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一【子集上】【一字部】一〔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丁【子集上】【一字部】丁〔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玎。十幹名。【說文】夏時萬物皆丁實。丁承丙,象人心。【六書正譌】丁,蠆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爲丁附著之,因聲借爲丙丁字。【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彊圉,月在丁曰圉。【禮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又【唐書禮樂志】仲春,仲秋,釋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 又五丁,力士。【蜀記】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後。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詩】論功超五丁。 又六丁,神名。【道書】陽官六甲,隂官六丁。謂六甲中丁神也。 又【爾雅釋詁】丁,當也。【註】相當値。【詩大雅】寧丁我躬。 又民丁。【唐書食貨志】租庸調之法,以人丁爲本。又授田十畝,歲輸粟二斛,謂之租丁。 又【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詩】畦丁負籠至。【宋史高宗紀】團敎峒丁槍杖手。【又】罷廉州貢珠,縱蛋丁自便。【何異傳】募山丁,捕首亂者。【唐璘傳】團結漁業茶鹽舟夫蘆丁,悉備燎舟之具。【元史博爾忽傳】畬丁溪子。【橘錄】金橘高不及尺許,結實繁多。園丁種之,以鬻於市。 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晉書李密傳】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又彼此相屬曰丁寧。【後漢郞覬傳】丁寧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左傳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著於丁寧。 又丁東,聲也。凡玉珮鐵馬聲皆曰丁當。當東二音古通。 又丁水。【水經注】泗水又東南流,丁溪水注之。 又【爾雅釋魚】魚枕謂之丁。【註】枕在魚頭骨中,形似篆書丁字。 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莊子天下篇】丁子有尾。 又肉丁,瘡名。【物類相感賦】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 又烏丁,茶名。見【本草】。 又吉丁,蟲名。【本草註】甲蟲也。背正綠,有翅,在甲下,出嶺南賓澄諸州,人取帶之,令人喜好相愛。 又【貫休詩】蕨苞玉粉生香壟,菌蔟紅丁出靜槎。【陸游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皆詩人象形借用也。 又姓。本姜姓,齊太公子伋爲丁公,因以命氏。 又【逸書諡法】述義不克曰丁。 又【廣韻】【集韻】【韻會】□中莖切,音朾。【詩小雅】伐木丁丁。【註】伐木聲相應也。 又【韻會小補】叶都陽切,音當。【韓愈贈張籍詩】相見不復期,零落甘所丁。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 【正字通】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按續世說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與丁相似。傳寫譌作丁。
丂【子集上】【一字部】丂【唐韻】【集韻】□苦浩切,音考。【說文】氣欲舒出,□上礙於一也。 又【玉篇】古文巧字。註詳工部二畫。
七【子集上】【一字部】七【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音桼。少陽數也。【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註】七政,日月五星也。【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又三七,藥名。【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又姓。明七希賢。 又人名。【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桼漆。柒。
丄【子集上】【一字部】丄【集韻】上,古作丄。註詳二畫。
丅【子集上】【一字部】丅【字彙補】古文下字。註詳二畫。
万【子集上】【一字部】万【廣韻】【集韻】【韻會】□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萬)〔古文〕□□【唐韻】無販切,音蔓。【說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丈【子集上】【一字部】丈【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又【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註】百丈,牽船篾也。【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考證:〔【左傳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詩】百丈牽來上瀨船。〕 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註】百丈,牽船筏也。〕 謹照原註筏改篾。
三【子集上】【一字部】三〔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上【子集上】【一字部】上〔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考證:〔【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電兮忽上。〕 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忽上改南上。
下【子集上】【一字部】下〔古文〕丅□【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玉篇】後也。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鄭註】下謂君所。【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韻】【韻會】□亥駕切,遐去聲。【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貴下賤。【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第古音考】與吳同。 又叶胡佐切,音賀。【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證:〔【爾雅釋訓】下,落也。〕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詁。
