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经库 >> 康熙字典 156
康熙字典 156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584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12日 >> 进入社区

康熙字典

切,音彭。平也。

(莊)〔古文〕□□□□□【唐韻】【集韻】□側羊切,音裝。草盛貌。【六書正譌】艸芽之壯也。 又嚴也。【論語】臨之以莊則敬。 又【韻會】盛飾也。 又【左傳襄二十八年】得慶父之木百車于莊。【註】莊,六軌之道。【爾雅釋宮】六達謂之莊。 又田舍也。【通鑑史炤釋文】唐置莊宅使。【胡三省註】蓋主莊田及外舍之事。 又【公羊傳定八年】矢著于莊門。【註】莊門,孟氏之門名。 又姓。【通志氏族略】楚莊王之後,以諡爲氏,楚有大儒曰莊周。 又【雲南通志】海貝一枚,土人謂之莊。 又【篇海】側亮切,音壯。恭也。【說文】作壯。【干祿字書】通作荘。俗作庄,非。

(莊)考證:〔【干祿字書】通作莊。〕 謹照原文莊改荘。"

床【寅集下】【广字部】床【玉篇】俗牀字。

悂【卯集上】【心字部】悂【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音紕。錯謬也。【左思魏都賦】兼衆悂以繆。 又【集韻】邊迷切,音篦。意倂也。 又【集韻】普米切。愼也。 亦作□。

徕【寅集下】【彳字部】徠【玉篇】古文來字。【楚辭九章】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前漢郊祀歌】天馬徠從西極。 又【韻會】徂徠,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作徂來。 又與勑同。【說文】勑或作徠。亦作來逨。詳力部勑字註。

【子集下】【儿字部】【唐韻】居未切,音旣。【說文】食气屰不得息曰。从反欠。【註】隷變作旡。

弛【寅集下】【弓字部】弛【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音豕。【說文】弓解也。【禮曲禮】弛弓尚角。【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又放也。【爾雅釋詁註】弛,放也。【疏】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又【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註】弛,放也。 又【爾雅釋詁】易也。【註】相延易。 又【廣韻】置也,舍也,緩也。【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註】息繇役也。 又【廣韻】釋也。【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註】弛,釋下之。 又【廣韻】去離也。【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又壞也。【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註】河道皆弛壞。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又【集韻】丑豸切,音褫。落也。 又通作施。【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註】弛,讀爲施。中国古籍全录

彎【寅集下】【弓字部】彎【唐韻】【集韻】【韻會】烏關切【正韻】烏還切,□音灣。【說文】持弓關矢也。【玉篇】引也。【王褒聖主得賢臣頌】逢門子彎烏號。 又【集韻】通作關。【孟子】越人關弓而射之。 又【韻會】通作貫。【史記秦始皇本紀贊】士不敢貫弓而報怨。

【午集下】【示字部】【集韻】□古作。註詳十畫。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遇俱切【集韻】元俱切,□音虞。【廣韻】拔器煑食。

弋【寅集下】【弋字部】弋【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翊。【玉篇】繳射也。【韻會】弋,繳射飛鳥也。【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庾之屬,利射侯與弋。【詩鄭風】弋鳧與鴈。【疏】弋謂以繩繫矢而射也。【列子湯問篇】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於靑雲之際。【註】蒲且子,古善弋射者。 又左弋,官名。【前漢百官表】少府屬有左弋。太初元年,更名爲佽飛,掌弋射。 又【韻會】弋,取也。【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註】弋,取也。【疏】弋,射也。射而取之,故弋爲取也。 又【玉篇】橛也。所以挂物也。【爾雅釋宫】雞棲於弋爲榤。【疏】弋,橜也。【玉篇】一作杙。又【釋宮】樴謂之杙。【註】橜也。 又黑色。【前漢文帝紀贊】身衣弋綈。【註】如淳曰:弋,皁也。師古曰:弋,黑色也。 又水名。【隋書地理志】鄱陽郡弋陽縣,舊曰葛陽,有弋水。 又縣名。【後漢郡國志】北地郡弋居縣。 又國名。【前漢□湯傳】南排,月氏,山離,烏弋。【註】山離,烏弋,去中國二萬里。【揚雄長楊賦】登南山瞰烏弋。又【後漢西域傳】栗弋,國屬康居,出名馬蒲萄酒,特有名焉。 又無弋,羌部名。【後漢西羌傳】羌無弋爰劒者,秦厲公時爲秦所拘執,以爲奴隸,後得亡歸。羌人以奴爲無弋,以爰劒嘗爲奴隸,故因名之。 又姓。【姓苑】出河東。今蒲州有弋氏。【詩鄘風】美孟弋矣。【註】弋,姓也。 又與通。【韻會】,婦官。通作弋。漢有鉤弋夫人。【前漢外戚傳】孝武鉤弋趙倢伃。武帝巡狩過河閒,使使召之。旣至,女兩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卽時伸。號曰拳夫人,居鉤弋宮。

