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淰躍,涌逸也。或作□。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濁也。 又乃感切,音湳。又尼咸切,音諵。義□同。 又【諸經音義】江南謂石水不派爲淰。淰,乃默切,音與納近。
深【巳集上】【水字部】深〔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針切,音□。水名。【說文】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 又邃也。【增韻】深者,淺之對。【詩邶風】深則厲,淺則揭。 又深微也。【易繫辭】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禮深衣疏】衣裳相連,被體深邃,故謂之深。 又州名。【韻會】後漢博陸郡,隋置深州。【廣輿記】今屬眞定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禁切,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淲【巳集上】【水字部】淲【廣韻】皮彪切【集韻】皮虬切,□音瀌。【說文】水流貌。引《詩》淲池北流。○按今《詩》本作滮。 又【集韻】荒胡切,音呼。與滹同。中国古籍全录
淳【巳集上】【水字部】淳〔古文〕□【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音純。淸也,樸也。【張衡思□賦】何道眞之淳粹兮。【註】不澆曰淳。 又沃也。【周語】王乃淳濯饗醴。 又大也。【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 又兵車之耦曰淳。【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註】淳鹵,埆薄之地。【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 又【集韻】朱倫切,音諄。漬也,沃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註】淳,沃也。 又主尹切,音準。布帛廣幅也。與純通。【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註】淳作純。
淴【巳集上】【水字部】淴【廣韻】【集韻】□烏沒切,音嗢。水出聲。 又淴泱,水流疾貌。【郭璞江賦】潏湟淴泱。 又【集韻】呼骨切,音忽。水貌。或作淈。 又呼內切,音誨。與同。 又【韻補】叶虛屈切,音獝。【蔡邕述行賦】唐虞渺其旣遠兮,常俗生於積習。周道鞠爲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
畉【午集上】【田字部】畉【玉篇】防無切,音扶。【字彙】耕田也。
淵【巳集上】【水字部】淵〔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說文】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亦深也。
淶【巳集上】【水字部】淶【唐韻】洛哀切【集韻】【韻會】郞才切,□音來。水名。【說文】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浸淶易。
混【巳集上】【水字部】混【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音倱。【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孟子】原泉混混。
□【未集中】【网字部】□【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笭。□□,小網也。 又【集韻】郞丁切,音靈。義同。
淸【巳集上】【水字部】淸〔古文〕□【唐韻】【正韻】七情切【集韻】【韻會】親盈切,□音圊。【說文】朖也。澂水之貌。【釋名】淸,靑也。去濁遠穢,色如靑也。【詩鄭風】瀏其淸矣。 又靜也,澄也,潔也。【書舜典】直哉惟淸。 又水治曰淸。【詩小雅】泉流旣淸。 又視淸明也。【詩鄘風】子之淸揚。【註】視淸明曰淸。又【齊風】猗嗟名兮,美目淸兮。【傳】目上爲名,目下爲淸。 又酒名。【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註】淸謂醴之泲者。 又凡飮皆曰淸。【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飮,用六淸。 又水名。【山海經】太時之山,淸水出焉。【水經】淸水,出河南修武縣北黑山。 又江名。【廣輿記】淸江,在臨江府城南。 又河名。【水經注】白溝水東北過廣宗縣,東爲淸河。 又邑名。【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淸。【註】淸,衞邑。【詩鄭風】淸人在彭。【正義】淸,鄭邑。 又姓。宋有進士淸賢。 又【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靜。潔也。 又【集韻】【正韻】□疾正切,音淨。與瀞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七正切,音婧。與凊同。寒也。 又【韻補】叶于羊切,音瑲。【張籍詩】籍時官休罷,兩月同遊翔。黃子陂岸曲,池曠氣色淸。考證:〔【齊風】美目淸矣。〕 謹照原文矣改兮。
淹【巳集上】【水字部】淹【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醃。水名。【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又漬也。【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又【爾雅釋詁】淹留,久也。【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通作奄。【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又【揚子方言】淹,敗也。水敝爲淹。 又【集韻】衣檢切,音掩。水涯也。一曰繅絲出緒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又【廣韻】於劒切,音俺。又【集韻】於贍切,音□。義□同。又沒也。 又【集韻】憶笈切,音裛。亦漬也。考證:〔【禮儒行】淹之以好樂。〕 謹照原文好樂改樂好。〔又通作奄。【前漢郊祀歌】神淹留。〕 謹照原文淹留改奄留。
淺【巳集上】【水字部】淺【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千上聲。【說文】水不深也。【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詩大雅】鞹鞃淺幭。【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周禮春官】巾車鹿淺□。【註】以夏鹿皮爲覆笭。【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
添【巳集上】【水字部】添【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 又【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淼【巳集上】【水字部】淼【唐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大水也。【郭璞江賦】狀滔天以淼茫。
溿【巳集上】【水字部】溿【字彙】普半切,音判。水涯也。
渀【巳集上】【水字部】渀【字彙補】與奔音義同。【水經注】傾渀盪。 又去聲。【馬融廣成頌】渀,薄汾撓。【註】渀,蒲艮切。
梑【辰集中】【木字部】梑【廣韻】徒歷切【類篇】庭曆切,□音荻。臧橰也。【爾雅釋木】狄,臧橰貢綦。【郭註】未詳。【類篇】木名。中国古籍全录
渁【巳集上】【水字部】渁【字彙補】與淵同。或作□。
渃【巳集上】【水字部】渃【集韻】人夜切,音偌。城名,在彭州。一曰渃城,在成都縣,近天彭關。 又日灼切,音弱。濩渃,大水貌。 又瀰渃,江名。【樊綽曰】西國之水入南海者四,四曰瀰渃江。
渄【巳集上】【水字部】渄【字彙補】風微切,音非。見藏經。 又水名。【羅含湘中記】營水,渄水,皆注湘。
【未集下】【肉字部】【集韻】【類篇】□甾莖切,音爭。足跟筋也。 又【集韻】側杏切。義同。
□【未集中】【羽字部】□□字之譌。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民□切,音彌。【說文】筡也。筡,竹篾也。 又【說文】武移切【玉篇】亡支切。義□同。 【集韻】或作□籋。中国古籍全录