丌【子集上】【一字部】丌【集韻】居之切,音姬。【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 又【集韻】其古作丌。註詳八部六畫。 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備考】【未集】【耳字部】□【篇海類編】同聄。
不【子集上】【一字部】不〔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考證:〔【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 謹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賦論篇】〕 謹照原書省論字。〔【註】謂小人所鄙也。〕 謹按原文無此註,改為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与【子集上】【一字部】与【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又【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又【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又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又【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又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又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又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又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又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又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又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又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又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又【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又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又姓。又【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又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又【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又【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又【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又【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又【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又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又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又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又【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乨【子集上】【乙字部】乨【玉篇】古文始字。註詳女部五畫。
丫【子集上】【丨字部】丫【廣韻】【集韻】【正韻】□於加切,音鴉。物之岐頭。【六書統】丫岐,物之耑。象其耑叉分形。【同文備考】草木之枝,岐而上徹。
乩【子集上】【乙字部】乩【集韻】【正韻】□堅奚切,音雞。【說文】卜以問疑也。【通典】西國用羊卜卜師謂之廝乩。 【通雅】乩當與卟同。
丏【子集上】【一字部】丏【廣韻】【集韻】【韻會】彌殄切【正韻】美辨切,□音眄。【說文】不見也。【徐曰】左右壅蔽而不分也。【字彙】避箭短牆也。象壅蔽之形。 又【集韻】彌兗切,音緬。義同。 从正而曳之。沔眄等字从此。
丐【子集上】【一字部】丐【廣韻】古太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太切,□音蓋。乞也,取也。又與也。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義同。
□【未集中】【耳字部】□【類篇】同耼。
□【未集下】【肉字部】□【字彙】之仍切,音蒸。熟也。
丑【子集上】【一字部】丑【廣韻】【集韻】【韻會】敕久切【正韻】齒九切,□音醜。十二月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淮南子時則訓】招搖指丑。【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紐牙於丑。 又神名。【山海經】女丑之尸。 【六書正譌】手械也。从又,手也,有物以縶之。象形。因聲借爲子丑字,十二月之象也。又丑象子初生舉手。
□【備考】【子集】【乙字部】□【字彙補】音皇。中国古籍全录
□【未集中】【耒字部】□【廣韻】楚絳切,音堫。【韻寶】不耕而種也。◎按卽字之譌。
专【寅集上】【寸字部】專〔古文〕□□□【唐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正韻】朱緣切,□音磚。【說文】六寸簿也。从寸叀聲。【徐曰】簿,文簿也。【廣韻】壹也,誠也。【增韻】純篤也。【易繫辭】夫乾,其靜也專。【孟子】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又獨也。【書說命】罔俾阿衡,專美有商。又【左傳昭十二年】子革對曰是四國者,專足畏也。 又擅也,自是也。【中庸】賤而好自專。【禮坊記】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不敢專也。又【左傳桓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 又姓。吳人專諸。 又【集韻】徒官切,音團。聚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專而長。 又叶陟鄰切,音珍。【古詩爲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韻會】通作顓剸。【正字通】專叀通。考證:〔【左傳昭三年】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况加之以楚。〕 謹按况加之以楚文義未了,年分亦誤。謹改昭十二年子革對曰是四國者,專足畏也。
