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史库 >> 附編一
附編一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524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12日 >> 进入社区

洛阳伽蓝记

佚文僧肇法師制四論合為一卷,曾呈廬山遠大師,大師歎仰不已。又呈劉遺民,歎曰:「不意方袍,復有平叔!」方袍之語出遺民也。太平御覽六百五十五佛耶舍比名覺明,日誦三萬言,洞明三藏,與羅什法師情好,其出毗婆娑論及四分律。為人髭赤,時號為「赤髭三藏。」太平御覽六百五十五按以上二條,御覽原列於伽藍記融覺寺曇謨最條後,題為「又曰」。考本書記述僧俗故事,皆屬當時(後魏)人物,此則記東晉時人事,與他例不合,疑或有誤。此文亦見高僧傳卷二佛陀耶舍傳及卷七釋僧肇傳,但稍有不同。

王濛好茶,人至輒飲之。士大夫甚以為苦,每欲候濛,必曰:「今日有水厄。」曾慥類說六按王濛亦為東晉時人,與本書記述例不合,太平御覽八百六十七引作世說,疑類說誤也。

平昌門直南大道,東是明堂大道,西是靈臺也。後漢書二十八桓譚傳注引ARTX.CN

楊衒之傳略楊衒之,按各書皆作楊衒之,唯史通補注篇、晁氏郡齋讀書志楊作羊,新唐書(影宋本)藝文志、元河南志三則作陽。羊疑是誤,四庫提要已言之。周延年楊衒之事實考云:「詳考北史及魏書楊氏達者無北平籍,而魏書陽固傳固字敬安,北平無終人。有三子,長休之,次詮,三未詳。北史固傳稱有五子,長子休之傳云:弟綝之,次俊之,與衒之名字排行頗為相近。休之且長文學,為史官,有聲當時,則北平之陽氏以文章傳家,已可概見。衒之若果為陽姓,其為休之之弟及族昆弟,必無疑矣。」近黃公渚洛陽伽藍記的現實意義(文史哲一九五六年十一期)一文中亦從之作陽衒之。周氏之說固自有理,但各書多作楊,新唐書及元河南誌之陽疑亦是楊字之訛(周氏所引廣弘明集作陽,但查嘉興藏本廣弘曠集亦作楊)。即或不誤,孤證箋字,究難碻信。因仍舊作楊,錄周說以存考。嚴可均全北齊文楊衒之小傳作「一姓羊」。北平人。廣弘明集六敘列代王臣滯惑解。後魏永安中,為奉朝請。莊帝馬射於華林園,百官皆來苗茨堂讀碑——碑為魏明帝所立,題云苗茨之碑,疑苗字誤。國子博士李同軌曰:「魏明英才,世稱三祖,公幹、仲宣,為其羽翼,但未知本意如何,不得言誤也。」衒之因即釋曰:「以蒿覆之,故言苗茨,何誤之有?」眾咸稱善,以為得其旨歸。本書卷一建春門內條。嘗與河南尹胡世孝共登永寧寺浮圖。時有西域沙門菩提達摩者,波斯國胡人也,起自荒裔,來遊中土。見金盤炫日,光照雲表;寶鐸含風,響出天外,歌詠讚歎,實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歲,歷涉諸國,靡不周遍,而此寺精麗,閻浮所無也。極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無,合掌連日。本書卷一永寧寺條。按景德傳燈錄卷三菩提達磨傳云:「與徒眾往禹門千聖寺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楊衒之早慕佛乘,門(當是問誤)師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師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問:此外如何?師曰: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又曰:弟子歸心三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攸措。願師慈悲,開示宗旨!師知懇到,即說偈曰:亦不睹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捨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悟。達大道兮過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衒之聞偈,悲喜并交,并曰:願師父住世間,化導群有!師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患難。衒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師曰:吾以傳佛祕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無此理。衒之曰:師若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師不獲巳,乃為讖曰:江槎分玉浪,管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衒之聞語,莫究其端,默紀于懷,禮辭而去。師之所讖,雖當時不測,而後皆符驗。」李葆恂曾錄於重刊吳若準本跋中。考傳燈錄所記菩提達摩事經後人增益,多不可信。即如此文問答語氣,大似後來禪宗語錄,北朝人斷無如此語。又預記讖語,以求符驗,益可見為好事者所杜撰。且楊衒之不信佛法,見於道宣廣弘明集、神清北山錄,此言「早慕佛乘」,更相逕庭。然於此可證衒之與達摩相稔,故後人傅會以成說。因附辨於此,並以說明不取之理由。為期城郡太守。歷代三寶記九、大唐內典錄四、法苑珠林一百十九。續高僧傳一作斯城郡守,斯是期之訛。珠林作元魏鄴都期城郡守。按期城郡元魏時屬襄州,與鄴都不涉,珠林誤。又按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五三八),西魏是雲寶襲洛陽,趙剛襲廣州,拔之。於是自襄、廣以西城鎮,復入西魏。期城郡東魏即於此時失去,見資治通鑑一百五十八及東晉南北朝輿地表八。魏書地形志襄州下無期城郡,即以其時(地形志錄武定之世以為志)已屬於西魏也。據此則衒之為期城郡守當在元象元年(五三八)以前,亦即在寫伽藍記之前無疑。三寶記等書著錄此書而稱期城郡太守者,蓋舉其曾任官銜言之,不必是寫記時或以後所官。嚴可均全北齊文之小傳以「出為期城太守」,列於最後,則以其官位隆卑敘之,實則歷官陟黜,固非一定。小傳下又云「齊天保中卒于官。」似謂衒之卒于期城太守任,此句甚謬,蓋由未考期城郡當時沿革而誤。為撫軍府司馬。本書首署銜。武定五年(五四七),因行役,重覽洛陽。見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故撰洛陽伽藍記。本書自序。蓋見元魏末寺字壯麗,損費金碧;王公相競,侵漁百姓。乃撰此記,言不恤眾庶也。廣弘明集六。為祕書監。廣弘明集六。後上書述:按全北齊文此文題作上東魏主書,釋文紀作上魏主述釋書。「釋教虛誕,有為徒費。無執戈以衛國,有飢寒於色養。逃役之流,僕隸之類,避苦就樂,非修道者。又佛言有為虛妄,皆是妄想。道人深知佛理,故違虛其罪。」啟又廣引財事乞貸貪積無厭。又云:按釋文紀與全北齊文自啟又下至又云十四字作雙行夾注,蓋以為非本文,今標點據之。「讀佛經者,尊同帝王。寫佛畫師,全無恭敬。請沙門等同孔、老拜俗,班之國史。行多浮險者,乞立嚴勤,按全北齊文勤作勒,是。知其真偽。然後佛法可遵,師徒無濫。則逃兵之徒,還歸本役,國富兵多,天下幸甚。」雖上書,終委而不施行。廣弘明集六。全北齊文楊衒之小傳云:「齊天保中卒于官。」按嚴氏此語,不知何據。其卒官之說已辨之於上。天保卒年疑亦是揣測之詞,今不取。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卷九 南蛮条教第九
·下一篇周易文章:卷五 六《贝佥》第五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