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经库 >> 康熙字典 39
康熙字典 39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579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14日 >> 进入社区

康熙字典

,外直中空,有悤通之象也。【禮內則】膾春用蔥。 又劒名。【荀子性惡篇】桓公之蔥。 又【爾雅釋器】靑謂之蔥。【詩小雅】有瑲蔥珩。【註】蔥,蒼也。【禮玉藻】三命赤韍蔥衡。 又山名。【後漢章帝紀註】蔥嶺,在燉煌西,其山高大多蔥。 又【韻會】氣通達也。【方氏禮記解註】氣達爲蔥。【後漢光武紀】望見舂陵,郭唶曰: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又【集韻】初江切,音窻。【左傳定九年】陽虎載蔥靈,寢于其中而逃。【註】蔥靈,輜車名。 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黃庭經】五色雲氣紛靑蔥,閉目內□自相望。 【玉篇】俗作。【五經文字】作葱。(蔥)【集韻】葱古作蔥。註詳九畫。

蔗【申集上】【艸字部】蔗【唐韻】【韻會】【正韻】□之夜切,音柘。【玉篇】甘蔗也。【張衡南都賦】諸蔗薑。【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圍數寸,長丈餘,斷而食之,甚甘。 又與柘通。【楚辭招】胹鼈炮羔,有柘漿些。【註】柘一作蔗。【司馬相如子虚賦】諸柘巴苴。 又【唐韻古音】讀諸。甘蔗一名甘諸,南北音異也。考證:〔【司馬相如上林賦】甘柘巴苴。〕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甘柘改諸柘。

蔘【申集上】【艸字部】蔘【玉篇】同薓。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紛溶萷蔘。【註】枝竦擢也。 又【廣韻】蘇含切,音毿。蔘綏,垂貌。【揚子方言】荆揚之閒凡言廣大者謂之恆慨,東甌之閒謂之蔘綏。 又【鶡冠子道端篇】白蔘明起。【註】白蔘于下,明起于上。蔘,垂貌也。 又【集韻】蘇甘切,音三。義同。 又【類篇】所斬切,鬖上聲。葦初生者。

蔙【申集上】【艸字部】蔙【集韻】隨戀切,音漩。草名。【類篇】蔙蕧花。詳蕧字註。

蔚【申集上】【艸字部】蔚【唐韻】於胃切,音尉。【說文】牡蒿也。【詩小雅】匪莪伊蔚。 又【玉篇】茺蔚也。 又草木盛貌。【博雅】蔚蔚,茂也。《詩》薈兮蔚兮。 又【韻會】文深密貌。【易革卦】其文蔚也。 又【唐韻古音】紆物切,音鬱。州名。【綱目集覽】蔚州,本代地,周宣帝置。【蓺林伐山】杜甫詩:上有蔚藍天。讀作鬱。

蔞【申集上】【艸字部】蔞【唐韻】落侯切【類篇】【韻會】郎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玉篇】蒿屬。【爾雅釋草】購,蔏蔞。【詩周南】言刈其蔞。【疏】葉似艾,正月根芽生,莖正白,生食之脃美。【楚辭大招】吳酸蒿蔞,不沾薄只。【註】言爚蔞蒿以爲齏也。 又【賈子新書】古者胎敎之道,七月而就蔞室。 又地名。【後漢王常傳】收散車入蔞谿。 又【唐韻古音】力朱切,音慺。義同。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草可烹魚。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註】等爲萭蔞,以運輪上,輪中萭蔞,則不匡刺也。 又【集韻】力九切,音柳。喪車飾也。【禮檀弓】設蔞翣。【註】棺之牆飾。考證:〔【爾雅釋草】蔞,蒿也。〕 謹照原文改購蔏蔞。

蔟【申集上】【艸字部】蔟【唐韻】【韻會】【正韻】□千木切,音簇。【說文】行蠶蓐。【晉書左貴□傳】修成蠶蔟,分繭理絲。 又巢也。【周禮秋官硩蔟氏註】鄭司農云:蔟讀爲爵蔟之蔟,謂巢也。 又【韻會】與簇同,聚也,攢也。 又【廣韻】倉奏切【集韻】千□切,□音湊。律名。【禮月令】律中太蔟。【註】太蔟,言陽氣大蔟,達于上也。 又同簎。【張衡西京賦】叉蔟之攙捔。【註】楚角切。同簎。考證:〔【周禮秋官蜇蔟氏註】〕 謹照原文蜇改硩。

蕲【申集上】【艸字部】蘄【唐韻】【集韻】【類篇】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玉篇】草也。【韻會】似蛇牀。【爾雅釋草】蘄茝,蘼蕪。 又【張衡西京賦】結駟方蘄。【註】馬銜也。 又【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註】蘄,求也。【史記秦本紀】蘄年宮。【註】蘄年,求年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江夏郡蘄春。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弘農太守蘄良。 又【韻會】渠斤切,音芹。【爾雅釋草】薜,山蘄。【註】《廣雅》云:山蘄,當歸。 又【集韻】居希切,音機。沛郡有蘄縣。或作鄿。

蕴【申集上】【艸字部】蘊【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又【檜風】我心蘊結。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蕶【申集上】【艸字部】蕶【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零。草零落也。 通作苓,亦作蘦。

【補遺】【午集】【示字部】【字彙補】何沫切,音活。祠也。

蕷【申集上】【艸字部】蕷【唐韻】羊洳切,音預。薯蕷。

蕸【申集上】【艸字部】蕸【唐韻】胡加切,音遐。花葉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葉蕸。 又【集韻】居牙切,音加。葦未秀者。考證:〔【爾雅釋草】荷,芙蕖。【註】其葉蕸。〕 謹按其葉蕸是經文非註文,謹照原文省註字。

蘏【申集上】【艸字部】蘏音絅。【王應麟詩攷】衣錦尚蘔。出《尚書大傳》。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傳江切,音幢。石貌。

蘖【申集上】【艸字部】蘖【正韻】魚列切,音臬。斫木餘。 又肄生曰蘖。 又【字彙補】姓也。【何氏姓苑】本姓薛,東莞人避仇改之。 【字彙】木櫱字有屮無艸,今从艸,似誤。○按《正韻》亦下从□,非从木。疑卽櫱字之譌。【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从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詳薜字註。

蘗【申集上】【艸字部】蘗【集韻】博厄切,音擘。【唐韻】俗檗字。【說文】黃木也。或从薛。【本草】李時珍曰:蘗,木名。義未詳。俗作黃柏者,省寫之譌也。【鮑昭行路難】剉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又與薛通。詳薜字註。

□【備考】【未集】【竹字部】□【篇海類編】同筮。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息林切,音心。【玉篇】久緩貌。 又【集韻】夷針切,音淫。義同。○按同文鐸以爲古經字,非是。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吉列切,音結。【類篇】絲束。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與職切,音弋。禾。 又【集韻】麥□也。同。

虫【申集中】【虫字部】虫【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音卉。【廣韻】鱗介總名。【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古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蟲)【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音种。【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詩周頌】肇允彼桃蟲。【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孔註】雉也。 又地名。【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註】蟲,邾邑。 又書名。【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蟲)考證:〔【大戴禮】八主蟲,故蟲八月。〕 謹照原文八主蟲改八主風,風主蟲。〔【爾雅釋訓】爞爞董也。〕 謹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虮【申集中】【虫字部】虮【唐韻】居夷切,音肌。密虮,蟲名。 又【集韻】通作肌。【爾雅釋蟲】密肌,繼英。考證:〔【集韻】通作飢。【爾雅釋蟲】密飢,繼英。〕 謹照原文飢□改肌。(蟣)【集韻】舉豈切,音幾。【說文】蝨子也。【前漢嚴安傳】介冑生蟣蝨。【沈約憫國賦】蓄素蟣于□胄。 又【韻會】居希切,音飢。義同。 又【廣韻】渠希切,音祈。【爾雅釋魚】蛭,蟣。【註】今江東呼水中蛭蟲入人肉者爲蟣。見蛭字註。

