑)木使锐。而冒以金。使人地易。来形曲。故揉之使曲。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离在上。放曰日中。互艮为市。坎为聚。为众。为民。震为货为归。故曰交易而退。中国古籍全录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大。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衣。坤为裳。上衣下裳。乾上坤下。故曰取诸乾坤。自黄帝以前。只短衣。以御寒。无所谓威仪。至黄帝始服冕垂衣。襟袖宽博。彬彬下垂。至尧舜更象日月星辰山龙服。而衣裳之文采大备。

刳木为舟。炎(左手)不木为揖。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上巽为木。下坎为揖。说文揖翟(左木)舟也。中爻震为舟。艮手故曰刳曰炎(左手)。刳说文判也。玉篇空物肠也。剖也。古之明无锯。故剖木使中空以为舟也。震舟象失传。虞翻等皆以涣为舟。杭辛斋谓日本易家以震为船。按易林大有之谦云。方船备水。以谦互震为船也。震为虚。故为舟船。归妹上六承虚筐也。以震为虚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服牛即驾牛。说文牛部葡(左牛)下引易日葡(左牛)牛乘马。而不言葡(左牛)义。陈寿棋曰。玉篇葡(左牛)皮秘切。服也。以鞍装马也。集韵葡(左牛)用牛也。通作用。据此服牛即驾牛也。易林归妹之比云。申酉脱服。牛马休息。脱服即驰驾也。随互艮为牛。下震为马。艮为引。巽为利。谓以牛马引重致远。以利济天下也。艮牛象见无妄解。

重门击析。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豫艮为门。坤亦为门。故曰重门。又九家云。从外视之艮。故曰重门。是以正反艮为重门也。震为析。艮为击。故曰击檄。震为客。而决躁。故曰暴客。重门深密。击檄警戒。皆所以备盗。中爻坎为盗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刃过。

小过中爻巽为木为杵。兑毁折。故曰断木为杵。震中虚为臼。艮为掘。掘地为臼。盖以蜃灰。至之使坚。盛毂于中。春之以杵。而民食济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失。弧矢之利。以咸天下。羞取诸睽。

睽中爻坎为弧。为矢。弦说文弦说文弓弦也。弧说文木弓也。弦木为弧。言以弦牵本使曲成弧也。剡削也。削木使直成失也。离为威如。兑毁折。故曰威天下。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通观。观艮为穴为野。为宫室。巽为栋。在外卦。故曰上栋。艮为字。在巽下。故曰下宇。宇今俗所谓廊詹也。巽为风。兑为雨。兑为雨。旧解不用旁通。用正象。宜其不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大过乾为衣。巽为薪。管辂以坎为棺椁。大过中实亦坎象。故亦象棺椁。汉儒以大过为列卦。盖本此也。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问取诸央。决(左无)上兑为覆巽。巽为绳。上古结绳纪事。今巽覆为兑。兑为斧。故曰书契。契刻也。吕氏春秋。契舟求剑是也。考工记。筑氏为削。合六而成规。注今之书刀。盖古用简须以刀刻字。今殷墟掘出之甲骨文是也。故曰书契。兑为刀。斧。乾为圜。画刀合六以成规。故取于决(左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聪明上取象之故也。凡易辞无不从象生。韩宣子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见易象与鲁春秋。诚以易者象也。象者像也。言万物虽多。而八卦无不像之也。像俗宇。释文。孟京虞姚董。还作象。

