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经库 >> 康熙字典 1
康熙字典 1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584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16日 >> 进入社区

康熙字典

!菊f文】水出金城臨羌塞外,東入河。 又州名。【韻會】漢西平郡,唐置鄯州,宋改湟州,又改樂州。 又【水經注】桂陽含洭縣洭水。【山海經】謂之湟水。 又潏湟,水波漂疾之貌。【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神名。【司馬相如大人賦】前陸離而後潏湟。 又汨湟,音相切磨貌。【馬融長笛賦】絞槩汨湟,五音代轉。 又【揚子方言】湟也。 又【集韻】許放切,音貺。與況同。寒水也。

湡【巳集上】【水字部】湡【廣韻】遇俱切【集韻】元俱切,□音虞。水名。【說文】水出趙國襄國之西山。 又【集韻】語口切,音偶。又吾翁切,上聲。義□同。

湢【巳集上】【水字部】湢【廣韻】彼側切【集韻】筆力切,□音逼。【玉篇】湢,水驚涌貌。 又浴室謂之湢。【禮內則】外內不共湢浴。【註】本又作偪。 又整肅貌。【賈誼新書容經篇】軍旅之容,湢然肅然,固以猛。

湣【巳集上】【水字部】湣【集韻】美隕切【正韻】弭盡切,□音閔。諡也。與閔通。春秋宋閔公,魯閔公。史記宋魯世家作湣公。 又【集韻】眉貧切,音珉。義同。 又眠見切,音麪。元湣,混合也。或作惽。亦省作泯。【司馬相如大人賦】紅杳眇以元湣。【註】言光彩相耀。幽藹炫亂也。 又呼昆切,音昏。滑湣,未定之謂。【莊子齊物論】置其滑湣,以隸相尊。湣,徐邈音昬。

湦【巳集上】【水字部】湦【集韻】師庚切,音生。人名。曹桓公終生。【史記註】一作終湦。

灾【巳集中】【火字部】灾【說文】同災。(災)〔古文〕□□【唐韻】祖才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來切,□音哉。【說文】天火也。【春秋桓十四年】御廩災。 又【玉篇】害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過而有害當緩赦之。【左傳僖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 又作菑。【詩大雅】無菑無害。 亦作甾。【史記秦始皇紀】甾害絕息。 又叶子之切。【史記龜筴傳】十有二月日至爲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 又叶將侯切。【班固幽通賦】震鱗漦于夏庭兮,帀三正而滅周。巽羽化于宣宮兮,彌五辟而成災。 【說文】本作烖。或作灾。籀文作災。(災)考證:〔【書堯典】眚災肆赦。〕 謹照原書堯典改舜典。中国古籍全录

湧【巳集上】【水字部】湧【集韻】涌,或作湧。詳涌字註。

□【子集上】【丨字部】□【字彙補】與事同。【道藏洞靈經】人舍本而□末。

□【未集中】【糸字部】□【字彙補】俗繑字。

湨【巳集上】【水字部】湨【廣韻】【正韻】古闃切【集韻】【韻會】扃闐切,□音狊。水名。【春秋襄十六年】會于湨梁。【註】湨水出河內軹縣。

浭【巳集上】【水字部】浭【廣韻】古行切【集韻】居行切,□音庚。水名。【前漢地理志】浭水,出右北平無終縣。

浮【巳集上】【水字部】浮【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又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考證:〔【詩大雅】烝之浮之。〕 謹照原書改烝之浮浮。

浯【巳集上】【水字部】浯【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水名。【說文】水出琅邪靈門壷山,東北入濰。 又溪名。【廣輿記】浯溪,在永州府祁陽縣。 又江名。【陳懋仁泉南雜志】泉州有浯江。

浰【巳集上】【水字部】浰【廣韻】【集韻】□卽甸切,音練。【玉篇】疾流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倏眒倩浰。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又郞計切,音麗。義□同。

浴【巳集上】【水字部】浴【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音欲。【說文】洒身也。【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註】浴用湯。 又借爲潔治意。【禮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又【夏小正】十月黑鳥浴。黑鳥,烏也。浴謂乍上乍下也。 又水名。【山海經】泰冒之山,浴水出焉。又隂山,濁浴水出焉。又幽都之山,浴水出焉。 又【韻補】叶欲屑切,音悅。【蘇軾月硯銘】其受水者哉生明,而運墨者旁死魄。忽□雲之霮,觀玉兔之沐浴。 【集韻】或作□。

浶【巳集上】【水字部】浶【集韻】郞刀切,音勞。浶浪,驚擾貌。【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ARTX.CN

海【巳集上】【水字部】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

漈【巳集上】【水字部】漈【玉篇】節例切【集韻】子例切,□音祭。水涯也。 又【吾學編】琉球國西有彭湖島,海水漸低,謂之落漈,舟行誤入者,百無一反。ARTX.CN

【辰集上】【月字部】【篇海】音皓。義闕。【字彙】同浩。字从月,同艁,古文造。□字从肉。

浸【巳集上】【水字部】浸〔古文〕□【唐韻】【集韻】【正韻】□子鴆切,音祲。漬也。【詩曹風】浸彼苞稂。 又潤也。【詩小雅】浸彼稻田。 又漸也。【易臨卦】剛浸而長。 又沒也。【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又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又通作湛。【禮內則】湛諸美酒。 又【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音侵。浸淫,漸漬也。【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 或作濅寖。

浹【巳集上】【水字部】浹【唐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音□。【爾雅釋言】徹也。【疏】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前漢禮樂志】教化浹洽。 又周浹,猶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審禮,以旁皇周浹于天下。 又【左傳宣九年】浹辰之閒,楚克三都。【註】浹辰,謂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語】近不過浹日。【註】浹日,謂從甲至癸也。 又通作挾。【周禮天官】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浹渫,水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註】浹渫,水滂溏也。

浺【巳集上】【水字部】浺【廣韻】【集韻】□敕中切,音忡。浺瀜,水深廣貌。一曰水平遠貌。【木華海賦】浺瀜沆瀁。 又【廣韻】直弓切,音蟲。義同。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乞及切,音泣。與同。曝也。中国古籍全录

□【未集中】【羊字部】□【集韻】越逼切,音域。□或作緎。亦作□。羔裘之縫也。

□【未集中】【网字部】□【篇韻】古文邊字。註詳辵部十五畫。

浻【巳集上】【水字部】浻【廣韻】【集韻】□烏猛切,音。浻澋,水回旋貌。【郭璞江賦】泓汯浻澋。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義同。

浼【巳集上】【水字部】浼【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音每。【揚子方言】洿也。東齊海岱之閒或曰浼。【孟子】爾焉能浼我哉。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又母伴切,音滿。又莫半切,音縵。義□同。 又美辨切,音免。浼浼,水貌。一曰水流平貌。【詩邶風】河水浼浼。 又通作娓,詳娓字註。 【類篇】或作潣。