蜛【申集中】【虫字部】蜛【唐韻】九魚切【集韻】斤於切,□音居。蜛蠩,蟲名。【郭璞江賦】蜛蠩森衰以垂翹。【註】《南越志》曰:蜛蠩,一頭,尾有數條,長二三尺左右,有脚狀如蠶,可食。 或作。

蠿【申集中】【虫字部】蠿【集韻】側八切,音札。【說文】蠿蟊,作網蛛蟊也。 又朱劣切,音拙。義同。 或作蝃、。 【正字通】《六書正譌》以爲小蟬,非是。

血【申集下】【血字部】血【唐韻】【集韻】【韻會】□呼決切,音泬。【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易說卦傳】坎爲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衁【申集下】【血字部】衁【唐韻】【集韻】【正韻】□呼光切,音荒。【說文】血也。【左傳僖十五年】士刲羊,亦無衁也。【韓愈詩】衁池波風肉陵屯。【字彙】又入皿部,書作□,非。

蝔【申集中】【虫字部】蝔【唐韻】古諧切【集韻】居諧切,□音皆。【類篇】蟲名,猥狗也。淮南呼爲雨母。【廣韻】《淮南子》曰:蝔知雨至。蝔蟲大如筆管,長三寸,代謂之猥狗,知天雨,則於草木下藏其身。 又戸皆切,音諧。義同。

蝕【申集中】【虫字部】蝕【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食。【廣韻】敗創也。【玉篇】日月蝕也。【釋名】日月虧曰蝕,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漢書韋昭註】虧敗曰蝕。【晉書天文志】十煇,五曰闇,謂日月蝕。或曰脫光也。《春秋》本作食。 又【韻會】凡物侵蠹皆曰蝕。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前漢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李奇註】蝕音力。【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又盧東切,音籠。與豅同。詳豅字註。 或作□。

蝖【申集中】【虫字部】蝖【集韻】許元切,音萱。【玉篇】蠀螬也。【揚子方言】蠀螬,或謂之蝖□。【郭註】亦呼當齊,或呼地蠶,或呼蟦蝖。【韓詩外傳】蝖飛蠕動,各樂其性。

螽【申集中】【虫字部】螽〔古文〕□【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說文】蝗也。【爾雅釋蟲】□螽,蠜。【註】□螽,一名蠜。【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爲螽子,兗州人謂之螣,《詩》云喓喓草蟲,趯趯□螽是也。 又【詩周南】螽斯羽。【傳】螽斯,蜙蝑也。【疏】蜙蝑長而靑,長角長股,股鳴者也。或謂似蝗而小,斑黑。其股狀如玳瑁,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數步者也。 又【爾雅釋蟲】蟿螽,螇蚸。【疏】形似蜙蝑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 又【釋蟲】土螽,蠰谿。【疏】土螽,今謂之土□。似蝗而小,善跳者也。 【說文】本作□。【集韻】或作□、□。

螾【申集中】【虫字部】螾【唐韻】翼眞切【集韻】【韻會】夷眞切,□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又【集韻】羊進切,音鈏。義與蚓同。詳蚓字註。 又【字彙補】神蚓也,大五六圍,長十餘丈。【史記封禪書】黃龍地螾見。 又【史記律書】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

螿【申集中】【虫字部】螿【唐韻】卽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良切,□音將。【玉篇】寒螿,蟬屬。【方言郭註】寒蜩,螿也,似蟬而小色靑。 【正韻】亦作□。

蟀【申集中】【虫字部】蟀【唐韻】所律切【韻會】【正韻】朔律切,□音率。蟋蟀也。【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疏】陸璣云: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蛬,一名蜻蛚,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趣織。里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說文長箋】《開元遺事》云:宮人以金籠著蟋蟀,從事爲游戲閒玩。 【說文】作□。

蟁【申集中】【虫字部】蟁【玉篇】古文蚊字。註詳四畫。【前漢中山靖王傳】聚蟁成雷。

蟂【申集中】【虫字部】蟂【唐韻】古堯切,音梟。水蟲,似蛇四足,能害人。【賈誼弔屈原文】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徒從蝦與蛭螾。【註】應劭曰:蟂獺,小蟲,害魚者也。

蟃【申集中】【虫字部】蟃【唐韻】【集韻】□無販切,音萬。【玉篇】螟蛉,蟲也。【詩小雅】螟蛉有子。【疏】俗謂之桑蟃。【爾雅釋蟲】螟蛉,桑蟲。【註】桑蟃,亦曰戎女。 又蟃蜒。【司馬相如子虛賦註】蟃蜒,大獸,似貍,長百尋。

蟱【申集中】【虫字部】蟱【集韻】迷浮切,音謀。蟱,蟲名。【本草】蜘蛛,一名蟱。 或作□。

□【未集中】【糸字部】□【集韻】直祐切,音胄。【博雅】蒙也。【類篇】一曰緒也。

□【未集上】【米字部】□【廣韻】古肴切【集韻】居肴切,□音交。□□,米粉餠。

蟳【申集中】【虫字部】蟳【正字通】徐盈切,音尋。【六書故】靑蟳也。螯似蟹,殻靑,海濵謂之蝤蚌。中国古籍全录

誝【酉集上】【言字部】誝【類篇】同□。

葲【申集上】【艸字部】葲【唐韻】疾緣切,音泉。【玉篇】羊葲,草名也。 【正字通】引《本草》作羊泉,似菊花,紫色。一名羊飴。

葳【申集上】【艸字部】葳【唐韻】【集韻】【韻會】□於非切,音威。【玉篇】葳蕤也。【東方朔七諫】上葳蕤而防露兮。【註】葳蕤,盛貌。 又草名。【述異記】葳蕤草,一名麗草。又呼爲女草,江浙呼爲娃草。 又【博雅】茈葳,蘧麥也。

葴【申集上】【艸字部】葴【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職深切,音斟。【爾雅釋草】葴,馬藍。【註】今大葉冬藍是也。 又【爾雅釋草】葴,寒漿。【註】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 又山名。【山海經】葴山,視水出焉。 又姓。【晉語】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已滕葴任苟僖姞嬛依是也。 又【集韻】胡讒切,音函。居咸切,音緘。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集韻】□陟交切,音嘲。【玉篇】趟,踉黨也。【廣韻】趟,跳躍貌。 又【廣韻】都敎切【集韻】陟敎切,□音罩。【類篇】行不正也。

【酉集下】【酉字部】【正韻】虛宜切,音僖。【玉篇】同醯。【博雅】,酢也。【王延壽王孫賦】豁盱〈門内鬼〉以瑣。【註】,呼啼反。若吸酸,攢鎖眉目也。【唐書來俊臣傳】以灌鼻。 又人名。【史記扁鵲傳】秦太醫令李,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職任切,音枕。縫也,刺也。

葵【申集上】【艸字部】葵【唐韻】渠追切【集韻】【韻會】渠惟切【正韻】渠爲切,□音鄈。【玉篇】菜名。【詩豳風】七月烹葵及菽。【儀禮士虞禮】記註:夏秋用生葵。【王禎農書】葵,陽草也,爲百菜之主,備四時之□。【爾雅翼】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从癸。《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又【周禮冬官玉人】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天子服之。【註】終葵,椎也。爲椎于其杼上,明無所屈也。 又地名。【晉語】吾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又姓。【通志氏族略】終葵氏。【註】《左傳》商人七族有終葵氏。【正字通】宋葵方直,明葵玉。 又與揆通。【爾雅釋詁】葵,揆也。【詩小雅】天子葵之。【大雅】則莫我敢葵。又與鄈通。【正韻】鄈丘,地名,《春秋》作葵丘。 【玉篇】亦作□。□,《說文》葵本字。考證:〔【儀禮士虞禮】夏秋用生葵。〕 謹按此鄭註非經文,謹照原文士虞禮下增記註二字。〔【說文】葵,衞也,傾葉向日,不令照其根。〕 謹按說文無此語,謹□下文所引左傳改爲:左傳成十七年,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晉語】王命之以負葵之田七十萬。〕 謹照原文王改吾。