□【未集上】【竹字部】□【字彙補】音義同□。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小竹,可爲矢。
渊【巳集上】【水字部】淵〔古文〕□囦□【唐韻】烏圓切【集韻】【正韻】營圓切【韻會】幺圓切,□音□。【說文】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管子度地篇】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 又深也。【詩衞風】秉心塞淵。 又潭名。【水經注】伊水東爲淵潭。 又淵淵,鼓聲。【詩小雅】伐鼓淵淵。 又姓。世本有齊大夫淵。 又【集韻】一均切,音蜵。亦深也。
□【未集上】【竹字部】□【類篇】阻厄切【字彙補】側格切,□音迮。牀版也。【揚子方言】齊魯之閒謂之□,陳楚之閒或謂之笫。
渍【巳集上】【水字部】漬〔古文〕洓【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音胔。【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 謹照原文汗改汙。
渎【巳集上】【水字部】瀆【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牘。【說文】溝也。【爾雅釋水】注澮曰瀆。 又江河淮濟爲四瀆。【釋名】瀆,獨也。各獨出其水而入海也。【白虎通巡狩篇】瀆者,濁也。中國垢濁,發源東注海,其功著大,故稱瀆。【風俗通山澤篇】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又小渠也。【賈誼弔屈原賦】彼尋常之汙瀆兮,豈能容吞舟之魚。 又慁也,重複也。【易蒙卦】再三瀆,瀆則不告。 又慢也。【易繫辭】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 又易也。【左傳成十六年】瀆齊盟而食話言。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瀆山,蜀之汶山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句瀆,地名。【左傳桓十二年】公及宋公盟于句瀆之丘。 又與竇同。【左傳襄三十年】伯有自墓門之瀆入。瀆,徐邈音豆。考證:〔【爾雅釋水】江湖淮濟爲四瀆。〕 謹照原文江湖改江河。
渐【巳集上】【水字部】漸【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涉水也。與潛通。【書洪範】沉潛剛克。【左傳】【史記】皆作沉漸。考證:〔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傳】如字,本又作蔪。〕 謹照原書傳字改釋文。
渑【巳集上】【水字部】澠【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水名。【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 又水名,在蜀。【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又【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音冺。澠池,水名。亦縣名。亦作黽池。【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義同。通作沔。
渞【巳集上】【水字部】渞【字彙】才周切,音酋。水源也。【黃香九宮賦】坎烻援以渞煬。【註】渞水之源,煬水之熾也。
渖【巳集上】【水字部】瀋【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昌枕切,音沈。【說文】汁也。【元結詩】煮鱖爲作瀋。 又【集韻】禁切,審去聲。置水于器也。
渗【巳集上】【水字部】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所禁切,音罧。【說文】下漉也。【司馬相如封禪書】滋液滲漉。 又滲漓,流貌。【揚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 又澤名。【穆天子傳】甲辰獵於滲澤。 又【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淋滲,毛羽始生貌。【木華海賦】鶴子淋滲。 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與浸同。浸淫漸漬也。或作滲。
渙【巳集上】【水字部】渙【唐韻】呼貫切【集韻】【韻會】【正韻】呼玩切,□音喚。水名。【水經注】渠水東南流逕開封縣,睢渙二水出焉。 又卦名。【易正義】渙者,散釋之名。大德之人,建功立業。散難釋險,故謂之渙。【詩周頌】繼猶判渙。 又渙渙,水盛貌。【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渙爛,文章貌。【後漢延篤傳】渙爛兮其溢目。 又【廣韻】呼會切【集韻】呼外切,□音翽。義同。
渚【巳集上】【水字部】渚【唐韻】章與切【玉篇】之與切,□音煮。水名。【說文】水出常山中丘逢山,東入湡。 又【爾雅釋水】小洲曰渚。【釋名】渚,遮也。能遮水使旁迴也。【詩召南】江有渚。【傳】水岐成渚。【釋文】引韓詩:一溢一否曰渚。考證:〔【詩召南】江有渚。【傳】水岐曰渚。〕 謹照原文曰渚改成渚。〔【韓詩外傳】一溢一否曰渚。〕 謹按此韓詩章句非韓詩外傳,今改爲釋文引韓詩。
湈【巳集上】【水字部】湈【集韻】謨悲切,音枚。壞也。或作□。ARTX.CN
□【午集下】【立字部】□【玉篇】直庾直句二切【海篇】音住。又音注。竢也,止也。
□【午集下】【穴字部】□【集韻】無沸切,音未。魚名。【山海經】諸鉤山多□魚。
減【巳集上】【水字部】減【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斬切,音鹼。【說文】損也。【玉篇】少也,輕也。【禮樂記】禮主其減。 又水名。【山海經】番條之山,減水出焉。又岐山亦出減水,東南流注于江。 又姓。【史記酷吏傳】減宣。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又【集韻】公陷切,音。義□同。 俗作减,非。考證:〔又姓。【前漢酷吏傳】減宣。〕 謹按漢書作咸,史記作減。前漢改史記。
渜【巳集上】【水字部】渜〔古文〕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乃管切,音煗。【說文】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奴官切,煗平聲。水名,在遼西肥如縣。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濯也。 又【廣韻】【集韻】□奴亂切,音偄。浴餘汁也。或作濡。【儀禮士喪禮】渜濯棄于坎。【註】沐浴餘潘水也。古文渜作湪。荆沔之閒語。【疏】潘水旣經溫煮,名之爲渜。 又【集韻】奴昆切,音黁。義同。
【子集上】【亠字部】【字彙補】與荒同。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與旒同。旌旗之旓也。【廣雅】天子十二旒至地,諸侯九旒至軫,大夫七旒至轂,士五旈至肩。後又或作斿游□。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息郞切【集韻】蘇郞切,□音喪。【類篇】緗□,淺黃也。 又【集韻】四浪切,喪去聲。義同。
渝【巳集上】【水字部】【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說文】變汙也。【爾雅釋言】渝,變也。【詩鄭風】舍命不渝。 又水名。【說文】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 又水名。【水經注】宕渠郡,蓋古賨國,今賨城縣有渝水。 又州名。【廣韻】本巴國,漢爲巴郡之江州縣,梁於巴郡置楚州,隋攺爲渝州。【廣輿記】今爲重慶府。 又【集韻】兪戍切,音裕。義同。 又大透切,音豆。水名。 又【韻補】叶夷周切,音由。【詩鄭風】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渟【巳集上】【水字部】渟【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庭。【埤蒼】渟,水止也。【史記李斯傳】決渟水致之海。或作亭。【前漢西域傳】其水亭居。 又與停同。【後漢趙岐傳】渟車呼與共載。 又【集韻】湯丁切,音廳。與汀同。水際平地也。