且【子集上】【一字部】且〔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淺野切【正韻】七野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又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又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又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又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又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又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又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又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又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又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又【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又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又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又【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 【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又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丕【子集上】【一字部】丕【廣韻】敷悲切【集韻】【韻會】攀悲切【正韻】鋪悲切,□音胚。大也。【書大禹謨】嘉乃丕績。 又奉也。【前漢郊祀志】丕天之大律。【註】奉天之大法也。又姓。春秋晉大夫丕鄭。亦作。 又同岯。山名。大邳山。【史記】作伾。【國語】作丕。 又元也。【書金縢】是有丕子之責于天。【史記】以丕爲負。【索隱】引鄭氏曰:丕讀作負。◎按《廣韻》《玉篇》諸書音切,倶本音和,惟重脣輕脣之音,多用交互。後學不考,遂成譌舛,如丕用敷悲切之類。是以敷母輕脣之音,切滂母重脣之字。宜從《集韻》諸書攀悲切爲是。岯原字从山不。
世【子集上】【一字部】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丗【子集上】【一字部】世〔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又【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又【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又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又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又【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 【集韻】書作□。
丘【子集上】【一字部】丘〔古文〕【廣韻】去鳩切【集韻】【韻會】祛尤切【正韻】驅尤切,□音蚯。阜也,高也。四方高,中央下曰丘。【爾雅釋丘】非人爲之曰丘。 又前高後下曰旄丘。【博雅】小陵曰丘。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樂,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而奏之。夏日至,于澤中之方丘而奏之。【疏】土之高者曰丘。因高以事天,故於地上。因下以事地,故於澤中。 又地名。帝丘,本顓頊之墟,今澶州濮陽縣。又營丘,商丘,楚丘,靈丘,葵丘,咸丘,虎丘,皆地名。 又三丘。【張衡思玄賦】過少昊之窮野兮,問三丘乎句芒。【註】蓬萊,方丈,方壺,三者皆羣仙所居。 又【前漢□法志】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十六井也。 又【春秋成元年】作丘甲。【胡傳】益兵也,卽丘出一甲,則一甸之中,共百人爲兵矣。 又聚也。【孔安國尚書序】九州之志,謂之九丘。言九州所有,皆聚此書也。 又崇丘,亡詩篇名。言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又大也。【前漢楚元王傳】高祖微時,嘗與賓客過其丘嫂食。【註】長嫂之稱。 又空也。【前漢息夫躬傳】寄居丘亭。 又丘里。【莊子則陽篇】少知問太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以爲風俗也。 又比丘。【魏書釋老傳】桑門爲息心,比丘爲行乞。 又姓。又左丘,龍丘,咸丘,虞丘,梁丘,母丘,陶丘,浮丘,麥丘,水丘,吾丘,皆復姓。 又【韻補】叶祛其切,音欺。【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下媒期。【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叶下詩之。【左傳僖十五年】史蘇占之曰:不利行師,敗於宗丘。叶上姬旗。 又叶苦高切,音尻。【楚辭九懷】玄鳥兮辭歸,飛翔兮靈丘。望谿兮蓊鬰,熊羆兮呴嘷。 又叶丘於切,音區。【□琳大荒賦】過不死之靈域兮,仍羽人之丹丘。惟民生之每每兮,佇盤桓以躊蹰。古丘區聲通。【顏師古曰】古語丘區二字音不別,今讀則異。互見匚部區字註。 【集韻】本作丠,亦作□。
□【補遺】【未集】【肉字部】□【龍龕】時兗切,音善。脛腸也。
□【未集下】【自字部】□【廣韻】市朱切,音珠。八觚杖也。中国古籍全录
丙【子集上】【一字部】丙【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炳。十幹名之一。【爾雅釋天】太歲在丙曰柔兆。月在丙曰修。【說文】南方之位也。南方屬火,而丙丁適當其處,故有文明之象。 又【周髀算經】上天名靑丙,下地曰靑戊。 又【張衡東京賦】大丙弭節,風后陪乗。【註】大丙,神名。 又【集韻】陂病切,音柄。日名。
丠【子集上】【一字部】丠【集韻】丘本字。【說文】丠,土之高也,非人爲之。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丠南,故从北。 又【集韻】補過切,音播。關東謂塚大曰丠。
业【辰集中】【木字部】業〔古文〕□□【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鄴。【說文】業,大板也,所以飾懸鐘鼓。【詩大雅】虡業維樅。【疏】植鐘磐之木,植者名爲虡,橫牽者爲栒,栒上加大版爲之飾爲業。刻板捷業如鋸齒,故曰業。 又功業。【易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事業。【易坤卦】暢於四支,發於事業。 又基業。【孟子】創業垂統。 又學業。【禮曲禮】所習必有業。 又世業。【左傳昭元年】子產曰:臺駘能業其官。 又【爾雅釋訓】業業,危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又壯也。【詩小雅】四牡業業,又凡所攻治者曰業,事物已爲而未成亦曰業。【孟子】有業履於牖上。 又已然曰業。【前漢吳王濞傳】高祖召濞相之,悔業已拜。 又藝業。【史記貨殖傳】田農,拙業也,賣漿,小業也。 又建業,地名。【吳志】權改秣陵爲建業。 又姓。【姓苑】有業氏。 又【集韻】逆及切,音岌。亦壯也。 又【集韻】玉盍切。亦危也。 又叶宜戟切,音逆。【鶡冠子泰鴻篇】兩治四致,閒以止息。歸時離氣,以成萬業。 又叶逆約切,音虐。【前漢藝文志述】伏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按《說文》从莘从巾。巾象版,不从木,收莘部,今誤入。