葶【申集上】【艸字部】葶【唐韻】特丁切,音亭。【爾雅釋草】蕇,葶藶。【註】實葉皆似芥,一名大室,一名丁歷。【西京雜記】葶藶死於盛夏。 又【廣韻】都挺切,音頂。毒草。【山海經】熊耳山有草,狀如蘇而赤華,名葶,可以毒魚。

葷【申集上】【艸字部】葷【唐韻】【集韻】【正韻】□許云切,音熏。【禮玉藻】膳于君,有葷桃茢。【註】葷,薑及辛菜也。【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註】葷,辛物,食之止臥。【玉篇】葷葉所以辟凶邪。【後漢禮儀志】仲夏之月,其禮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朴蠱鐘,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戸。【荀子哀公篇】志不在於食葷。【註】蔥,薤也。【徐鉉說文註】葷,臭萊也,通謂芸臺、椿、韭蔥、蒜、阿魏之屬,方術家所禁,謂氣不潔也。【唐書王維傳】維兄弟皆篤志奉佛,食不葷。【爾雅翼】西方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蒜、茖蔥爲五葷,道家以韭、蒜、芸臺、胡荽、薤爲五葷。 又通薰。【史記五帝紀】北逐葷粥。【前漢霍去病傳】躬將所獲葷允之士。【師古註】葷字與薰同。 【集韻】或作蔒。【禮記註】或作焄。考證:〔【前漢霍去病傳】所獲葷允之士。〕 謹照原文所獲上增躬將二字。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張下切【集韻】竹下切,□音矺。□,石垂貌。

葸【申集上】【艸字部】葸【唐韻】胥里切【韻會】【正韻】想里切,□音枲。【玉篇】畏懼也。【論語】愼而無禮則葸。【大戴禮曾子立事篇】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悅其言。 【韻會】或作□。

葺【申集上】【艸字部】葺【唐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緝。【玉篇】修補也。【博雅】覆也。【通俗文】苫也。【左傳襄三十一年】繕完葺牆。【註】謂草覆牆也。 又【廣韻】子入切【集韻】卽入切,□音楫。【說文】茨也。【周禮冬官】葺屋參分。 又累也。【左思吳都賦】葺鱗鏤甲。 【直音】作□。

【丑集中】【土字部】【玉篇】古文堂字。註詳八畫。ARTX.CN

葻【申集上】【艸字部】葻【唐韻】盧含切,音嵐。【說文】草得風貌。 又【集韻】符風切,音馮。草名。【說文】灌渝也。

葼【申集上】【艸字部】葼【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音騣。【博雅】小也。【說文】木細枝也。【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兗、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雖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又草名。【謝靈運山居賦】蓼蕺葼薺。【謝朓詩】弱葼旣蔥翠,輕莎方靃靡。 又染草。【漢宮儀】葼園供染綠紋綬。考證:〔【揚子方言】木細枝謂之杪靑,齊燕冀閒謂之葼,故傳曰,慈母之怒子也,猶折葼笞之,其惠存焉。〕 謹照原文燕改兗。猶改雖。

葽【申集上】【艸字部】葽【唐韻】於霄切【正韻】伊堯切,□音腰。【詩豳風】四月秀葽。【傳】葽,葽草也。【箋】物成自秀葽始。【詩緝曰】四月陽氣極于上而微隂已胎于下,葽感之而早秀。毛註不指爲何草,鄭疑爲王萯,《說文》引劉向說:苦葽也。 又草盛貌。【前漢禮樂志】豐草葽,女蘿施。 又【集韻】伊鳥切,音杳。【爾雅釋草】葽繞,棘蒬。【註】今遠志也。 又【廣韻】於笑切,音要。亦草盛貌。

葾【申集上】【艸字部】葾【唐韻】【集韻】□於袁切,音鴛。【博雅】□葾,敗也。□字原从歺从委作。

【午集下】【石字部】【篇海】公懷切,音乖。石貌。 又碎也。

【戌集中】【隹字部】【集韻】同鴣。詳鳥部鴣字註。

蒂【申集上】【艸字部】蒂同蔕。【班固答賔戲】上無所蒂,下無所根。ARTX.CN

蒃【申集上】【艸字部】蒃【直音】《新藏》作篆。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音洽。走貌。【玉篇】跛也。

蒇【申集上】【艸字部】蕆【唐韻】丑善切,音搌。【博雅】敕也。【左傳文十七年】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又【揚子方言】解也。 又【韻會】備也。

蒉【申集上】【艸字部】蕢〔古文〕□【唐韻】【韻會】□求位切,音匱。【說文】草器。【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又山名。【前漢高帝紀】沛公引兵繞嶢關,踰蕢山。 又【集韻】苦怪切,音喟。菜名。【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與□通。【禮禮運】蕢桴而土鼓。【註】蕢讀爲□,聲之誤也,謂摶土爲桴也。 又姓。【禮檀弓】公使人弔蕢尚。考證:〔【爾雅釋草】蕢,赤莧。【註】今莧菜之有赤根者。〕 謹照原文赤根改赤莖。

蒋【申集上】【艸字部】蔣【唐韻】卽良切【集韻】資良切,□音漿。【說文】苽蔣。【前漢司馬相如傳】蔣芋靑薠。 又【廣韻】卽兩切,音槳。【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 又山名。【晉書成帝紀】蘇峻至于蔣山。 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南與蔣谷水合流出蔣谿。 又姓。 又【韻會】菰蔣,亦作上聲。

蒐【申集上】【艸字部】蒐【唐韻】所鳩切,音搜。【說文】茅蒐也。【徐曰】今人謂蒐爲地血,食之補血,故从鬼。【周禮地官】掌染草。【釋文】茅蒐,蒨也。【山海經註】蒐,一名茜。 又【爾雅釋詁】蒐,聚也。【註】春獵爲蒐。蒐者,以其聚人衆也。【左傳隱五年】春蒐夏苗。【註】蒐,擇取不孕者。 又隱也。【左傳文十八年】服讒蒐慝。 又【穆天子傳】巨蒐之人□奴,乃獻白鵠之血。考證:〔【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蒨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中国古籍全录

蒒【申集上】【艸字部】蒒【唐韻】疏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玉篇】蒒草。【博物志】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實食之如大麥,七月稔,俗名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蒓【申集上】【艸字部】蒓【唐韻】常倫切,音純。水葵也。【集韻】通作蓴。

蓅【申集上】【艸字部】蓅【集韻】力求切,音流。菜名。

炇【巳集中】【火字部】炇【字彙】同□。【正字通】俗字。中国古籍全录

蒔【申集上】【艸字部】蒔【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博雅】立也。【揚子方言】更也。【註】爲更種也。【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蒔蘿子。【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義同。

蒖【申集上】【艸字部】蒖【唐韻】側鄰切,音眞。【直音】茆也。 又【集韻】鳧葵也。一曰蓂莢實。

【戌集上】【門字部】【廣韻】【集韻】□五忽切,音兀。【廣韻】括也。【集韻】一曰婞很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義同。

蒗【申集上】【艸字部】蒗【唐韻】來宕切,音浪。蒗蕩,渠名,在譙郡。

【丑集上】【口字部】【集韻】去仲切,音焪。【玉篇】問罪。【集韻】鞠訊也,通作。 又【集韻】【類篇】□區玉切,音曲。義同。

蒘【申集上】【艸字部】蒘【唐韻】汝余切【集韻】女居切,□音挐。【玉篇】草也。【爾雅釋草】蘮蒘,竊衣。【註】似芹,可食,子大如麥,著人衣。 又【廣韻】女加切,音拏。義同。