象者材也。材犹言行能。阮元训象为分。材与财裁通。言用此彖辞。说卦象而分之。

爻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动发也。爻交也。卦至六画始有爻。动于下。应于上。故曰效。效之而当则吉。不当则凶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韩注少者多之宗。一者众之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后汉仲长统曰。易曰阳一君二臣。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臣。小人之道也。然则寡者为人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专以贵贱言。愚谓阳道行则世治。世治则一君二民而君权一。阴道盛则世乱。世乱则二君一民。而君权坠。管子霸言云。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不可理则乱。故曰小人之道。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成九四爻义。吾道一以贯之。朋从尔思。则百虑也。憧憧往来。则殊途也。然途虽殊而同归于一。虑虽百亦终致于一。天下事贞于一而已。何思何虑哉。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来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咸互乾为日。上兑为月。至夕则日往而月来。至晨则月往而日来。往收藏也。乾为寒。坤为暑。乾息自复。至始而藏。坤阴用事。坤消自垢(左女)。至复而藏。乾阳用事。寒暑互相推。而岁功以成。往则收藏故曰屈。来则用事故曰信。尺蠖。屈信虫也。见说文。又尔雅疏。蠖又呼步屈。言其以尾就首。屈而后信。举步之形也。埤雅云。今人布指求尺。一届一信。如蠖之步。谓之尺蠖。按诗小雅。螟岭有子。果赢负之。螟蛉食槐叶虫。色绿与叶若一。夏日细腰。以泥砌窠成。衔螟岭人。螟蛉即尺蠖。成九四巽体。巽为虫。蠖行以尾就首。先屈后信。故以为喻。咸艮位戌亥。互乾为龙。伏坤为蛇。乾坤合居于戌亥数无之地。故曰蛰。谁能蛰故能存身。乾传所谓保合太和也。乾为神。坤为义。精义人神。谓乾坤合德于戍亥。易林云。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六子生然后能致用。用利然后身安。身安则德自崇。盖阴阳屈信。循环无端。不屈则不能信。不蛰则无以为存。阴阳往来。定理本如是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疾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坎隐伏故名辱。坎险故身危。坎为棺椁。故曰死。困六三爻义。中国古籍全录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塔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解上震为器。为人。互坎故藏器。震为时。为动。动故不括。解上六天义。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动。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此释噬嗑初九爻义。震为动为威。ARTX.CN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又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此释噬嗑上九爻义。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此释否九五爻义。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像其形渥。言不胜其任也。

此释鼎九四爻。形渥。郑虞皆作型剧。言因覆束(左食)而被大刑也。古字音同通用。王弼程传以形为形体。王谓形渥为沾濡。程谓为汗涩。皆望文生义。不惟不审通假之例。且于经义显违。以折足覆束(左食)之罪。只汗涩而已乎。本义多从程传。独此不从。诚以其陋也。观此曰鲜不及矣。谓及于刑辟也。此可以定其是非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此释豫六二爻义。左传昭五年。于人为言。败言为谗。廉下艮。震反。故曰败言。豫与谦同体。亦正反震。故曰诌曰读。蒙曰渎则不告。以二至上正反震相对。言多故曰读。豫亦正反震。故亦曰读。系辞与左传之用正覆象。除易林外。无有喻者。故解左氏而误。解易而误。而诌与渎之故。皆莫知其所自来矣。介研之省。硬也。故曰介如石。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此释复初爻义。

天地烟(左系)温(左言)。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损六三爻义。少男少女。爻无不交。艮为天。坤为地。为万物。震为生。未交则阴阳分。既交则阴阳合。德。所谓同声同气也。故曰致一。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刚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匆恒。凶。

