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莫郞切,音茫。勉也。【書洛誥】汝乃是不蘉,乃時惟不永哉。 又【集韻】彌登切,音瞢。義同。ARTX.CN
蘊【申集上】【艸字部】蘊【唐韻】於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縕。【玉篇】積也,聚也,蓄也。【詩大雅】蘊隆蟲蟲。又【檜風】我心蘊結。又【左傳隱三年】蘋蘩、薀藻之菜。【韻會】云:應作蘊。【註】蘊藻,聚藻,此草好聚生也。 又聚草以□火曰蘊。【韓詩外傳】里母朿蘊,請火于去婦之家。【前漢召信臣傳】□蘊火。 又【類篇】於問切,音慍。義同。 又【韻會】與怨通。【荀子富國篇】富有天下而無怨財。【註】怨同蘊。 又與宛通。【荀子富國篇】使民夏不宛暍。【註】宛讀爲蘊。 又與縕通。【易繫辭】乾坤其易之縕耶。又【羣經音辨】紆云切,音氳。蘊淪,波也。【爾雅釋水】小波爲淪。【註】言蘊淪。 又讀入聲。【莊子齊物論】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註】於積反。 又【集韻】烏昆切,音溫。【揚子方言】饒也。
蘋【申集上】【艸字部】蘋【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說文】本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疏】韓詩云,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改釋文。〔【呂氏春秋】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謹按原文海字屬上文不屬本句,今省海字。
蘌【申集上】【艸字部】蘌【唐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音語。蘌蘙也。【張衡東京賦】于東則洪池淸蘌。【註】蘌,在池水上作室,可用棲鳥,入則捕之。 又地名。【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註】蘌兒在吳越界,今爲鄕也。考證:〔【張衡東京賦】于東則拱池淸蘌。〕 謹照原文拱池改洪池。〔【史記建元侯者年表索隱註】蘌况在吳越界。〕 謹照原書建元下增以來二字。省索隱二字。蘌况改蘌兒。
蘍【申集上】【艸字部】蘍【篇海】同薰。
【寅集下】【彳字部】【集韻】田黎切,音啼。屖,休息也。
虬【申集中】【虫字部】虬【直音】同虯。詳虯字註。ARTX.CN
蘘【申集上】【艸字部】蘘〔古文〕□【唐韻】汝陽切,音穰。【說文】蘘荷也,一名葍蒩。【本草註】今人呼赤者爲蘘荷,白者爲覆苴,蓋食以赤者爲勝,入藥以白者爲良,同一種耳。【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急就篇註】蘘荷,莖葉似薑,其根香而脃,可以爲菹,又治蠱毒。【柳宗元詩註】蘘荷性好隂,在木下生者尤美,故《潘岳閒居賦》曰:蘘荷依隂。 又【集韻】思將切。同葙。奴當切。同蘘。互詳葙、蘘字註。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茈薑蘘荷。〕 謹照原文子虛賦改上林賦。
蘙【申集上】【艸字部】蘙【唐韻】【正韻】□於計切,音翳。蘙薈,草盛貌。 又【集韻】草名。
蘚【申集上】【艸字部】蘚【唐韻】息淺切,音癬。苔蘚也。【本草】屋遊,一名瓦蘚。又【述異記】苔草亦呼宣蘚。【韻會】蘚,垣衣。一曰白草名。
蘛【申集上】【艸字部】蘛【唐韻】余六切,音育。茂也。【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註】敷蘛,花開貌。 又【集韻】容朱切。【篇海】同萮。【玉篇】亦作□。
蘜【申集上】【艸字部】蘜【集韻】同菊。【唐韻】作蘜。蘜字勹内从禾作。
蘝【申集上】【艸字部】蘝【正字通】俗蘞字。
蘞【申集上】【艸字部】蘞【唐韻】力鹽切,音廉。蔓草。【詩唐風】葛生蒙楚,蘞蔓于野。【疏】蘞似括樓,葉盛而細。 又良冉切,音斂。【說文】同薟。白蘞,藥名。 又烏蘞莓。【本草】五葉如白蘞。 又【集韻】力驗切,音殮。義同。 又虛嚴切,音杴。詳薟字註。 或作蘞蘞字从□作。。
蘟【申集上】【艸字部】蘟【集韻】倚謹切,音隱。【類篇】蘟荵,菜名,似蕨。【管子地員篇】其種蘟荵。詳荵字註。
蘠【申集上】【艸字部】蘠【集韻】【韻會】□慈良切,音戕。【說文】蘠蘼。【爾雅釋草】蘠蘼。【疏】一名虋冬。 又【唐韻】同薔。【爾雅釋草】蔱薔。【疏】蔱蘠,今作□,字之誤也。 又治蘠,見菊字註。 又【韻會】東蘠。見薔字註。考證:〔【爾雅釋草】蘠蘼。【注】一名虋冬。〕 謹照原文注改疏。
蛡【申集中】【虫字部】蛡【唐韻】與職切【集韻】逸職切,□音弋。蛡蛡,蟲行貌。 又【類篇】蜂也。【揚子太□經】蛡大螮小。 又【玉篇】音詡。義同。
蘡【申集上】【艸字部】蘡【集韻】於莖切,音罌。【玉篇】草名。【博雅】燕薁,蘡舌也。【本草】蘡薁,蔓生,苗葉與蒲萄相似而小。 又蘡子。【爾雅疏】五味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
蘢【申集上】【艸字部】蘢【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音朧。【玉篇】草名。【說文】天蘥也。【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註】蘢、斥□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淮南子俶眞訓】□紛蘢蓯。【註】蘢蓯,聚會也。【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註】蘢茸,聚貌。
【酉集下】【邑字部】【集韻】於驚切,音英。地名。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丁定切,音訂。竹器。
蘣【申集上】【艸字部】蘣【集韻】他貢切,音痛。【博雅】好也。 又【唐韻】天口切,偸上聲。義同。 又禾苗出也。
【備考】【子集】【人字部】【海篇】音姚。
蘤【申集上】【艸字部】蘤【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又【韻補】旁禾切,音婆。【張衡思□賦】天地絪縕,百卉含蘤。鳴鶴交頸,雎鳩相和。 又【字詁】蘤,古花字。
蘥【申集上】【艸字部】蘥【唐韻】以灼切,音藥。【玉篇】雀麥也。【爾雅釋草】蘥,雀麥。【註】卽燕麥。【本草】苗似小麥而弱,實似穬麥而細。 又【說文】蘢,天蘥。見蘢字註。
蘦【申集上】【艸字部】蘦【唐韻】郞丁切,音靈。【說文】大苦也。【爾雅釋草】蘦,大苦。【疏】今甘草也。或曰與苓同,《詩》采苓采苓是也。 又通零。【爾雅釋詁】落也。【楚辭遠遊】悼芳草之先蘦。 亦作蕶。ARTX.CN
【寅集中】【巾字部】【正字通】俗幔字。
蘧【申集上】【艸字部】蘧〔古文〕□【唐韻】强魚切【集韻】權俱切【韻會】求於切,□音渠。蘧麥也。【爾雅註】卽瞿麥。 又【爾雅釋草】出隧,蘧蔬。【註】蘧蔬,似土菌,生菰草中。 又地名。【後漢郡國志】齊國西安有蘧丘里,古渠丘。 又亭名。【水經注】長垣縣有蘧亭。 又姓。【通志氏族略】衞大夫蘧瑗之後,漢有大行令蘧正。 又【集韻】臼許切,音巨。草名。 又其遽切,音詎。有形貌。【莊子齊物論】昔莊周夢爲蝴蝶,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韻會】蘧蘧,自得貌。讀平聲。【集韻】讀去聲,字亦或作據。
蘨【申集上】【艸字部】蘨【唐韻】【正韻】□餘招切,音遙。【說文】草盛貌。通作繇。【書禹貢】厥草惟繇。 又【韻會】夷周切,音由。義同。 【集韻】作□。
蘩【申集上】【艸字部】蘩【唐韻】附袁切,音煩。【玉篇】白蒿也。【爾雅釋草】蘩,皤蒿。【韻會】陸璣曰:春始生香,美可蒸食,秋名曰蒿,可以爲葅。【詩周南】于以采蘩。又【豳風】采蘩祁祁。【傳】蘩所以生蠶。【正字通】蠶未出,煑蘩以沃之,則易出。 又【韻補】汾沿切。【左思蜀都賦】攢蔣叢蒲,淥菱江蓮。雜以蘊藻,揉以蘋蘩。
蘪【申集上】【艸字部】蘪【唐韻】武悲切,音眉。【說文】蘪蕪。【爾雅釋草】蘄芷蘪蕪。【註】芎藭苗也。一名薇蕪。【管子地員篇】五臭疇生,蓮與蘪蕪,藁本白芷。【左思蜀都賦】蘪蕪布濩于中阿。【博物志】諸物之相似亂者,蛇牀之亂蘪蕪。 又【爾雅釋草】蘪從水生。【疏】草從水生曰蘪。 又【揚子方言】蘪,無也。【註】謂草穢蕪也。 又【韻會】忙皮切,音麋。義同。○按蘪蕪蘪字,《說文》从艸麋聲,《楚辭》作蘼,《相如賦》作,同異雜出,不能歸一。然考《爾雅》《說文》作蘪,《五經文字》有蘪字,無蘼字,宜從經典爲正。