丛【子集下】【又字部】叢【唐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族平聲。【說文】聚也。从丵从取。【書無逸】是叢于厥身。又姓。南北朝滁州刺史叢鐇。又臺名。在邯鄲。又【集韻】或作樷。【前漢東方朔傳】樷珍怪。又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註】詩葛覃註:灌木曰藂。又【韻補】叶徂黃切,音牀。【韓愈此日足可惜詩】蕭條千萬里,會合安可逢。淮之水舒舒,楚山直叢叢。逢音房。【韻會】後人誤作菆,或作蕞,二字皆非。毛氏曰:丵,上从四直,兩長兩短。从丱,非。丵原刻下从羊。
□【備考】【未集】【耳字部】□【龍龕】音茲。
东【辰集中】【木字部】東【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 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 又【詩大雅】東有啓明。 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 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 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 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丞【子集上】【一字部】丞【廣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正韻】時征切,□音承。【玉篇】繼也。【廣韻】佐也。【正韻】副貳也。【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又【戰國策】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又【前漢百官表】丞相秦官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註】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又【前漢淳于長傳】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又【宋史天文志】紫微垣西蕃七星,第七星爲上丞。東蕃八星,第八星爲少丞。 又與承通。【史記張湯傳】於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又【廣韻】常證切,承去聲。縣名。在沂州,匡衡所居。 又【韻補】叶之郢切。與拯通。【揚雄羽獵賦】丞民於豐桑。考證:〔【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傅,有疑丞。〕 謹照原文師傅改師保。
丢【子集上】【一字部】丟【篇海】丁羞切。【揚子方言】一去不還也。俗作丟,非。
丟【子集上】【一字部】丟【篇海】丁羞切。【揚子方言】一去不還也。俗作丟,非。
丣【子集上】【一字部】丣【廣韻】與久切【集韻】以九切【正韻】云九切,□音有。闔戸爲丣,日入時也。【說文】就也。八月黍成,可爲酎酒。象古文酉之形。古文酉,从丣。丣爲春門,萬物已出。酉爲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六書正譌】後人以此字類丣,故加酉字別之。酉,乃古酒字,象器中半水。旣以酉字爲丣,復加水旁作酒字。凡畱柳等字皆从丣,醴醪等字會意者皆从酉,二字不可溷用。
两【子集下】【入字部】兩〔古文〕【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未集中】【耳字部】□【字彙補】卽聾字。見釋藏。
□【未集中】【耒字部】□【集韻】良脂切,音黎。種也。
乴【子集上】【乙字部】乴【類篇】似絕切,音蜥。拈也。
严【丑集上】【口字部】嚴〔古文〕□【唐韻】語杴切【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音。【說文】本作□。敎命急也。又【爾雅釋詁】嚴,敬也。【書皋陶謨】日嚴祇敬六德。 又【玉篇】威也。【禮祭義】嚴威儼恪。【疏】嚴謂嚴肅。 又尊也。【禮大傳】收族故宗廟嚴。【註】嚴猶尊也。【史記游俠傳】諸公以故嚴重之。 又【廣韻】嚴,毅也。 又【前漢史丹傳】聲中嚴鼓之節。【註】李奇曰:莊嚴之鼓節也。 又【韻會】戒也。昏鼓曰夜嚴。 又【正字通】寒氣凜冽曰嚴。【李白詩】霜朽楚關木,始知殺氣嚴。 又【正字通】敵將至,設備曰戒嚴。敵退,弛備曰解嚴。 又姓。【戰國策】嚴遂政議直指舉韓傀之過。【正字通】漢明帝諱莊,攺莊助爲嚴助,莊光爲嚴光。 又【史記封禪書】諸布諸嚴諸逑之屬,百有餘祠。 又嚴道,縣名。【史記鄧通傳】啺鄧通蜀嚴道銅山。 又【韻會】州名。隋睦州,宋攺嚴州。 又【前漢元帝紀】嚴篽池田。【註】晉灼曰:嚴籞,射苑也。 又國名。【後漢西域傳】嚴國在奄蔡北,屬康居。 又【正字通】樹名。【一統志】瓊州有嚴樹,擣皮葉,浸水,和以釀,數日成酒,能醉人。 又與莊同。【周禮秋官小司寇註】鍼嚴子爲坐。【釋文】嚴,劉音莊,左傳作莊。漢明帝名莊,攺爲嚴。【後漢□紀傳】不復辦嚴卽時之郡。【註】嚴讀曰裝。【風俗通】汝南應融義高,聞之驚愕,卽嚴便出。○按《詩》商頌,下民有嚴。朱子叶剡剛反,與下遑叶。古嚴與莊本同音,故漢避明帝諱,攺嚴爲莊,似不必別增叶音也。 又【集韻】魚銜切。巖字省文。詳山部巖字註。 又【五音集韻】五犯切。與儼同。【詩大雅】有嚴天子。【傳】嚴然而威。【釋文】嚴,毛讀魚檢反,鄭如字。【書無逸】嚴恭寅畏。【釋文】作儼。◎按皐陶謨《釋文》亦云又魚檢反。【荀子儒效篇】嚴嚴兮其能敬已也。【註】嚴或作儼。 又【集韻】魚窆切,音驗。酷也。考證:〔【正字通】敵將至,設備曰戒嚴。敵退,弛備曰餘嚴。〕 謹照原文餘改解。〔又【周禮秋官小司寇註】嚴子爲坐。〕 謹照原文嚴子上增鍼字。
並【子集上】【一字部】並【集韻】竝,隷作並。
丧【丑集上】【口字部】喪〔古文〕□□□□□【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桑去聲。【玉篇】亡也。 又【正韻】失位也。【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註】喪,失位也。【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音桑。【正韻】持服曰喪。【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禮曲禮】送喪不踰境。 又姓。【廣韻】楚大夫喪左。【說文】本作□。【廣韻】亦作□。
丨【子集上】【丨字部】丨【集韻】古本切,讀若袞。象數之縱也。【說文】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
丩【子集上】【丨字部】丩【集韻】居尤切,音鳩。延蔓也。瓜藤之屬,遇他物縈繞之,乃得上引。象牽連交繚形。叫收糾等字皆从此。 又居虯切,音樛。義同。 又巨夭切,音撟。與糺糾通。 或作□。ARTX.CN