渠【巳集上】【水字部】渠【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蕖。【說文】水所居也。【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詩秦風】夏屋渠渠。【箋】渠渠,猶勤勤也。【註】深廣貌。 又大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又楯也。【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別作蕖。 又姓。【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字林】未知詞也。【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
渡【巳集上】【水字部】渡【唐韻】【集韻】【韻會】徒故切【正韻】獨故切,□音度。【說文】濟也。【廣雅】去也,通也。 又通作度。【前漢賈誼傳】度江河亡維楫。【集韻】或作□。
渢【巳集上】【水字部】渢【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正韻】符中切,□音馮。【玉篇】水聲。一曰弘大聲。 又【集韻】【正韻】□符咸切,音凡。渢渢,中庸之聲也。一曰浮貌。【左傳襄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 又【集韻】【韻會】【正韻】□孚梵切,音泛。義同。
渣【巳集上】【水字部】渣【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水名。出義陽。與溠同。 又【集韻】助駕切,音乍。義同。 俗以此爲渣滓字。
渤【巳集上】【水字部】渤【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孛。渤澥海別支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亦作勃。【史記高祖本紀】北有勃海之利。【索隱】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橫在濟北,故齊都賦云:海旁出爲勃,名曰勃海郡。 又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又漰渤,水聲。【郭璞江賦】鼓窟以漰渤。 【集韻】或从勃作渤。通作浡。
渥【巳集上】【水字部】渥【唐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握。【說文】霑也。【詩小雅】旣優旣渥。 又厚漬也。【詩邶風】赫如渥赭。【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 又水名。【水經注】易水東逕容城縣故城南,又東渥水註之。 又【廣輿記】贛州龍陽縣三江水,乃桃水,渥水,廉水之會。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水聲。 又【集韻】【韻會】□於□切,謳去聲。與漚同。久漬也。
□【午集下】【穴字部】□【海篇】音菊。窮也。ARTX.CN
□【午集下】【穴字部】□【字彙補】缾移切,音皮。【海篇】器也。
渦【巳集上】【水字部】渦【廣韻】【集韻】□古禾切,音戈。水名。與濄同。【前漢地理志扶溝註】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海。 又【集韻】姑華切,音瓜。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禾切,音倭。水也。【爾雅釋水】渦辨回川。【註】旋流也。 又姓。【三輔決錄】有扶風太守渦尚。
漽【巳集上】【水字部】漽【玉篇】音義與□同。詳□字註。
湥【巳集上】【水字部】湥【集韻】他骨切,音突。流也。 又陁沒切,音揬。義同。
湪【巳集上】【水字部】湪【廣韻】通貫切【集韻】吐玩切,□音彖。水名。 又與渜通。【周禮渜濯註】鄭康成曰:渜,古文作湪。荆沔閒語。【疏】豫州人語。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音義與同。○按卽字之譌。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息利切,音四。糟也。
渧【巳集上】【水字部】渧【廣韻】都計切【集韻】丁計切,□音帝。【埤蒼】□漉也。一曰滴水。【說文】本作□。【梵書】省作渧。【地藏經】一毛一渧,一沙一塵。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與啼同。號也。
渨【巳集上】【水字部】渨【唐韻】烏恢切【集韻】烏回切,□音隈。【說文】沒也。【玉篇】水澳曲也。或作隈。 又【集韻】羽鬼切,音韙。渨,水波涌起貌。【郭璞江賦】渨濆瀑。 又烏賄切,音猥。與溾同。【博雅】穢也。
温【巳集上】【水字部】温【唐韻】烏魂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昆切,□音蕰。水名。【說文】水出犍爲涪南入黔水。又水名。【山海經】温水,出崆峒山,在臨汾南入河。 又洛水之別名。【易乾鑿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又水名。【水經】温水,出牂柯夜郎縣。 又泉名。【潘岳西征賦】湯井温谷。【註】卽温泉也。 又地名。【左傳隱三年】取温之麥。【註】温,今河內温縣。【廣輿記】今屬懷慶府。 又郡名。温州府,今屬浙江。 又色和曰温。【論語】色思温。 又性純粹曰温。【詩秦風】温其如玉。 又【爾雅釋訓】温温,柔也。【疏】寬緩和柔也。【詩大雅】温温恭人。 又煖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襲狐貉之温者,不憂至寒之淒愴。 又燖也。【中庸】温故而知新。【註】温如燖温之温,謂故學之熟矣,復時習之謂之温。 又風名。【禮月令】季夏温風始至。 又姓。【廣韻】唐叔虞之後,受封于河內温,因以命氏。 又【集韻】【韻會】【正韻】□紆問切,音醖。温藉也。同蘊。【詩小雅】飮酒温克。【箋】苞裹曰藴,謂藴藉自持,含容之義。經中作温者,蓋古字通用。 又讀作盜。【史記周本紀】周繆王得驥温驪。【索隱】温音盜,徐廣曰温,一作盜。盜竊也。淺靑色。 又【韻補】叶紆權切,音淵。【蘇軾詩】四時盛衰各有態,搖落悽愴驚寒温。南山孤松積雪底,抱凍不死誰能賢。考證:〔【易乾度】王者有盛德之應,則洛水先温,故號温洛。〕 謹按太平御覽引此作乾鑿度。今據增鑿字。ARTX.CN
渫【巳集上】【水字部】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私列切,音薛。【說文】除去也。一曰治井也。【易井卦】井渫不食。【註】渫,泥不停汙也。 又散也。【前漢食貨志】農民有錢粟,有所渫。 又【揚子方言】渫,歇也。【曹植七啓】爲歡未渫。 又漏也。與洩同。【莊子秋水篇】尾閭渫之而不虛。 又汙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註】渫,狎也,汙也。 又慢也。【詩傳】醉而不出,是渫宗也。【正義】醉仍不出,是渫慢宗子也。 又水名。【水經注】渫水,出建平郡,東逕渫陽縣。 又姓。古賢人渫子,見【韓非子】。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亦除去也。 又實協切。水名,在上黨。 又【集韻】【韻會】並達協切,音牒。渫渫,波連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 又【前漢王莽傳】憒毦不渫。【註】渫,徹也,通也。 又【集韻】直甲切,音霅。水貌。義同。 又以制切,音曳。烝蔥也。亦作。
測【巳集上】【水字部】測【唐韻】初側切【集韻】【韻會】察色切【正韻】初力切,□音惻。【說文】深所至也。【玉篇】度深曰測。 又凡測度之稱。【易繫辭】隂陽不測之謂神。 又淸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漆欲測。 又測測,刃利意。【詩周頌畟畟良耜傳】畟畟,猶測測。
□【午集下】【禾字部】□【正字通】同稗。
渭【巳集上】【水字部】渭【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音胃。水名。【春秋說題辭】渭之爲言布也。【說文】水出隴西首陽渭首亭南谷。【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浸渭洛。【書禹貢】導渭自鳥同穴。 又州名。【廣韻】秦始置隴西郡,後魏置渭州。【廣輿記】今爲鞏昌府。又府有通渭縣。又渭源縣,屬臨洮。渭南縣,屬西安。 又濩渭,衆波聲。【木華海賦】瀖泋濩渭。 又【埤蒼】沸渭,不安貌。【王褒洞簫賦】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考證:〔【說文】水出隴西首陽謂首亭南谷。〕 謹照原文謂改渭。
渮【巳集上】【水字部】渮【唐韻】古俄切【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說文】渮澤水,在山陽湖陵。【書禹貢】導渮澤,被孟豬。 又【集韻】寒歌切,音何。又賈我切,音苛。義□同。 或作荷渮。
港【巳集上】【水字部】港【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講。水分流也。一曰水中行舟道。 又【廣韻】【集韻】□胡貢切,音哄。港洞,相通貌。【馬融長笛賦】港洞坑谷。 又【集韻】胡降切,音巷。水貌。