浽【巳集上】【水字部】浽【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浽微,小雨。 又水名。【山海經】騩山,淒水出焉。【註】淒,或作浽。【類篇】或作瀼□。 又【廣韻】奴罪切【集韻】弩罪切,□音餒。【博雅】濁也。或作涹。

浾【巳集上】【水字部】浾【唐韻】敕貞切【集韻】癡貞切,□音檉。【說文】棠棗汁。 又【集韻】資辛切,音津。又【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樝。義□同。 【說文】本作。【集韻】或作赬。亦作泟。

浿【巳集上】【水字部】浿【唐韻】【集韻】【韻會】□普蓋切,音霈。水名。【說文】水出樂浪鏤方,東入海。【前漢地理志】浿水,出遼東塞外,西南至樂浪縣,西入海。 又縣名。【十三州志】浿水縣,在樂浪東北。 又丘名。【括地志】浿丘,在靑州臨湽縣西北。【史記楚世家】朝發浿丘。 又【廣韻】普拜切【集韻】【韻會】佈拜切,□音湃。又【集韻】博蓋切,音貝。又薄邁切,音敗。義□同。

涀【巳集上】【水字部】涀【廣韻】胡甸切【集韻】形甸切,□音現。水名。【山海經】澧水,東流注于涀水。 又【集韻】輕甸切【韻會】經甸切【正韻】詰戰切,□音俔。義同。 又【集韻】吉典切,音繭。小溝也。 又【廣韻】胡禮切【集韻】戸禮切,□音。水名。在高陵。

渔【巳集上】【水字部】漁【唐韻】語居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居切,□音魚。【說文】捕魚也。【易繫辭】以佃以漁。 又侵取無擇曰漁。【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註】漁色,取象捕魚,然中網取之,是無所擇。 又或作䱷。【周禮天官】䱷人掌以時䱷。 又水名,在漁陽。【水經注】漁水,出縣東南。 又姓,宋漁仲脩。 又【集韻】【正韻】□牛據切,音御。義同。 【韻會】本作□。【徐曰】从二魚,魚多也。篆文从省。

涂【巳集上】【水字部】涂【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徒。水名。【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水名。與滁同。【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涄【巳集上】【水字部】涄【類篇】滂丁切,聘平聲。水貌。

【備考】【子集】【亠字部】【字彙補】余從切,音容。常也,功也。〇按卽□字之譌。

涅【巳集上】【水字部】涅【唐韻】奴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結切,□音捏。水名。【水經注】涅水,東逕涅氏縣。 又縣名。【水經注】涅水,出涅陽縣西北岐棘山。 又水名。【馬融廣成頌】丹水涅池。【註】丹水,涅水,在今鄧州。 又【說文】黑土在水中也。【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緇,則黑於涅。 又【揚子方言】涅,化也。燕朝鮮洌水之閒曰涅,或曰譁,雞伏卵而未孚始化之時謂之涅。 又涅石,藥名。【山海經】孟門之山,其下多黃堊涅石。 又【集韻】其兼切。【鬼谷子】有飛鉆涅闇。劉昌宗讀。

涆【巳集上】【水字部】涆【集韻】侯旰切,音翰。【玉篇】乾也。 又涆涆,水迅流貌。【左思吳都賦】滮滮涆涆。 又與汗通。【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又【集韻】【韻會】□居案切,音旰。義同。

笡【未集上】【竹字部】笡【廣韻】遷謝切【集韻】七夜切,□音。【廣韻】斜逆也。【博雅】□謂之笡,樘距也。中国古籍全录

□【補遺】【子集】【人字部】□【五音集韻】同癶。

□【備考】【辰集】【日字部】□【龍龕】音頂。

涇【巳集上】【水字部】涇【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消【巳集上】【水字部】消〔古文〕【唐韻】相幺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說文】盡也。又滅也。【易泰卦】小人道消。 又釋也。【禮月令】冰凍消釋。 又消耗。【揚子太□經】九事,七爲消。【註】消,意放散也。 又消消,敝也。【詩豳風】予尾翛翛。【疏】亦作消消。 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消。【傳】消,河上地。 又疾名,與痟通。【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註】消消中之疾也。 又消石,藥名。 又通逍。【禮檀弓】消搖于門。【註】消搖,又作逍遙。 又【韻補】叶新於切,音須。【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又叶思留切,音脩。【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涉【巳集上】【水字部】涉〔古文〕□【唐韻】時攝切【集韻】【韻會】實攝切,□音□。【說文】徒行厲水也。【爾雅釋水】繇膝以上爲涉。 又經也。【枚乗七發】於是背秋涉冬。 又【前漢賈山傳】涉獵書記,不能爲醇儒。【註】言若涉水獵獸,不專精也。 又大涉,水名。【前漢地理志】犍爲郡南廣縣有大涉水。 又縣名。【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涉侯國地,漢涉縣。 又姓。【左傳】有涉佗。 又【廣韻】丁愜切【集韻】的協切,□音跕。與喋同。血流貌。

涊【巳集上】【水字部】涊【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乃殄切,音撚。【博雅】淟涊,垢濁也。【陸機文賦】謬□黃之秩序,故淟涊而不鮮。 又【玉篇】淟涊,惡醉貌。 又汗出貌。【枚乗七發】涊然汗出。 又【唐韻】而軫切【集韻】爾軫切,□音忍。水名,在上黨。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陟略切,音著。姓也。

涌【巳集上】【水字部】涌【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尹竦切,□音勇。【說文】騰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 又水名。【水經】江水至華容縣,又東涌水注之。 【集韻】或作湧。

涎【巳集上】【水字部】涎【廣韻】夕連切【集韻】【韻會】徐連切【正韻】徐延切,□音唌。與同。【說文】慕欲口液也。【賈誼新書】垂涎相告。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延面切,□音羨。湎涎,水流貌。 又迆涎,邐迆相連也。【木華海賦】迆涎八裔。

涐【巳集上】【水字部】涐【唐韻】五何切【集韻】牛河切,□音莪。【說文】水出蜀汶江徼外,東南入江。 又【集韻】語可切,音我。義同。

涑【巳集上】【水字部】涑【唐韻】速侯切【集韻】【韻會】先侯切,□音鎪。【說文】澣也。一說以手曰涑,以足曰澣。 又【玉篇】濯生練也。 又【集韻】所救切【正韻】先奏切,□音瘦。盪口也,與漱同。一曰水有所敗也。 又【廣韻】桑谷切【集韻】【正韻】蘇谷切【韻會】蘇木切,□音速。水名。【左傳成十三年】伐我涑川。【註】涑水,出河東聞喜縣。 又【集韻】【韻會】□須玉切,音粟。義同。

涒【巳集上】【水字部】涒【唐韻】【集韻】□他昆切,音暾。【說文】食巳而復吐之。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註】涒,史作汭。 又【集韻】紆倫切,音奫。涒□,水流曲折貌。【郭璞江賦】涒□潾。 又俱倫切,音麋。又于云切,音熅。義□同。