益上九爻义。二至四艮为身为安为求。震为动为言。坤为心为民。易。平也。言平易其心而后语也。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美。其构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覆。德之本也。恒。德之园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虞氏曰。中古谓庖牺。庖牺始画卦。以前为上古。上古之人无忧患。九卦者防忧虑患之本。柄本也。所以持物辨别也。遭困之时。君子不改其常。小人必失其度。以此为别。井以水养人。取不竭。用不穷。故曰德之地。巽为命令。人君申命用事。宰制天下。故曰德之制。此陈九卦之德。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此申九卦之性。以明其重要。履下兑为和。上乾为至。谦下艮为光朋。为由。故尊而光。复阳虽微。然阳物。坤阴物。阴阳各别。故复小而辨于物。辨别也。恒六爻皆交。故杂而不厌。挹损人情之所难。故先难。久则人惊而服。故后易。虞氏以上失位为难。误之远矣。益阳归内。内为贞。贞为我。设陈也。天施地生。言不必设施为作。自然裕也。困下坎为通。并所居不移。而泽施于人。故居所能迁。巽为命令。举国称扬。然民可使由。不可使知。故称而隐。又称者铨衡之总名。郑注月令云。称锤曰权。由是以推。称乾曰衡。后儒动谓称即权者非也。谦传云。称物平施。月令云。分茧称丝计功。是也。上巽下翼。内外平。故曰称。巽伏故稳。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国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言九卦之用。履乾为行。兑悦故行和。凡礼以谦为主。故以制礼。恒不易方。故一德。损互坤为害。泰初往坤上。害不能及。故远害。富贵易为人忌。困则无忌者。故寡怨。风进退。故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正义云屡迁。谓乾初潜龙。乾二见龙是也。变动不居。若一阳生为复。二阳为临。无或停息。是也。六虚六位也。上下无常如二五相上下。泰二得上于中行是也。适往也。如乾初得九。则往娠也。乾元亨利贞。垢(左女)则天地相遇。卦德迥不同。故曰不可为虚典要。往外为出。来内为人。往来出人。皆有一定之度数。不能混淆。如初与四相往来。二与五相往来。三与上相往来。倘不能相往来。则中必有疾。如鼎二曰我仇有疾是也。疾则惧矣。惧则知所防矣。故曰明于忧患与故。率正也。揆度也。方道也。言正其初首之辞。而度其终未之道。尽有典常。故非文王不能明其道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年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原始如乾初九潜龙勿用。是原始也。上九亢龙有侮。是要终质本也。物阳物阴物。六爻刚柔相杂。然爻各有其时。各有其物。时物当则吉。否则凶也。本末初上也。初则事微故难知。上则事彰故易知。初拟议之。卒终成之。假如噬嗑初九。善恶在拟议之间。至上九则凶灾彰彻。一成不变也。故曰卒成之终。杂物。言阴阳相杂也。撰数也。撰德者。言数合阴阳之德。而别其是非也。中爻谓中四爻。二至四互一卦。三至五互一卦。京氏所谓一卦备四卦之用也。吉凶是非。初引其端。上考其成。至其详尽。则在中四爻。故曰非中交不备。中爻之是非既明。则吉凶已着。居处也。处乾吉则存。处坤凶则亡。故曰居可知。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中国古籍全录

二四同为坤位。故同功。而二位在内。且居中。故异位。三五同为乾位。故同功。而五在外。且居中。故异位。近谓二在内卦。远谓四在外卦。柔之为道不利远。二近故多誉。四远故多惧。其谓近五故惧者非也。三五皆阳位。故柔爻居之危。刚爻居之胜。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日文。支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文不当谓不当位。乾宝云。等群也。爻中之义群物交集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此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言易辞忧危虑患。或为文王事纣。囚于羌里时所为。乾宝何妥等。便指某卦爻辞指周某事。其因皆缘误释此二语。与虞翻之误解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浪用卦变突变同也。易平易也。危者使平。如否上先否后喜是也。易者使倾。如泰上城复于隍是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AA?者。中国古籍全录

居易不忘险。行简知有阻。阻险阻也。知有险阻。然后可免于患难。能诸虑。。诸下衍侯之二字。AA?王肃云勉也。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详。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详祥音同通用。朕兆也。言吉凶必有先兆也。象事知器。此言占验之事。如郭璞洞林。遇兑知有铜择(左金)。遇坎知有铜择(左金)六枚也。唯圣人能尽天地之性。故曰成能。人谋鬼谋。

言易道深至。百姓与能。言其庸近。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也。

八卦以象告。支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几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凡万物之象。皆包括于八卦之中。筮得某卦。必有四象。上下卦并上下互是也。至于卦爻辞则明卦情。占者以象为本。以情为用。如公子完生。筮得观之否。观上风下地。而坤为国。互艮为山。告之以象矣。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爻则言其情也。变动以利言。如观六四动成乾。风为天于土上。愈变而利愈明。益动而其情益吉。故曰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攻摩也。爱恶相攻即刚柔相摩也。阳遇阴阴遇阳则相求相爱。复朋来无咎。革六二征吉是也。阳遇阳。阴遇阴。则相敌相恶。如颐六二行失类。征凶。鼎九二慎所之是也。爱则吉。恶则凶。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者。远谓应。近谓比。例如同人六二。远取五为正应。近又比三。故吝。感六二亦然。故远近不能兼取。中孚六四曰绝类上。近取也。近取上则不远取初。故曰马匹亡也。情者阳。伪者阴。阴阳相感。有利有害。绝不相同。例如益初九感四则利。上九感三。则五为敌而害之矣。下曰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正申其故也。将叛者其辞堑(下心)。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荀爽以易辞为解。虞翻谓指六子。按易之本在乾坤。而其用在六子。虞氏之说。似为得之。以六子测人之情伪。不得于此必于彼。无有遁形矣。故于下系终言之。示人以涉世之方。离正覆兑相反。叛者反也。而中虚。故其辞斩(下心)。坎上下兑口相背。故疑。坎为中为心。故曰中心疑。水性技溢。故其辞枝。震为言。震反为艮。故言寡。艮为人。艮止而静。故曰吉人。震为决躁。似兑而长舌。故辞多。兑为口舌。阴掩阳。故曰诬善。柔乘刚。故其辞游。风进退不果。故失其守。阴伏在下。故其辞屈。