个【子集上】【丨字部】个【廣韻】【正韻】古賀切【集韻】居賀切,□歌去聲。枚也。【儀禮大射儀】司射入于次搢三挾一个。又一人曰一个。【左傳昭三年】齊公孫竈卒。晏子曰:又弱一个焉。 又物數。【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廟門容大扃七个。【註】每个長三尺。 又四面偏室。【禮月令】孟春,天子居靑陽左个。季春居右个。【註】明堂旁舍也。 又【禮檀弓】有若曰:國君七个,遣車七乗。大夫五个,遣車五乗。【註】个謂所包遣奠牲體臂臑也。折爲七段五段,以七乗五乗遣車載之。 又通作介。獨也,偏也。【莊子養生主】是何人惡乎介也。天之生是使獨也。【註】介謂刖一足者。【史記張耳□餘傳】獨介居河北。【註】介,特也。□與个通。【書秦誓】若有一介臣。【大學】作一个臣。【左傳襄八年】一介行李,卽一个。又【昭二十八年】君亦不使一个,辱在寡人。卽一介,互通。 又【集韻】古案切。與幹同。射侯舌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侯,上兩个與其身三,下兩个半之。【註】上个,最上幅也。射侯之制,上廣下陿,自棲鵠而上,以侯爲三分,身居中,兩个爲兩邊,其大小皆同。自鵠而下,則其身與上身同,而兩邊惟得其半,蓋下陿也。 又【六書本義】个,竹一枝也。【史記貨殖傳】竹竿萬个。从竹省半爲意。【韓愈合江亭詩】栽竹逾萬个。□與箇同。考證:〔【儀禮大射儀】司射入於次搢三个挾一个。〕 謹照原文搢三下省个字(個)【字彙】與个同。【鄭康成儀禮註】俗呼个爲個。◎按個爲後人增加。从个、箇爲正。
中【子集上】【丨字部】中〔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考證:〔【班固東都賦】宅中圓大。〕 謹照原書改張衡東京賦。 〔【周禮春官司刺】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斷民中。〕 謹照原文春官改秋官。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易坤卦】黃裳元吉,美在中也。〕 謹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謹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 〔【周禮天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謹照原書天官改春官。
枺【辰集中】【木字部】枺【集韻】莫葛切【類篇】莫撥切,□音末。木名。□也。又檦枺,柱也。見檦字註。
洕【巳集上】【水字部】洕【唐韻】【集韻】□羊進切,音靷。【玉篇】小水也。一曰小水文。
洗【巳集上】【水字部】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典切,音銑。【說文】洒足也。【史記高祖紀】使兩女子洗足。 又潔也。【書酒誥】自洗腆致用酒。 又姑洗,律名。【周語】姑洗所以修百物,考神納賔。【白虎通五行論】洗者,鮮也。 又姑洗,鐘名。見【左傳定四年】。 又洗馬,官名。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先禮切【正韻】想禮切,□音姺。與洒同。滌也。【易繫辭】聖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又承水器也。【儀禮士冠禮】設洗于東榮。 又石名。【山海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其下多洗石。 又洗手,花名。【楓窻小牘】雞冠花,汴人謂之洗手花。考證:〔【史記高帝紀】使兩女子洗。〕 謹照原文高帝改高祖。洗字下增足字。
洠【巳集上】【水字部】洠【集韻】迷浮切,音謀。【廣雅】陴洠,厓也。
涍【巳集上】【水字部】涍【廣韻】許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音虓。水名,在南郡。 又【唐韻】呼教切【集韻】許教切,□音孝。水名,在南陽。
洙【巳集上】【水字部】洙【唐韻】市朱切【集韻】【韻會】慵朱切,□音殊。水名。【前漢地理志】洙水,出泰山郡蓋縣,臨樂子山,西北入泗。【水經注】泗水自汴會於洙水。 又姓。
洚【巳集上】【水字部】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絳。【說文】水不遵道也。【孟子】洚水警余。又水逆行謂之洚水。 又水名。與降同。【書禹貢】北過降水,至于大陸。 又【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與洪同。【六書故】洚洪實一字。 又【廣韻】戸冬切【集韻】戸攻切,□音。又【廣韻】下江切【集韻】胡江切,□降平聲。又【集韻】【韻會】【正韻】□胡貢切,音哄。義□同。 【集韻】或作浲。
洛【巳集上】【水字部】洛〔古文〕洜【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各切,□音落。【春秋說題辭】洛之爲言繹也。言水繹繹光耀也。 又水名。【書禹貢】伊洛瀍澗。【前漢地理志】洛水,出弘農上洛縣冢嶺山,東北至鞏縣入河。【山海經】讙舉之山,洛水出焉。 又雍州之浸。【詩小雅】瞻彼洛矣,維水泱泱。【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浸渭洛。【註】洛出懷德。 又蜀有洛水。【山海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水經注】洛水,出廣漢郡洛縣漳山。 又東海郡有洛水。【水經注】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又洛陽,地名。【一統志】洛陽,成周之地。漢爲郡。宋初洛陽,河南二縣□置。明屬河南府。 又洛南縣,屬西安府,本漢上洛。洛川縣,屬延安府,本漢鄜延。俱見【廣輿記】。 又洛洛,水溜下之貌。【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與瑤同。 又與絡同。【莊子大宗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註】誦,通也。苞絡無所不通也。 又【韻補】叶盧谷切,音祿。【馬融廣成頌】面據衡隂,箕背王屋。浸以波溠,濥以滎洛。 【類篇】通作雒。○按《周禮註》,漢以火德,王忌水,攺爲雒。魏復攺雒爲洛。ARTX.CN
洝【巳集上】【水字部】洝【唐韻】烏旰切【集韻】於旰切,□音按。【說文】渜水也。 又【集韻】於諫切,音晏。水名。 又阿葛切,音遏。窏洝,□曲不平也。一曰濕潤也。【馬融長笛賦】運裛窏洝。
洞【巳集上】【水字部】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恫。【說文】疾流也。【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 又深也,朗徹也。【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 又通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 又貫也。亦貫徹之意。【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 又洞洞,質慤貌。【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 又洞疑,心不定也。【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 又幽壑曰洞。 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註】洞,通也。謂相當也。 又洞庭,湖名。 又山名,在長沙。 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音動。義同。 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音同。洪洞,縣名。 又洚洞,水無涯貌。 又鴻洞,相連貌。【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 又【韻補】叶徒當切,音唐。【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