彊【寅集下】【弓字部】彊【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强。【說文】弓有力也。【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彊。【註】能引彊弓官,如今挽彊司馬也。 又【玉篇】堅也。【書臯陶謨】彊而義。【傳】彊無所屈撓也。 又【廣韻】健也。【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集韻】勝也。【爾雅釋詁】當也。【註】彊者,好與相當。【史記商君傳】自勝之謂彊。 又【增韻】壯盛也。【書洪範】身其康彊。 又力有餘也。【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彊力也。【箋】彊力有餘者。 又勢盛也。【左傳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彊家也。【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又【爾雅釋言】暴也。【註】彊梁凌暴。【書洪範】彊弗友剛克。【傳】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詩大雅】曾是彊禦。【傳】彊梁禦善也。【疏】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又禺彊,彊良,神名。【山海經】北方禺彊。【註】水神也。【又】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又【廣韻】其兩切【集韻】【正韻】巨兩切,□强上聲。【類篇】勉也。【孟子】彊爲善而已矣。【前漢董仲舒傳】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彊。【孟子】彊而後可。 又【正韻】牽彊,假合也。 又【類篇】其亮切,音弶。【史記絳侯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屈強。【史記陸賈傳】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於此。【前漢書】作屈強。◎按彊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通用。互見強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居亮切,音殭。【廣韻】彊屍勁硬。 又【類篇】居良切,音薑。【詩鄘風】鵲之彊彊。【箋】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 又與疆通。【集韻】疆或作彊。【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行人還之曰啓彊。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衞侯更名燬。

帿【寅集中】【巾字部】帿【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玉篇】射帿也。【類篇】春饗所射侯也。【說文】本作侯。中国古籍全录

帬【寅集中】【巾字部】帬【唐韻】【韻會】【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音羣。【說文】下裳也。【釋名】下帬也。連接裾幅也。又緣帬,帬施緣也。【急就篇註】帬,下裳也。一名帔,一名襬。 又【廣雅】繞袊,帔,帬也。【揚子方言】□魏之閒謂帬爲帔,繞袊謂之帬。 又【韻會】中帬,親身衣也。【前漢石奮傳】取親中帬厠牏,身自澣洒。【註】師古曰:中帬,若今中衣也。

彗【寅集下】【彐字部】彗【唐韻】祥歲切,音篲。【說文】掃竹也。从又持甡。【廣韻】帚也。【禮曲禮】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 又草名。【爾雅釋草】葥,王彗。【註】王帚也。似藜,其樹可以爲掃篲。又【廣韻】妖星。【爾雅釋天】彗星爲攙搶。【註】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如掃彗。【前漢文帝紀有長星出于東方註】文穎曰:孛彗長三星,其形象小異,孛星光芒短,其光四出,蓬蓬孛孛也。彗星光芒長,參參如埽篲。長星光芒有一直指,或竟天,或十丈,或三丈二丈,無常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徐醉切,音遂。又【集韻】雖遂切,音祟。義□同。 又【類篇】須銳切,音歲。日中暴明也。【太公兵法】日中不彗,是謂失時。 又【廣韻】于劌切,音衞。義同。 又與慧通。【史記淮南王安傳】淮南王有女陵,彗有口辨。