淾【巳集上】【水字部】淾【集韻】,古作淾。註詳欠部十一畫。

□【備考】【未集】【耳字部】□【龍龕】音耶。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邊迷切,音椑。□,或作□。【博雅】幷也。

渂【巳集上】【水字部】渂【字彙補】古文汶字。【說文先訓】古志,敘州驛名渂川。今省作汶。註詳四畫。 又與岷同。【異魚圖贊】洞庭之鮒,出於江渂。亦作□。

湤【巳集上】【水字部】湤【集韻】商之切,音施。【玉篇】水也。一曰水名。本作施。【水經】施水,從九江廣陽鄕東南流,逕合肥縣,東注漅湖。 又【王周峽船記】峽水湍峻,激石忽發者謂之濆,沲洑而湤者謂之腦。

涓【巳集上】【水字部】涓【唐韻】古懸切【集韻】【韻會】圭懸切【正韻】圭淵切,□音蠲。【說文】小流也。爾雅曰汝爲涓。【家語金人銘】涓涓不壅,終爲江河。 又水名。【水經注】涓水。出陸渾西山。 又【水經注】濰水逕諸縣故城,東北涓水注之,水出馬耳山。 又擇也。【左思魏都賦】涓吉日,陟中壇。 又除也。【前漢郊祀歌】涓選休成。【註】除惡選取美成者也。 又潔也。【吳語】乃見其涓人。【註】涓人,今之中涓,居中而涓潔者也。 又姓。【列仙傳】有齊人涓子常。 又【集韻】縈絹切,音。涓澴,流貌。 又與泫通。【列子周□王篇】乃涓然而泣。【註】涓,讀爲泫。中国古籍全录

涔【巳集上】【水字部】涔【唐韻】鉏針切,】【集韻】【韻會】【正韻】鉏簪切,□音岑。【說文】漬也。一曰涔陽渚,在郢中。【楚辭招魂】望涔陽兮極浦。 又水名。【水經注】涔水,出漢中南縣東南旱山,卽黃水也。 又潦水亦曰涔。【淮南子俶眞訓】牛蹄之涔。 又【爾雅釋器】槮謂之涔。【註】積柴養魚曰槮。 又【韓詩章句】涔,漁池也。【馬融長笛賦】渟涔障潰。 又涔涔,雨多貌。 又淚下貌。【江淹雜體詩】涔淚猶在目。 又【集韻】徐心切,音尋。義同。 又慈鹽切,音潛。【博雅】瀀涔,栫也。或作槮。 又水名。【山海經】大時之山,涔水出焉。 又與潛同。【書禹貢】沱潛旣道。 又【集韻】仕濫切。窪也。 又仕懺切,音鑱。水涯。

涕【巳集上】【水字部】涕【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音體。【說文】泣也。【玉篇】目汁出曰涕。【詩邶風】泣涕如雨。 又竹名。【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又兆卦之名。【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又【集韻】待禮切,音弟。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計切,音替。義□同。

涖【巳集上】【水字部】涖【廣韻】【集韻】□郞計切,音麗。一曰涖涖,下瀨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涖涖下瀨。 又臨也。【詩小雅】方叔涖止。 又視也。【周禮春官大宗伯】眡滌濯涖玉鬯。 又【唐韻】力二切【集韻】力至切【正韻】力地切,□音利。義同。 亦作莅。

涗【巳集上】【水字部】涗【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說文】財溫水也。一曰泲灰汁。【周禮冬官考工記】慌氏湅絲,以涗水漚其絲七日。 又泲和也,淸也。【周禮春官司尊彝】盎齊涗酌。【註】盎齊差淸,和以淸酒泲之而已。 又【集韻】須銳切,音歲。義同。 又相絕切,音雪。拭勺以酌酒。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慌人湅絲,以涗水漚其絲七日。〕 謹照原文慌人改慌氏。

涘【巳集上】【水字部】涘【唐韻】【集韻】【韻會】□牀史切,音俟。【說文】水厓也。【爾雅釋丘】涘爲厓。【詩王風】在河之涘。

涛【巳集上】【水字部】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刀切,音陶。【說文】大波也。【郭璞江賦】激逸勢以前驅,乃鼓怒而作濤。 又【集韻】陳留切,音儔。義同。 又是酉切,音受。與□同。水名,在蜀。或作濤。 又大到切,音導。與燾同。【說文】溥覆照也。 又【韻補】叶陳如切,音除。【柳宗元詩】蒸蒸在家,其父世漁。飮酒不節,死於風濤。

涝【巳集上】【水字部】澇【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水名。【說文】水出扶風鄠北。亦作潦。【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潦,卽澇水。 又灘名。【水經注】漢水,又東謂之澇灘。 又大波也。【木華海賦】飛澇相磢。 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晧切,□音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到切,勞去聲。義同。一曰淹也。

涞【巳集上】【水字部】淶【唐韻】洛哀切【集韻】【韻會】郞才切,□音來。水名。【說文】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浸淶易。

涠【巳集上】【水字部】潿【唐韻】羽非切【集韻】于非切,□音韋。【說文】不流濁也。與湋通。

涡【巳集上】【水字部】渦【廣韻】【集韻】□古禾切,音戈。水名。與濄同。【前漢地理志扶溝註】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海。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倭。水也。【爾雅釋水】渦辨回川。【註】旋流也。 又姓。【三輔決錄】有扶風太守渦尚。

涣【巳集上】【水字部】渙【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水名。【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業。散難釋險,故謂之渙。【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義同。

涤【巳集上】【水字部】滌【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洒也。【詩豳風】十月滌場。【正義】洗器謂之滌。 又旱氣也。【詩大雅】滌滌山川。 又煗風也。【歲華紀麗】風惟滌滌,木漸欣欣。 又浩酒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註】脩讀如滌。滌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齊人名浩酒曰滌。 又養牲室也。【禮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亦養牲室也。 又【韻補】叶毒藥切,音鐸。【班固東都賦】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润【巳集上】【水字部】潤【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 又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 又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 又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 又黃潤,蜀布名。

涹【巳集上】【水字部】涹【廣韻】【集韻】□烏禾切,音倭。濁也。【博雅】溾涹。汙濊也。 又漚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漚其絲。【註】楚人曰漚,齊人曰涹。 又山名。【山海經】蔥聾山東十五里曰涹山。 又【集韻】弩罪切,音餒。與浽同。亦濁也。 又於僞切,音萎。水所聚也。一曰漚也。

涨【巳集上】【水字部】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水大貌。【焦氏易林】水漲無船。 又溢也。【杜甫詩】春日漲雲岑。 又南海名。【謝承後漢書】交趾七郡土獻,皆從漲海出入。 又【集韻】展兩切,長上聲。義同。或从長作涱。 又【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義同。【郭璞江賦】趨漲截洄。