渰【巳集上】【水字部】渰【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奄。【說文】雲雨貌。【詩小雅】有渰淒淒。【疏】天將降雨,則地氣上騰,薰蒸爲濕潤,渰浸萬物。【集韻】或作□。
渱【巳集上】【水字部】渱【廣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洪。【玉篇】水聲。一曰潰渱,水沸涌也。【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註】謂直望無涯也。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水貌。
渲【巳集上】【水字部】渲【廣韻】息絹切【集韻】須絹切,□音選。【玉篇】小水也。 又畫家有渲刷之法。【郭熙林泉高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謂之渲。
渳【巳集上】【水字部】渳【廣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音弭。【說文】也。一曰水貌。 又浴尸曰渳。【周禮春官】小宗伯大肆以秬鬯渳。 又【楊愼雲南山川志】西洱海在府城東,古葉榆河也。一名渳海。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又彌兗切,音緬。義□同。
渴【巳集上】【水字部】渴〔古文〕□【唐韻】苦葛切【集韻】【類篇】【韻會】丘葛切,□音磕。【說文】本作。从欠,渴聲。【徐曰】今俗用渴字。【玉篇】欲飮也。【詩小雅】載饑載渴。 又急也。【公羊傳隱四年】不及時而日渴葬也。 又【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水涸也。【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渴澤用鹿。【疏】渴,故時停水。今乃渴也。 又【集韻】丘蓋切,音礚。與愒同,貪也。或从欠作□。 又【廣韻】胡割切,音褐。【柳宗元袁家渴記】楚越方言謂水之反流者爲渴。
【卯集下】【斗字部】【玉篇】俗斗字。【前漢平帝紀】民捕蝗詣吏,以石受錢。【後漢仲長統傳】令畝收三斛,斛取一。【管子乗馬篇】六步一。
灲【巳集中】【火字部】灲【篇海】與灱同。
渶【巳集上】【水字部】渶【廣韻】【集韻】□於驚切,音霙。水名。出靑丘山。
滨【巳集上】【水字部】濱〔古文〕□□□【唐韻】必鄰切【集韻】【韻會】【正韻】□民切,□音賓。水際也。【書禹貢】海濱廣斥。 又地近亦曰濱。【史記貨殖傳】鄒魯濱洙泗。 又【韻會】毗賓切。與頻通。【詩大雅】池之竭矣,不云自頻。【箋】頻作濱,厓也。 又【韻補】叶□眠切,音邊。【蘇轍詩】送我出重嶺,長揖淸江濱。我老益不堪,惟有二頃田。 【集韻】或作瀕。考證:〔古文□〕 謹按□古涉字,中从三。今濱下引古文□字,應照古涉字改偏旁爲□。
□【午集下】【穴字部】□【海篇】音淡。坎傍入也。
□【備考】【午集】【穴字部】□【川篇】烏界切。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集韻】【類篇】□相然切,音仙,竹名。ARTX.CN
潖【巳集上】【水字部】潖【玉篇】【集韻】□蒲巴切,音琶。水名。
游【巳集上】【水字部】游〔古文〕汓【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猷。水名。【水經注】淮水於淮浦縣枝分,北爲游水。 又浮行也。【爾雅釋水】順流而下曰遡游。【詩秦風】遡游從之。 又【周禮天官】閽人,王宮每門四人,囿游亦如之。【註】游,離宮也。 又【管子首憲篇】分理以爲十游,游爲之宗。 又【尚書考靈曜】地有四游,常動而人不知。 又玩物適情之意。【禮少儀】士依於德,游於藝。 又閒曠也。【禮王制】無游民。 又自適貌。【詩小雅】愼爾優游。 又枝葉扶疏貌。【詩鄭風】隰有游龍。【傳】龍紅草也。【箋】游,猶放縱也。言紅草放縱枝葉于隰中。 又【集韻】徐由切,音囚。義同。 又【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旌旗之旒也。本作斿。亦作旒。【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 又九游,星也。【史記天官書】九游九星,在玉井西南。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移。【司馬相如上林賦】拖蜺旌,靡雲旗。前皮軒,後道游。 又叶衣虛切,音於。【萬震南州異物志贊】合浦之人,習水善游。上視層潭,如猿仰株。考證:〔【禮少儀】少依于德,游於藝。〕 謹照原文少改士。于改於。
渹【巳集上】【水字部】渹【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宏切,音轟。【玉篇】水浪渹渹聲。一曰水石相激聲。或作□。 又吳音何乃渹,猶言那行。【世說】劉眞長見王導,導以腹熨彈碁局,曰:何乃渹。劉出曰:未見他異,惟聞吳語。 又【集韻】楚慶切,請去聲。與同。冷也。吳人謂之。 又【字牖】江東呼厭極爲渹。音罄。
渺【巳集上】【水字部】渺【廣韻】亡沼切【集韻】【韻會】【正韻】弭沼切,□音眇。渺,水貌。一曰水長也。【管子內業篇】渺渺乎,如窮無極。
渻【巳集上】【水字部】渻【唐韻】息幷切【集韻】【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說文】少減也。一曰水門,一曰水名。 又丘名。【爾雅釋丘】水出其前曰渻丘。 又姓。【左傳】有渻竈。 又【唐韻】所景切【集韻】所省切,□音眚。義同。考證:〔又姓。【左傳】有省竈。〕 謹據襄三十一年左傳原文省竈改渻竈。
渾【巳集上】【水字部】渾【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音魂。【說文】混流聲。【枚乗七發】沌沌渾渾。【註】渾渾,波相隨貌。 又洿下貌。又濁也。【老子道德經】渾兮其若濁。 又大也。【班固幽通賦】渾元運物。 又肧渾,言如肧胎之渾然也。【郭璞江賦】類肧渾之未凝。 又齊同也。【孫綽天台賦】渾萬象以冥觀。 又【集韻】戸袞切,音溷。豐流也。一曰雜流。【前漢劉向傳】賢不肖渾淆。 又【揚子方言】渾,盛也。【註】們渾,肥滿也。 又【爾雅釋詁】渾,墜也。【註】水落貌。 又姓。【左傳】鄭大夫渾罕。 又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荀子富國篇】財貨渾渾如泉源。
渿【巳集上】【水字部】渿【唐韻】奴帶切【集韻】乃帶切,□音奈。【說文】沛之也。【玉篇】沛,水波貌。ARTX.CN
湀【巳集上】【水字部】湀【唐韻】求癸切【集韻】巨癸切,□音揆。泉出也。【爾雅釋水】湀闢流川。【註】通流也。【說文】湀辟,深水處也。 又【集韻】【正韻】頸誄切【韻會】居誄切,□音癸。又【廣韻】苦圭切【集韻】傾畦切,□音睽。又【集韻】【韻會】□苦穴切,音闋。義□同。考證:〔【爾雅釋水】湀闢荒川。〕 謹照原文荒川改流川。
湁【巳集上】【水字部】湁【唐韻】丑入切【集韻】敕立切,□音雴。【說文】湁,湒□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湁潗鼎沸。【郭璞曰】湁潗皆水微轉細湧貌。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充夜切,音。以繩維持也。
湃【巳集上】【水字部】湃【廣韻】普拜切【集韻】【韻會】怖拜切,□音浿。【玉篇】澎湃,水勢。【司馬相如上林賦】洶涌澎湃。【註】澎湃,波相戾也。 又【集韻】步拜切,音憊。義同。 【集韻】或作。
□【午集下】【立字部】□【字彙補】尺良切,音昌。出《釋典》。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側賣切,音債。壓酒具。與醡同。互詳酉部醡字註。
湄【巳集上】【水字部】湄【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音眉。【爾雅釋水】水草交爲湄。【釋名】湄,眉也。臨水如眉也。【詩秦風】在水之湄。【傳】水隒也。正義曰:隒是山岸湄是水岸,故曰水隒。 亦與麋通。【詩小雅】居河之麋。【箋】麋,本又作湄。 又湖名。【水經注】淮水左迤爲湄湖。 又【集韻】乃管切,音煖。與渜同。湯也。 【集韻】或作□□□。
潐【巳集上】【水字部】潐【唐韻】【集韻】□子肖切,音醮。【說文】盡也。 又【集韻】子小切,音勦。與□同。【說文】釃酒也。一曰浚也,□也,盡也。詳□字註。 又慈焦切,音樵。水名。【山海經】常烝之山,潐水出焉。
澊【巳集上】【水字部】澊【玉篇】七昆切【集韻】麤尊切,□音村。水名。 又【集韻】徂昆切,音存。水貌。中国古籍全录
潑【巳集上】【水字部】潑【集韻】【韻會】【正韻】□普活切,音鏺。【玉篇】水漏也。一曰弃水也。 又【李翊俗呼小錄】雨一番一起爲一潑。 又【孫穆鷄林類事】高麗方言謂足曰潑。 又【韻補】叶傍各切,音泊。【蘇軾詩】雨霽讀書處,亂翠曉如潑。偏偏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集韻】或省作□。