【丑集下】【女字部】【廣韻】【集韻】□力竹切,音六。女字。
【寅集下】【弓字部】【集韻】與弛同。
蘫【申集上】【艸字部】蘫【集韻】盧甘切,音藍。【說文】瓜葅也。一曰水淸。 又【廣韻】呼濫切,音。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姑三切,音甘。心伏也。通作甘。
蘬【申集上】【艸字部】蘬〔古文〕□【唐韻】【集韻】□丘追切,音巋。【玉篇】大蘢古也。【爾雅釋草】紅蘢古,其大者蘬。 又【博雅】葵也。 又【說文】薺實也。 又馬蓼,似蓼而大也。【集韻】亦作□。 又【韻會】詡鬼切,音卉。人名。【荀子堯問篇】其在中蘬之言也。【註】中蘬與仲虺同。
蘭【申集上】【艸字部】蘭【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 又【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又【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 又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膽藏也。 又布名。【華陽國志】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 又人名。【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謂之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謂以技妄遊,義與闌同。 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太守蘭廣。 又萑蘭。【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萑蘭,淚闌干也。 又芄蘭。【揚子太□經】陽氣親天,萬物芄蘭。【註】芄蘭,茂密也。 又通欄。【後漢東夷傳】徙于馬蘭。【註】蘭卽欄。 又通斕。【吳志孫權傳】童謠曰:黃金車,斑蘭耳。 又【韻補】陵延切,音連。【宋玉招】川谷徑複流潺湲,光風轉蕙氾崇蘭,經堂入奧塵朱筵。
虳【申集中】【虫字部】虳【玉篇】九勿切。鼠也。 又音的。義同。○按與鼠部字音異義同。
蘮【申集上】【艸字部】蘮【唐韻】【集韻】□居例切,音罽。【玉篇】蘮蒘,似芹。【爾雅釋草】蘮蒘,竊衣。詳蒘字註。【王逸九思】蘮蒘兮靑蔥。 又【集韻】【類篇】□其例切,音偈。義同。
蘯【申集上】【艸字部】蘯【直音】音義與蕩同。
蘱【申集上】【艸字部】蘱【唐韻】【韻會】□力遂切,音類。【爾雅釋草】蘱□蕫。【註】蘱似蒲而細。 又【博雅】蘱,□□也。 又地名。【公羊傳宣十年】公孫邾父帥師代邾婁取蘱。 【字彙補】或讀作媿。蘱字原从□作。□字原从貝,不从又作。
蘲【申集上】【艸字部】蘲【集韻】同虆。或作蔂。
蝂【申集中】【虫字部】蝂【唐韻】布綰切【韻會】【正韻】補綰切,□音板。蝜蝂,蟲名。【玉篇】本作版。【爾雅釋蟲】傅,負版。【註】未詳。柳宗元有《蝜蝂傳》。詳蝜字註。
蝃【申集中】【虫字部】蝃【唐韻】同螮。【詩衞風】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又職悅切,音拙。蜘蛛也。【爾雅□鼄註】江東呼蝃蝥。 又【集韻】都括切,音掇。義同。
蝄【申集中】【虫字部】蝄【玉篇】武兩切。同蛧。
蝇【申集中】【虫字部】蠅【唐韻】【集韻】□余陵切,音僌。【說文】蟲之大腹者。【陸佃云】蠅交其前足,有絞繩之狀。【埤雅】靑蠅亂色,蒼蠅亂聲。【詩小雅】營營靑蠅。【箋】蠅之爲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喩佞人變亂善惡也。【後漢隗囂傳】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卽託驥尾,可以絕羣。【揚子方言】蠅,東齊謂之羊。【十六國春秋】苻堅議赦,有一大蠅入自窗閒,集于筆端。俄有衣黑小人,大呼:官今大赦。卽向蒼蠅也。 又蠅虎。【古今注】蠅虎,蠅狐也。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蠅。一名蠅蝗,一名蠅豹。 又人名。【列子湯問篇】甘蠅,古之善射者。 【集韻】或作□。考證:〔【列子殷湯篇】〕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直倫切【集韻】重倫切,□音。【玉篇】美也。【廣韻】純美酒也。【集韻】純酒。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 又【廣韻】常倫切【集韻】殊倫切,□音純。與醇同。中国古籍全录
□【未集上】【米字部】□【字彙補】呂支切,音貍。【黃香九宮賦】操巨□之礉弩。【註】巨□,弩名也。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徒渾切,音屯。【說文】榜也。 又【類篇】丁練切,義同。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借官切【集韻】祖官切,□音鑽。【玉篇】直轅也。【集韻】車衡三束也。【廣韻】同□。
蝈【申集中】【虫字部】蟈【唐韻】【韻會】□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蝉【申集中】【虫字部】蟬【唐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禪。【揚子方言】蟬,楚謂之蜩。【古今注】齊王后忿死,尸變爲蟬。登庭時嘒唳而鳴,王悔恨,故世名蟬曰齊女也。【大戴禮】蟬飮而不食。【酉陽雜俎】蟬未蛻時名復育。【蠡海集】蟬近陽,依于木,以隂而爲聲。 又【後漢輿服志】侍中中常侍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古今注】貂者,取其有文采而不炳煥。蟬,取其淸虛識變也。 又蟬嫣,連也。【前漢揚雄傳】有周氏之蟬嫣兮,或鼻祖于汾隅。 又【揚子方言】蟬,毒也。 又車名。【鹽鐵論】推車之蟬攫,負子之敎也。【註】許愼曰:蟬攫,車類也。 又人名。【大戴禮】顓頊產窮蟬。 又與嬋通。【成公綏嘯賦】蔭脩竹之蟬蜎。 又【集韻】財仙切,音錢。同□,蟲名。 又田黎切,音提。地名。【前漢地理志】樂浪郡黏蟬。 又【正韻】上演切,音善。蜿蟬,舞盤曲貌。【王逸九思】乗六蛟兮蜿蟬。【註】羣蛟之形也。 或作蟺。
蝌【申集中】【虫字部】蝌【唐韻】【集韻】【韻會】□苦禾切,音科。蝌蚪。本作科。【爾雅釋魚】科斗,活東。【疏】蝦蟇子。此蟲一名科斗,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似之,故孔安國皆云科斗文字是也。【本草】一名懸針,一名水仙子。【李時珍曰】蝌蚪,狀如河豚,頭圓,身上靑黑色,始出有尾無足,稍大則足生尾脫,治疥瘡,又可染鬚髮。【爾雅翼】月大盡生前兩足,月小盡生後兩足。
蝍【申集中】【虫字部】蝍【唐韻】子力切【集韻】節力切,□音卽。蝍蛆,蜈蚣也。詳蛆字註。 又蝍□。【博雅】蝍□,尺蠖也。 又蝍蛉。【博雅】蝍蛉,倉螘也。 又【廣韻】資悉切,音喞。飛蟲名。
蝎【申集中】【虫字部】蝎【唐韻】胡葛切【集韻】何葛切,□音褐。【說文】蝤蠐也。【爾雅釋蟲】蝤蠐,蝎。【又】蝎,蛣□。【註】木中蠹蟲。【又】蝎,桑蠹。【註】卽蛣□。【嵆康荅難養生論】蝎盛則木朽。【曹植藉田論】封人有以輕鑿修鉤去樹之蝎者,曰:不識天下亦有蝎乎。曰:三苗、共工,非堯之蝎與。【劉勰新論】身之有慾,如樹之有蝎。【揚子方言】蝎,噬逮也,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又餅名。【釋名釋飮食】餅名有蝎餅。 又【集韻】胡公切,音洪。籀文虹字。考證:〔【爾雅釋蟲】蝎,蛣。【註】木中蟲。【又】蝎,桑蠹。【註】卽蛣。〕 謹照原文兩蛣□改蛣□。木中下增蠹字。〔【揚子方言】蝎,噬逮也,東齊曰蝎,北燕曰噬逮。〕 謹按此係釋訓詁與上下文釋蟲名者不類,謹將此段移置下文如樹之有蝎下,加又字以别之。又按方言原文北燕曰噬爲句,逮通語也爲句不連讀。今省逮字。〔【嵆康客難養生論】〕 謹照原文客改荅。
蝏【申集中】【虫字部】蝏【集韻】唐丁切,音亭。蝏。詳字註。 又蜻蝏。【本草】一名蜻蛉。詳蜻字註。
蝐【申集中】【虫字部】蝐【集韻】莫佩切,音妹。與瑁同。【類篇】瑇瑁,龜屬。或从虫。 又莫代切,音。義同。