廲【寅集下】【广字部】廲【廣韻】憐提切,音黎。廲廔,綺窻。 又【集韻】鄰支切,音離。義同。

弄【寅集下】【廾字部】弄【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貢切,籠去聲。【爾雅釋言】玩也。【疏】謂玩好也。【詩小雅】載弄之璋。【前漢趙堯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 又戲也。【左傳僖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註】弄,戲也。【前漢昭帝紀】上耕於鉤盾弄田。【註】師古曰:弄田,謂宴游之田。 又【韻會】侮也。【前漢東方朔傳】自公卿在位,朔皆敖弄,無所爲屈。 又樂曲曰弄。【晉書桓伊傳】王徽之泊舟靑溪側,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爲我一奏。伊便下車,踞胡牀,爲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南史隱逸傳】宗少文善琴,古有金石弄,惟少文傳焉。【嵆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又【字彙】巷也。

□【未集上】【竹字部】□【字彙補】同笶。○按笶旣俗書,此復因笶而誤。

归【辰集下】【止字部】歸〔古文〕□【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又歸妹,卦名。 又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又姓。 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 籀省作。漢□作歸。考證:〔【周禮春官】大占掌三易之法。〕 謹照原文占改卜。法改灋。

彦【寅集下】【彡字部】彥【唐韻】魚變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正韻】倪甸切,□音諺。【說文】美士有文,人所言也。【爾雅釋訓】美士爲彥。【註】人所彥詠。【疏】國有美士,爲人所言道。【書太甲】旁求俊彥。【詩鄭風】邦之彥兮。 又叶倪堅切,諺平聲。【陸雲陸公誄】和音嗣世,不替碩彥。明鑒在下。隆命上□。

庚【寅集下】【广字部】庚【唐韻】古行切【集韻】【韻會】居行切【正韻】古衡切,□音賡。【集韻】庚,十干名也。【說文】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又】月在庚曰窒。【釋名】庚,剛也,堅强貌也。 又【玉篇】庚猶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本義】庚,更也。事之變也。先庚三日,丁也。後庚三日,癸也。丁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癸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 又長庚,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出,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庚,續也。【詩緝】夾漈鄭氏曰:啓明金星,長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將出,則東見。水在日東,故日將沒,則西見。實二星也。【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長庚,卽太白星。 又【左傳哀十三年】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則諾。【註】軍中不得出糧,故爲私隱。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 又年齒亦曰庚。【墨客揮犀】文彥博居洛日,年七十八,與和昫司馬旦席,汝言爲同庚會,各賦詩一首。又【癸辛雜識】張神鑒瞽而慧,每談一命,則旁引同庚者數十,皆歷歷可聽。 又【前漢文帝紀】大橫庚庚。【註】師古曰:庚庚,橫貌也。 又【集韻】道也。【詩序】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左傳成十八年】塞夷庚。【註】吳晉往來之要道。 又【廣韻】償也。【禮檀弓】季子臯葬其妻犯人之禾,申詳以告曰:請庚之。 又【隋書律曆志】夷則一部二十七律。一曰和庚。 又姓。【唐韻】唐有太常博士庚季良。又庚桑,複姓。【莊子庚桑楚註】楚名。庚桑,姓也。 又六庚,天獸名。【太公隂謀】六庚爲白獸,在上爲客星,在下爲害氣。 又倉庚,鳥名。【爾雅釋鳥】倉庚,商庚。【註】卽鵹鳥也。【詩豳風】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又盜庚,草名。【爾雅釋草】蕧,盜庚。【註】旋蕧似菊。【本草】旋蕧一名盜庚。夏開黃花,盜竊金氣也。

应【卯集上】【心字部】應【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 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又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又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子集中】【人字部】【說文】古文信字。註詳七畫。

庱【寅集下】【广字部】庱【唐韻】【集韻】【韻會】丑拯切【正韻】丑逞切,□僜上聲。【玉篇】亭名。【吳志孫權傳】親乗馬,射虎於庱亭。【元和郡國志】庱亭,在丹陽縣東四十七里。 又【廣韻】【集韻】【韻會】□丑升切,音僜。又【集韻】閭承切,音陵。義□同。

□【子集上】【一字部】□【集韻】且古作□。註詳四畫。ARTX.CN

弑【寅集下】【弋字部】弑【唐韻】【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志切,□音試。【釋名】下殺上曰弑。弑,伺也,伺閒而後得施也。【類篇】弑,殺也。自外曰□,自內曰弑。 【集韻】或作煞、□。□字原从刍从弋作。