潒【巳集上】【水字部】潒【唐韻】徒朗切【集韻】待朗切,□蕩上聲。【說文】水潒瀁也。讀若蕩。【博雅】浩浩潒潒,流也。【張衡西京賦】彌望廣潒。或作□。 又【廣韻】徐兩切【集韻】【韻會】似兩切,□音象。漭潒,水急貌。 又【集韻】以兩切,音養。與瀁同。
潓【巳集上】【水字部】潓【廣韻】【集韻】□胡桂切,音慧。水名。【說文】水出盧江,入淮。
潔【巳集上】【水字部】潔【唐韻】古屑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屑切,□音結。淸也。【廣韻】經典用絜。【儀禮宗人】舉鼎鼏告絜。 又【新書道術篇】厚志隱行謂之潔。 【集韻】或作洯。亦省作□。
潕【巳集上】【水字部】潕【唐韻】文甫切【集韻】罔甫切,□音武。水名。【說文】水出南陽舞隂。 又縣名。【水經注】葉陂水,東逕潕陽縣故城北。 又潕溪,武陵五溪之一。【後漢馬援傳註】潕,一音武。今溪在辰州界。中国古籍全录
潗【巳集上】【水字部】潗【廣韻】子入切【集韻】【韻會】卽入切,□音。泉出也。一曰水瀵也。 又湁潗,水微轉細通貌。【司馬相如上林賦】湁潗鼎沸。 又潗,沸聲。【木華海賦】濘潗。 又【集韻】七入切,音緝。義同。 或作唼緝。《石鼓文》作。考證:〔【木華海賦】澒濘潗。〕 謹照原文澒改。中国古籍全录
潘【巳集上】【水字部】潘【唐韻】普官切【集韻】【韻會】【正韻】鋪官切,□音拌。【說文】淅米汁也。【禮內則】面垢燂潘請靧。 又水名。【說文】在河南滎陽。 又古邑名。【禮檀弓】與縣潘氏。 又泉名。【水經注】濕水,又東逕潘縣故城,左會潘泉故瀆。 又【正韻】蒲官切,音盤。【列子黃帝篇】鯢旋之潘爲淵。 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米爛也。或作□。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潘旍,縣名,在臨淮。 又普半切,音判。縣名,在上谷。或省作番。
潙【巳集上】【水字部】潙【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爲切,音嬀。水名。【書正義】水在河東虞鄕縣歷山西。 又【廣韻】薳支切【集韻】于嬀切,□音爲。水名。【水經注】潙水,出益陽縣馬頭山。 又零陵有潙水。【水經注】潙水,出西北邵陵縣界。
潚【巳集上】【水字部】潚【唐韻】子叔切【集韻】子六切,□音蹙。【說文】深淸也。 又疾也。【張衡思□賦】迅飇潚其媵我兮。 又【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義同。 又姓。【奇姓通】漢有雁門太守潚何。 又【廣韻】蘇彫切【集韻】先彫切,□音蕭。與瀟同。 又與溲同。淘米也。
潛【巳集上】【水字部】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音□。【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又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又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又【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又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又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又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又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又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又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又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又【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又【廣韻】【集韻】□慈艷切,音□。義同。一曰伏流。
潜【巳集上】【水字部】潜【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音□。【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又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又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又【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又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又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又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又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又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又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又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又【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又【廣韻】【集韻】□慈艷切,音□。義同。一曰伏流。
潝【巳集上】【水字部】潝【唐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音吸。【說文】水疾聲。一曰水流貌。或作。【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漂疾。 又【詩小雅】潝潝訿訿。【爾雅釋訓】莫供職也。一曰附和也。【韓詩】不善之貌。 又【集韻】乙洽切,音□。與浥同。水窊陷也。
【丑集中】【土字部】【字彙補】古文臺字。註詳至部八畫。
潞【巳集上】【水字部】潞【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註】潞,出歸德。 又江名。【廣輿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城北有潞江。 又州名。【廣韻】春秋初爲□國,唐爲潞州。 又古齊邑名。【左傳哀十七年】齊人伐衞,執般師以歸,舍諸潞。
潟【巳集上】【水字部】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鹵地也。鹹土逆水之處,水寫去,其地爲鹹鹵。【周禮地官草人】凡糞種,鹹潟用貆。【註】潟,鹵也。 亦作舄。詳舄字註。 又【集韻】七約切,音碏。義同。 又昌石切,音尺。與滷同。苦地。與斥通。 又亭歷切,音狄。義同。
炏【巳集中】【火字部】炏【篇海】苦戒切,開去聲。熾火盛也。
潠【巳集上】【水字部】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蘇困切,音巽。【說文】含水噴也。【後漢郭憲傳】含酒三噀。 又【集韻】須絹切,音選。與□同。亦噴也。 別作□噀。【六書故】潠,刷洗也。一作□。
潡【巳集上】【水字部】潡【玉篇】徒損切【集韻】杜本切,□音囤。大水也。 又與敦同。
潢【巳集上】【水字部】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說文】積水池。【木華海賦】決陂潢而相沷。 又水名。【後漢東夷傳】偃王處潢池東。 又河名。【廣輿記】潢河,出南陽分水嶺。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潢。又西宮咸池曰天五潢。又德成衡觀,成潢。 又【集韻】姑黃切,音光。與洸同。水涌光也。 又【集韻】【正韻】□戸廣切,音幌。與滉同。水深廣貌。【司馬相如上林賦】灝溔潢漾。 又【廣韻】【集韻】□胡曠切,音暀。【釋名】染紙也。【齊民要術】有裝潢紙法。【唐六典】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同。中国古籍全录
潣【巳集上】【水字部】潣【唐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殞切,□音閔。【說文】水流浼浼貌。 又【廣韻】武罪切【集韻】母罪切,□音每。同浼。 又【集韻】美辨切,音免。義同。 又【集韻】虎猥切,音賄。水貌。或作湏。