洟【巳集上】【水字部】洟〔古文〕□【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說文】鼻液也。【禮檀弓】待于廟垂涕洟。【疏】自鼻曰洟。 又溫洟,澤名。【水經注】汾水于大陵縣左迤爲鄔澤。【呂氏春秋】謂之大陸。又名之曰漚洟之澤。 又【廣韻】【集韻】□他計切,音替。與涕同。【禮內則】不敢唾洟。【註】本又作涕。 又【唐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音體。義同。考證:〔【呂氏春秋】謂之大理。又名之曰溫洟之澤。〕 謹照原文理改陸。溫改漚。
洢【巳集上】【水字部】洢【集韻】【韻會】於夷切【正韻】於宜切,□音伊。水名。在河南陸渾山入河。 通作伊。【書禹貢】伊洛瀍。
□【備考】【未集】【羊字部】□【奚韻】同羔。
洤【巳集上】【水字部】洤【玉篇】古文泉字。註詳五畫。
津【巳集上】【水字部】津〔古文〕□□□□□□【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蓁。【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又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又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又【韻補】叶將先切,音牋。【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
洦【巳集上】【水字部】洦【廣篇】【集韻】□莫白切,音陌。【說文】淺水也。【集韻】或从陌作□。 又【廣韻】普伯切【集韻】匹陌切,□音拍。義同。 又【顏之推家訓勉學篇】古魄字。註見鬼部五畫。 又【集韻】博陌切,音百。義同。或从柏作湐。
洧【巳集上】【水字部】洧【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鮪。水名。【說文】水出潁川陽城山,東南入潁。 又水名,出上郡高奴縣。【水經注】淸水東逕高奴縣,合豐林水。【前漢地理志】謂之洧水。 又洧槃,水名,出崦嵫。【屈原離騷】朝濯髮乎洧槃。 又曲洧,鄭地,見【左傳註】。
洨【巳集上】【水字部】洨【唐韻】下交切【集韻】【韻會】何交切,□音爻。水名。【說文】水出常山石邑井陘,東南入于泜。 又水名,在沛郡。【前漢地理志】沛郡有洨縣。【註】洨水所出,南入淮。洨音爻。 又斯洨,水名,在冀州。【前漢地理志】眞定國綿曼縣斯洨水,首受大白渠,東至鄡入河。 又【集韻】居肴切,音交。又後敎切,音效。義□同。
洩【巳集上】【水字部】洩【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舒散也。【左傳隱元年】其樂也洩洩。 又飛翔貌。【木華海賦】翔霧連軒淫淫洩洩。 又順風貌。【木華海賦】或掣掣洩洩于裸人之國。 又【廣韻】【集韻】私列切【正韻】先結切,□音薛。【揚子方言】洩,歇也。【左思東都賦】馬踠餘足,士怒未洩。 又漏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又除去也。亦作渫,詳渫字註。 又減也。【左傳昭二十年】濟其不足,以洩其過。 又谿名。【水經注】諸曁縣洩谿。 又姓。【左傳僖七年】鄭有洩氏。 【玉篇】同泄。
洪【巳集上】【水字部】洪【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又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湚【巳集上】【水字部】湚【字彙】羊進切,音。水名。
湌【巳集上】【水字部】湌【唐韻】七安切【集韻】千安切,□音□。與餐同。【說文】吞也。或从水。
洫【巳集上】【水字部】洫【唐韻】況逼切【集韻】【韻會】忽域切【正韻】呼狊切,□音侐。田閒水道也。【說文】十里爲成。成閒廣八尺,深八尺,謂之洫。 又城池也。【詩大雅】築城伊洫。 又渠也。【後漢鮑永傳】作方梁石洫。【註】猶今之水門。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洫水,出漁陽郡白檀北蠻夷。 又虛也。【管子小稱篇】滿者洫之。 又濫也。【莊子則陽篇】所行之備而不洫。【註】洫,濫也。王云壞敗也。 又【集韻】弋質切,音逸。深貌。
洬【巳集上】【水字部】洬【唐韻】先篤切【集韻】蘇篤切,□音裻。【博雅】洬洬,雨也。 又【集韻】色角切,音朔。大風雨貌。
洭【巳集上】【水字部】洭【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音匡。水名。【說文】水出桂陽縣盧聚山洭浦關爲桂水。【水經注】山海經謂之湟水,亦曰漼水。【集韻】本作□,隷省作洭。漢書作洭。洭字从氵匚子作。考證:〔【集韻】本作□,隷省作洭。漢書作□。〕謹按漢書作□,不作□。改□。原字从氵从匚从子作。又。
洮【巳集上】【水字部】洮【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水出隴西臨洮,東北入河。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零陵郡有洮陽縣。【水經注】洮水,出洮陽縣西南大山。 又水名,在晉地。【左傳昭元年】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太原。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七年】公會杞伯姬于洮。【註】洮,魯地。【僖八年】盟于洮。【註】洮,曹地。 又淸汰也。【後漢陳元傳】洮汰學者之累惑。【註】猶洗濯也。 又盥也。【書顧命】王乃洮頮水。【註】洮,髮也。【正義】洗手謂之洮。 又【集韻】【韻會】□徒刀切,音桃。義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湖名。【風土記】陽羨縣西有洮湖。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水名。【史記高祖紀】漢將別擊布軍洮水南北。 又直沼切,音趙。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字之譌。
洯【巳集上】【水字部】洯【集韻】詰結切,音挈。水名,出雍州南山。 又與潔同。詳潔字註。
漇【巳集上】【水字部】漇【集韻】【韻會】□所綺切,音躧。流貌。一曰潤也。【楚辭招隱士】淒淒兮漇漇。【註】衣毛若濡也。
洲【巳集上】【水字部】洲【廣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渚也。【爾雅釋水】水中可居曰洲。又【釋名】聚也。人及鳥物所聚息之處也。【詩周南】在河之洲。 又靈洲,漢縣名,屬北地郡。 又【韻補】叶專於切,音朱。【劉楨魯都賦】素秋二七,天漢指隅。緹帷彌津,丹帳覆洲。 【說文】本作州,後人加水以別州縣字。
洳【巳集上】【水字部】洳【廣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如。水名,在南郡。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說文】作□。漸濕也。【詩魏風】彼汾沮洳。