弱【寅集下】【弓字部】弱【唐韻】而勺切【集韻】【韻會】日灼切,□音若。【玉篇】尫劣也。【釋名】委也。【增韻】懦也。【書洪範】六極,六曰弱。【傳】尫劣。【疏】尫劣□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禮曲禮】二十曰弱冠。【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又孅弱,體柔貌。【司馬相如子虛賦】嫵媚孅弱。 又弱行。【左傳昭七年】孟縶之足,不良弱行。【註】跛也。 又水名。【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經】海內崑崙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記大宛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註】索隱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崑崙之弱水,鴻毛不能載也。 又衰也。【左傳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嬀將始昌。 又敗也。【釋名】衂也。【左傳襄二十六年】頡遇王子弱焉。【註】弱,敗也。言爲王子所得。 又喪也。【左傳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左傳定四年】封父之繁弱。【註】繁弱,大弓名。【孔叢子公孫龍篇】楚王張繁弱之弓。【司馬相如子虛賦】彎蕃弱。【註】文穎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說文】本作□。

嶘【寅集中】【山字部】嶘【唐韻】士限切【集韻】阻限切,□音棧。【說文】尤高也。【元結閔嶺中樂府】大淵薀薀兮,絕嶘岌岌。 【集韻】或作。

己【寅集中】【己字部】己〔古文〕□【唐韻】居擬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音紀。【廣韻】身也。【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書大禹謨】舍己從人。【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又【韻會】私也。【論語】克己復禮。 又【釋名】紀也。【詩小雅】式夷式己。【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又日名。【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註】己之爲言起也。 又官名。【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又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又【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箋】顧昆吾,皆己姓也。

弫【寅集下】【弓字部】弫【集韻】止忍切,音軫。【玉篇】弓强。

弭【寅集下】【弓字部】弭〔古文〕□【唐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正韻】莫禮切,□音敉。【說文】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爾雅釋器】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弭。【註】今之角弓也。【疏】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弭。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釋名】弓末謂之弭,以骨爲之,滑弭弭也。【詩小雅】象弭,魚服。【傳】象弭,弓反末也。【疏】弭者,弓弰之名,以象骨爲之,是弓之末弭,弛之則反曲,故云象弭爲弓反末也。 又【廣韻】息也。【玉篇】止也。【左傳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 又【玉篇】忘也。【詩小雅】心之憂矣,不可弭忘。【箋】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史記田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 又【玉篇】滅也。【後漢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又按也,低也。【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兮。【註】弭,按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弭節裴回。【註】司馬彪云:弭,猶低也。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註】弭,鄭地。 又【釋名】納弭也。弭弭,兩致之言也。考證:〔【釋文】弓又謂之弭。〕 謹照原文又改末。

彺【寅集下】【彳字部】彺【集韻】雨方切,音王。【玉篇】急行貌。

弅【寅集下】【廾字部】弅【集韻】【韻會】□符分切,音焚。【集韻】丘高起貌。【莊子知北遊】登隱弅之丘。 又【廣韻】房吻切【集韻】父吻切,□焚上聲。義同。

彣【寅集下】【彡字部】彣【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說文】也。【廣韻】靑與赤雜。【集韻】古通文。

年【午集下】【禾字部】年〔古文〕□【唐韻】【廣韻】奴顚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顚切【正韻】寧田切,□撚平聲。【說文】本作秊。穀熟也。从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爲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爲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爲歲,朔氣帀則爲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爲太宰,康叔爲司宼,□季爲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爲輕重,而不以齒爲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 又叶禰因切,音紉。【前漢敘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旣佑,祉祿來臻。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唐武后作□。考證:〔又叶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幹【寅集下】【干字部】幹【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干去聲。【類篇】幹,能事也。【易蠱卦】幹父之蠱。【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禮月令】羽箭幹。【註】幹者,器之本也。【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汲冢周書】奇幹善芳。【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河干切,音寒。【集韻】幹,井垣也。【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又謂之銀牀。【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又樓名。【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又【韻會】與管通。【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註】師古曰:幹,與管同。【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註】幹,古與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揚子太□經】井無幹,水直衍。 又叶經電切,音見。【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庴【寅集下】【广字部】庴【集韻】【韻會】□秦昔切,音籍。【玉篇】縣名。【前漢地理志】淸河郡有庴縣。 又【廣韻】【集韻】□資昔切,音積。又【集韻】七約切,音鵲。又七迹切,音磧。義□同。