□【未集中】【糸字部】□【篇韻】音牟。不相和也。
潤【巳集上】【水字部】潤【唐韻】如順切【集韻】【韻會】【正韻】儒順切,□音閏。澤也,滋也,益也。【易說卦】雨以潤之。 又水名。【水經】淮水,又東北左會潤水。 又水名,出金城。【水經注】潤水,出令居縣西。 又州名。【韻會】漢丹陽郡,隋置潤州。 又黃潤,蜀布名。中国古籍全录
潦【巳集上】【水字部】潦【唐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老。【說文】雨大貌。【禮曲禮】水潦降。 又路上流水也。【詩大雅】泂酌彼行潦。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郞到切,勞去聲。與澇同。淹也。一曰積水。 又【集韻】【正韻】□郞刀切,音勞。水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水出鄠縣西南潦谷。 又潦倒,蘊藉貌。【嵆康絕交書】潦倒麤疎。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水名。【山海經】潦水,出衞臯東。ARTX.CN
【丑集中】【土字部】【集韻】克角切,音覺。【爾雅釋山】山多大石。确也。
【丑集下】【夕字部】【說文】同夥。
湩【巳集上】【水字部】湩【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多貢切,音棟。【說文】乳汁也。【穆天子傳】巨蒐之人具牛馬之湩,以洗天子之足。 又鼓聲。【管子輕重篇】湩然擊鼓,士忿怒。 又【廣韻】【集韻】【韻會】□竹用切,音堹。義同。 又【廣韻】多□切【集韻】覩□切,□音。義同。又水濁也。 又【集韻】或作□□。 又【集韻】徒東切,音同。湩容車帷也。或作幢。
湫【巳集上】【水字部】湫【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 又水名。【說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註】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又懸瀑水曰龍湫。 又憂愁貌。【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又涼貌。【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又【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音剿。湫,隘也。【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註】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又【昭二年】湫隘器塵。【註】湫,下也。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又【廣韻】【集韻】□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又【集韻】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又宗蘇切,音租。人名。【左傳】魯有子服湫。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胡到切【集韻】後到切,□音號。【說文】土釜也。
栮【辰集中】【木字部】栮【集韻】【類篇】□忍止切,音耳。亦作。木。【字彙】生枯木上,形如耳,故以耳名。中国古籍全录
湬【巳集上】【水字部】湬【正字通】俗湫字。
漜【巳集上】【水字部】漜【集韻】以者切,音野。泥淖也。或作□。
湭【巳集上】【水字部】湭【玉篇】才周切【集韻】徐由切,□音囚。與汓泅同。浮行水上也。 又【集韻】字秋切,音酋。【博雅】湭酒液也。一曰水名,在雍州。或作□。
湮【巳集上】【水字部】湮【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伊眞切,□音因。【爾雅釋詁】湮,落也。【說文】湮,沒也。通作洇。 又水名。【水經注】水出狂水東北湮谷。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音烟。塞也。【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又壹計切,音翳。義□同。 又伊甸切,音宴。沒水中也。
湯【巳集上】【水字部】湯【唐韻】土郎切【集韻】【韻會】【正韻】他郎切,□音鏜。【說文】熱水也。【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 又水名。【山海經】上申之山,湯水出焉。又【水經注】江水,東逕瞿巫灘,左則湯谿水註之,源出朐忍縣北。 又谷名。【張衡南都賦】湯谷涌其後。 又州名。【韻會】廣南化外,唐置湯州,天寶時爲湯泉郡。 又縣名。【廣輿記】湯隂縣,屬彰德府。 又【書虞書疏】除殘去虐曰湯。馬融又云:雲行雨施曰湯。又【風俗通王霸篇】湯者,攘也,昌也。言其攘除不軌,天下熾盛。 又【廣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詩大雅】江漢湯湯。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浪切,音儻。熱水沃也。【禮月令】如以熱湯。 又【集韻】余章切,音陽。與暘同。暘谷,日所出也。亦作陽。【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湯谷。 又【廣韻】他浪切,音盪。與蕩通。【詩陳風】子之湯兮。【傳】湯,蕩也。【箋】言游蕩無不爲也。 又與盪同。【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又【韻補】叶透空切,音通。【東方朔七諫】何靑雲之流瀾兮,微霜降之蒙蒙。徐風至而徘徊兮,疾風過之湯湯。考證:〔【楚辭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 謹按原文華字屬下爲句不連芳讀,謹省華字。
湰【巳集上】【水字部】湰【集韻】良中切,音隆。高下水也。或作漋。
湱【巳集上】【水字部】湱【集韻】【韻會】【正韻】□霍虢切,音砉。漰湱,波相激聲。【郭璞江賦】漰湱澩灂。 又【唐韻】呼麥切,音剨。漍湱水,出西谿。
湲【巳集上】【水字部】湲【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音員。潺湲,水流貌。【楚辭九歌】觀流水兮潺湲。又【廣韻】獲頑切【集韻】胡鰥切【正韻】侯頑切,□音睆。又【集韻】【韻會】□于元切,音袁。義□同。
湳【巳集上】【水字部】湳【唐韻】【集韻】【韻會】□乃感切,音喃。【說文】西河美稷保東北水。【水經注】湳水,出西河郡美稷縣。 又地名。【後漢西羌傳】先零卑湳,□皆彊富。
湴【巳集上】【水字部】湴【廣韻】蒲鑒切【集韻】薄鑑切,□音□。與埿同。深泥也。 又星命家,祿後一辰爲湴河。【夢溪筆談】湴河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 又【集韻】皮咸切,音碰。行淖中也。
湶【巳集上】【水字部】湶與泉同。【字牖】引漢相孫君碑,波障湶漑。
湷【巳集上】【水字部】湷【字彙補】直追切,音槌。水深聲也。中国古籍全录
湸【補遺】【巳集】【水字部】湸【字彙補】力樣切,音亮。大水也。中国古籍全录
湹【備考】【巳集】【水字部】湹【篇海類編】直連切,音纏。水名。◎按卽□字之譌。
湺【備考】【巳集】【水字部】湺【五音篇海】音涎。□字之譌。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沓字之譌。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古華切【集韻】姑華切,□音瓜。引也,擊也。 又【集韻】烏瓜切,音蛙。義同。 與从爪別。
湿【巳集上】【水字部】濕〔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溃【巳集上】【水字部】潰【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對切,音繪。【前漢文帝紀】大水潰出。【註】旁決曰潰。 又亂也。【詩大雅】潰潰回遹。 又散也。【左傳文三年】民逃其上曰潰。【公羊傳】國曰潰,邑曰叛。 又遂也。【詩小雅】是用不潰于成。 又怒也。【詩邶風】有洸有潰。【韓詩】潰潰,不善之貌。 又水相交過曰潰。【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入。 又潰濩,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 又【集韻】胡隈切,音回。義同。 又戸代切,音□。與瀣同。 又胡骨切,音搰。決也。