洴【巳集上】【水字部】洴【集韻】泙本字。 又【正字通】洴字俗書俱省作洴。洴原字从幷作。【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音甁。洴澼,漂絮聲。【莊子逍遙遊】世世以洴澼絖爲事。【註】絖,絮也。洴澼絖者,漂絮于水上。 又【集韻】披庚切,音磅。水聲。或作泙滂。洴字从幷作。
洵【巳集上】【水字部】洵【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說文】渦中水也。【爾雅釋水】濄爲洵。 又水名。【常璩漢中志】洵陽縣,洵水所出。【漢志】作旬陽。 又【山海經】軒轅之丘,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又洵山,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閼之澤。 又信也。【詩鄭風】洵美且都。 又遠也。【詩邶風】吁嗟洵兮。 又無聲出涕爲洵涕。【魯語】無洵涕。 又【廣韻】詳遵切【集韻】松倫切,□音巡。與旬同。【爾雅釋言】均也。【詩大雅】菀彼柔桑,其下侯旬。 又【韻會】翾縣切,音絢。亦遠也。
洶【巳集上】【水字部】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拱切,音詾。【說文】湧也。一曰洶涌,水聲。 又洶洶,鼓動聲。【揚雄羽獵賦】洶洶旭旭。 又【集韻】筍勇切,音竦。義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匈。義同。一曰水勢。【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洷【巳集上】【水字部】洷【玉篇】直失切【集韻】直質切,□音秩。水也。 又【集韻】陟利切,音致。與同。濕也。詳字註。
洸【巳集上】【水字部】洸【唐韻】古黃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黃切,□音光。【說文】水涌光也。 又水名。【水經】泗水南過高平縣西,洸水從北西來,流注之。【注】洙水也。 又【爾雅釋訓】洸洸,武也。【註】果毅貌。【詩大雅】武夫洸洸。 又怒貌。【詩邶風】有洸有潰。 又【廣韻】【集韻】□烏光切,音尫。與汪同。 又【集韻】【正韻】□戸廣切,音幌。與滉同。水深廣貌。 又與怳通。【司馬相如大人賦】西望崐崙之軋沕洸忽。ARTX.CN
洹【巳集上】【水字部】洹【唐韻】羽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水名。【水經】洹水,出上黨泫民縣。【註】音桓。一音怛。今土俗音袁。 又縣名。【輿地廣記】相州臨漳縣本鄴縣,後周分東北界,置洹水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桓。義同。 又【博雅】洹洹,流也。 又泥洹,卽涅槃也。
洺【巳集上】【水字部】洺【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名。水名。在易陽。 又州名。【廣輿記】廣平府,漢曰廣平,唐曰洺州,洺河在府城北,源出遼州太行山。
浱【巳集上】【水字部】浱【集韻】與漘同。
浵【巳集上】【水字部】浵【廣韻】【集韻】【韻會】徒冬切【正韻】徒紅切,□音彤。汪浵,水深貌。一曰水名。
活【巳集上】【水字部】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括切,音佸。水名。【水經】活水,出壷關縣東玷臺下。 又生也。【詩周頌】實函斯活。 又【孫穆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弓曰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活切,音括。與□同。活活,水流聲。【詩衞風】北流活活。 又汨活,水流疾貌。【馬融長笛賦】汨活澎濞。 又【韻補】叶胡決切,音血。【魯褒錢神論】無位而尊,無勢而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杔【辰集中】【木字部】杔【集韻】【類篇】【韻會】□闥各切,音託。杔櫨,木名。 又【集韻】陟格切,音磔。杔櫨,□酒具。一曰柱上枅。 又【玉篇】丁格切。義同。
湅【巳集上】【水字部】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郎甸切,音練。【說文】□也。【玉篇】煑絲絹熟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絲。與練通。
汄【巳集上】【水字部】汄【集韻】,或省作汄。詳字註。
湆【巳集上】【水字部】湆【唐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音泣。【說文】幽濕也。【徐曰】今人言浥湆也。 从日與从月別。【佩觿集】湆、湇□丘及翻。湆,幽濕。湇,大羹。
湉【巳集上】【水字部】湉【廣韻】【集韻】□徒兼切,音甜。澶湉,安流貌。【左思吳都賦】澶湉漠而無涯。
湵【巳集上】【水字部】湵【集韻】以久切,音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按《正字通》誤入八畫今改正。
【丑集下】【女字部】【集韻】鋤加切,音査。女名。 又七慮切,音覷。【博雅】妒也。 又將豫切,音怚。【說文】嬌也。又遵遇切,音□。義同。
湕【巳集上】【水字部】湕【廣韻】居偃切【集韻】紀偃切,□音鍵。水名。出南郡。
熩【巳集中】【火字部】熩【集韻】【類韻】□後五切,音戸。【玉篇】光也。 又【字彙】音虎。義同。
湊【巳集上】【水字部】湊【唐韻】倉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切,□音輳。【說文】水上人所會也。一曰聚也。【汲冢周書】周公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以爲天下之大湊。 又【玉篇】競進也。【戰國策】士爭湊燕。 又湊理也。與腠通。【文心雕龍養氣篇】湊理無滯。 又題湊,棺外累木也。【史記滑稽傳】楩楓橡樟爲題湊。 又【韻補】叶子與切,音咀。【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浮柱岹嵽以星懸,漂嶢□而枝柱。飛梁偃蹇以虹指,揭蘧蘧而騰湊。 又叶遵遇切,疽去聲。【班固東都賦】僻界西戎,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平侇洞達,萬方輻湊。 通作輳。古通奏。考證:〔【史記滑稽傳】梗楓橡樟爲題湊。〕 謹照原文梗楓改楩楓。
【丑集下】【女字部】【字彙】雲俱切,音于。人以禮交也。一曰取義不當,譌字也。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乃浪切,音囊。儾或書作□。寬緩也。中国古籍全录
湋【巳集上】【水字部】湋【唐韻】羽非切。【集韻】【韻會】于非切,□音韋。【說文】回也。一曰水名。【前漢溝洫志】關中靈軹,成國湋渠。【註】水出韋谷。
湍【巳集上】【水字部】湍【唐韻】他耑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官切,□音煓。【說文】疾瀨也。【前漢溝洫志】水湍悍難以行平地。【註】急流曰湍。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水名,在酈縣。【山海經】荆山之首曰翼望之山,湍水出焉。 又【集韻】【類篇】□吐玩切,音彖。亦疾瀨也。