蒙【申集上】【艸字部】蒙【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于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于伐。 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志,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于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又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爲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叶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爲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于宣尼兮,理齊歸于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

蒚【申集上】【艸字部】蒚【唐韻】郞擊切,音靂。【爾雅釋草】蒚,山蒜。 又【廣韻】下革切,音覈。【爾雅釋草】莞,苻蘺。其上,蒚。【玉篇】蒲蒚,謂今蒲頭有臺,臺上有重臺,中出黃卽蒲黃。又曰山蒿也。

蒛【申集上】【艸字部】蒛【唐韻】傾雪切,音缺。【玉篇】蒛盆也。詳葐字註。

蒜【申集上】【艸字部】蒜【唐韻】蘇貫切,音算。【韻會】葷菜也。【古今注】蒜,卵蒜也。俗謂之小蒜。【爾雅翼】大蒜爲葫,小蒜爲蒜。【高士傳】太原閔仲叔者,世稱節士,周黨見其含菽飮水,遺以生蒜。 又古以銀蒜押簾。【庾信詩】幔繩金麥穗,簾鉤銀蒜條。【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註】蒜山在潤州西二里。 【干祿字書】蒜俗亦作。

蒝【申集上】【艸字部】蒝【唐韻】愚袁切,音原。【玉篇】莖葉布也。 又【集韻】取絹切,音。草木貌,一曰草名。

蒞【申集上】【艸字部】蒞【集韻】同莅。

蒟【申集上】【艸字部】蒟【唐韻】俱雨切【韻會】果羽切,□音矩。【說文】果也。【本草】蒟醬。【南方草木狀】蒟醬,蓽茇也。生於番禺,小而靑,謂之蒟。【左思蜀都賦註】蒟醬,緣樹而生,其子如桑椹,熟時正靑,長二三寸,以蜜藏而食之。【通志】蒟醬曰浮留。 又【本草】蒟蒻一名鬼芋。【酉陽雜俎】蒟蒻,根大如椀,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又【韻會】俱遇切,音屨。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蒠【申集上】【艸字部】蒠【唐韻】相卽切,音息。【爾雅釋草】菲,蒠菜。詳菲字註。

蒡【申集上】【艸字部】蒡【集韻】蒲光切,音旁。【爾雅釋草】蒡隱荵。見荵字註。 又【博雅】繁母,蒡葧也。 又【唐韻】薄庚切,音彭。義同。 又【廣韻】北朗切,音榜。牛蒡子,藥名。【本草】一名惡,實似蒲萄,核外殼如栗莍。一名黏,一名大力子,一名蝙蝠刺,氣味苦寒無毒。【類篇】作牛□。【唐韻】作□。考證:〔【爾雅釋草】隱荵蒡。〕 謹照原文改蒡隱荵。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勒兼切,音鬑。□,目垂也。

□【未集上】【米字部】□【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博雅】塗也。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義同。

□【未集中】【羊字部】□【集韻】徐羊切,音詳。多也。

【午集下】【禾字部】【玉篇】【集韻】□匹各切,音粕。禾不實也。

【午集中】【疒字部】〔古文〕□【廣韻】都皓切【集韻】覩老切,□音倒。病也。又【廣韻】【集韻】□直祐切,音胄。與疛同。小腹疾也。 又【集韻】陟柳切,音肘。義同。 又【集韻】□留切,音儔。心悸。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補】鋤加切,音槎。【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偶智故,曲巧僞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考證:〔【淮南子原道訓】所謂人者,隅智故,曲巧譌詐,所以俯仰於世人,而與俗交者。〕 謹照原文隅改偶。譌改僞。

蒢【申集上】【艸字部】蒢【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爾雅釋草】蘵,黃蒢。【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詳蘧字註。【唐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音除。【爾雅釋草】蘵,黃蒢。【類篇】葉似酸漿,華小而白,中心黃。江東以爲葅食。 又【博雅】菗蒢,地楡也。 又蘧蒢。詳蘧字註。ARTX.CN

【酉集下】【酉字部】【字彙補】同。【博雅】,美也。中国古籍全录

蒦【申集上】【艸字部】蒦【集韻】屋虢切,音擭。草名。 又【韻會】乙却切,音約。【前漢律歷志】尺者,蒦也。【說文】蒦,度也。

蒰【申集上】【艸字部】蒰【集韻】蒲官切,音盤。【類篇】草名。

蔖【申集上】【艸字部】蔖【集韻】才何切,音醝。蓾蔖,草名。可苴履。【爾雅釋草】蓾,蔖。【疏】蓾一名蔖,卽蒯類也。 又莊加切,音查。楚葵也。或作蒩。 又【廣韻】采古切,音□。草死。

蒧【申集上】【艸字部】蒧【韻會】多忝切,音點。【類篇】人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蒧,公西蒧,奚容蒧。【註】蒧音點。 又【直音】草名。

蒨【申集上】【艸字部】蒨【唐韻】倉甸切,音倩。草盛貌。【左思吳都賦】夏曄冬蒨。【湛方生稻苗讚】蒨蒨嘉穀。 又鮮明貌。【束皙補白華詩】蒨蒨士子。 又【儀禮士冠禮註】齊人名蒨爲韎韐。 又木名。【山海經】敖岸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郭註】說者曰:蒨、舉,皆木名也。 【集韻】又與□、茜通。

蒩【申集上】【艸字部】蒩【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詳苴字註。 又草名。【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註】《廣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余切,音沮。【廣韻】則古切,音祖。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中国古籍全录

蒫【申集上】【艸字部】蒫【唐韻】酢何切,音瘥。【爾雅釋草】蒫,薺實。【急就篇註】薺,甘菜也,其實名蒫。 又【集韻】咨斜切,音嗟。義同。

蒬【申集上】【艸字部】蒬【唐韻】於袁切,音冤。【說文】棘蒬也。【爾雅釋草】葽繞,棘蒬。【註】今遠志也。 又【集韻】與薳同。

蒭【申集上】【艸字部】蒭【六書正譌】芻俗作蒭。

□【未集上】【竹字部】□【字彙補】於六切,音郁。竹器。

【卯集中】【戈字部】【廣韻】陟輸切【集韻】追輸切,□音誅。【博雅】殺也。一曰戈名。

蒮【申集上】【艸字部】蒮【唐韻】余六切,音育。【爾雅釋草】蒮,山韭。【疏】韭生山中者名蒮。 又通薁。【王應麟詩攷】六月食鬱及蒮。出《韓詩》及《爾雅疏》。 又【唐韻古音】引《詩》食鬱及蒮,叶去聲,音奧,統下菽、棗、稻爲一韻。

【寅集下】【广字部】【廣韻】布忖切,音本。【玉篇】姓也。ARTX.CN

蒯【申集上】【艸字部】蒯【唐韻】苦怪切,音喟。【左傳成九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正義:蒯與菅連,亦菅之類。【儀禮喪服傳疏】屨者藨蒯之菲也。《禮玉藻》【註】蒯席澀,便于洗足也。【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註】蒯草中爲索。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潰。【註】河南縣蒯鄕是也。 又姓。【前漢蒯通傳】蒯通,范陽人。 又蒯緱。【史記孟嘗君傳註】蒯緱,把劒之物,謂以劒繩纏之。 又【韻補】苦對切,音塊。引《左傳》叶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韻。 又【索隱蒯成侯緤註】引《三蒼》,音裴。考證:〔【左傳成八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註】毛詩疏曰,菅與蒯連,亦菅之類。〕 謹照原文八年改九年。註毛詩疏曰改正義。菅與蒯改蒯與菅。〔【註】蒯席〕 謹按此玉藻註非喪服註,註上增禮玉藻三字。