涪【巳集上】【水字部】涪【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水名。【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剛氐道徼外。 又涪陵,漢縣名,今爲州屬重慶府。 又【集韻】馮無切,音扶義同。 又蒲侯切,音捊。涪漚,水泡也。考證:〔【水經注】涪水,出廣漢屬國刪氐游徼外。〕 謹照原文刪改剛。游改道。

渼【巳集上】【水字部】渼【唐韻】無鄙切【集韻】【韻會】毋鄙切,□音美。水名。【長安志】渼陂,在鄠縣西四五里。 又【類篇】一曰水波文。

涫【巳集上】【水字部】涫【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說文】□也。【荀子解蔽篇】涫涫紛紛,孰知其形。 又【集韻】胡玩切,音換。義同。 又【唐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音官。樂涫,縣名,屬酒泉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溹涫,水名,卽桑乾水,見【水經注】。

涬【巳集上】【水字部】涬【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婞。瀴涬,大水貌。一曰混茫貌。 又溟涬,自然氣也。【莊子在宥篇】大同乎溟涬,物故自生。又引也。【張衡思□賦】無緜攣以涬已兮。【註】言勿牽制于俗,引憂于已。 又姓。五代有涬寅遜。 亦作□。

涮【巳集上】【水字部】涮【廣韻】生患切【集韻】數患切,□音灤。涮,洗也。 又【集韻】數眷切,音□。義同。 又所劣切,音刷。水名。灤字原从氵从孿作。孿,數患切。

涯【巳集上】【水字部】涯【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正韻】□佳切,□音崖。【玉篇】水際也。【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又借作窮盡意。【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又朱涯,水名。【前漢地理志】在鬱陵郡臨塵縣。 又【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音□。義同。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柳宗元道州孔子廟□銘】欽惟聖王,厥道無涯。世有頌辭,益疾其多。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郞何切,音騾。綾紋。

【寅集中】【工字部】【字彙】普蒙切,撲平聲。虛脹也。〇按諸書無此字。□蒼,胮肛,脹也。當是肛字之譌。

涰【巳集上】【水字部】涰【集韻】株劣切,音輟。【玉篇】泣也。通作啜。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龍珠切,音蔞。【埤蒼】山巔也。 【正字通】同嶁。分嶁爲二,誤。

涱【巳集上】【水字部】涱【集韻】與漲同。

液【巳集上】【水字部】液【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繹。【說文】□也,□氣液也。【字林】液,汁也。 又淫液,謂音連延不絕之意。【禮樂記】咏嘆之,淫液之。 又姓。【急就篇】有液容調。 又與掖通。【前漢王莽傳】液庭尉媵未充。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爲弓,冬析幹而春液角。【註】液讀爲醳。【疏】醳酒之醳,亦漬液之義。 又解散也。【文子上仁篇】渙乎其若水之液。 又【韻補】叶弋灼切,音龠。【左思蜀都賦】黍稷油油,稉稻漠漠。指渠口以爲雲門,灑彪池而爲陸澤。雖星畢之滂沱,曾未齊其膏液。澤音託。考證:〔【說文】盡也,盡氣液也。〕 謹照二盡字皆□字之譌□氣液也見說文血部兩盡字□改□。中国古籍全录

涳【巳集上】【水字部】涳【廣韻】苦紅切【集韻】枯公切,□音空。【說文】直流也。一曰空濛,細雨。 又【廣韻】口江切【集韻】枯江切,□音腔。又【廣韻】女江切【集韻】農江切,□音□。義□同。 又【集韻】苦貢切,音控亦直流也。

涴【巳集上】【水字部】涴【廣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宛。涴演,水迴曲貌。【郭璞江賦】洪瀾涴演而雲迴。 又【集韻】紆願切,音怨。水名。【山海經】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註】涴或作□,音寃。 又於袁切,音鴛。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臥切,惡去聲。泥著物也。與汙同。【韓愈詩】勿使泥塵涴。

淿【巳集上】【水字部】淿【字彙補】古文汨字。【石鼓文註】从帛从水,爲古汨字。註詳四畫。

涵【巳集上】【水字部】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南切,音含。【說文】水澤多也。【揚子方言】涵,沉也。楚郢以南曰涵,或曰潛。 又容也。【詩小雅】僭始旣涵。 又【集韻】胡纔切,音咸。詩小雅鄭康成讀。 又【廣韻】胡感切,音頷。【玉篇】沒也。一曰水入船。 【集韻】或从圅作□,从岑作涔。

涶【巳集上】【水字部】涶【唐韻】【集韻】□土禾切,音詑。【說文】河津也,在西河西。【玉篇】水在西河。 又【廣韻】湯臥切【集韻】吐臥切。□與唾同。【說文】口液也。或从水作涶。

涷【巳集上】【水字部】涷【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東。水名。【說文】涷水,出發鳩山,入于河。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註】江東呼夏月暴雨爲涷雨。 又【玉篇】瀧涷,露貌。一曰沾漬貌。 又顆涷,草名。【本草】款冬一名顆涷。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凍。義同。

涸【巳集上】【水字部】涸【唐韻】下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曷各切,□音鶴。【爾雅釋詁】竭也。【禮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義同。 【說文】亦作□。

涺【巳集上】【水字部】涺【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水也。【玉篇】水名。 【集韻】或从作□,从凥作□。

□【未集中】【网字部】□【玉篇】普革切。罔也。

涻【巳集上】【水字部】涻【唐韻】始夜切【集韻】式夜切,□音舍。水名。【說文】水出北囂山,入邙澤。

涼【巳集上】【水字部】涼【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薄也。【左傳莊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名。【禮月令】孟秋之月涼風至。 又州名。【廣韻】漢武帝攺雍州爲涼州。 又姓。魏太子太傅山陽涼茂。 又與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佐也。【詩大雅】涼彼武王。本亦作諒。【韓詩】作亮。 又信也。【詩大雅】涼曰不可。

涽【巳集上】【水字部】涽【集韻】呼昆切,音昏。涽涽,未定貌。【荀子賦篇】涽涽淑淑。 又呼困切,昏去聲。涽涽濁水。考證:〔【荀子賦論】涽涽淑淑。〕 謹照原書改賦篇。

岞【寅集中】【山字部】岞【正字通】同岝。

涾【巳集上】【水字部】涾【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說文】涫溢也。今河朔方言謂沸溢爲涾。 又涾□,水波相連貌。詳□字註。

涿【巳集上】【水字部】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說文】流下滴也。【揚子方言】瀧涿謂之霑□。 又擊也。【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註】壷,瓦鼓,涿,擊之也。 又水名,出上谷涿鹿縣。【水經注】淶水,東逕涿縣故城,下與涿水合。 又州名。【地理通釋】涿州,本漢涿郡。 又涿鹿,山名。【廣輿記】北直保安州,秦屬上谷郡,漢曰涿鹿城。西南有涿鹿山。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義同。 又直角切,音濁。地名。一曰澤名。亦作濁。 【玉篇】亦作□。【集韻】或作湪。