蝑【申集中】【虫字部】蝑【唐韻】相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說文】蜙蝑也。【爾雅釋蟲】蜤螽,蜙蝑。【揚子方言】舂黍謂之蜙蝑。互詳蜙、蚗二字註。 又【集韻】寫與切,音湑。象呂切,音敘。義□同。 又【廣韻】司夜切,音卸。鹽藏蟹。 【集韻】或作□□□。中国古籍全录
蝒【申集中】【虫字部】蝒【唐韻】武緣切【集韻】彌延切,□音綿。【說文】馬蜩。 或作□。【類篇】又作□。
螐【申集中】【虫字部】螐【集韻】汪胡切,音烏。螐蠋,蟲名,通作烏。【爾雅釋蟲】蚅,烏蠋。詳蚅字註。
蝓【申集中】【虫字部】蝓【唐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音兪。【說文】螔蝓也。【爾雅釋魚】蚹蠃,螔蝓。【註】卽蝸牛也。【儀禮土冠禮註】蠃醢,螔蝓醢。 又【揚子方言】蜘蛛謂之螔蝓。 又【類篇】夷周切,音猶。義同。或作□。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ARTX.CN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集韻】□他玷切,音忝。鄕名,在濟北蛇丘縣。
【寅集下】【弓字部】【集韻】【韻會】□迄葉切,音脅。【集韻】弓强。 又【廣韻】虛業切【集韻】虛涉切,□音偞。【玉篇】弓弽也。【集韻】射決也。一作弽。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此忍切,音笉。小竹。
□【未集中】【糸字部】□【玉篇】同紼。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胡讒切,音咸。稻不粘者。 又【廣韻】古甜切【集韻】堅嫌切,□音兼。義同。一曰靑稻白米。 又【集韻】賢兼切,音嫌。稻名。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丑吏切,音呬。心不安也。ARTX.CN
【酉集上】【言字部】【等韻】七玉切,音促。言急也。【正字通】通用促。
【酉集下】【車字部】【廣韻】息流切【集韻】思流切,□音修。【玉篇】□,載喪車。
虍【申集中】【虍字部】虍〔古文〕□【唐韻】荒烏切,音呼。【字林】虎文也。【六書正譌】象其文章屈曲也。 又【通志六書略】象虎而刳其肉其皮之形。【類篇】凡虍之類皆从虍。○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虍虎虤分作三部,今从《字彙》《正字通》倂入。中国古籍全录
虎【申集中】【虍字部】虎〔古文〕□虝□【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
虏【申集中】【虍字部】虜【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虐【申集中】【虍字部】虐〔古文〕□□【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音瘧。【增韻】苛也。【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 又災也。【書盤庚】殷降大虐。【傳】我殷家于天降大災。 又【說文】殘也。【左傳襄十八年】陵虐神主。【註】數伐魯,殘民人。 又【韻補】宜照切,叶去聲。【毛詩】匪用爲敎,覆用爲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史記敘傳】子羽暴虐,漢行功德。 【類篇】本作□,亦作、□。
虑【申集中】【虍字部】虑【玉篇】房七切。愁貌。(慮)【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據切,音鑢。【說文】謀思也。从思,虍聲。思有所圖曰慮,慮,猶縷也。【增韻】憂也,疑也。【書太甲】弗慮胡獲。【註】欲其謹思之也。【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謂處事精詳。 又度也。【揚子太□經】立督慮也。【註】督,正也。慮,度也。運以正度也。 又總計曰亡慮。【前漢書註】舉凡之辭,言不待計慮而知其大凡也。 又軍前所持幡曰慮無。【左傳宣十二年】前茅慮無。【註】慮有無也。【正義】明爲思慮其所無之事,使知而爲之備也。 又【釋名】慮,旅也,旅,衆也。【易繫辭】一致而百慮。【註】慮及衆物,以一定之也。 又姓。【左傳】南蒯臣慮癸。 又【廣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正韻】思慮也。【淮南子原道訓】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爲蓋,以地爲輿。 又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也。 又地名。隆慮,在河內。無慮,在遼東。取慮,在臨淮。且慮,在遼西。昌慮,在海東。隆音林,取音趣,且音苴。 又【古今字考】兩舉切,音呂。【箕山歌】日月運照,靡不記睹。游放其閒,何所却慮。 又【正字通】盧谷切,音錄。【唐書百官志】大理寺掌折獄詳□,凡繫囚,五日一慮。【前漢雋不疑傳】每行縣,錄囚徒還。【師古註】錄囚,今云慮囚,本錄聲之去者耳。近俗不曉其意,訛爲思慮之慮,失其源矣。◎按師古此言近於識字,而實未通韻。惟未通韻,亦未爲識字之源也。蓋每字原具四聲,如慮字從平聲起韻,閭呂慮錄,則閭字爲慮字之平,呂字爲慮字之上,錄字爲慮字之入也。慮本訓謀思,然兼有詳審之義,故漢書錄囚亦卽慮囚也。慮字原具入聲,有錄音,豈必專屬去聲,爲得字之源乎。 又叶郞古切,音魯。【楚辭九章】惟佳人之獨懷兮,折芳椒以自處。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〇按本从思,《說文》玉篇都入思部。字彙倂入心部,取其便考。(慮)考證:〔【大學】安而后能慮。【朱註】處事精詳也。〕 謹照原文改爲謂處事精詳。
【酉集下】【邑字部】【集韻】同鄖。【左傳宣四年】若敖娶於。【註】本作鄖。中国古籍全录
虒【申集中】【虍字部】虒【唐韻】息移切【集韻】相支切,□音斯。【說文】委虒,虎之有角者。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緜虒。 又上虒,亭名。【水經注】斷梁城卽上虒亭也。 又下虒,臺名。【劉歆遂初賦】過下虒而歎息兮,悲平公之作臺。 又虒祁,宮名。【左傳昭八年】晉平公築虒祁之宮。 又【類篇】田黎切,音題。虒奚,縣名。 又丈尔切,音豸。【司馬相如上林賦】偨池茈虒。【註】茈虒,不齊也。 【直音】作虒虒。虒字中的虎从人作,虒字从⺁从□作。
虓【申集中】【虍字部】虓【唐韻】許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虛交切,□音哮。【說文】虎鳴也。【詩大雅】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傳】虎之自怒虓然。【晉書王戎傳】戎年六七歲,宣武場觀戲,猛獸大檻中虓怒震地。 又【類篇】一曰師子也。 又【韻會】亦作唬。【韓愈征蜀聮句】下書遏雄唬。 或作猇。
虔【申集中】【虍字部】虔【唐韻】【集韻】【韻會】□渠焉切,音乾。【說文】虎行貌。 又【爾雅釋詁】虔,固也。【書呂□】奪攘矯虔。【疏】若固有之。言取得人物,若已自有也。 又敬也。【魯語】少采夕月,與太史司載糾虔天□。 又椹也。【詩商頌】方斲是虔。 又【博雅】惠也,少也。 又殺也。【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陲。 又【玉篇】强取也。 又端正貌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留虔氏,黃帝之後。 又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雩都贑縣,唐置虔州。 又叶眞韻,音勤。【高彪詩】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皇綱,董此不虔。