湎【巳集上】【水字部】湎【唐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說文】沈於酒也。【詩大雅】天不湎爾以酒。【箋】飮酒齊色曰湎。【韓詩外傳】飮酒閉門不出客曰湎。 又溺而不反,皆謂之湎。【禮樂記】流湎而忘本。 又湎湎,流移也。【前漢敘傳】風流民化,湎湎紛紛。 又通作沔。【前漢禮樂志】湛沔自若。 【集韻】或作□。
湏【巳集上】【水字部】湏【說文】古文沫字。註詳五畫。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與潣同。水貌。考證:〔【說文】古文沫字。〕 謹按沫字當改沫。互詳本部五晝沫字註。
湑【巳集上】【水字部】湑【唐韻】【正韻】私呂切【集韻】【韻會】寫與切,□音諝。【說文】莤酒也。與醑同。【詩小雅】有酒湑我。【箋】謂以茅泲之,而去其糟也。 又露貌。【詩小雅】零露湑兮。【正義】湑湑,露在物之狀。 又盛貌。【詩小雅】裳裳者華,其葉湑兮。 又【說文】一曰浚也。 又【廣韻】相於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義同。
湒【巳集上】【水字部】湒【廣韻】子入切【集韻】【韻會】卽入切【正韻】賷入切,□音。【說文】雨下也。一曰沸湧貌。 又丘名。【鄒陽酒賦】麴湒丘之麥。 又【集韻】七入切,音緝。與潗同。湁潗,水沸貌。 又側立切,音戢。與濈同。和也。
岓【寅集中】【山字部】岓【廣韻】【集韻】□渠希切,音祈。山旁石也。
湓【巳集上】【水字部】湓【廣韻】【韻會】【正韻】蒲奔切【集韻】步奔切,□音盆。水名。【地理通釋】潯陽縣,本湓城。【唐志】江州有湓城戍。【何晏九江志】靑湓山有井,形如盆,因號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江州故有湓江。一曰水涌也。【前漢溝洫志】河水湓溢。 又【廣韻】【集韻】【正韻】□普悶切,音噴。【蒼頡篇】湓,水聲也。【郭璞江賦】湓流雷煦而電激。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悶切,音坌。義同。 又【博雅】漬也。亦作盆。【通雅】湓溢,滿起也。 又【集韻】芳問切,音瀵。義同。或作。
湔【巳集上】【水字部】湔【廣韻】【集韻】子仙切【韻會】將先切,□音煎。水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綿虒縣玉壘山,湔水所出。 又手瀚也,灑也,傍沾也。【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僕也。 又【廣韻】【正韻】□側前切,音箋。又【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又【廣韻】昨先切,音前。湔胡,藥名。考證:〔【戰國策】汙明見春申君曰,君獨無意湔袚。〕 謹照原文湔袚下增僕也二字。
烬【巳集中】【火字部】燼【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刃切,音賮。【玉篇】同。詳字註。【左傳襄四年】收二國之燼。【註】燼遺民。【吳語】安受其燼。【註】燼餘也。 又叶咨辛切,音津。【詩大雅】民靡有黎,具禍以燼。於乎有哀,國步斯頻。【傳】災餘曰燼。
湖【巳集上】【水字部】湖【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又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又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中国古籍全录
湗【巳集上】【水字部】湗【集韻】芳用切,音葑。深泥也。【篇海】本作葑。
□【備考】【未集】【羊字部】□【五音篇海】音羔。
湘【巳集上】【水字部】湘【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水名。【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又山名。【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又地名。【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又湖名。【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又烹也。【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又【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
湛【巳集上】【水字部】湛〔古文〕【唐韻】宅減切【集韻】【韻會】【正韻】丈減切,□音偡。【說文】沒也。一曰湛水,豫章浸。【周禮夏官職方氏】荆州,其浸潁湛。【水經注】湛水,出犨縣魚齒山西北。 又水名。【水經】湛水,出河南軹縣。 又露盛貌。【詩小雅】湛湛露斯。 又重厚貌。【楚辭九章】忠湛湛而願進兮。 又深貌。【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 又【增韻】澄也,澹也。【謝混詩】水木湛淸華。 又【揚子方言】湛,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丈陷切,偡去聲。姓也。晉湛方生。 又【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都含切。□與耽同。【說文】作媅,樂也。【詩小雅】子孫其湛。【傳】湛樂之久也。 又【廣韻】直深切【集韻】【韻會】【正韻】持林切,□音霃。與沈同。【史記司馬相如傳】湛恩汪濊。 又【集韻】夷針切,音淫。與霪同。久雨也。【王充論衡】變復之象,以久雨爲湛。 又【集韻】【正韻】□子鴆切,音祲。與浸同。漬也。【字林】投物水中也。【禮內則】湛諸美酒。 又【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亦漬也。與漸瀸同。 又【集韻】丑甚切,音踸。湛潭,水貌。 又以荏切,與□同,水動也。 又【集韻】【正韻】□直禁切,音鴆。沒也。 又【韻補】叶羊戎切,音容。【楚辭九辯】乗精氣之摶摶兮,騖諸神之湛湛。驂白霓之習習兮,歷郡靈之豐豐。
溵【巳集上】【水字部】溵【廣韻】【集韻】□於斤切,音殷。與濦同。水名,在潁川。詳濦字註。
湜【巳集上】【水字部】湜【唐韻】常職切【集韻】【韻會】【正韻】丞職切,□音殖。【說文】水淸底見也。一曰持正貌。【詩邶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箋】言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也。【類篇】或作。
湝【巳集上】【水字部】湝【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說文】水流湝湝也。从水,皆聲。【徐曰】衆流之貌。【詩小雅】淮水湝湝。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雄皆切,音諧。寒也。一曰風雨不止也。
湞【巳集上】【水字部】湞【唐韻】陟盈切【集韻】知盈切,□音貞。水名。【說文】水出南海龍川,西入溱。【前漢地理志】桂陽郡有湞陽縣。 又【廣韻】宅耕切【集韻】除耕切,□音橙。又【集韻】虛庚切,音亨。又癡貞切,音檉。義□同。 又【集韻】抽庚切,音瞠。水貌。
湟【巳集上】【水字部】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水名�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