淀【巳集上】【水字部】淀【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電。【玉篇】淺水也。一曰陂淀,泊屬。【左思吳都賦】掘鯉之淀。【註】淀如淵而淺。

岇【寅集中】【山字部】岇【集韻】魯剛切,音昂。岇□,山高貌。一說借昂,義同。

滇【巳集上】【水字部】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年切,音顛。【說文】益州池名。【前漢地理志】水在益州滇池縣。 又本西南夷名。【史記西南夷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 又【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滇污,大水貌。 又盛貌。【前漢郊祀歌】泛泛滇滇從高斿。 又【廣韻】【集韻】□他甸切,音瑱。滇,大水。【左思吳都賦】滇淼漫。【註】滇,水闊無涯之狀。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義同。 又【集韻】之人切【韻會】知鄰切,□音眞。滇陽,縣名,屬汝南。【前漢地理志】作眞陽。【續漢書】又作湞陽。 又【集韻】之刃切,音震。義同。 又通作顚。【司馬相如上林賦】文成顚歌。【註】益州顚縣,其人能西南夷歌。顚,與滇同。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文成顚歌。〕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滈【巳集上】【水字部】滈【唐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音皓。【說文】久雨也。一曰水名,在鄠。【括地志】滈水,源出雍州長安縣西北滈池。 又地名。【揚雄羽獵賦】經縈酆滈。【註】通作鎬。亦作鄗。 又滈汗,水貌。【郭璞江賦】滈汗六州之域。 又滈滈,水白光貌。【司馬相如上林賦】翯乎滈滈。 又【廣韻】許角切【集韻】黑角切,□音嗃。滈瀑,水沸湧貌。或作瀥□。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亦久雨也。 又黑各切,音臛。又光鑊切,音郭。義□同。

滉【巳集上】【水字部】滉【廣韻】胡廣切【集韻】【韻會】【正韻】戸廣切,□音幌。水深廣貌。【郭璞江賦】瀇滉困泫。【集韻】或作潢瀇。

□【未集中】【羊字部】□【集韻】胡沃切,音翯。小羊。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同繮。○按卽繮字之譌。

□【未集中】【网字部】□【篇海類編】俗黽字。

滋【巳集上】【水字部】滋〔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滌【巳集上】【水字部】滌【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說文】洒也。【詩豳風】十月滌場。【正義】洗器謂之滌。 又旱氣也。【詩大雅】滌滌山川。 又煗風也。【歲華紀麗】風惟滌滌,木漸欣欣。 又浩酒也。【周禮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註】脩讀如滌。滌酌,以水和而泲之。今齊人名浩酒曰滌。 又養牲室也。【禮郊特牲】帝牛必在滌三月。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亦養牲室也。 又【韻補】叶毒藥切,音鐸。【班固東都賦】紹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盪滌。體元立制,繼天而作。

滍【巳集上】【水字部】滍【唐韻】【集韻】直几切【韻會】【正韻】丈几切,□音雉。水名。【說文】水出南陽魯陽堯山,東北入汝。 又【集韻】【韻會】或作泜。 又【集韻】丈里切,音峙。又直利切,音治。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滎【巳集上】【水字部】滎【唐韻】【集韻】【韻會】□戸扃切,音熒。【說文】絕小水也。 又水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洛。 又滎陽,郡名。【地理通釋】滎陽,漢屬河南,今鄭州滎陽滎澤二縣。 又山名。【山海經】南海之外有滎山,滎水所出。 又【集韻】娟營切,音縈。滎瀯,波浪湧起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音瑩。與濙同。汫濙,小水貌。 又【集韻】縈定切,音鎣。義同。亦作瀅。考證:〔【書禹貢】滎波旣道。〕 謹照原文旣道改旣豬。

滐【巳集上】【水字部】滐【唐韻】渠列切【集韻】巨列切,□音傑。水激迴旋也。【木華海賦】□□滐而爲魁。【註】滐與傑同。

岋【寅集中】【山字部】岋【集韻】鄂合切,音砐。動貌。【揚雄校獵賦】天動地岋。或从土作圾。【莊子天地篇】殆哉圾乎。

【卯集上】【心字部】【正字通】同惎。

滑【巳集上】【水字部】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戸八切,音猾。【說文】利也。【周禮天官食醫】調以滑甘。【疏】滑者,通利往來。所以調和五味。 又澾也。【杜甫詩】霜濃木石滑。 又州名。【舊唐書地理志】滑州,隋東郡,武德元年改爲滑州。 又水名。【山海經】求如之山,滑水出焉。又【廣輿記】滑河,經滑縣北而東,滑最大,自洛以西,百水皆會於滑。 又古國名。【左傳襄二十九年】虞虢焦滑。 又鄭地名。【春秋莊三年】公次子滑。 又珠名。【沈懷遠南越志】走珠之次爲滑珠。 又姓,漢滑興。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忽切,音骨。亂也。【晉語】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莊子繕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謂俳諧也。【楚辭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 又混也。【楚辭漁父】滑其泥而揚其波。 又與汨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湧泉滑滑。 又【廣韻】戸骨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骨切,□音搰。亦亂也。

滒【巳集上】【水字部】滒【唐韻】古俄切【集韻】居何切,□音歌。【說文】多汁也。【廣韻】滒溏淖也。【淮南子原道訓】甚淖而滒。

滓【巳集上】【水字部】滓【唐韻】阻史切【集韻】【韻會】壯士切,□音笫。【說文】澱也。【李陵與蘇武書】動增泥滓。 又汁滓。【周禮春官醴齊註】醴,猶體也。成而汁滓相將。 又滓方,器名。【陸羽茶經】滓方以集諸滓器。 又平聲。【史記屈原傳】泥而不滓。【註】滓音湽。

滼【巳集上】【水字部】滼【字彙】符諫切,音梵。浮貌。見釋藏。

滔【巳集上】【水字部】滔【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水漫漫大貌。【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流貌。【詩齊風】汶水滔滔。 又慢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又水名。【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又八風之一。【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 又九土之一。【淮南子地形訓】西南戎州曰滔土。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聚也。【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說文】从水舀聲。舀音由。凡慆蹈韜縚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閻諂欿等字□从臽,音陷。與舀義別。考證:〔【淮南子地形訓】南戎州曰滔土。〕 謹照原文南上增西字。

滕【巳集上】【水字部】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登切,音騰。【說文】水超湧也。與騰通。【詩小雅】百川沸騰。 又張口騁辭貌。【易咸卦】滕口說也。 又【爾雅釋詁】滕,虛也。 又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郜雍曹滕,文之昭也。【集韻】或書作□。