處【申集中】【虍字部】"【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又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 【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又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又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又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又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又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又【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又【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又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 【說文】作処。 【廣韻】俗作。
考證:〔【詩王風】其後也處。〕 謹照原書王風改召南。"
【酉集中】【走字部】【集韻】敕倫切,音杶。【類篇】走貌。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奴店切,音念。竹索。同□。 又【類篇】諾叶切。與□義同。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一監切【集韻】於監切,□音懕。憸。多意氣貌。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愛也。 又【集韻】衣檢切,音奄。義同。或作□。 又【廣韻】於劒切【集韻】於瞻切,□音俺。甘心也。
虖【申集中】【虍字部】虖【唐韻】荒烏切【韻會】荒胡切,□音呼。【玉篇】哮虖也。 又歎辭也。【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歟。【師古註】虖讀曰呼。 又水名。【山海經】木馬之水,東北流注于虖沱。 又【類篇】後五切,音戸。人名。【莊子山木篇】孔子問子桑虖。 又【廣韻】况于切,音吁。虎吼也。 又【集韻】乎,古作虖。【前漢□法志】引《論語》攝乎大國之閒作虖。【汲黯傳】寧令從諛承意陷主于不義虖。【宣帝紀】《書》不云虖:鳳皇來儀,庶尹允諧。 又【集韻】經切,音馨。【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虖池嘔夷。【註】虖,香□切。池,徒多切。 【說文】作□。中国古籍全录
虘【申集中】【虍字部】虘【集韻】才何切,音醝。【玉篇】同。
虙【申集中】【虍字部】虙【唐韻】【集韻】【韻會】□房六切,音服。【說文】虎貌。 又【廣韻】古與伏通。【正韻】虙犧氏,以能馴虙犧牲也。 又與宓通。【顏氏家訓】孔子弟子虙子賤爲單父宰,卽虙犧之後。俗字亦爲宓,今兗州永昌郡,舊單父地是也。東門有子賤碑,漢世所立,乃云濟南伏生卽子賤之後,乃知虙與伏古來通,字誤以爲宓。【前漢司馬相如傳】靑琴虙□之徒。【師古註】虙與伏字同,字本作虙也。中国古籍全录
虚【申集中】【虍字部】虛〔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 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又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又【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又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酉集中】【足字部】【廣韻】【集韻】□他□切,音透。索彄也。【類篇】自投也。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丘蓋切,音嘅。車聲。 又丘葛切,音磕。輷,車聲。 或从曷。【正字通】俗轄字。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矧視切,音矢。石墮聲。
玊【午集上】【玉字部】玊【正韻】玉玊二字不同。點在下畫之旁者,寶玉字也。點在中畫之旁者,須玊,許救,息六三切。玊工也。朽玊也。又國名。又人姓。俗書玊玉不辨。【正字通】禮六工,土金木石艸獸皆名工。琢玉者謂之玊工,猶剡木者謂之木工。因物殊名,不必別制玊字爲琢玊者之稱,讀玊爲粟齅二音也。今玉工通作玉,不作玊,益見玊爲贅文。雖載《正韻》,後世不信從也。
虛【申集中】【虍字部】虛〔古文〕□【唐韻】朽居切【集韻】【正韻】休居切,□音噓。空虛也。 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註】六虛,六位也。【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註】虛,縱也。 又孤虛。【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又星名。【書堯典】宵中星虛。 又姓。【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又虛無,山名。【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又【廣韻】去魚切,音祛。【說文】大丘也。【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又地名。【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註】宋地。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又次也。【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又【韻補】喜語切,音許。《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又叶虛王切。【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干祿字書】通作虚。
蚸【申集中】【虫字部】蚸【玉篇】力的切。【爾雅釋蟲】蟿螽,螇蚸。【註】蚸,音歷。今俗呼似蜙而細長,飛翅作聲者爲螇蚸。 又【集韻】昌石切,音斥。【類篇】細積切,音昔。義□同。 【唐韻】作蝷。
虜【申集中】【虍字部】虜【唐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虜掠也。【漢書晉灼註】生得曰虜,斬首曰獲。 又地名。【水經注】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世謂之虜城。 【六書正譌】生得者,則以索貫而拘之,故字从毌从力。俗从男,非。
虞【申集中】【虍字部】虞〔古文〕□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又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又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宮以安之。 又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又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又【玉篇】有也,專也。 又【正韻】慮也,測也。 又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又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又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又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又【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與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又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考證:〔【揚雄長楊賦】復三王之日。〕 謹照原文日改田。