【午集中】【疒字部】【篇海】同。 又【廣韻】【集韻】□許九切,音朽。病也。

弰【寅集下】【弓字部】弰【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音稍。【玉篇】弓使箭。 又弓末也。【廣韻】弓弰。【集韻】弓末。

待【寅集下】【彳字部】待【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考證:〔【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世富,君子誠之,好以待。〕 謹照原文世改埶。

琷【午集上】【玉字部】琷【字彙補】音闕。人名。【唐書南蠻傳】乾符四年,南詔遣陀西段琷寶詣邕州節度使辛讜,請修好。

巢【寅集中】【巛字部】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鋤交切,音鄛。【說文】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禮禮運】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檜巢。【古史考】許由夏常居巢,故號巢父。 又國名。【周書序】巢伯來朝。【傳】殷之諸侯。 又湖名。【括地志】廬州巢縣有巢湖。 又樂器。【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疏】巢,高也。言其聲高也。 又車名。【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註】巢車,車上爲櫓。 又姓。【廣韻】有巢氏之後。【史記三皇紀】有巢氏,有天下者之號。 又菜名。【陸龜蒙詩序】蜀疏有兩巢,大巢卽豌豆之不實者,小巢生稻畦中。一曰野蠶豆。 又【廣韻】士稍切,音。棧閣也。 又【集韻】莊交切,音□。大笙也。 又【韻會】子小切【正韻】子了切,□音勦。國名。 又叶牀魚切,音鋤。【崔駰反都賦】大漢之初,雍土是居。京平之世,鴝鵒來巢。 又叶鋤尤切,音愁。【宋玉高唐賦】王雎鸝黃,正冥楚鳩。姊歸思婦,垂雞高巢。【說文】巢本字。木上从□作。

廓【寅集下】【广字部】廓〔古文〕□【廣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韻會】闊鑊切,□音鞹。【爾雅釋詁】大也。【詩大雅】上帝耆之,憎其式廓。【吳志周瑜傳】性度恢廓。 又【說文】空也。【前漢東方朔傳】今世之處士魁然無徒,廓然獨居。 又【集韻】開也。【揚子方言】張小使大,謂之廓。【荀子狄隘篇】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後漢班勇傳】廓開朝廷之德。 又【集韻】或作郭。【韓愈徐偃王廟□】堅嶠之後,達夫郭之。 又劒削曰廓。【揚子方言】劒削,自關而東,或謂之廓,或謂之削。 又州名。【廣韻】廓州,漢西羌地,前涼湟河郡,周爲廓州。考證:〔【荀子狄隘篇】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謹照原文改荀子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

律【寅集下】【彳字部】律【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嵂。【玉篇】六律也。【廣韻】律呂也。【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爾雅釋器】律謂之分。【註】律管,所以分氣。【前漢律歷志】律有十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後漢律曆志】殿中□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靈臺用竹律六十□日如其曆。【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註】謂常法。【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又軍法曰律。【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書曰律。【前漢□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晉書□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註】律,理髮也。 又詩律。【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複姓。【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詩小雅】南山律律。【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考證:〔【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畏懼,而不敢犯紀律。〕 謹照原文畏改咸。犯改易。〔【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疏】律卽上宮九命。〕 謹照原文宮改公。

廣【寅集下】【广字部】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又【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又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又【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又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又【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又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又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又【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

弶【寅集下】【弓字部】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强去聲。【玉篇】施罟於道也。【廣韻】張取獸也。【集韻】以弓□鳥獸。中国古籍全录

徂【寅集下】【彳字部】徂〔古文〕□□【廣韻】昨胡切【集韻】叢租切,□祚平聲。【爾雅釋詁】往也。【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詩豳風】我徂東山。 又【爾雅釋詁】存也。【註】以徂爲存,猶以亂爲治,以曩爲曏,以故爲今。反覆旁通,美惡不嫌同名。 又國名。【詩大雅】侵阮徂共。【箋】阮也,徂也,共也,三國犯周,而文王伐之。◎按朱傳云:以侵阮,而往至於共也。與箋說異。 又徂來,山名。【詩魯頌】徂來之松。