滖【巳集上】【水字部】滖【集韻】宣隹切,音綏。與浽同。

滗【巳集上】【水字部】滗【集韻】逼密切,音筆。與潷同。【博雅】□也。(潷)【廣韻】鄙密切【集韻】逼密切,□音筆。【博雅】盝也。一曰去汁也。或作滗。亦作□。

滩【巳集上】【水字部】灘〔古文〕潬【唐韻】【集韻】【韻會】他干切【正韻】他丹切,□育攤。水灘也。【增韻】瀨也。 又【集韻】他含切,音貪。【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又【集韻】【韻會】□他案切,音炭。義同。 又【廣韻】呼旱切【集韻】許旱切,□音。水濡而乾也。與暵同。【說文】作□。 又【廣韻】奴案切【集韻】乃案切,□難去聲。水奔流貌。 又【韻補】叶他涓切,音湍。【白居易詩】手拄靑竹杖,足踏白石灘。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溜【巳集上】【水字部】溜【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又【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又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又【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又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又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又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又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

溝【巳集上】【水字部】溝【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中国古籍全录

溞【巳集上】【水字部】溞〔古文〕叜【廣韻】【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爾雅釋訓】溞溞,淅也。【註】淘米聲。【疏】詩大雅:釋之溞溞。【傳】釋淅米也。叟叟聲也。溞叟音異義同。◎按今《詩》本作叟叟。 又【集韻】疎鳩切,音搜。義同。通作溲。考證:〔【爾雅釋訓】【疏】詩大雅:淅之溞溞。【傳】釋淅米也。〕 謹照原文淅之改釋之。

溟【巳集上】【水字部】溟【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並音冥。【說文】小雨溟溟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註】溟沐,漸漬潤澤之意。 又海也。【十洲記】東王所居處,山外有員海。員海水色正黑,謂之溟海。通作冥。【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 又瀴溟,水勢絕遠杳冥之貌。【木華海賦】經途瀴溟。 又巊溟,山氣暗昧之狀。【左思吳都賦】巊溟鬱□。 又杳溟,水勢渺深激蕩也。【郭璞江賦】雷註杳溟。 又【廣韻】【正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音茗。與瀴同。 又【集韻】莫逖切,音覓。亦小雨也。

溽【巳集上】【水字部】溽【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儒欲切,□音辱。【說文】濕暑也。【禮月令】土潤溽暑。 又【博雅】濕也。【郭璞江賦】林無不溽。 又濃厚也。【禮儒行】其飮食不溽。【註】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疏】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 又水名。【穆天子傳】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 又【楊氏古音】人余切。【古歸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辰集下】【殳字部】【集韻】呼來切,音咍。□,剛卯也,以逐鬼鬽。从辰巳之巳。互詳字註。 又【集韻】已亥切,音改。又倚亥切,音唉。義□同。○按《說文》本作□。从□爲正。

溾【巳集上】【水字部】溾【廣韻】乙皆切【集韻】烏乖切,□音崴。【博雅】溾涹。汙濁也。 又【玉篇】沒也。一曰回淵。 又水名。【水經注】溾水,出竟陵郡新陽縣。 又【集韻】烏回切,音隈。又【廣韻】胡罪切【集韻】戸賄切,□音瘣。又【集韻】虎猥切,音賄。又烏賄切,音猥。或作渨。義□同。

滀【巳集上】【水字部】滀【廣韻】丑六切【集韻】敕六切,□音蓄。水聚也。【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註】滀漯,攢聚貌。 又【莊子大宗師】滀乎進我色也。【註】色憤起貌。 又急意。【後漢公孫瓚傳】滀水陵高。【註】滀喩急也。

滁【巳集上】【水字部】滁【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音除。水名,出簸箕山,入海。 又州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東晉曰南譙,北齊曰北譙,隋唐宋曰滁州。

澱【巳集上】【水字部】澱【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說文】滓垽也。 又【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爲澱者是也。 又【通雅】湖淀波之漾者曰澱。【水經注】汶水又西合一水,西南入茂都澱。澱,陂水之異名也。亦與淀通。【玉篇】或作□。通作壂。

澲【巳集上】【水字部】澲【唐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橫水大版。

澳【巳集上】【水字部】澳【唐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郁。【說文】隈厓也。通作隩。【荀悅申鑒】若亂之墜於澳也。【註】澳,崖內近水之處。 又【廣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音奧。深也。一曰水名。

澴【巳集上】【水字部】澴【廣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水名。【廣輿記】澴河,在江西德安府孝感縣,唐置澴州。 又漩澴,水濆起貌。一曰波流轉貌。【郭璞江賦】漩澴滎瀯。 又【集韻】隳緣切,音翾。義同。 又滎絹切,音縣。聚流也。 又翾縣切,音絢。又兪絹切,音蝝。義□同。【集韻】或作。

澵【巳集上】【水字部】澵【正字通】瀙字之譌。中国古籍全录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果羽切,音矩。姓也。【正字通】按姓苑有楀無。

□【備考】【未集】【网字部】□【龍龕】語堅切,音姸。中国古籍全录

【丑集下】【女字部】【集韻】烏回切,音隈。女字。又鄔賄切,音碨。娞,姸也。

濷【補遺】【巳集】【水字部】濷【搜眞玉鏡】音沸。溢也。

濺【巳集上】【水字部】濺【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濺濺,水疾流貌。【沈約詩】出浦水濺濺。 又【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水激也。通作湔。【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又才線切,音賤。激也。 【集韻】或作淺。又作□。通作碊。

濻【巳集上】【水字部】濻【集韻】瀢,或作濻。

【丑集中】【土字部】【集韻】迄業切,音脅。堤也。 又【玉篇】堤水也。

瀃【巳集上】【水字部】瀃【集韻】【韻會】□斯義切,音賜泄水門。一說停水曰瀃。【增韻】障水也。

烙【巳集中】【火字部】烙【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灼也。【廣韻】燒也。【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又【增韻】火鍼曰烙。 又音閣。【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按字彙正字通俱云:又音格。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烚【巳集中】【火字部】烚【集韻】轄夾切,音洽。火貌。

烛【巳集中】【火字部】烛【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 【字彙】俗作燭字。非。(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又【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又【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又【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又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又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又姓。【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又去聲。【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又【唐韻正】音朱。【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又【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考證:〔【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檀,一夜三燭。〕 謹照原文雲檀改雲壇。

烜【巳集中】【火字部】烜【廣韻】况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况遠切,□音咺。【易說卦】日以烜之。【疏】烜,乾也。 又【玉篇】火盛貌。 又【廣韻】光明也。 又【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按《詩衞風》本作咺。釋文韓詩作宣。《禮中庸》引《詩》作喧。無作烜者。 又【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烜,火也。讀如衞侯燬之燬。〇按《說文》爟或从亘作烜,古玩切。《集韻》《類篇》《正韻》仍之。《正字通》云: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烜非爟字重文。《說文》合爲一誤。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又【易說卦】日以烜之。【陸德明音義】况晚反,又香元反。