號【申集中】【虍字部】號【唐韻】【正韻】胡刀切【集韻】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小雅】載號載呶。【傳】號呶,號呼讙呶也。 又哭也。【易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周語】夫婦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逃于褒。 又雞鳴也。【晉書律歷志】雞始三號。 又【廣韻】胡到切,音号。名號也。【公羊疏】春秋貴賤不嫌同號。【註】通同號稱也。【白虎通】春秋傳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擇天下之美號,以爲號也。【周禮春官大祝】掌辨六號。【註】號謂尊其名,更爲美稱。又【夏官大司馬】家以號名。【註】鄕遂之屬謂之名,家之屬謂之號。又【冢人】詔其號。【註】謂諡號。 又號令也。【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又號召也。【齊語】使周游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土。 又叶胡溝切。【皮日休悼賈文】臨汨羅之漾漾兮,想懷沙之幽憂。森樛羅以蓊鬰兮,時逬狖以相號。 【集韻】本作号,又作唬。 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號,□俗字。號字从□作。
□【未集中】【糸字部】□【金石韻府】俗字。
虠【申集中】【虍字部】虠【玉篇】音姣。虎聲。ARTX.CN
虡【申集中】【虍字部】虡〔古文〕□【唐韻】其呂切【韻會】臼許切,□音巨。【廣韻】同□,飛□,天上神獸,鹿頭龍身。《說文》云鐘鼓之柎也。【玉篇】鐘磐之□,以猛獸爲飾也。【詩大雅】虡業維樅。【傳】植者曰虡,橫者曰栒。【前漢司馬相如傳】立萬石之虡。【師古註】立一百二十萬斤之虡,以懸鐘也。 或作簴。【爾雅釋器】木謂之簴,所以挂鐘磬。 又作□。【後漢輿服志】□文畫輈。 【說文】本作□。【玉篇】作□。【集韻】亦作鐻、□。
虢【申集中】【虍字部】虢【唐韻】【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音□。【說文】虎所攫畫明文也。 又國名。【廣韻】周封虢仲于西虢,秦屬三川郡,唐武德中爲虢州。【左傳隱元年】虢叔。【註】虢國,今滎陽縣。應劭曰:今虢亭是也。又【昭七年】齊侯次于虢。【註】虢,燕境。 又姓。【左傳】晉大夫虢射。【高誘戰國策註】虢卽古郭氏。 【六書正譌】俗作□,非。□字原从虎作。
虣【申集中】【虍字部】虣【唐韻】【集韻】□薄報切,音暴。【六書正譌】强侵也,虐也,猛也。【周禮地官胥師】司虣。【疏】司虣主在市虣亂。【地官司市】以□罰禁虣而去盜。【前漢五行志】作威虣害。【鮑昭蕪城賦】伏虣藏虎。 【集韻】通作暴。
虤【申集中】【虍字部】虤【唐韻】五閑切【集韻】牛閑切,□音訮。【說文】虎怒也。 又【集韻】胡犬切,音泫。義同。
虥【申集中】【虍字部】虥【唐韻】【集韻】士限切【韻會】士版切,□音棧。【玉篇】貓也,字亦作虦。【爾雅釋獸】虎竊毛謂之虦貓。【韓愈詩】下言人吏稀,唯足彪與虥。 又【廣韻】昨閑切,音孱。士諫切,音輚。義□同。
虦【申集中】【虍字部】虦【篇海類編】與虥同。
虧【申集中】【虍字部】虧【唐韻】去爲切【集韻】【韻會】驅爲切,□音□。【說文】氣損也。【徐曰】气闕,則其出舒遲,故字从亐。【廣韻】缺也。【史記蔡澤傳】月滿則虧。【晉書律歷志】月在外道,先交後會者,虧蝕西南角起。 又與羲通。【六書正譌】伏羲,古作虙虧。
【寅集下】【彡字部】【集韻】倉案切,音璨。文彩盛貌。中国古籍全录
虨【申集中】【虍字部】虨【唐韻】方閑切,音斒。虎文也。俗作□。 又人名。【晉書江統傳】統子虨官尚書僕射。 又普巾切,音砏。府巾切,音豳。義□同。 【類篇】或作□。
虩【申集中】【虍字部】虩【唐韻】山責切,音摵。虎驚貌。 又【集韻】迄逆切,音謋。恐懼也。【說文】《易》履虎尾虩,虩,恐懼。 又【玉篇】蠅虎蟲。
虪【申集中】【虍字部】虪【唐韻】【集韻】□式竹切,音叔。【爾雅釋獸】虪,黑虎。【左思吳都賦】暴虪。【張協七命】拉虪,挫解豸。 又【廣韻】余六切,音育。義同。 【類篇】或省作□。
虯【申集中】【虫字部】虯【唐韻】【集韻】渠幽切【正韻】渠尤切,□音觩。【說文】龍子有角者。【楚辭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司馬相如大人賦】驂赤螭靑虯之□蟉蜿蜒。 又【廣韻】居幽切,音樛。義同。 又【集韻】巨小切,音。【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騰蛇蟉虯而繞榱。 又【韻補】叶去九切,丘上聲。《李尤平樂觀賦》云:有仙駕雀,其形蚴虯。騎驢馳射,狐兔驚走。考證:〔【王逸魯靈光殿賦】〕 謹照原文逸改延壽。
虰【申集中】【虫字部】虰【唐韻】宅耕切【集韻】除耕切,□音橙。【廣韻】同朾。【爾雅釋蟲】蠪朾螘。 又當經切,音丁。【爾雅釋蟲】虰蛵負勞。見蛵字註。 又癡貞切,音稱。【玉篇】同蟶。ARTX.CN
虱【申集中】【虫字部】虱【直音】與蝨同。【篇海】作虱。又【釋典】佉盧虱吒,隋言驢脣,仙人名也。虱字从⺄从虫作。
【酉集下】【酉字部】【正字通】俗酗字。
虴【申集中】【虫字部】虴【唐韻】【集韻】□陟格切,音磔。虴蛨,蟲名。蚣蝑也。 又側伯切,音窄。蟬屬。【說文】虴蜢,草上蟲也。詳蜢字註。【六書正譌】別作蚱,非。 又【集韻】與□、同。土虴。詳字註。
虵【申集中】【虫字部】虵【唐韻】俗蛇字。
虷【申集中】【虫字部】虷【唐韻】胡安切【集韻】河干切,□音寒。【莊子秋水篇】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註】虷,井中赤蟲也。 又【正韻】居寒切,音干。蟲侵物。【類篇】犯也。【前漢鮑宣傳】白虹虷日。
虹【申集中】【虫字部】虹【唐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說文】螮蝀也。【禮月令】季春,虹始見。孟冬,虹藏不見。【淮南子說山訓】天二氣則成虹。【後漢郞覬傳】凡日旁氣色白而純者,名爲虹。 又【字彙補】宛虹,龍也。 又草名。【拾遺記】背明國有虹草,花似朝虹之色。 又劒名。【魏文帝序】造百辟寶劒三,其一曰流彩虹。 又【集韻】【正韻】□胡江切,音降。與訌同。潰亂。一曰爭訟相陷入之言也。【爾雅釋言】虹,潰也。【詩大雅】彼童而角,實虹小子。 又【廣韻】古巷切,音絳。【元稹送客遊嶺南詩】山頭虹似巾。 又縣名,在泗州。【後漢郡國志】沛國虹。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義同。 又胡貢切,音鬨。虹洞,相連也。【枚乗七發】虹洞兮蒼天。【馬融廣成頌】天地虹洞。 又【韻補】戸孔切,音汞。【郭璞鯨魚贊】壯士挺劒,氣激白虹。鯨魚潛淵,出而色悚。 【玉篇】籀文作□。
【寅集下】【彡字部】【玉篇】七曾切,噌平聲。毛張也。 又【集韻】七孕切,音蹭。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虺【申集中】【虫字部】虺〔古文〕虫【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音卉。【廣韻】蛇虺。【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詩邶風】虺虺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考證:〔【爾雅釋蟲】蝮虺。〕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苦遠切,音卷。【說文】粉也。與同。 又【集韻】胡官切,音桓。粉餌。
□【未集中】【糸字部】□【篇韻】同。
虻【申集中】【虫字部】虻【類篇】眉耕切,音盲。齧人飛蟲。【集韻】同蝱。
虼【補遺】【申集】【虫字部】虼【字彙補】音未詳。虼魯,國名。至江南,馬行七月。見《臝蟲錄》。