周易尚氏学卷二十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倚数。

案参两之说。先儒不同。马融王肃。并云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合。以阴从阳。天得三合。谓一三与五也。地得两合。谓二与四也。郑玄云。天地之数。备于十。乃参之以天。两之以地。而倚乇(左言)大衍之数五十也。必三之以天。两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载。必极于数。庶得吉凶之审。虞翻云。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之数。倚。马融训依。虞王训立。按参两者乃数之本原。马王谓一三五为参天。二四为两地。夫一二三四五乃生数。故数止于五。五数既立。以此为本。加一为六。二为七。三为八。四为九。而蓍数乃出。然则六七八九之成数。皆原于一二三四之生数。故曰倚数。言数皆依此立也。马王之说是也。天奇地耦。大行五十。两地也。用四十有九。参天也。分二。两地。挂一参天。揲四两地。归奇参天。三变得三奇。三三而九。参天也。三变得三耦。二三得六。两地也。三变而两奇一耦。则为人。两地也。两耦一奇则为七。参天也。盖欲知来。必先极数。而极数之法。必参两回互。以此为本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支。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一三五阳。二四六阴。柔交居阴位。刚爻居阳位。则当位。否则失位。以此为用。虞翻曰。和顺谓坤。道德谓乾。以乾通坤。谓之理义。以乾推坤。谓之穷理。以坤变乾。谓之尽性。性尽理穷。故至于命。巽为命也。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运。是故易逆数也。

此先天卦位也。天地定位。言乾位南坤位北也。薄人也。射厌也。错妗也。交也。言八卦方位。阳错阴。阴错阳。无一卦不相对。无一爻不相交也。此纯指先天八卦之方位形式。故特申之曰八卦相错。太玄玄告准说卦者也。玄告云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山川相流。轻重相浮。又曰南北定位。东西通气。万物错处于其中。按天地相对。南北定位。即谓乾南坤北也。日日月相会。东西通气。谓离东坎西也。天地水火。四正卦也。曰山川相流。轻重相浮。万物锗处于其中。即谓四隅卦也。正释此也。又乾凿度曰。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臣北。父坐子伏。易若以坤西南乾西北为定位。尚得谓天在上。地在下乎。尚得谓君南臣北乎。当然别有所指。乾凿度又云。天地之道立。山泽雷风水火之象定矣。其散布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离长之于南方。兑收之于西方。坎藏之于北方。与下帝出乎震之方位同。夫曰散布用事。则震东兑西。离南坎北。未用事之先。不在此也明矣。乾凿度于乾南坤北。变为离南坎北之故。言之可谓悉。数往者顺。谓四阳卦。知来者逆。谓四阴卦。阳性强健其动直。自内往外。顺行。放日数往者顺。阴性敛啬闭藏。自外来内。逆行。故曰知来者逆。逆迎也。阳往阴来。自然相遇。相遇然后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数也。言阳逆阴。阴逆阳。故能定位通气相薄不相射也。此仍言八卦相错之理。相错故阴阳能相逆。不相错则阴自阴阳自阳。胡能相值而相交哉。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匹耦对举。与前节位同。不过先六子后父母耳。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又。

马国翰曰。此连山易文。见乾宝周礼注引。按此言后天卦位。周易用之。恐人不知。故下节即连山易文。逐字逐句。而详释其义。并明指其方位。以见与上文所言方位。绝不同也。帝神也。即主宰万物者也。旧解皆忽略下节乃解释此节。致此节皆成赘文。

来知德曰。此专明六子之功用。然孤阳孤阴。不能生物。必依先天卦位。使六子相错相交。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上也。兑说也。此言八卦之性情。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鸡。艮为狗。兑为羊。