溅【巳集上】【水字部】濺【廣韻】則旋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濺濺,水疾流貌。【沈約詩】出浦水濺濺。 又【廣韻】【集韻】□子賤切,音箭。水激也。通作湔。【史記藺相如傳】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汗灑也。 又才線切,音賤。激也。 【集韻】或作淺。又作□。通作碊。
滚【巳集上】【水字部】滾【集韻】古本切,音袞。大水流貌。或作混渾。 又古困切,音腀。滾滾,水流貌。
滠【巳集上】【水字部】灄【廣韻】書涉切【集韻】失涉切,□音攝。水名。【水經】江水,左爲湖口。水通太湖,又東合灄口。 又【集韻】日涉切,音聶。義同。 又昵立切,音孴。澀灄,雨露貌。 又【春秋繁露山川頌】小者可以爲舟輿浮灄。【註】灄,浮栰之類。
溍【巳集上】【水字部】溍【集韻】卽刃切,音晉。【玉篇】水也。一曰水名。
溎【巳集上】【水字部】溎【廣韻】於甸切【集韻】伊甸切,□音宴。大水貌。 又【集韻】涓惠切,音桂。水名。
溏【巳集上】【水字部】溏【唐韻】【集韻】【韻會】□徒郎切,音唐。【博雅】滒溏,淖也。一曰池也。
源【巳集上】【水字部】源【廣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爲民祈祀山川百源。【註】衆水始出爲百源。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爲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溑【巳集上】【水字部】溑【廣韻】蘇果切【集韻】損果切,□音鎖。【說文】水也。或作漅。
【丑集下】【女字部】【廣韻】苦協切【集韻】【韻會】詰叶切,□音篋。【說文】得志□。 又【集韻】呼帖切,音。息也。一曰少氣也。 又卽協切,音浹。義同。
溒【巳集上】【水字部】溒【唐韻】雨元切【集韻】于元切,□音袁。【玉篇】水流貌。
□【未集中】【网字部】□【玉篇】音義與同。○按□卽字重文。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集韻】□蒼沒切,音猝。【博雅】繩索也。又【集韻】千結切,音切。義同。
孞【備考】【寅集】【子字部】孞【搜真玉鏡】音信。
溓【巳集上】【水字部】溓【廣韻】【集韻】□勒兼切,音濂。【說文】中絕小水。與濂同。 又【集韻】離覽切,音廉。義同。 又【集韻】【正韻】□泥占切,音粘。與黏同。【說文】相著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輸入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註】溓讀爲黏。謂泥不黏著輻也。 又【廣韻】良冉切【集韻】【正韻】力冉切,□音斂。漬也。一曰薄冰。【潘岳寡婦賦】水溓溓以微凝。 又【廣韻】力忝切【集韻】盧忝切,□音稴。義同。又恬靜貌。一曰小水。 又【集韻】乎監切,音銜。濆水沾物也。 又乎韽切,音陷。沉物水中使冷。 又兩減切,音臉。味薄也。 又犁針切,音林。與瀶同。一曰寒也。中国古籍全录
溔【巳集上】【水字部】溔【廣韻】以沼切【集韻】【韻會】以紹切,□音鷕。【玉篇】浩溔,水無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灝溔潢漾。 又皛溔,水色深白之貌。【郭璞江賦】沆瀁皛溔。
溕【巳集上】【水字部】溕【玉篇】【集韻】□蒙弄切,幪去聲。微雨也。
祬【午集下】【示字部】祬【集韻】祗古作祬。註詳五畫。
準【巳集上】【水字部】準【唐韻】【正韻】之允切【集韻】【韻會】主尹切,□肫上聲。【說文】平也。【前漢律歷志】繩直生準。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書立政】準人。【正義】準人,正法之人,謂士官。 又均也。【禮月令】先定準直。【正義】謂輕重平均。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權之然後準之。【註】謂準擊平正之也。 又平準,漢官名。武帝置平準官,籠天下鹽鐵。 又則也,倣也。【易繫辭】易與天地準。 又樂器,漢京房所作,以定律數。 亦作准。【莊子天道篇】平中準,大匠取法焉。【字林】準與準同。 又【唐韻】職悅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音拙。【史記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註】服虔曰:準,頰權也。文穎曰:準,鼻也。 又【集韻】數軌切【正韻】式軌切,□音水。亦平也。一曰車轅脊不停水。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準之,然後量之。【註】謂準擊平正之也。〕 謹按註係上句權之然後準之之註。謹將改準之然後量之句,改爲權之然後準之。
【丑集中】【土字部】【廣韻】芳福切【集韻】方六切,□音覆。同□。穴地以居。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引《詩》:陶復陶穴。或从土。 又房六切,音伏。【博雅】窟也。
溗【巳集上】【水字部】溗"【廣韻】食陵切【集韻】神陵切,□音繩。波前後相淩也。一曰水不流也。一曰水名。【集韻】或作□。
考證:〔【廣韻】【集韻】□音繩。波前後相□也。〕 謹照原文□改淩。"ARTX.CN
溘【巳集上】【水字部】溘【唐韻】口答切【集韻】【韻會】【正韻】克盍切,□音榼。【說文】奄忽也。【江淹恨賦】朝露溘至。 又至也,依也。 又【唐韻】苦蓋切,音礚。船著沙也。 【集韻】或作□。
溙【巳集上】【水字部】溙【集韻】他蓋切,音太。水貌。通作汰。
溚【巳集上】【水字部】溚【集韻】德合切,音答。溼也。 又竹洽切,音劄。義同。 又【篇海】他合切,音塔。水名,在平原。
溛【巳集上】【水字部】溛【集韻】烏瓜切,音窐。與窊窳同。【說文】汙衺下也。 又溛瀤,不平之貌。【郭璞江賦】垽淪溛瀤。
溠【巳集上】【水字部】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駕切,音詐。水名。【說文】水在漢南荆州浸。【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浸波溠。 又【廣韻】側加切【集韻】莊加切,□音□。又【廣韻】七河切【集韻】倉何切,□音蹉。又【集韻】叉宜切,音差。義□同。 又【集韻】鋤加切,音查。水名,在北地。 又助駕切,音乍。水名,在美陽。 本作□。
溡【巳集上】【水字部】溡【集韻】市之切,音時。水名,在齊。通作時。澠水所入也。見【左傳昭十二年註】。
溢【巳集上】【水字部】溢【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逸。【說文】器滿也。【爾雅釋詁】溢,盈也。【孝經諸侯章】滿而不溢。 又【爾雅釋詁】溢,靜也。【疏】盈溢者宜靜。又愼也。舍人曰:溢行之愼。 又洋溢也。【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匹溢,聲四散也。【王褒洞簫賦】龢紛離其匹溢。 又【儀禮喪服】朝一溢米。【註】二十四兩曰溢,爲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 又【孔叢子雜訓】兩手曰掬,一手曰溢。 又同鎰。【荀子儒效篇】藏千溢之寶。 又通佾。【前漢郊祀歌】千童羅舞成八溢。【註】溢,與佾同。列也。 又【集韻】食質切,音實。【儀禮】一溢米,劉昌宗讀。 又神至切,音示。【詩周頌】假以溢我。徐邈讀。 又【韻補】叶於旣切,音意。【左思魏都賦】沐浴福應,宅心醰粹,餘糧栖畝而勿收,頌聲載路而洋溢。考證:〔【韻補】叶子旣切,音意。〕 謹照韻補原文,子旣切改於旣切。
溣【巳集上】【水字部】溣【廣韻】【集韻】□盧困切,音論。水中曳船曰溣。
溥【巳集上】【水字部】溥【唐韻】滂古切【集韻】【韻會】頗五切【正韻】滂五切,□音普。【說文】大也。【增韻】徧也。【詩商頌】我受命溥將。 又通作普。【詩小雅】溥天之下。【孟子】引《詩》作普。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與旉同。布也。【禮祭義】溥之而橫乎四海。 又同敷。【書禹貢】禹敷土。【荀子成相篇】作禹溥土。 又伴姥切,音簿。塗也。 又【集韻】【正韻】□伯各切,音博。水名。 又【集韻】匹各切,音粕。溥漠,水貌。 【韻會】毛氏曰:从浦从寸。俗作漙,非。
溦【巳集上】【水字部】溦【唐韻】【集韻】□無非切,音微。【說文】小雨也。【集韻】或作霺。 又【類篇】旻悲切,音眉。谷與瀆通也。【爾雅釋丘】窮瀆氾谷者溦。
□【備考】【未集】【糸字部】□【海篇】音皃。
溧【巳集上】【水字部】溧【唐韻】【集韻】□力質切,音栗。水名。【說文】水出丹陽溧陽縣。 又洲名。【山謙之丹陽記】江寧烈洲,吳舊津所也。亦曰溧洲。
溨【巳集上】【水字部】溨【廣韻】昨哉切,音裁。水名。
溪【巳集上】【水字部】溪【廣韻】苦奚切【集韻】【韻會】牽奚切。□與谿同。【說文】山瀆無所通者。又水註川曰谿。 【廣韻】或作磎。
溫【巳集上】【水字部】溫【說文】温本字。