帨【寅集中】【巾字部】帨【廣韻】舒芮切【集韻】【韻會】【正韻】輸芮切,□音稅。【玉篇】帨,巾也。【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註】帨,佩巾也。【禮內則】女子設帨于門右。【註】帨,事人之佩巾也。 又【集韻】此芮切,音毳。又須銳切,音歲。又【類篇】欲雪切,音悅。義□同。考證:〔【儀禮士昏禮】毋施衿結帨。〕 謹照原文毋改母。

廐【寅集下】【广字部】廐【玉篇】俗廏字。

廏【寅集下】【广字部】廏〔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音救。【說文】馬舍也。【釋名】廏,勼也。勼,聚也。生馬之所聚也。【周禮夏官校人】三乗爲皁,三皁爲繫,六繫爲廏,六廏成挍。【註】自乗至廏,其數二百一十六匹。【詩小雅】乗馬在廏。又官名。【左傳襄十五年】養由基爲宮廏尹。【昭二十七年】左尹與中廏尹。【唐書百官志】典廏署令掌飼牛馬,給養雜畜。 又姓。【姓考】楚令尹子文曾孫弃疾爲廏尹,因氏。考證:〔【左傳襄十五年】養由基爲官廏。〕 謹照原文官改宮。廏下增尹字。

廔【寅集下】【广字部】廔【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說文】屋麗廔也。【玉篇】屋蠡也,脊也。 又【說文】一曰種也。 又【集韻】龍珠切,音慺。窻也。【廣韻】廲廔綺窻。

嶔【寅集中】【山字部】嶔【廣韻】去金切【集韻】虛金切【韻會】【正韻】祛音切,□音欽。【玉篇】嶔崟,山勢聳立貌。【釋名】嶔,欠也。開張其口嶔嶔然。【范曄洛遊應詔詩】隨山上嶇嶔。【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詩】安得輟兩足,藜杖出嶇嶔。 【集韻】或作廞。 又通作唫。【穀梁傳僖三十三年】巖唫之下。【釋文】音欽。 又【集韻】【類篇】□丘廉切,音□。義同。考證:〔【穀梁傳僖三十三年】巖唫之下。【註】唫音欽。〕 謹照原文註唫二字改釋文。

帔【寅集中】【巾字部】帔【唐韻】【集韻】【韻會】□披義切,音被。【說文】弘農謂帬帔也。【揚子方言】帬,□魏之閒謂之帔。【廣雅】帬也。 又【玉篇】在肩背也。【釋名】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正字通】褙子也。省作背,以其覆肩背也。【南史任昉傳】昉子西華,冬月著葛帔練裠。 又【廣韻】敷羈切【集韻】攀糜切,□音披。義同。 又【類篇】班縻切,音悲。同襬。關東人呼裙也。

【寅集上】【宀字部】【正字通】同守。【六書故】守从又。

廳【寅集下】【广字部】廳【廣韻】他丁切【集韻】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汀。【廣韻】廳,屋也。【集韻】古者治官處,謂之聽。事後語省,直曰聽,故加广。【增韻】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乃始加广。

彷【寅集下】【彳字部】彷【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玉篇】彷徨也。【莊子逍遙遊】彷徨乎無爲其側。 又蟲名。【莊子達生篇】野有彷徨。【音義】彷徨,狀如蛇,兩頭,五采文。 又【集韻】彷徉,徘徊也。【史記吳王濞傳】彷徉天下。 又【廣韻】妃兩切,音髣。彷彿也。【說文】彷彿,見不審也。【傅毅舞賦】彷彿神動。

弢【寅集下】【弓字部】弢【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說文】弓衣也。从弓,从□。□垂飾,與□同意。【左傳成十六年】鄢陵之戰,楚共王召養由基,使射呂錡,中項伏弢。【註】弢,弓衣也。 又旌囊也。【左傳成十六年】內旌於弢中。【疏】弢是盛旌之囊也。 又六弢,書名。與韜通。【莊子徐無鬼】從說之,則以金版六弢。【釋文】司馬崔云: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或云祕識也。又作六韜。考證:〔【莊子徐無鬼】從說之,則以金版六弢。【註】司馬雀云,金版六弢,皆周書篇名。或云,祕截也。〕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雀改崔。截改識。中国古籍全录