蒱【申集上】【艸字部】蒱【唐韻】薄胡切【韻會】蓬晡切,□音匍。【類篇】樗蒱,戲也。【晉書陶侃傳】樗蒱者,牧豬奴戲耳。 又【韻會】通蒲。【荀子不苟篇】柔從若蒱葦。

蒲【申集上】【艸字部】蒲【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爲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席。【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靑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註】或以蒲爲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註】蒲謂合蒲,當刻勺爲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衞侯胥命于蒲。 又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臺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臺,秦王至此縈蒲繫馬。 又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叶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叶下戍許。考證:〔【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功,亦勿能加也。〕 謹照原文功改巧。勿改弗。

【午集中】【疒字部】【玉篇】與瘙同。

【午集下】【石字部】【玉篇】盧合切,音臘。石也。

【丑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於希切,音衣。【說文】女字。

薹【申集上】【艸字部】薹【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音臺。蕓薹,菜名。 又草名,夫須也。【韻會】通作臺。【陸璣詩疏】臺,莎草也。【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

蚏【申集中】【虫字部】蚏【直音】同蚎。

薺【申集上】【艸字部】薺【集韻】【正韻】□在禮切,音鱭。甘菜。【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董仲舒雨雹對】薺麥始生,由陽升也。 又【韻會】草名。 又【類篇】才詣切,音劑。義同。 又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 又通茨,見茨字註。

薻【申集上】【艸字部】薻【集韻】藻本字。【說文】从水巢聲。【五經文字】藻同薻。

薼【申集上】【艸字部】薼【集韻】池鄰切,音陳。與蔯同。【類篇】薼菜。【正字通】茵蔯別作茵薼。茵字作艸下囙。

薽【申集上】【艸字部】薽【唐韻】章鄰切【集韻】之人切,□音眞。【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南人名爲地菘,又名蝦蟆藍,亦名蟾蜍蘭。 又【五經文字】吉延切,音鸇。義同。

【寅集下】【广字部】【玉篇】與廱同。

□【未集上】【竹字部】□【類篇】偶舉切。與篽同。

薾【申集上】【艸字部】薾【集韻】忍氏切,音爾。【說文】華盛也。《詩》彼薾維何。 又【唐韻】奴禮切,音禰。義同。 【韻會】或作□。

薿【申集上】【艸字部】薿【唐韻】魚起切,音擬。【說文】茂也。【詩小雅】黍稷薿薿。【柳宗元賀嘉禾及芝草表】旣呈薿薿之祥,復覩煌煌之秀。 又魚力切。嶷入聲,義同。

藀【申集上】【艸字部】藀【集韻】□扃切,音螢。本作熒。【爾雅釋草】藀,委萎。【註】藥草也。【又】葋,艼熒。詳葋字註。

藁【申集上】【艸字部】藁【集韻】【正韻】□古老切,音杲。【唐韻】俗槀字。【正字通】木枯也。 又藁席。【荀子正名篇】屋室廬宇葭藁蓐,尚機筵,而可以養形。【註】以藁爲席,貧賤人之居也。 又藁本,藥名。【管子地員篇】五臭疇生蓮與蘼蕪、藁本、白芷。 又【史記屈原傳】屬草藁。【索隱註】創制憲令之本。 又【前漢陳湯傳】斬郅支及名王以下,縣頭藁街。 又【韻補】車御切。【易林】蝗齧我稻,驅不可去。實穗無有,但見空藁。 【正字通】引《漢書馬援傳》藁葬註,草也。○按藳葬,藁字从禾,不从木。

藂【申集上】【艸字部】藂【唐韻】俗叢字。【韻會】叢或作藂。【前漢息夫躬傳】藂棘棧棧。 又【集韻】粗送切。草稚也。

藃【申集上】【艸字部】藃【唐韻】許嬌切,音囂。草貌。 又許交切,音虓。禾傷肥也。 又【韻會】虛到切,音耗。暴起貌。【周禮冬官輪人】以火養其隂而齊諸其陽,則轂雖敝不藃。【鄭註】藃暴,隂柔後必橈減幬革暴起也。 又【集韻】黑各切,音郝。木乾藃也。一曰草肥貌。

藄【申集上】【艸字部】藄【唐韻】渠之切,音其。【爾雅釋草】藄,月爾。【註】卽紫藄也。似蕨,可食。 又【集韻】居之切,音基。義同。或作□、□。中国古籍全录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集韻】□仍吏切,音餌。【廣韻】重釀。【集韻】酘酒也。一曰次釀。 又【廣韻】【集韻】□女利切,音膩。義同。

藆【申集上】【艸字部】藆【唐韻】九輦切,音蹇。藆藅。註見藅。 【集韻】或作□。

【午集下】【石字部】【字彙補】五堅切,音硏。考也。中国古籍全录

藇【申集上】【艸字部】藇【唐韻】徐呂切,音序。【詩小雅】釃酒有藇。【傳】美貌。 又以諸切,音余。芞藇,香草。 又羊洳切,音豫。藷藇,見藷字註。 又余呂切,音與。蕃蕪也。 又相居切,音胥。人姓。【通志氏族略】見《姓苑》,望出吳郡。

藈【申集上】【艸字部】藈【集韻】涓畦切,音圭。【玉篇】草名。【爾雅釋草】鉤,藈姑。【註】鉤,□也。一名王瓜。 又苦圭切,音暌。義同。

藉【申集上】【艸字部】藉〔古文〕□【唐韻】慈夜切,音躤。【說文】祭藉也。【易大過】藉用白茅。【註】薦藉于物。 又【禮曲禮】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註】藉,藻也。【疏】凡執玉必有其藻,以承于玉。【儀禮聘禮註】藉謂繅也。繅所以蘊藉玉。 又【孟子】助者,藉也。【趙岐註】猶人相借力助之也。【戰國策】藉兵乞食于西周。 又【前漢薛廣德傳】廣德爲人溫雅有醞藉。【註】寬博有餘也。 又【後漢隗囂傳】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所以慰藉之良厚。 又【綱目集覽】身之所依曰藉。 又【釋名】咀藉也,以藉齒牙也。 又秦昔切,音籍。狼藉,離披雜亂貌。【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藉藉,無復至江都。 又【周語】宣王卽位,不藉千畝。【前漢文帝紀】其開藉田。 又【穀梁傳哀十三年】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註】藉謂貢獻。 又【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執斄之狗來藉。【註】藉,繩也。 又【史記武安侯傳】今吾身在也,而人皆藉吾弟。【註】藉,蹈也。 又姓。【國語】藉偃,晉大夫。 又【唐韻古音】讀胙。【史記商君傳】註新序論:周室歸藉。【索隱】藉音胙。 又【韻補】秦二切。【班固西都賦】原野蕭條,目極四裔。禽相鎭壓,獸相枕藉。中国古籍全录

【酉集中】【足字部】【篇韻】同趾。

藊【申集上】【艸字部】藊【集韻】補典切,音匾。豆名。【本草】李時珍曰:藊本作扁,莢形扁也。

藋【申集上】【艸字部】藋【唐韻】徒弔切,音掉。【說文】釐草也。【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 又【爾雅釋草】拜蔏藋。【註】蔏藋赤似藜。 又【詩大雅】菫荼如飴。【疏】廣雅云:菫,藋也,今三輔之閒言猶然。 又【博雅】藋梁,木稷也。 又直角切,音濯。蒴藋,藥草。 又音翟。灰藋。【本草註】梁□文帝《勸醫文》作灰□菜。