【未集下】【肉字部】【玉篇】公對切【類篇】古對切,□音憒。【玉篇】腰忽痛也。【巢氏病源】卒然傷腰致痛,謂腰。 又【集韻】居代切,音漑。義同。

【申集下】【衣字部】【唐韻】昌終切【集韻】昌嵩切,□音充。□。詳字註。

狭【巳集下】【犬字部】狹【玉篇】下甲切【正韻】胡夾切,□音匣。【玉篇】同狎。今爲闊狹。【書咸有一德】無自廣以狹人。【釋文】狹,戸夾反。 又【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廣韻】隘狹。【禮禮器】禮之大倫,以地廣狹。【釋文】狹,音洽,又戸夾反。【史記滑稽傳】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中国古籍全录

焛【巳集中】【火字部】焛【唐韻】【集韻】□良刃切,音吝。【說文】火貌。从火,□省聲,讀若粦。【集韻】或不省作□。互見□字註。

焜【巳集中】【火字部】焜【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混。【說文】煌也。【玉篇】光也。【廣韻】火貌。【左傳昭三年】焜燿寡人之望。【揚子方言】焜,晠也。【集韻】或作煇。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義同。 又【集韻】【類篇】□公渾切,音昆。【左傳焜燿釋文】服虔云:明也。 又與昆通。【揚雄甘泉賦】樵烝焜上,配藜四施。【註】師古曰:焜,同也。【文選】作昆。【李善註】言燔燎之盛,故樵蒸之光同上,而披離四布也。

焟【巳集中】【火字部】焟【集韻】【類篇】□思積切,音昔。【玉篇】乾也。與□同。【博雅】曝也。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以忍切,音引。竹名。

焨【巳集中】【火字部】焨【篇海】孚諷切,音賵。火氣也。

焞【巳集中】【火字部】焞【集韻】徒渾切,音屯。【說文】作□。隷作焞。【玉篇】焞焞。無光耀也。 又【集韻】灼龜火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他昆切,音暾。【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註】天策傅說星,時近日星微,焞焞無光燿也。 又【集韻】一曰灼龜炬。 又【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廣韻】明也。【韻會】火色也。 又【集韻】【正韻】通回切【韻會】吐雷切,□音推。【玉篇】焞焞,盛貌。【詩小雅】戎車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傳】焞焞,盛也。【釋文】焞,本又作啍。【前漢韋玄成傳】引《詩》又作推。 又【集韻】祖管切【韻會】作管切,□音纂。【集韻】灼龜也。或作焌。 又【集韻】徂悶切,音鐏。然火以灼龜。或作焌。 又【集韻】【類篇】□祖寸切,音捘。【儀禮士喪禮】楚焞置于燋,在龜東。【註】楚荆也,荆焞所以鑽灼龜者。【疏】荆是草名。古法鑽龜用,荆謂之荆焞也。◎按廣韻十八諄焞字註云:又他昆切。而二十三內止收燉字,無焞字,疑焞爲燉之重文。又周禮菙氏註引楚焞,疏與釋文皆作燉,是焞,燉古通用也。互詳燉字註。六書溯原作焞。考證:〔【左傳僖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註】天策傳說星。〕 謹照原文傳說改傅說。

滞【巳集上】【水字部】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滢【巳集上】【水字部】瀅【廣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瑩。汀瑩,小水。一曰水澄也。【韓愈詩】曲江汀瀅水平盃。 又【玉篇】【集韻】□烏迥切。音熒。與濙同。 又【集韻】涓熒切,扃上聲。水名,在襄陽。 又吉成切,音頸。絕小水也。

【丑集上】【口字部】【篇海】羊委切,音唯。呼鴨也。

滥【巳集上】【水字部】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瞰切,音纜。【說文】氾也。【增韻】水延漫也。【家語】其源可以濫觴。【註】濫,謂泛濫,小流貌。 又溢也。【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隂霖不濫。 又□溢曰濫。【詩商頌】不僭不濫。 又竊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爲濫。 又漬也。【魯語】宣公濫于泗淵。【註】漬罟于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又失實曰濫。【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又浮辭也。【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又【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竹聲也。【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註】濫之意猶擥聚也。 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泉名。【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或作□。通作檻。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與灠同。漬果也。【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邑名。【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又胡暫切與鑑。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禮天官】春秋治鑑。或从水,亦作□。 又浴器也。【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考證:〔【禮樂記】竹聲濫以立會。〕 謹照原文以上增濫字。〔【禮內則】醷濫。【註】以諸和水也。【揚子方言】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謹按紀莒之閒二句出內則註,不出方言。謹照原文改禮內則漿水醷濫。鄭註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澓【巳集上】【水字部】澓【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伏。【玉篇】澓流也。【增韻】水洄也。【郭璞江賦】迅澓增澆。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姓也,漢東海澓中翁。【集韻】或作洑。中国古籍全录

滦【巳集上】【水字部】灤【廣韻】落官切【集韻】【韻會】盧丸切【正韻】盧官切,□音鸞。漏流也。與灓同。 又水名。【廣輿記】灤河,在永平府。 又州名。【廣輿記】直□永平府灤州,商孤竹國,漢海陽,五代灤州。

滫【巳集上】【水字部】滫【唐韻】思酒切【集韻】【韻會】【正韻】息有切,□音醙。【說文】久泔也。淅米汁。【禮內則】滫瀡以滑之。【註】滫,泔也。 又溲也。秦人謂溲曰滫。【史記三王世家】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又【唐韻】息流切【集韻】思流切,□音脩。又【集韻】疎鳩切,音搜。又息救切,音秀。義□同。考證:〔【荀子勸學篇】蘭根與白芷,漸之滫中。〕 謹按此出史記三王世家,非荀子勸學篇文。今改荀子勸學篇爲史記三王世家。

滬【巳集上】【水字部】滬【唐韻】□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註】吳人今謂之籪。

滭【巳集上】【水字部】滭【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泉沸也。同觱。【詩小雅】觱沸檻泉。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滭弗宓汨。【註】滭弗,盛貌。 【集韻】與同。

滮【巳集上】【水字部】滮【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韻會】【正韻】皮休切,□音淲。【說文】水流貌。【詩小雅】滮池北流。 又水名。【水經注】郭水西北註,與滮池合。 又【集韻】平幽切,音瀌。義同。 【說文】本作彪。

□【未集中】【缶字部】□【集韻】戸黤切,音檻。陶也。【左傳襄九年】備水器。【註】盆□之屬。【疏】盛水之器。 又【集韻】呼濫切,音斂。,或作□,大缶。 又【集韻】胡暫切,音鑒。鑒亦作□。【周禮天官淩人】春始治鑑。【註】鑑如甀,大口以盛冰。【釋文】鑑,或作□。

漐【巳集上】【水字部】漐【集韻】直立切,音蟄。汗出貌。一曰漐漐,小雨不輟也。

滯【巳集上】【水字部】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直例切,音彘。【說文】凝也。【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淤【巳集上】【水字部】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飫。【說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从土作□。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通作淤。 又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註】淤與飫同。