虽【戌集中】【隹字部】雖〔古文〕□【唐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又【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又【玉篇】推也。 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考證:〔【註】小雅棠棣曰,每有良朋〕 謹照原文小雅棠棣曰改詩曰。〔【吳語】吾雖之不能,去之不忍。〕 謹按原文作須不作雖。謹節去吳語以下十一字,而於上文少儀疏雖假令也下,照原文增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二句。〔又獸名。【于逖聞奇錄】傅宏業宰天台縣,有人獵得一獸,形如豕,仰鼻,長尾有岐,謂之怪。宏業識之曰,其名雖,非怪也。雨則縣于樹,以尾塞其鼻。驗之,果然。【註】雖,以醉反。〕 謹按仰鼻長尾乃爾雅所謂蜼非雖也。聞奇錄誤刻为雖不可從。今省此段謹改爲又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又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虾【申集中】【虫字部】蝦【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蝦蟆也。【史記龜筴傳】月爲□而相佐,見食于蝦蟆。【前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鼃蝦蟆鬭。【酉陽雜俎】蝦蟆無腸。 又蝦蟆護,鳥名。【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又車名。【南史殷琰傳】前右軍杜叔寶等□勸琰同逆,帝遣劉勔西討之,作大蝦蟆車,載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塹。 又蝦蛤,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見蛤字註。 又【集韻】虛加切,音鰕。蟲名。 又【篇海】與鰕通。【爾雅翼】蝦多鬚,善游而好躍。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梅蝦,梅雨時有之。蘆蝦,靑色,相傳蘆葦所變。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其鼻如鋸。【張衡南都賦】駮蝦委蛇。考證:〔【張衡南都賦】蛟蝦委蛇。〕 謹照原文蛟改駮。中国古籍全录
蚂【申集中】【虫字部】螞【玉篇】莫下切,音馬。蟲名。【正字通】馬蟥,俗作螞。
蚄【申集中】【虫字部】蚄【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方。虸蚄,蟲名,見虸字註。【韻會】通作方。【禮樂記】方以類聚。【註】方謂行蟲有識性,故稱方。 又【字彙補】《論衡》云:月毀于天,螺蚄臽缺。疑卽蚌也。
蚆【申集中】【虫字部】蚆【唐韻】普巴切【集韻】披巴切,□音葩。貝也。【爾雅釋魚】蚆博而頯。【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集韻】邦加切【廣韻】伯加切,□音巴。義同。考證:〔【爾雅釋魚】蚆博而。【註】者,中央廣。〕 謹照原文兩字□改頯。
【卯集中】【戈字部】【字彙補】余隴切,音勇。猛也。
蚇【申集中】【虫字部】蚇【唐韻】【集韻】□昌石切,音尺。蚇蠖,蟲名。詳蠖字註。 《易》作尺。中国古籍全录
蚈【申集中】【虫字部】蚈【正字通】俗蚈字。【唐韻】苦堅切【集韻】輕煙切,□音牽。蟲名,螢火也。【呂氏春秋】腐草化爲螢蚈。 又【淮南子兵略訓】故良將之卒,若蚈之足。【註】蚈,馬蠸也。蚈字从幵作。
蚉【申集中】【虫字部】蚉【直音】同蚊。
蚊【申集中】【虫字部】蚊〔古文〕蟁【唐韻】【正韻】□無分切,音文。【說文】囓人飛蟲也。【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又【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又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 【韻會】作蟁。【集韻】亦作□□。ARTX.CN
蚋【申集中】【虫字部】蚋【集韻】蜹字省文。詳蜹字註。
蚌【申集中】【虫字部】蚌【唐韻】【集韻】【正韻】□步項切,音棒。【說文】蜃屬。【爾雅釋魚】蚌含漿。【本草】生江漢渠瀆閒,殼堪爲粉。【呂氏春秋】月望,則蚌蛤實。【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拾遺記】隂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飛翔來去。 又【正韻】蒲浪切,傍去聲。義同。 又【唐韻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經歐絲野贊】女子鮫人。體近蠶蚌。出珠匪甲,吐絲匪蛹。化出無方,物豈有種。 又【集韻】白猛切,音□。與蠯通。 又敷容切,音丰。與蜂通。 或作蜯、蛖。
□【未集上】【竹字部】□【集韻】子六切,音蹙。笡逆槍也。同□、□。【廣雅】□謂之笡。 又【類篇】千繡切。義同。
蚍【申集中】【虫字部】蚍【唐韻】房脂切【韻會】頻脂切,□音毗。【玉篇】蚍蜉,大蟻。詳蟻字註。 又【集韻】普弭切,音芘。草名。似葵,紫色。【爾雅釋草】荍,蚍衃。或作芘。 又必至切,音畀。義同。 【說文】或作□。
蚎【申集中】【虫字部】蚎【唐韻】【集韻】□王伐切,音越。蟚蚎,似蟹而小。與□同。互詳蟚、□二字註。
蚑【申集中】【虫字部】蚑【唐韻】巨支切【韻會】翹移切,□音祇。【說文】蚑蚑,蟲行貌。【王褒洞簫賦】蚑行喘息。【註】凡生類之行皆曰蚑。【成公綏天地賦】蚑行蠕動,方聚類分。 又蟲名。【古今注】長蚑,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蚑。 又【正韻】去冀切,音器。亦蟲行貌。 又【類篇】渠羇切,音奇。義同。 【集韻】與跂通。
蚒【申集中】【虫字部】蚒【集韻】徒冬切,音赨。與彤同。 又【正字通】俗赨字,從丹。
蚓【申集中】【虫字部】蚓【唐韻】余忍切【集韻】【正韻】以忍切,□音引。【說文】螾或作蚓。【禮月令】蚯蚓出。【孟子】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本草】蚯蚓,一名曲蟺,一名土龍,入藥用。白頸是其老者。《爾雅》謂之螼螾,巴人謂之朐。【續博物志】蚯蚓長吟地中,江東謂之歌女。【埤雅】蚯蚓,土精,無心之蟲,與阜螽交。 又寒蚓。詳蜸字註。 又山蚓。【正字通】蛇名。大如蚓,有鱗,其尾如首。 【正韻】通作螾。【集韻】亦作□。
蚔【申集中】【虫字部】蚔〔古文〕□【唐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音衹。【說文】也。與□同。 又【玉篇】土蝱也。 又【集韻】陳尼切,音墀。與蚳通。 又丈爾切,音豸。義同。 或作□,古作□。
蚕【申集中】【虫字部】蚕【唐韻】【集韻】【正韻】□他典切,音腆。【爾雅釋蟲】螼蚓,蜸蚕。【註】卽蟺,江東呼寒蚓。【篇海】俗用爲蠶字,非。(蠶)【唐韻】昨含切【集韻】【韻會】【正韻】徂含切,□音□。絲蟲也。【說文】任絲也。【詩豳風】蠶月條桑。【書禹貢】桑土旣蠶。【淮南子天文訓】蠶珥絲而商絃絕。【博物志】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爾雅翼】蠶之狀,喙呥呥類馬,色斑斑似虎。初拂謂之蚝,以毛掃之,蠶尚小,不欲見露氣。桑葉著懷中令暖,然後切之得氣,則衆惡除也。【酉陽雜俎】食而不飮者蠶。 又原蠶。【埤雅】再蠶謂之原蠶,一名魏蠶,今以晚葉養之。 又紅蠶。蠶足於葉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蠶已老,則紅,故謂之紅蠶。 又野蠶。【後漢光武紀】野蠶成繭,被于山阜。 又華蠶。【述異記】園客種五色香草,啖華蠶,得繭一百二十枚,大如甕。 又【本草】石蠶,一名沙蝨,乃東澗水中細蟲。 又雪蠶,生隂山及峨嵋山,北人謂之雪蛆。 又金蠶,屈如指環,食故緋帛錦,如蠶之食葉也。 又蠶室。【晉書禮志】皇后親乗車東郊苑中蠶室祭蠶神。 又蠶神。【爾雅翼】今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 又人名。【成都記】蠶叢氏,蜀君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蜀郡蠶陵。【國名記】彭之遵縣有蠶厓。 又蠶繭,草名。【本草】治腫脹。
蚖【申集中】【虫字部】蚖【唐韻】【集韻】□愚袁切,音元。【說文】蠑蚖,蛇醫,以注鳴者。互詳蜙、蜴二字註。 又【韻會】吾官切,音刓。【廣韻】毒蛇。本草,蚖與蝮同類,卽虺也。 亦作螈,俗譌作□。