此所谓远取诸物。巽为难。九家云。应八风也。风应节而变,变不失时。难时至而鸣。与风相应。杭辛齐曰。鸡善伏。按巽为伏。然上两解皆未必协。则谓其义至今未明可也。兑为羊。纯取其形似。旧解谓羊性狠者非也。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此近取诸身。坎窖也。故为耳。经以兑为耳。皆取其形。旧解谓坎北方属肾。肾主耳。又谓坎北方主聪。故为耳。皆非。以上二十四象。昔人谓之本象。中国古籍全录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索求也。阴与阳互相求。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也。阳求阴得三男。阴求阳得三女。而以初中上三爻为次序。实经之所用。不与尽同。如随以震为小子。艮为丈夫。大过以巽为女妻。以兑为老妇。与此正相反。盖以二人言。先生者为长。次为幼。而以一人言。则初爻为幼。至上而老矣。此其理除焦氏易林外。余无知者。易林以兑为老妇。巽为少齐。初读之皆莫明其义。后乃恍然知其悉本于易也。朱子谓说卦之象。求之于经。亦不尽合。读哉其有不合。盖说卦乃自古相传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经所用象。不尽与说卦同。虞翻等必执说卦以解经。至大过创为二应上。初应五之恶例。以求其合。其误遂不可言矣。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为龙。为直。为衣。为言。依九家本增。下同。

金玉象其纯粹。西北不同风。阴寒之地。故为寒冰。乾舍于离。南方火。故为大赤。乾健故为马。凡物皆有初壮究。故由良马而老而瘠而驳。木果形皆圜。无他义。其以驳为食虎豹之兽。或又本陆机诗疏。谓驳为木皆非。乾上放为衣。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棠。为黄。为帛。为浆。

坤德偏布万物以致养。故为布。外府注云。布泉也。凡钱藏者曰泉。行者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偏。按本为水。故象泉布。万物资地成熟。故为釜。坤闭故吝啬。不择而生故为均。坤为牛。地生生不已。今之童牛。不日又生子而为母矣。故为子母牛。万物依之为本故为柄。坤文故为帛。坤为水。故为浆。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茛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呜。为弓(左下?)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为玉。为鹄。为鼓。

龙马(右龙)通。而马(右龙)与龙通。说文龙多毛犬也。郑作龙。云取日出色。虞作马(右龙)。云苍色。案周礼秋官犬人。掌犬牲。凡几珥沈辜用马(右龙)。注。故书马(右龙)作龙。疏杂色牲。即杂色犬牲也。又春官牧人职。用马(右龙)。御史职马(右龙)车。注皆云。故书马(有龙)作龙。是马(右龙)古作龙。清儒依虞说。多从马(右龙)。岂知龙马(右龙)音同通用。龙即马(右龙)。非误字也。特诂为龙或只诂为杂色。不诂为犬牲则误耳。又易林决(左无)之屯云。龙吠有威。行者留止。巽寡发。震多毛。震为威。为鸣。故为龙。是郑读与焦同。敷乾宝。敷为花貌。易林亦以震为花。此象卦形。余说皆误。九家云苍茛青也。震为周为虚。归妹上六承虚筐也竹与崔苇皆有节。下阳象之。上二阴象其圆而中空。马足白为马(?)。阳在下故足白。的颡白颠也。初阳生。故曰反生。宋衷曰。阴在上。阳在下。故为反生。谓集豆之类。皆戴甲而生。按来注最为精切。格物微。取象之妙人微。而经生知之者寡。阳息至三。乾健。反复成巽。龚为垣庸。故为蕃。蕃藩通。诗小雅营营青蝇。止于蕃。是也。巽为寡。故为鲜。诗终鲜兄弟。传鲜寡也。玉色白或青。故为玉。有谓为王之讹者。证以易林象。非也。鹄鹤古通。为声音故为鼓。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为杨。为鹳。

陆绩云。风。士气也。巽坤之所生。故为风。故易林亦以坤为风巽柔故为绳。巽风故直。工。说文巧饰也。象人有规。徐楷(左金)曰。为巧必遵规法度。然后为工。按巽为顺。能顺规。遵循法度。故为工。风可进可退。故不果。经屡以巽为疑。同此也。臭。气也。风散则气至。故为臭。巽陨落。故寡发。震为发。反巽故寡发。广颡取上二阳象。多白眼。按离为目。中爻阴。黑睛。上下阳目中之白。今二阳皆在上。睛伏在下。故多白眼。利市三倍。似取流通。或取人义。究为震。故曰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优。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青。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