淥【巳集上】【水字部】淥【唐韻】【集韻】【正韻】盧谷切【廣韻】力玉切【韻會】龍玉切,□音祿。【說文】與漉同。浚也,滲也。或作淥。 又水淸也。【張衡東京賦】淥水澹澹。 又水名,在湘東。【水經注】醴泉縣漉水,亦曰淥水。 又澤名。【前漢郊祀歌】淫淥澤,□然歸。

淦【巳集上】【水字部】淦【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暗切,音紺。【說文】水入船中也。一曰泥也。或作汵。 又與灨同。水名。【前漢地理志】豫章郡有新淦縣。【應劭曰】淦水所出。 又【廣韻】古南切【集韻】【韻會】姑南切,□音弇。義同。又最也,沈也,汲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

淨【巳集上】【水字部】淨【廣韻】才性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穽。無垢也,潔也。【韓愈詩】淥淨不可唾。 又灘名。【水經注】漢水東爲淨灘。 又【唐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音崢。【說文】魯北城門池也。亦作才性切。 又【集韻】緇詵切,音臻。又側詵切,音榛。義□同。

淩【巳集上】【水字部】淩【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音陵。【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爾雅釋言】淩,慄也。【註】淩懅戰慄。【疏】□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三國志】吳淩統。 與凌別。中国古籍全录

淪【巳集上】【水字部】淪【唐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說文】水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詩魏風】河水淸且淪猗。【傳】小風拂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外傳】順流而風曰淪。淪,文貌。 又【爾雅釋言】淪,率也。【詩小雅】淪胥以鋪。【箋】言牽率相引,而徧得罪。 又【博雅】淪,沒也。【書微子】今殷其淪喪。 又【集韻】縷尹切,音稐。盧困切,音論。義□同。 又鱗淪,水相次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 又垽淪,水迴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又濆淪,水勢相糾貌。【木華海賦】□濆淪而滀漯。 又混淪,未分離之貌。【列子天瑞篇】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混淪。 又水名。【山海經】宣山,淪水出焉。 又【集韻】姑頑切,音鰥。姓也。古有泠淪氏。 又魯本切,上聲。混淪,水流轉貌。 又【韻補】叶閭員切,音連。【道藏歌】今日度元吉,憶曾狀曲泉。萬神同斯和,億劫豈知淪。中国古籍全录

渽【巳集上】【水字部】渽【廣韻】將來切【集韻】祖才切,□音哉。水名。【前漢地理志】水出蜀郡汶江縣徼外。【集韻】或作□。

淫【巳集上】【水字部】淫〔古文〕【唐韻】余箴切【集韻】【韻會】【正韻】夷針切,□音霪。【說文】浸淫,隨理也。【徐曰】隨其脈理而浸漬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善防者,水淫之。【註】謂以淤泥淫液,使厚也。 又放也。【禮哀公問】淫德不倦。 又貪也。【禮樂記】聲淫及商。 又溢也,過也。【書大禹謨】罔淫于樂。 又甚也。【列子黃帝篇】黃帝曰:朕之過淫矣。 又大也。【詩周頌】旣有淫威。 又僭也。【吳語】掩王東海,以淫名聞於天子。 又久也。【晉語】底著滯淫。【註】滯廢淫久也。 又邪也。【禮王制】志淫好僻。 又【禮曲禮】毋淫視。【疏】謂流移也。 又【小爾雅】男女不以禮交,謂之淫。 又歲星失次亦曰淫。【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于元枵。 又淫淫,去遠貌。【揚雄羽獵賦】淫淫與與。【註】往來之貌。 又水名。【淮南子覽冥訓】女媧氏積蘆灰以止淫水。【註】平地出水爲淫。 又泉名。【王子年拾遺記】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 又樹名。【採蘭雜志】遜頓國有淫樹。 又魚名。【淮南子釋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巴東有淫預堆。【古歌】淫預大如馬。今作灩澦。 又讀作涅。【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淫之以蜃。【註】淫當爲涅。 又讀作瑤。【山海經】爰有淫水,其淸洛洛。【註】淫音遙,與瑤同。考證:〔星記失次亦曰淫。【左傳襄二十八年】歲在星記,而淫于元枵。〕 謹按傳所言者歲星也。星記改爲歲星。歲在星記之記照原文改紀。〔【周禮冬官考工記】人湅帛,淫之以蜃。〕 謹照原文人改氏。

淬【巳集上】【水字部】淬【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滅火器也。【徐曰】淬,劒燒而入水也。與焠通。【前漢天文志】火與水合爲淬。【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淸水淬其鋒。 又【廣韻】染也,犯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脟割輪淬。 又【揚子方言】淬,寒也。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淬,沒水貌。 又昨律切,音崒。流也。脟字原誤从目从寽作。

淮【巳集上】【水字部】淮【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音懷。水名。【說文】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東南入海。【風俗通山澤篇】淮,均也。均其務也。【春秋說題辭】淮者,均其勢也。【釋名】淮,圍也。圍繞揚州分界,東至於海也。【周禮夏官職方氏】靑州,其川淮泗。【書禹貢】導淮自桐柏。 又水出漢中。【前漢地理志】漢中郡房陵縣淮山,淮水所出。 又淮安,郡名。【廣輿記】秦屬九江郡,曰淮隂。漢曰臨淮,晉曰山陽,隋唐曰楚州,宋曰淮安。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左傳昭十二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爲諸侯師。一說淮讀爲濰叶韻。 又叶虛欺切,音熙。【顏延之詩】惜無爵雉化,何用充江淮。去國還故里,迷門樹蓬藜。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韻會】□莫結切,音蔑。粖也。【類篇】凉州謂粥爲□。亦作□。ARTX.CN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於革切【集韻】【韻會】【正韻】乙革切,□音厄。搹字重文。【說文】搹或从戹。把也。【前漢郊祀志】燕齊之閒,方士瞋目□。 又【正韻】抑也。【揚子法言】或問持滿曰□。 或作扼。亦同搤。互詳搤搹二字註。

淯【巳集上】【水字部】淯【唐韻】【集韻】□余六切,音育。水名。【說文】水出弘農盧氏山,東南入沔。【山海經】攻離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漢。 又淯陽,縣名,在南陽郡。【前漢地理志】作育陽。【後漢郡國志】作淯陽。

淰【巳集上】【水字部】淰【唐韻】乃忝切【集韻】【韻會】乃玷切【正韻】乃點切,□音。【說文】濁也。一曰水流貌。 又【廣韻】【集韻】□女減切,音。【埤蒼】水無波也。 又農具。取水底淤泥曰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荏切,音審。淰,水動貌。一曰魚駭貌。【禮禮運】龍以爲畜,故魚鮪不淰。【註】淰之言閃也。 又【集韻】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春秋通论 卷二
·下一篇周易文章:春秋通论 卷一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