【寅集下】【彡字部】【唐韻】莫卜切,音穆。【說文】細文也。 又【集韻】亾幽切,謬平聲。義同。
【酉集下】【車字部】【集韻】蒲蒙切,音蓬。車聲也。
蛪【申集中】【虫字部】蛪【唐韻】苦結切【集韻】詰結切,□音挈。蛪蠅,蟲。 又吉屑切,音結。【玉篇】蛪蚼,似蟬而小。 又【正韻】魚列切,音臬。【類篇】與蜺同。【史記天官書】其蛪者類闕旗。 【集韻】或作□。
蚗【申集中】【虫字部】蚗【唐韻】【韻會】□古穴切,音玦。蛥蚗、蟪蛄,蟲名。【博雅】蛥蚗,蜤也。 又【說文】於悅切。□蚗,蛁□也。 又【韻會】一曰龍屬。 又與蛟通。【史記龜筴傳】蚗龍伏之。【索隱註】蚗當爲蛟。
蚘【申集中】【虫字部】蚘【集韻】于求切,音尤。蚩蚘,古諸侯號。通作尤。 又【廣韻】戸恢切,音蛔。人腹中長蟲也。
□【未集上】【米字部】□【集韻】與□同。【字彙補】作〈鞁下米〉,非。□。
□【未集上】【竹字部】□【海篇】胡管切,音緩。簾也。
蚚【申集中】【虫字部】蚚【唐韻】【集韻】□渠希切,音祈。【爾雅釋蟲】强蚚。【註】卽强醜捋。【疏】强,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正字通】今廣東呼米牛,紹興呼米象。 又【說文長箋】螳蜋一名蚚父。 又【集韻】胡隈切,音回。【廣韻】胡輩切,讀去聲。義□同。 又【唐韻古音】音芹。《說文》蚚,从虫斤聲。
蚛【申集中】【虫字部】蚛【篇海】直衆切,音仲。蟲食物。 又音沖。
蚜【申集中】【虫字部】蚜【玉篇】火牙切。蟲名。 又【字彙補】碾也。【黃山谷跛奚移文】紅螺蚜光,挼藍杵草。
蚝【申集中】【虫字部】蚝【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肌遭蚝刺。 又【本草】斑蝥,一名龍蚝。 又人名。【綱目】秦王苻堅養子蚝。(蠔)【韻會】乎刀切,音豪。蚌屬。【篇海】蠣也。【本草】初生海旁,如拳石,四面漸長,高一二丈,黏附如山,俗呼蠔山。【韓愈詩】蠔相黏爲山,百十各自生。【註】殼如石。亦曰蠣房。 又地名。【五代史】潘崇徹敗王逵兵于蠔石。
蚡【申集中】【虫字部】蚡【唐韻】【集韻】□符分切,音汾。同鼢。田中鼠也。【玉篇】伯勞所化。 又人名。【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註】蚡冒,楚武王父。【前漢武帝紀】皇太后同母弟田蚡。 又地名。【春秋昭五年】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蚡泉。【註】蚡泉,魯地。 又【正韻】房吻切,音憤。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士絞切,巢上聲。□,長貌。 又小也。【柳宗元梓人傳】傭宇而處焉。
蚢【申集中】【虫字部】蚢【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航。【爾雅釋蟲】蚢,蕭繭。【註】食蕭葉,蠶類。 又【廣韻】苦浪切,音抗。義同。 又【正韻】下黨切,音沆。【郭璞江賦】紫蚢如渠。【註】爾雅曰:大貝曰蚢。今按《爾雅》本作魧,同蚢。 又【韻會】居郞切,音岡。義同。
蚣【申集中】【虫字部】蚣【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玉篇】蜈蚣也。【本草別錄】蜈蚣,生大吳川谷及江南,頭足赤者良。宗奭曰: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黃。有被螫者,以烏雞屎或大蒜塗之,卽愈。時珍曰:蜈蚣西南處處有之,春出冬蟄,節節有足,雙鬚岐尾,性畏蜘蛛,以溺射之,卽斷爛。 又草名。地蜈蚣,生塍野中,形穗甚長,根葉入藥,治一切癰腫。 又【集韻】思融切,音嵩。蚣蝑。詳蜙字註。 又思恭切,音淞。義同。 又【韻會】諸容切,音鐘。亦蟲名。
【備考】【午集】【示字部】【篇海類編】同稔。
蚤【申集中】【虫字部】蚤【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皓切,音早。【玉篇】嚙人跳蟲也。【續博物志】土乾則生蚤。【莊子秋水篇】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曹植令禽惡鳥論】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 又與早通。【越語】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孟子】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又【正韻】與爪通。【禮曲禮】不蚤鬋。【註】蚤讀爲爪。【疏】謂除手足爪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蚤當爲爪,謂幅入牙中者也。 本作□。省作蚤,或作、。
蚥【申集中】【虫字部】蚥【唐韻】方矩切【集韻】匪父切,□音甫。蟲名。【爾雅釋蟲】不蜩,王蚥。【註】未詳。 又【直音】蜛蚥,螳蜋別名。 又【類篇】去蚥,蟾諸。 又【廣韻】扶雨切,音父。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蚦【申集中】【虫字部】蚦【唐韻】汝鹽切【集韻】如占切【正韻】而占切,□音髥。【說文】大蛇,可食。【埤雅】蚦蛇,尾圓無鱗,身有斑文,如故暗錦纈,似鼉,行地常俯其首,膽隨日轉,上旬近頭,中旬在心,下旬近尾。【南越志】蚦蛇,牙有長五六寸者,土人重之。【述異記】晉顏含嫂病,須蚦蛇膽療之,不能得。忽一童子持靑囊授含,乃曰:眞蚦蛇膽也。【嵆康養生論】蚦蛇珍於越土。【唐書地理志】廣州土貢鼈甲、蚦蛇。 又南蠻名。【魏志裴松之註】槃瓠之後,或號蚦氏。 又【類篇】汝甘切,音。義同。 又【集韻】他念切,音栝。蚦,獸吐舌貌。
【備考】【卯集】【心字部】【搜眞玉鏡】音德。@疑悳字訛變。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蒲蓋切,音旆。撥也。 又蒲昧切,音佩。捩也。
□【未集上】【竹字部】□【篇海】七亮切,搶去聲。竹□。又□籠。
蚧【申集中】【虫字部】蚧【類篇】居拜切,音介。【大戴禮】魚遊於水,鳥飛於雲,故冬燕雀入於海,化而爲蚧。 又蛤蚧。【本草】蟇首細鱗長尾,生嶺南,在古牆壁及榕木閒。【元陳孚詩】龍眼花開蛤蚧鳴。 又地名。蝗蚧潭,見《襄城縣志》。 又【韻會】通疥。【後漢鮮□傳】邊陲之患,手足之疥瘙。字或作蚧。 【直音】亦作□。
蚨【申集中】【虫字部】蚨【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馮夫切,□音扶。【說文】靑蚨,水蟲,可還錢。【本草】一名蚨蟬,一名□□,一名魚伯。藏器曰靑蚨,生南海,狀如蟬,其子著木,用以塗錢,皆歸本處。【搜神記】南方有蟲名□□,形大如蟬,辛美可食。子著草葉上如蠶種。取其子,則母飛來,雖潛取之,亦知其處。殺其母塗錢,以子塗貫,用錢去則自還。
蚩【申集中】【虫字部】蚩【唐韻】赤之切【韻會】充之切,□音妛。蟲名。【六書正譌】凡無知者,皆以蚩名之。 又蚩尤,人名。【書呂□】蚩尤惟始作亂。【註】九黎之君,號曰蚩尤。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蚩尤旗,類彗而後曲,象旗主所見之方下有兵。 又侮也。【張衡西京賦】蚩眩邊鄙。 又騃也。【陸機文賦】姸蚩好惡,可得而言。 又蚩蚩,敦厚貌。【詩衞風】氓之蚩蚩。 又姓。【通志氏族略】蚩氏,蚩尤之後也。 又【集韻】敕豸切,音弛。蟲伸行。【廣韻】从。【六書正譌】別作媸、嗤,非。【集韻】同蚩。詳蚩字註。蚩字右下从冫不从丶。
蚪【申集中】【虫字部】蚪【唐韻】【韻會】□當口切,音斗。【類篇】蝌蚪,蟲名。詳見蝌字註。 通作斗。
蚫【申集中】【虫字部】蚫【直音】白交切【字彙補】音瓢。義未詳。
蚬【申集中】【虫字部】蜆【唐韻】胡典切,音峴。蟲名。【說文】縊女也。詳螠字註。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呼典切,音顯。【類篇】小蛤。【隋書劉臻傳】好啖蜆。以父諱顯,因呼蜆爲扁螺。 又湖名。【史記夏本紀註】三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自蜆湖,名曰上江。 或作□。考證:〔【說文】螠女也。〕 謹照原文螠改縊。
蚮【申集中】【虫字部】蚮【集韻】敵德切,音特。本作□。關中謂蛇蠆毒曰□。 又【篇海】音態。【揚子方言】蟒,宋、魏之閒謂之蚮。【博雅】蟅蟒,□也。 又【集韻】惕得切,音忒。義同。