彆【寅集下】【弓字部】彆【廣韻】方結切【集韻】必結切,□音□。【廣韻】弓彆。【集韻】弓戾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弭,弓反末。彆者,以象骨爲之,以助御者解轡也。 又【集韻】必袂切,音蔽。義同。 【廣韻】或作□。亦作。

度【寅集下】【广字部】度〔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徒故仍。【正韻】獨故切,□音渡。【說文】法制也。从又,□省聲。【徐曰】又,手也。布指知尺,舒肱知尋,故从手。【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傳】度,丈尺也。【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本起於黃鐘之長,以子穀秬黍中者,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黃鐘之長,一爲一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而五度審矣。 又躔度。【書堯典疏】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禮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註】百度,百刻也。言日月晝夜不失正也。 又殳也。【周禮地官司市】胥執鞭度。【註】度,殳也。【疏】因刻丈尺,則爲度。 又法度。【易節卦】節以制度。【禮仲尼燕居】制度在禮。 又度量。【前漢高帝紀】常有大度。 又風度。【唐書張九齡傳】風度能若九齡乎。 又初度。【屈原離騷】皇覽揆予於初度。【註】初生年時也。 又姓。【廣韻】出後漢荆州刺史度尚。 又縣度,山名。【前漢西域傳】縣度,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繩相引而度。 又古度,樹名。【左思吳都賦】松梓古度。 又【玉篇】與渡通。過也。【前漢賈誼傳】猶度江河亡維楫。 又【廣韻】徒落切,音鐸。【爾雅釋詁】謀也。【詩小雅】周爰咨度。【左傳襄四年】咨親爲詢,咨禮爲度。 又【諡法】心能制義曰度。 又投土於版也。【詩大雅】度之薨薨。【箋】度,猶投也。 又度支,官名。【唐書百官志】度支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考證:〔【前漢律歷志】度者,分寸丈尺引也。〕 謹照原文丈尺改尺丈。〔【前漢西域傳】縣度者,石也。〕 謹照原文改縣度,石山也。

幩【寅集中】【巾字部】幩【唐韻】【集韻】【正韻】□符分切,音汾。【說文】馬纏鑣扇汗也。【詩衞風】朱幩鑣鏕。【毛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且以爲飾。正義朱爲飾之物,故幩爲飾。 又【集韻】彼義切,音賁。義同。或作□。 又分吻切,音憤。穀囊滿。◎按《字彙》附十二畫,非。今改正。考證:〔【詩衞風】朱幩鑣鏕。【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且以爲飾。【釋文】馬銜外鐵也。一名扇汗。又曰排沫。〕 謹按馬銜以下乃鑣字註,非幩字註也。謹改爲毛傳幩,飾也。人君以朱纏鑣扇汗,且以爲飾。正義朱爲飾之物,故幩爲飾。

廨【寅集下】【广字部】廨【廣韻】古隘切【韻會】居隘切,□音解。【說文】公廨也。

徸【寅集下】【彳字部】徸【玉篇】昌容切,音衝。行貌。又與踵同。【集韻】踵或作徸。中国古籍全录

詓【酉集上】【言字部】詓【集韻】口舉切,去上聲。【類篇】聲也。【白虎通】古之民人,臥之詓詓,起之吁吁。

忞【卯集上】【心字部】忞【唐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說文】彊也。【廣韻】自勉彊也。 又心所不了也。【揚子法言】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或作暋。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博雅】忞忞,亂也。或作忟。

【午集下】【石字部】【集韻】覩動切,音董。石墜聲。

【辰集下】【欠字部】【廣韻】相倫切【集韻】須倫切,□音荀。【玉篇】信也。一曰□,喜貌。一曰氣逆也。或从气作□。

彲【寅集下】【彡字部】彲【廣韻】丑知切【集韻】【正韻】抽知切。□與螭同。【玉篇】獸名。【集韻】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一說無角螭。【史記齊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於是果得太公於渭之南。

帋【寅集中】【巾字部】帋【廣韻】同紙。

幏【寅集中】【巾字部】幏【唐韻】古訝切【集韻】居迓切【韻會】居訝切【正韻】居亞切,□音駕。【玉篇】蠻布也。【韻會】漢制名,賦蠻布爲幏,猶中國言稅也。【左思魏都賦】賨幏積墆,琛幣充牣。 又【廣韻】古牙切【集韻】居牙切,□音嘉。義同。