藌【申集上】【艸字部】藌【集韻】同蔤。

藍【申集上】【艸字部】藍【唐韻】魯甘切,音籃。染靑草也。【詩小雅】終朝采藍。【周禮地官掌染草註】染草藍、蒨,象斗之屬。【通志】藍三種:蓼藍染綠,大藍如芥染碧,槐藍如槐染靑。三藍皆可作澱,色成勝母,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 又【古今注】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 又【說文】瓜苴也。 又【酉陽雜俎】藍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藥,謂之藍藥。 又鳥名。【爾雅釋鳥】秋鳸,竊藍。【註】竊藍,靑色。 又濫也。【大戴禮】文王官人,藍之以樂,以觀其不寧。 又地名。【晉語】三卿宴于藍臺。 又山名。【水經注】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 又水名。【杜甫詩】藍水遠從千落。 又【綱目集覽】伽藍,梵語,猶中華言衆園。 又姓。【通志氏族略】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 又通襤。【傅□詩】整此藍縷衣。考證:〔又鑑也。〕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

藎【申集上】【艸字部】藎【唐韻】【韻會】□徐刃切,音燼。【本草】藎草,一名黃草,一名盭草,可染黃。 又【爾雅釋詁】藎,進也。【詩大雅】王之藎臣。【疏】藎,忠愛之篤,進進無巳也。 又【揚子方言】藎,餘也。周鄭之閒曰藎。【註】遺餘。【馬融長笛賦】藎滯抗絕。 又秦、晉之閒炊薪不盡曰藎。 或作□□。又□。考證:〔【揚子方言】藎,餘也。【註】遺餘,周鄭之閒曰藎。〕 謹照原文註遺餘三字,移於周鄭之閒曰藎下。

藏【申集上】【艸字部】藏〔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又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又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又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說文】《漢書》通用臧。考證:〔【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藏者也。〕 謹照原文豆改頭。〔【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藏之動。〕 謹照原書醫師改疾醫。

藐【申集上】【艸字部】藐【唐韻】亡沼切,音眇。【博雅】小也。【左傳僖九年】以是藐諸孤,辱在大夫。 又【孟子】說大人則藐之。【註】輕視貌。 又【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註】遠也。 又【張衡西京賦】眳藐流盼。【註】藐,好視容也。 又【揚子方言】漸也。 又【博雅】廣也。 又莫角切,音邈。【爾雅釋草】藐,茈草。【註】可以染紫,一名茈。 又【爾雅釋詁】藐藐,美也。【詩大雅】寢廟旣成,旣成藐藐。 又【詩大雅】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傳】藐藐然不入也。 又【韻補】叶音密。【司馬相如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色授魂與,心愉于側。 又眉敎切,音貌。亦染草。

蚙【申集中】【虫字部】蚙【集韻】渠今切,音琴。【類篇】蟲連行紆行者。【淮南子說林訓】昌羊去蚤虱,而來蚙窮。 又其淹切,音鈐。蝦蟹距也。

藑【申集上】【艸字部】藑【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說文】茆葍,一曰蕣也。【爾雅釋草】葍,藑茅。【註】葍,華有赤者爲藑。藑、葍一種耳。【屈原離騷】索藑茅以筵篿。【註】藑茅,香草。 又【集韻】詳兗切,音□。義同。

【補遺】【丑集】【口字部】【字彙補】居倚切,音几。立不正也。

藒【申集上】【艸字部】藒【唐韻】【集韻】□丘竭切,音朅。【爾雅釋草】藒車,芞輿。【屈原離騷】畦留夷與藒車。【本草】藒車香生徐州。○按《說文》作藒,《正字通》作,韻書經典□作藒。《正字通》存去藒,未知何據。中国古籍全录

【午集下】【石字部】【廣韻】【集韻】□除更切,棖去聲。磨也。與鋥同。 又【廣韻】塞也。

【午集上】【田字部】【集韻】同畹。

□【未集中】【糸字部】□【篇海】側况切,音壯。入綿。

藓【申集上】【艸字部】蘚【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藕【申集上】【艸字部】藕【唐韻】五口切,音偶。【爾雅釋草】荷,芙蕖。其根藕。【韻會】凡芙蕖行根如竹行鞭,節生一葉一華,華葉常偶,故謂之藕。【續博物志】藕生應月,閏月益一節。 又地名。【水經注】白渠又徑藕原。 又【唐韻古音】音麌。【司馬相如上林賦】與波搖蕩,奄薄水渚。唼喋菁藻,咀嚼菱藕。 【說文】作蕅。【類篇】作□。

藖【申集上】【艸字部】藖【集韻】侯襇切,音莧。菫草。又【集韻】何閒切,音閑。莝餘草莖。【元結詩】豈欲皁櫪中,爭食麧與藖。又【博雅】藖,□也。 又丘閑切,音慳。草名。

蓧【申集上】【艸字部】蓧【集韻】同莜。【說文】草田器。【論語】遇丈人以杖荷蓧。【註】蓧,竹器。 又【廣韻】徒歷切,音荻。義同。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苗也。【爾雅釋草】蓧蓨。 俗作□。

蓨【申集上】【艸字部】蓨【唐韻】他歷切,音剔。蓧蓨,見上(蓧字)。 又【集韻】他凋切,音祧。【爾雅釋草】苗,蓨。又【說文】徒聊切,音迢。義同。 又與條通。【史記周勃世家】亞夫封爲條侯。【註】條,表皆作蓨。 又【集韻】思留切,音脩。說也。

蓩【申集上】【艸字部】蓩【唐韻】【集韻】□武道切,音媢。菤耳也。 又【類篇】葆也。 又【博雅】茂也。【魏武帝樂府】乗雲駕龍,鬰何蓩蓩。 又【集韻】毒草名。葶也。 又地名。【後漢劉□傳】遣李松會朱鮪,與赤眉戰于蓩鄕。 又【廣韻】莫卜切,音木。【集韻】亡遇切,音務。□作毒草釋。

蓪【申集上】【艸字部】蓪【唐韻】【正韻】□他紅切,音通。草藥名。

蓫【申集上】【艸字部】蓫【唐韻】直六切,音逐。【詩小雅】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傳】蓫,惡菜也。【箋】牛蘈也。陸註:今人謂之羊蹄。【爾雅釋草】蓫□,馬尾。 又【唐韻古音】直救反,義同。 又【廣韻】同荲。

蓬【申集上】【艸字部】蓬【唐韻】【正韻】薄紅切【集韻】【韻會】蒲蒙切,□音髼。【詩召南】彼茁者蓬。【荀子勸學篇】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禮內則註】蓬,禦亂之草。 又【詩衞風】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註】亂也。 又【詩小雅】維柞之枝,其葉蓬蓬。【傳】盛貌。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一曰蓬星。 又州名。【廣韻】周割巴州之伏虞郡立蓬州,因蓬山而名之。 又姓。【正字通】漢蓬球,北海人。 又【韻補】叶皮江切,音龎。【東方朔七諫】滅規矩而不固兮,背繩墨之正方。離憂患而乃寤兮,若縱火於秋蓬。 又【字彙補】蒲貢切,菶去聲。草水盛貌。 【集韻】籀文作□。

蔄【申集上】【艸字部】蔄【唐韻】亡莧切。人姓,見《姓譜》。【正字通】作莫半切,音慢,非。ARTX.CN

蔅【申集上】【艸字部】蔅【字彙】同姸。【論衡】籍孺韓嫣。形婯骨蔅,皮媚色稱。

【酉集中】【身字部】【廣韻】戸來切【集韻】何開切,□音孩。【玉篇】躴,體長貌。 又【集韻】【類篇】□魚開切,音皚。義同。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而琰切,音冉。鐵也。

【巳集中】【牙字部】【廣韻】互,俗作。【韓愈贈張籍張徹詩】交驚舌舚。【柳宗元夢歸賦】參差之白黑。【註】卽互字。【唐韻正】周禮牛人,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徐音,詩楚茨傳曰:或陳于互。正義亦引周禮文,□誤作牙,陳氏禮書曰:互牙古字通用,非也。中山詩話云:古稱駔儈,今謂牙,非也。劉道原云:本稱互郎,主互市。唐人書互爲,似牙字,因譌爲牙耳。舊唐書史思明傳,互市郎,安祿山傳,互市牙郎,蓋爲後人添一牙字。今通鑑亦作互市牙郞。漢書劉向傳,宗族磐互,師古曰:字或作牙,謂若犬牙相交入之意也。谷永傳,百官盤互,註同。是昔人以爲互字,後轉而作牙,師古乃曲爲之說耳。〇按史書中以牙作互字用非一,唐韻正深辨其非,幷引古碑碣中之書互爲者甚詳,皆歷歷可據,應从之。蓋牙有相錯義,故互字俗借作,可附牙部。若竟書互爲牙,幷讀如牙字之音,誤矣。