为隐伏。为忧。为心病。为美脊。为亟心。为通。为坚多心。皆以阳在阴中而取象。以乾辟坤。故为沟读。曲者使直为矫。直者使曲为。水性可曲可直也。可曲故可为弓轮。水在地。犹人之有血。乾大赤。坎得乾之中爻。故亦为赤。月者水之精。故坎为月。为忧故下首。下首犹低头也。坎隐伏。故为盗。坎为屋极。故为宫。为栋。坎阳在中。健而直。故为棘。为蒺藜。坎阳陷朋中。不能移动。如法律之固定。如桎梏之在手足。故为法律。为桎梏。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冑。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赢。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为牝牛。

取火之明。故为日为电。中虚故为大腹。余象皆取外坚。离中拓故科上槁。经皆以艮为龟。变外坚故。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瓜(双瓜上草)。为阁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为养。为虎。为狐。

震为大涂。反之则为径路。为山。故为石。外坚故也。门阙阍寺皆象形。指能屈伸制物。与手同义。故为指。狗。虞翻云。上已有狗。当为拘字之误。按构变音句(左金)。礼曲礼若仆者降等则自下拘之。注拘取之也。释文。拘古侯反。是拘与狗音同。故通用。而其义为取。仍由手取象。狗拘亦犹龙马(右龙)羊阳之通用。不可谓龙羊之为误字也。凡经书字如此者。必有其故。详细推考。自能得其故。不必遽为改字。艮为穴。鼠穴居。故为鼠。黔喙。易林作黔啄。说反喙耶。啄家食也。马却皆谓为虎象之属,实虎约无黔者。茗啄则专属之鸟。鸟之刚在啄。鸟艮刚在上。故为黔喙。凡鸟之鸷者。无不黔啄。易林以艮为鹰檀(右鸟)雕隼。本此也。刚在外故坚多节。鼻者面之山。故又为鼻。乾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为虎。狐穴居故亦为狐。中国古籍全录

序卦上经始乾坤。终坎离。而以否泰为枢纽。下经始咸恒。终既未济。而以损益为枢。其间次序。皆有深意。圣人虑后世妄人。或有乱其卦序者。故为此以绾毂之。其意义可不深求也。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犀(左禾)也。物释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天妄。有元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离丽者。言一阴丽于二阳之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指咸卦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豚(左之)。豚(左之)者退也。物不可以终豚(左之)。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决(左无)。决(左无)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左女)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苯。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并。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放而天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人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伏羲未定婚礼以前。人皆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节者符也。以竹为之。各持其一。合之以为信。周礼地官掌节是也。物不可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之用在合。故与离对文。合而符则信。故曰节而信之。全指符节言。旧解皆误。

杂卦十翼以杂卦终。与山六十四卦以未济终义同也。盖六十四卦卦序皆文王所定。其起讫皆有深义不可动摇。然易道以不穷为义。六十四卦至既济而六爻定。定则穷矣。故殿以未济。使之复通。六十四卦。上经始天地。下经始夫妇。此不易者也。故杂卦仍之。而以井困居上经之末。以损益为枢纽。以未济决(左无)居下经之末。以否泰为枢纽。损益否泰。后先互易。明文王之意。先天道。后人事。孔子之意。先人事后天道也。先人事。并取其不穷。困而不失其亨。故以为上经之殿。听天道。则事之济不济命也。刚健果决。自强不息。终焉以赴之耳。故以未济决(左无)终。仍穷变通久之义也。谓之为杂者。言杂柔(左未)各卦。使上下经互易。不与文王卦序同。非孔子不敢有此改作。亦非孔子无此神化之笔也。彼七十二贤固不敢创制如斯也。以上所言。杂卦殿十翼之义也。至其所言。必错综对举者何也。以见卦象正则如此。反则如彼也。正象说卦举其端。说卦所未言者。可类推也。至覆象则无言者。然如大过九五枯杨。人尚知为反巽。独正覆象相杂。如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读。读则不告。则以二至上。正反震也。如左传以谦为败言。则以谦下艮。与震相反也。如困曰有言不信。则以三至上。正覆兑也。如震曰婚媾有言。则以二至上正覆震相背也。如中孚曰鹤鸣子和。则以二至五正反震相对。如相应也。鸣鹤在阴者。则以二至五正反民。正则为山阳。反则为山阴也。又六三云。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则以二至五正反艮震。震则或鼓或歌。艮则或泣或罢也。如此之类。经内甚多。除焦氏易林外。二千年说者无不误。夫子盖预知之。故于最后之杂卦申其义。