溬【巳集上】【水字部】溬【正字通】俗字。
溭【巳集上】【水字部】溭【唐韻】士力切,音崱。【玉篇】波也。又溭淢,水勢。【郭璞江賦】溭淢濜溳,龍鱗結絡。【註】波勢參差相次,如龍之鱗連結交絡也。
浳【巳集上】【水字部】浳【集韻】逸織切,音弋。肥澤也。
溮【巳集上】【水字部】溮【集韻】霜夷切,音師。水名。【水經注】溮水,源出大潰山。 又【佩觿集】溮則,申州川名。
溯【巳集上】【水字部】溯【集韻】蘇故切,音素。逆流而上也。與同。詳字註。 又色角切,音朔。【玉篇】水也。 又與□同。□,濯潘也。詳□字註。
溰【巳集上】【水字部】溰【廣韻】【集韻】【韻會】□魚衣切,音沂。與凒同。【博雅】凒凒,霜雪也。或从白作皚,从水作溰。
溱【巳集上】【水字部】溱【唐韻】【正韻】側詵切【集韻】【韻會】緇詵切,□音臻。水名。【說文】水出桂陽臨武,入匯。 又水名,在河南。春秋時屬鄭。【詩鄭風】溱與洧方渙渙兮。 又水名,出汝南。【水經注】溱水,出浮石嶺北靑衣山。 又溱溱,衆也。【詩小雅】室家溱溱。 又【班固靈台詩】百穀溱溱。【註】溱溱,盛貌。 又舒也。【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又至也,與臻同。【前漢王褒傳】萬祥畢溱。 又通蓁。【詩周南】其葉蓁蓁。齊詩作其葉溱溱。見【詩攷】。 又州名。【廣輿記】河南汝寧府,漢曰汝南,後周曰溱州。緇字原从□,不从巛。考證:〔【說文】水出桂陽臨武,入淮。〕 謹照原文入淮改入匯。
【子集下】【卩字部】【韻會】凡从□字之偏旁作□巴卩。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同□。詳□字註。
□【未集上】【米字部】□【字彙補】徒藍切,音談。黏也。 【海篇】今作。
溲【巳集上】【水字部】溲【廣韻】疎有切【集韻】【韻會】【正韻】所九切,□音醙。【玉篇】與□同,浸沃也。又水調粉麵也。【禮內則】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 又【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與叟同。叟叟,淅米聲。 又與醙同。【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註】明齊,新水也。言以新水溲釀此酒也。 又溺謂之溲。【後漢張湛傳】遣矢溲便。 又泡溲,盛多貌。【王褒洞簫賦】泡溲汎□。 又水名,在南陽。【水經注】溲水,出湖陽北山。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亦便也。
溳【巳集上】【水字部】溳【唐韻】【集韻】□王分切,音雲。水名。【水經注】溳水,出蔡陽縣東南大洪山。 又州名。【廣輿記】德安府,春秋爲鄖子國,後周曰溳州。 又【廣韻】于敏切【集韻】【韻會】羽敏切,□音隕。濜溳,波相次也。【郭璞江賦】溭淢濜溳。
滊【巳集上】【水字部】滊【玉篇】許氣切【集韻】許旣切,□音欷。水名。 又【集韻】許竭切,音歇。【字林】鹽池。一曰以甘水和鹹水爲鹽曰滊。
溴【巳集上】【水字部】溴【玉篇】尺又切,音臭。水氣也。
溶【巳集上】【水字部】溶【唐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說文】水盛也。一曰安流。【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註】溶然,閒暇之貌。一曰盛貌。 又【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音勇。義同。 又鴻溶,竦踴貌。【司馬相如大人賦】紛鴻溶而上厲。
溷【巳集上】【水字部】溷【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困切,音慁。【說文】亂也。一曰水濁。【屈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 又穢也。與圂通。《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禮旣夕禮》鄭註圂作溷。 又厠也。【晉書左思傳】門庭藩溷,皆著紙筆。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又胡慣切,音患。義□同。 又【集韻】【韻會】□胡昆切,音魂。鬱熱也。【宋玉風賦】憞溷鬱邑。【註】憞溷。煩濁貌。一曰熱鬱貌。考證:〔【禮少儀】君子不食溷餘。【註】謂犬豕之屬,食米穀者也。〕 謹按少儀原文君子不食圂腴。圂字無水旁。腴亦不作餘。查儀禮旣夕禮鄭註圂作溷。今改爲與圂通。禮少儀君子不食圂腴。禮旣夕禮鄭註圂作溷。
溹【巳集上】【水字部】溹【廣韻】蘇各切【集韻】昔各切,□音索。水名,在滎陽。一曰出聞喜縣。 又水名。【山海經】敦與之山,溹水出于其陽。 又【廣韻】山責切,音策。溹溹,雨下貌。與□通。
溺【巳集上】【水字部】溺〔古文〕【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音惄。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勝也。【詩小雅】載胥及溺。 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禮樂記】姦聲以濫溺而不止。 又【集韻】昵角切,音搦。亦沒也。 又【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音若。水名。【說文】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餘波入于流沙。【書禹貢】作弱水。 又【集韻】奴弔切。與尿同,小便也。【史記范睢傳】賓客飮者,醉便溺睢。
岤【寅集中】【山字部】岤【正字通】呼□切,音血。山穴也。【楚辭招隱士】憭兮慄虎豹岤。【註】穿穴也。
溻【巳集上】【水字部】溻【集韻】託合切,音榻。【玉篇】溼也。
溼【巳集上】【水字部】溼【唐韻】【集韻】【韻會】□失入切,音。【說文】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爾雅釋地】下者曰溼。【易乾卦】水流溼。 又吏治太急曰束溼。【前漢酷吏傳】急如束溼。【註】言其急之甚也。溼物則易束。 又溼溼,水光開合之貌。【木華海賦】瀼瀼溼溼。 又【揚子方言】溼,憂也。宋衞謂之愼,或曰□。陳楚或曰溼,或曰濟。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志而不得,欲而不獲,高而有墜,得而中亡,謂之溼。或謂之惄。【註】溼者,失意潛沮之名。 俗作濕。【徐鉉曰】今人不知,以濕爲此字。濕乃水名,非此也。【毛氏曰】濕,本合韻,託合切,水名。後誤以爲乾溼字。考證:〔【說文】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 謹照繫傳原文,覆而有土改覆土而有水。〔【爾雅釋地】陂下者曰溼。〕 謹照原文省陂字。ARTX.CN
滂【巳集上】【水字部】滂【唐韻】【正韻】普郎切【集韻】【韻會】鋪郎切,□音霶。【說文】沛也。【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水名。【山海經】虖勺之山,滂水出焉。 又滂洋,饒廣也。【前漢郊祀歌】福滂洋。 又淜滂,風擊物聲。【宋玉風賦】飄忽淜滂。 又滂人,掌山澤之官。【淮南子時則訓】令滂人納材葦。 又【韻會】【正韻】□普浪切,義同。 又【集韻】披庚切,音澎。與洴泙同。水聲。【史記司馬相如傳】洶湧滂。 又【集韻】蒲光切,音傍。水流聲。【前漢司馬相如傳】滂濞沆漑。郭璞讀。 【集韻】或作雱霶。ARTX.CN
滃【巳集上】【水字部】滃【唐韻】【韻會】【正韻】烏孔切【集韻】鄔孔切,□音蓊。【說文】雲氣起也。【焦氏易林】潼滃蔚薈。 又【說文】大水貌。 又滃渤,霧出貌。【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 又湖名。【范致明岳陽風土記】灉湖,在州南。春冬水涸,昔人謂之乾湖,水經謂之滃湖。
炗【巳集中】【火字部】炗【玉篇】古文灮字。註詳儿部四畫。
漌【巳集上】【水字部】漌【唐韻】居隱切【集韻】几隱切,□音謹。淸也。一曰漬也。中国古籍全录
漍【巳集上】【水字部】漍【唐韻】【集韻】□古獲切。音蟈。水也。
滄【巳集上】【水字部】滄〔古文〕□□【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音倉。水名。【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滅【巳集上】【水字部】滅〔古文〕□□【唐韻】亡列切【集韻】莫列切,□音搣。【說文】盡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代之,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註】毀其宗廟社稷曰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