蓮【申集上】【艸字部】蓮〔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連。【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又【說文】芙蕖之實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實蓮。【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草名。【廣雅】鳶尾、烏蓮,射干也。

蓯【申集上】【艸字部】蓯【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音總。菶蓯,草貌。又【韻會】草名。【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蓯,相入貌。【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蓯。

【丑集下】【女字部】【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杙。婦官也。【後周皇后紀】皇后率六宮三妃三,祭先蠶西陵氏神。 通作弋。漢武鉤弋夫人。

蓰【申集上】【艸字部】蓰【集韻】想氏切,音璽。草名。 又【韻會】所綺切,音屣。【綱目集覽】物數也。【孟子】或相倍蓰。【趙岐註】蓰,五倍也。 又山宜切,音釃。義同。 又離蓰。【韓愈孟郊聯句】離蓰不能翽。

蓱【申集上】【艸字部】蓱【玉篇】同萍。【爾雅釋草】萍、蓱。【註】總訓水中浮萍。 又【楚辭天問】蓱號起雨。【註】蓱翳,雨師名。中国古籍全录

蓲【申集上】【艸字部】蓲【唐韻】去鳩切,音丘。【玉篇】烏蓲也。【詩衞風】葭菼揭揭。【箋】薍,江東呼爲烏蓲。 又烏侯切,音漚。與藲同。【山海經】其木苦蓲。【註】刺楡也。 又【集韻】同。【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註】《爾雅》曰:蓲,華也。蓲與敷同。【字彙補】,漢隷同蓲。 又邕俱切,音紆。草也。 又【韻會】同昫,煦也。【太□經】陽蓲萬物。

【丑集上】【口字部】【廣韻】【集韻】□陟加切,音奓。【說文】厚脣貌。从多从尙。【註】徐鍇曰:多卽厚也。 又【玉篇】緩口貌。 又【廣韻】敕加切【集韻】抽加切,□音侘。與《說文》義同。

蓳【申集上】【艸字部】蓳【正字通】菫本字。 又【集韻】居焮切,音靳。草名。今堇字。

蓴【申集上】【艸字部】蓴【唐韻】常倫切【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類篇】蓴菜。【韻會】水葵也。【陸佃云】蓴逐水而性滑,故亦謂之淳菜。【綱目集覽】蓴生水中,葉似鳧葵,採莖可噉。三月至八月,莖細如釵股,名曰絲蓴。九月至十月漸粗,在泥中,名曰瑰蓴。【顏氏家訓】梁世有蔡朗,諱純。旣不涉學,遂呼蓴爲露葵。 亦作蒓。見蒓字註。 又【說文】蒲叢也。 又【類篇】徒官切,音團。草叢生貌。

蓶【申集上】【艸字部】蓶【集韻】愈水切,音唯。【說文】菜也。【玉篇】似韭而黃。 又【直音】音維。義同。 又同芛。【後漢馬融傳】蓶扈蘣熒。【郭璞註】草木花初生,與芛通。ARTX.CN

蓷【申集上】【艸字部】蓷【唐韻】他回切【韻會】通回切,□音推。【說文】萑也。【爾雅釋草】萑蓷。【註】今茺蔚也。又名益母。【詩王風】中谷有蓷。又【正韻】昌垂切,音吹。義同。

蓸【申集上】【艸字部】蓸【唐韻】昨勞切,音曹。【說文】草也。

蓹【申集上】【艸字部】蓹【正字通】同篽。 又【前漢功臣表】蓹兒嚴侯轅終。【師古註】地名,音御。

【酉集下】【酉字部】【字彙補】音未詳。醅也,見《酉陽雜俎》。

【丑集下】【夕字部】【廣韻】都聊切【集韻】丁聊切,□音刁。大也,多也。

【丑集下】【女字部】【集韻】同妯。兄弟婦相呼爲妯娌。或从育。

蓺【申集上】【艸字部】蓺【唐韻】魚祭切【正韻】倪制切,□音藝。【玉篇】種樹也。【詩大雅】蓺之荏菽。【左傳昭元年】不采蓺。【註】蓺,種也。 又【集韻】通藝。【前漢藝文志】有《六蓺略》。 【廣韻】本作埶。【集韻】亦作藝秇。

蓻【申集上】【艸字部】蓻【唐韻】子入切,音□。草生多貌。 又【玉篇】茅芽也。 又【集韻】諾叶切,音捻。草不生也。 又居六切。同蘜。秋華菊也。

蓼【申集上】【艸字部】蓼【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作。

蓽【申集上】【艸字部】蓽〔古文〕□【集韻】璧吉切,音必。豆也。 又蓽菎,草名。羊蹄也。 又蓽茇,藥名。【酉陽雜俎】出摩伽,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如桑椹。 又荆也。【廣韻】同篳。【禮儒行】蓽門圭窬。 又【唐韻】博計切,音閉。義同。

蓾【申集上】【艸字部】蓾【唐韻】郞古切,音魯。【說文】□或从鹵。【爾雅釋草】蓾,蔖。【註】作履苴草。 又【玉篇】杜蓾,郭璞曰:杜衡也,似葵而香。

蓿【申集上】【艸字部】蓿【唐韻】息逐切,音肅。苜蓿,見苜字註。【漢書】作宿。

蔀【申集上】【艸字部】蔀【唐韻】蒲口切,音瓿。【易豐卦】豐其蔀。【註】蔀,覆曖,障光明之物也。 又【廣韻】【正韻】□普后切,音剖。小席也。 又【集韻】伴姥切,音簿。□蔀,草也。【博雅】□蔀,魚薺也。 又【詩大雅篇首文王受命疏】三統曆,七十二歲爲一蔀,二十蔀爲一紀。【前漢律歷志】以閏餘一之數爲蔀首。 又【唐韻古音】《易》豐其蔀,《陸德明釋文》音部。

【午集下】【禾字部】【集韻】吉典切,音蹇。小束也。【玉篇】十把曰。 亦作□。

蔁【申集上】【艸字部】蔁【唐韻】諸良切,音章。【說文】草也。【玉篇】蔁柳,當陸別名也。

蔃【申集上】【艸字部】蔃【集韻】巨兩切,强上聲。草名。 又【類篇】渠良切,音强。蔃□,百合也。

蔆【申集上】【艸字部】蔆【唐韻】力膺切【韻會】閭承切,□音陵。【說文】芰也。【爾雅釋草】蔆蕨攗。【註】俗云蔆角是也。【陸佃詩疏】《武陵記》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蔆。 又作菱。【洞冥記】靈池有浮根菱,根出水上,葉沈波下,亦名靑冰菱。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菱湖者,五湖之一。 【集韻】亦作、□。

【酉集下】【邑字部】【廣韻】側持切【正韻】莊持切,□音湽。鄕名。

【酉集下】【辵字部】【字彙補】居以切,音己。【九經考異】《詩》往近王舅。楊愼作。一作。詳近字註。考證:〔【字彙補】居以切,音已。〕 謹按已當作己,謹改己。

蔇【申集上】【艸字部】蔇【唐韻】居毅切,音旣。【說文】草多貌。 又【韻會】巨至切,音洎。【類篇】至也。【左傳隱六年】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蔇。 又【集韻】許旣切,音咥。地名。【春秋莊九年】公及齊大夫盟于蔇。