乾刚坤柔。比药师忧。比五虽坎。然当位居尊。故乐。师二人渊。故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临二阳抚临万民。有施惠之意。震往。故曰与。反之为观。则万民仰五。有乞求之意。故曰求。艮为求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屯二阳皆当位。故不失其居。蒙二阳皆失位。故曰杂。物相杂则文生。故曰着。中国古籍全录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震动故起。反则止矣。泰损上一阳以益上。故损为衰之始。再三损则成否否移上一阳以益下。故益为盛之始。再三益则成泰。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王引之云。古时与待通。恐天灾至。畜以待饥。人本坤灵图。无妄互艮。艮为火。故灾。焦京皆以无妄为大旱卦。自艮火象失传。虞氏即不知其义。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阳上升。故不来。廉不自满。故轻。豫自足。故怠。怠虞作怡。按怠怡皆从心。本一字。故古常通用。史记始皇本纪。视听不怠。刘歆烈女赞。言行不怠。注并作怡。怡则自足。与谦轻反。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颐中有物。故曰食。火在山下。与明夷同。故曰元色。兑阴在上故曰见。巽阴在下故曰伏。故巽亦为盗贼。为寇戎。为豕。与坎同象。

随元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志在随时。不执其故。广韵。饬整备也。蛊则饬者。乱极思治也。烂自垢(左女)始。至剥而极。复则阳反。曰在上故昼。诛伤也。明伤则夜矣。

并通而因相遇也。并养而不穷故通。困刚掩。阳陷阴中。不通。自乾坤至此仍三十卦。合上经数。自咸恒至决(左无)。仍三十四卦。合下经数。

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感则无远近。无弗届。故事莫速于感。反之为恒。则不速而久。涣者散也。故曰离。反之为节。则合而不离。故曰止。

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缓则和矣。和则易矣。反之则难。睽离女在上卦。故曰外。反之在内。故曰内也。中国古籍全录

否泰反其类也。阴阳交为类。否阴交阳。泰阳交阴。故曰反。ARTX.CN

大壮则止。豚(左之)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止则不退。反之则退。众则不亲。反之则亲。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革更改旧有。故曰去故。鼎亨饪待熟。故曰取新。过失也。失刖不信。反之则信。

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多与寡相反。上与下相反。丰雷电皆至故多。旅互巽为寡。艮为鳏。故亲寡。火炎上。水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小畜巽为寡。履者行也。故不处。需险在前。故不进。讼天水违行。故不亲。寡则独处。反之则不处矣。不亲则异行。与需之不行。亦正相反。

大过颠也。垢(左女)遇也。柔遇刚也。颠陨也。下巽陨落。顶灭泽中。故颠。垢(左女)坤遇乾。乾刚坤柔。

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渐阴皆居阳后。故待男行。颐求口食。得养之正。既济山六爻当位而止其所。故曰定。

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女终夫家。故以嫁为终。既济三阳皆比阴。内刚外柔。与泰理同。故不穷。未济三阳皆居阴前。内柔外刚。与否理同。故穷。程子谓三阳不当位故穷。岂知三女亦不当位。岂独三男。然而不穷者。以三女皆承阳也。程子谓来之多年。不得其义。后得之于成都箍桶者。盖托辞也。

决(左无)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沈善登云。杂卦以乾刚坤柔始。以决(左无)刚决柔。还复为乾终。是举全易浑成一乾。按此说最得决(左无)卦居终之义。自大过以下。不两卦反对。宋儒颇疑为错简。然曰女之终。男之穷。上下对文。似非错简。惟义仍反对。大过死。反之则得养。垢(左女)柔遇刚。反之则刚决柔。渐女有待而行。反之则不待而嫁矣。既济定。穷则不定。虽不对举。而义仍反对。虞翻谓大过死。大过下垢(左女)。故次以后。上夹故以决终。亦可参考。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周易尚氏学 卷十 下经
·下一篇周易文章:周易尚氏学 卷九 下经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