蚯【申集中】【虫字部】蚯【唐韻】去鳩切【集韻】袪尤切,□音丘。【禮月令】孟夏蚯蚓出。【本草註】蚓之行也,引而後申,其塿如丘,故名蚯蚓。餘詳蚓字註。
蚰【申集中】【虫字部】蚰【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玉篇】蚰蜒。【爾雅註疏】此蟲象蜈蚣,黃色而細長,呼爲吐舌。按《方言》云:蚰□,自關而東謂之螾□,或謂之入耳,或謂之□,趙魏之閒或謂之蚨虶,北燕謂之蚭,江東人呼蛩,皆今蚰蜒,喜入耳者也。【本草】蚰蜒,長寸餘,死亦踡曲如環。【王逸九思】巷有兮蚰蜒。 又【集韻】佇六切,同□。【爾雅疏】蛝蟲,俗呼馬□。《方言》云:馬蚿,其大者謂之馬蚰是也。蚰音逐。中国古籍全录
蚱【申集中】【虫字部】蚱【唐韻】側伯切【集韻】側格切,□音窄。【玉篇】蚱蟬,七月生。 又【本草】蚱蜢。詳蜢字註。又【集韻】側駕切,音詐。義同。 又助駕切,音乍。與鮓同,海魚名。別詳魚部。中国古籍全录
蚲【申集中】【虫字部】蚲【唐韻】符兵切【集韻】蒲兵切,□音平。蛑蚲也。 又【篇海】蚲也,可以飾劒。【晉書輿服志】漢制百官朝帶劒,晉始代之以木,貴者猶用玉首,賤者亦用蚲。
蚳【申集中】【虫字部】蚳【唐韻】直尼切【集韻】【韻會】陳尼切,□音遲。【玉篇】蟻卵也。【禮內則】腵脩。蚳醢。【註】蚍蜉子也。【周禮天官鼈人】共蚳以授醢人。【疏】謂蟻之子,取白者以爲醢。 又【集韻】稱脂切,音鴟。蠪蚳,獸名。【山海經】昆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蚳。【註】蠪蚳,似九尾狐。考證:〔【天官鼈人】蚳醢。〕 謹照原文改鼈人共蚳以授醢人。中国古籍全录
蚴【申集中】【虫字部】蚴【唐韻】於糾切,音黝。蚴蟉,龍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靑龍蚴蟉於東廂。【註】蚴蟉,龍行貌。 又【集韻】於虬切,音幽。【博雅】蚴蛻,蠮螉也。【揚子方言】蜂之小者,燕、趙之閒或謂之蚴蛻。 或作□。中国古籍全录
【備考】【酉集】【邑字部】【搜眞玉鏡】同邦。
□【未集中】【糸字部】□【廣韻】疾陵切【集韻】慈陵切,□音繒。【說文】籀文繒,从宰省。揚雄以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
蚵【申集中】【虫字部】蚵【唐韻】胡歌切【集韻】寒歌切,□音何。【玉篇】蚵蠪,蜥蜴也。 又口箇切,音坷。螪蚵,蟲名。詳蛶字註。《爾雅釋蟲》蛶,螪蚵。ARTX.CN
【酉集下】【辵字部】【廣韻】羽俱切【集韻】雲俱切,□音于。【廣韻】窻,牀也。
【酉集中】【走字部】【廣韻】【集韻】□紀列切,音蹶。與同。【玉篇】小跳也。 又【集韻】株劣切,音輟。跳也。
蚶【申集中】【虫字部】蚶【唐韻】呼談切【集韻】【韻會】呼甘切,□音憨。【爾雅釋魚】魁陸。【註】《本草》云:魁狀如海蛤,圓而厚,外有理縱橫,卽今之蚶也。【郭璞江賦】洪蚶專車。【註】蚶則徑四尺,背似瓦壟有文。【唐書孔戣傳】明州歲貢淡菜、蚶蛤之屬。 又【集韻】沽三切,音甘。螺之小者。 又胡甘切,音函。義同。 或作蜬、魽。
蚷【申集中】【虫字部】蚷【韻會】臼許切,音巨。商蚷,蟲名。【莊子秋水篇】猶使蚊負山、商蚷馳河也。【註】蚷,北燕謂之馬蚿。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考證:〔【莊子秋水篇】猶□蚊負山。〕 謹照原文□改使。
蚹【申集中】【虫字部】蚹【唐韻】符遇切,音附。蚹蛇,腹下橫鱗可行者。【莊子齊物論】吾待蛇蚹、蜩翼耶。【註】蚹謂蛇腹下齟齬,可以行者也。 又【爾雅釋魚】蚹蠃,螔蝓。【註】卽蝸牛。詳蝓字註。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義同。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中国古籍全录
蛿【申集中】【虫字部】蛿【類篇】胡紺切,音憾。毒蟲名。 【集韻】本作蜭。ARTX.CN
蚺【申集中】【虫字部】蚺【正字通】俗蚦字。
蚻【申集中】【虫字部】蚻【唐韻】【正韻】□側八切,音札。【爾雅釋蟲】蚻,蜻蜻。【註】如蟬而小。【揚子方言】蟬其大者謂之蟧,或謂之蝒馬。其小者謂之麥蚻。【孟郊征蜀聯句】始去杏飛蜂,及歸柳嘶蚻。
蚼【申集中】【虫字部】蚼【集韻】舉后切,音苟。【說文】北方有蚼犬,食人。 又恭于切,音拘。蚼蛘,蚍蜉也。【博雅】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梁、益之閒謂之元蚼。【郭註】音駒。 又權于切,音劬。原蠶,其蛹蝰蚼。 又【唐韻】呼后切,音吼。義與蚍蜉同。 或作□。
蚾【申集中】【虫字部】蚾【集韻】補火切,音播。蟾蜍也。【本草】蟲,一名蚵蚾蟲。 又【玉篇】薄碑切,音皮。亦蟲也。
蚿【申集中】【虫字部】蚿【唐韻】【正韻】胡田切【韻會】胡千切,□音賢。【廣韻】馬蚿,蟲。【莊子秋水篇】夔憐蚿,蚿憐蛇。【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中斷成兩段,各行而去。【本草】馬蚿,形如蚯蚓,紫黑色,觸之卽側臥如環,故又名刀環。 又紫蚿。【本草】石蜐,一名紫蚿。互詳、□二字註。 又【集韻】胡涓切,音懸。義同。
蟅【申集中】【虫字部】蟅註見。
蟆【申集中】【虫字部】蟆【唐韻】莫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加切,□音麻。【說文】蝦蟆也。詳蝦字註。 又【唐韻古音】讀謨。【易林】穴有狐烏,坎生蝦蟆。 又【韻補】眉波切。【白居易詩】蠢蠢水中物,無用者蝦蟆。地旣蕃其生,使之族類多。 又【韻會】末各切,音莫。蟲名,山南多饒此物,如蚊而小,攢聚映日,齧人作痕。 【六書正譌】蝦蟆,字俗作,非。
【酉集下】【邑字部】【字彙】鄰溪切,音離。戎國名。 又郞狄切,音歷。縣名。【正字通】《地志》本作鬲。
【丑集下】【夊字部】〔古文〕□【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說文】行故道也。
蟇【申集中】【虫字部】蟇【唐韻】【集韻】□同蟆。
蟈【申集中】【虫字部】蟈【唐韻】【韻會】□古獲切,音馘。【玉篇】蛙別名。【禮月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急就篇註】蛙,一名螻蟈,色靑,小形而長股。【周禮秋官蟈氏註】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別詳蛙字註。
蟉【申集中】【虫字部】蟉【唐韻】力幽切,音鏐。□蟉,龍貌。 又【韻會】力九切,音柳。【前漢司馬相如傳】靑龍蚴蟉于東廂。【師古註】蚴蟉,行動貌。 又【正韻】渠尤切【廣韻】渠黝切,□音虯。義同。 又【集韻】力弔切,音料。蜩蟉。詳蜩字註。 或作繆。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集韻】【韻會】□徒冬切,音彤。【玉篇】憂也。 又【集韻】他冬切,音炵。【博雅】恎,懼也。 又遑遽也。ARTX.CN
蟊【申集中】【虫字部】蟊〔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侔。與蝥同。【說文】蠿蟊也。 又謨蓬切,音蒙。龜兆氣不澤也。【書洪範】曰圛曰蟊。○按《說文》蟊,莫浮切,蠿蟊也。蝥,莫交切,螌蝥也。二字音各別。然攷唐宋字書,蟊蝥□音義相通,今以《唐韻》爲正。詳蟊字註。考證:〔【書洪範】圛曰蟊。〕 謹照正義引鄭王本,圛上增曰字。ARTX.CN
蟋【申集中】【虫字部】蟋【唐韻】【韻會】【正韻】□息七切,音悉。【說文】蟋蟀也。詳蟀字註。 又【集韻】所櫛切,音瑟。與□同。註詳□字。
蟌【申集中】【虫字部】蟌【淮南子說林訓】水蠆爲蟌。【註】音聰。【唐韻】作。 又【篇海】七賜切。毛蟲也。○按《集韻》□同蛓。从恖。《篇海》誤。
蟍【補遺】【申集】【虫字部】蟍【篇海類編】力脂切,音梨。螏蟍,蝍蛆,蜈蚣。
蟒【申集中】【虫字部】蟒【唐韻】模朗切【正韻】母黨切,□音莽。【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食葉,《方言》名蟒蟲。 又【集韻】母梗切,音猛。同蜢。【類篇】蟅蟒,蝗類。【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蟅蟒。 【韻會】作蠎。
【午集上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