【寅集下】【弓字部】【廣韻】【集韻】□都昆切,音敦。同弴。 又【類篇】彌鄰切,音民。【玉篇】旗也。【類篇】旗弧也。

【丑集中】【土字部】【集韻】丑玉切,音□。牛馬所蹈處。 又儒欲切,音辱。義同。

【戌集中】【雨字部】【廣韻】□書作。

□【未集上】【米字部】□【字彙補】名禮切,音米。愛也。

蔈【申集上】【艸字部】蔈【唐韻】甫遙切。音飆。【玉篇】黃華也。【爾雅釋草】苕,陵苕。黃華,蔈。【註】苕華因色異名。 又【爾雅釋草】蔈、荂,荼。【註】卽芀也。 又【韻會】匹沼切,音縹。草盛貌。 又【直音】蔈,落也。 又【集韻】□妙切,標去聲。榖黃華者。一曰禾末。【淮南子天文訓】秋分蔈定,蔈定而禾熟。【註】蔈,禾穗粟孚甲之芒。

蔉【申集上】【艸字部】蔉【唐韻】【韻會】□古本切,音袞。【左傳昭元年】是穮是蔉。【孔疏】以土壅苗根爲蔉也。

蔊【申集上】【艸字部】蔊【唐韻】呼旱切,音暵。【齊民要術】蔊菜,味辛。【本草】蔊,味辛辣如火焊人,故名。

蔋【申集上】【艸字部】蔋【唐韻】徒歷切,音廸。【玉篇】卽滌字,旱氣也。【詩大雅】旱旣太甚,蔋蔋山川。 又【集韻】兹消切,音焦。旱山無草曰蔋。 又式竹切,音叔。徒沃切,音毒。義□同。

蔌【申集上】【艸字部】蔌【唐韻】桑谷切,音速。【爾雅釋器】菜謂之蔌。【註】蔌者,菜茹之總名。【詩大雅】其蔌維何。【荆楚歲時記】歲暮,家家具肴蔌以迎新年。 又蔌蔌,陋也。【詩小雅】蔌蔌方有穀。 又風聲勁疾之貌。【鮑昭蕪城賦】蔌蔌風威。 又【韻會】蘇后切,音叟。與菜蔌義同。 又姓。【通志氏族略】蔌氏,望出晉陵。

蔎【申集上】【艸字部】蔎【玉篇】舒列切,音設。香草也。 又【博雅】蔎蔎,香也。【楚辭九歎】懷椒聊之蔎蔎。 又【茶經】三曰蔎。詳茗字註。 又【集韻】桑割切,音撒。義同。

蕌【申集上】【艸字部】蕌【篇海】魯愄切,音累。菜名,似艾。

蕐【申集上】【艸字部】蕐【正韻】同華。

蔏【申集上】【艸字部】蔏【唐韻】式陽切,音商。【爾雅釋草】拜,蔏藋。【註】蔏藋似藜。【疏】葥葉大者名拜,一名蔏藋。 又【爾雅釋草】購,蔏蔞。【註】蔏蔞,蔞蒿也。 又【集韻】諸良切,音章。【說文】草也。【玉篇】蔏陸,蓫也。【博雅】常蓼、馬尾,蔏□也。

【巳集下】【犬字部】【集韻】居行切,音庚。狓,犬名。考證:〔【集韻】狓,大名。〕 謹照原文大改犬。

□【未集中】【羊字部】□【篇海】居謁切,音結。雄羊也。

蔑【申集上】【艸字部】蔑【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音篾。【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疏】蔑,小也。【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又【小爾雅】無也,末也。【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註】蔑,棄也。 又地名。【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不从伐。

蔒【申集上】【艸字部】蔒【集韻】同葷。蔒蒿,氣蒸出貌。互見葷蒿字註。

蔓【申集上】【艸字部】蔓【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無販切,音萬。【說文】葛屬。【詩鄭風】野有蔓草。【傳】蔓,延也。【前漢禮樂志】蔓蔓曰茂。【註】蔓蔓言其長久。 又【廣韻】瓜蔓。 又姓。【左傳】蔓成然。【通志氏族略】楚有鬬成然,食采于蔓,曰蔓成然,其後以邑爲氏。 又【集韻】謨官切,音謾。蔓靑,菜也。 又【類篇】莫半切。枝長也。

【午集下】【禾字部】【集韻】側吏切,葘去聲。穊也。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於歇切,音謁。以鐵爲揭也。

蔔【申集上】【艸字部】蔔【唐韻】同菔。 又薝蔔,花名。

蔕【申集上】【艸字部】蔕【唐韻】都計切,音帝。【玉篇】草木綴實也。【說文】瓜當也。【張衡西京賦】蔕倒茄于藻井。【註】蔕,果鼻也。 又【韻會】當蓋切,音帶。草木根也。 又【集韻】與□同。【前漢賈誼傳】細故蔕芥,何足以疑。【註】蔕芥,小鯁也。 【正字通】俗作慸。◎按蔕芥之蔕,顏師古音蠆,《唐韻》諸書皆丑邁切,果鼻之蔕,音帝,音帶,古人必有所據,末可非也。

□【備考】【未集】【糸字部】□【海篇】音網。

蔠【申集上】【艸字部】蔠【唐韻】職戎切,音終。【爾雅釋草】蔠葵,蘩露。見葵字註。

蔡【申集上】【艸字部】蔡〔古文〕□【唐韻】倉大切【集韻】【類篇】七蓋切,□音。【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又【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又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又【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又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又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又【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又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又【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蕔【申集上】【艸字部】蕔【集韻】博毛切,音褒。【類篇】荒也。 又【玉篇】菜名。

蔢【申集上】【艸字部】蔢【唐韻】薄彼切,音婆。蔢蔢,草木盛貌。 又【集韻】步臥切,音□。【玉篇】蔢□,藥名。○按薄荷,見《本草綱目》。詳荷字註。其薄字或作菝,或作番,或作蔢,或作□,皆方書傳寫之譌,不必拘泥也。

蔣【申集上】【艸字部】蔣【唐韻】卽良切【集韻】資良切,□音漿。【說文】苽蔣。【前漢司馬相如傳】蔣芋靑薠。 又【廣韻】卽兩切,音槳。【左傳僖二十四年】凡蔣邢茅。 又山名。【晉書成帝紀】蘇峻至于蔣山。 又水名。【水經注】涂水南與蔣谷水合流出蔣谿。 又姓。 又【韻會】菰蔣,亦作上聲。

蔤【申集上】【艸字部】蔤【唐韻】美畢切【集韻】莫筆切,□音密。荷本也。【爾雅釋草】荷,芙蕖。其本蔤。【註】莖下白蒻在泥中者。【何晏景福殿賦】茄蔤倒植。 又【集韻】覓筆切,音蜜。義同。或作藌、□。

蔥【申集上】【艸字部】蔥【集韻】葱古作蔥。註詳九畫。

蔦【申集上】【艸字部】蔦【唐韻】都了切,音鳥。寄生也。【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集韻】多嘯切,音釣。義□同。【說文】或从木作樢。

蔧【申集上】【艸字部】蔧【集韻】旋芮切,音彗。草名。【爾雅釋草】葥,王蔧。詳葥字註。 又【廣韻】徐醉切,音遂。義同。

蔨【申集上】【艸字部】蔨【唐韻】渠殞切,音窘。【爾雅釋草】蔨,鹿□。【註】今鹿豆也。【王磐野菜譜】蔨,野鹿豆。 又【廣韻】渠篆切,音圈。義同。 又【集韻】同菌。

蔩【申集上】【艸字部】蔩【集韻】夷眞切,音寅。【爾雅釋草】蔩,菟瓜。【疏】蔩苗及實似土瓜。土瓜卽王瓜也。 又【廣韻】以淺切,音演。又以脂切,音夷。義□同。

【寅集中】【巾字部】【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50
·下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30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