徎【寅集下】【彳字部】徎【唐韻】【集韻】□丑郢切,音騁。【說文】徑行也。 又【廣韻】丈井切,音□。雨後徑也。 又【集韻】里郢切,音領。義同。 又他頂切,音珽。徑也。

弎【寅集下】【弋字部】弎【說文】古文三字。註詳一部二畫。

彉【寅集下】【弓字部】彉【廣韻】虛郭切【集韻】【正韻】忽郭切,□音霍。【說文】弩滿也。【釋名】張也。【孫子兵勢】勢如彉弩。 又【唐韻】苦郭切【正韻】苦穫切,□音廓。又【廣韻】【正韻】□博古切,音郭。義□同。 【類篇】或作彍。

彧【寅集下】【彡字部】彧【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音郁。【廣韻】有文章也。【廣雅】文也。 又【玉篇】彧彧,茂盛貌。 又叶越逼切,音役。【詩小雅】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爲酒食。 【玉篇】一作□。

弿【寅集下】【弓字部】弿【集韻】紀偃切,音繭。弓强也。 又九件切,音蹇。【揚子方言】弿,展也。齊晉曰弿,山之東西,凡難貌曰展。荆吳之人,相難謂之展。若齊魯之言相彈矣。【註】弿音蹇。

彤【寅集下】【彡字部】彤【唐韻】【集韻】【韻會】□徒冬切,音佟。【說文】丹飾也。从丹,从彡。彡,其畫也。【玉篇】赤色。【詩邶風】貽我彤管。【左傳定九年】靜女之三章取彤管焉。【註】彤管,赤管筆,女史記事規誨之所執。【疏】必用赤者,示其以赤心正人也。【書文侯之命】彤弓一。【詩小雅彤弓傳】彤弓,朱弓也。 又姓。【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彤城氏。【註】索隱曰:周有彤伯,蓋彤城氏之後。【廣韻】彤伯爲成王宗枝。中国古籍全录

幎【寅集中】【巾字部】幎【唐韻】【集韻】□莫狄切,音覓。【說文】幔也。【玉篇】簾也。 又【玉篇】覆也。【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註】幎目,覆面者也。 又均致貌。【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而眂其輪,欲其幎爾而下迆也。【註】幎,均致貌。 又【集韻】【類篇】□民堅切,音眠。又【集韻】□經切,音冥。又【集韻】眠見切,音麪。義□同。

幾【寅集下】【幺字部】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又【說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又【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又【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又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又【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又【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又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又【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又【韻會】未多時曰無幾。又物無多,亦曰無幾。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又【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巳集下】【犬字部】【篇海】同狳。【正字通】俗貐字。

【午集中】【矛字部】【廣韻】尺容切【集韻】【韻會】昌容切,□音衝。【廣雅】短矛也。 【玉篇】或作□。

庋【寅集下】【广字部】庋【廣韻】過委切【集韻】古委切,□音詭。【說文】本作庪。【玉篇】庋,閣也。【集韻】庋閣藏食物。【禮內則】大夫七十而有閣。【註】閣以板爲之,庋食物也。【唐書牛仙客傳】前後賜予,緘庋不敢用。 又【廣韻】居綺切,音剞。義同。 又與攱通。【集韻】攱或作庋。

巫【寅集中】【工字部】巫〔古文〕□□【唐韻】武夫切【集韻】【正韻】微夫切【韻會】馮無切,□音無。【說文】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世本】巫咸始作巫。【楚語】古者民之精爽不攜二者,而又能齊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周禮春官神仕疏】男子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子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南郡有巫縣。 又山名。【山海經】黑水之南有巫山。【左傳襄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註】在盧縣東北。【前漢地理志註】巫山在巫縣西南。 又官名。【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又【夏官】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 又巫咸,國名。【山海經】巫咸國,右手操靑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亦山名。【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實以鴻術爲帝堯醫,生爲上公,死爲明神。豈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 又人名。【山海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註】皆神醫也。 又神名。【前漢郊祀志】晉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荆巫祀巫先。【註】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 又姓。【風俗通】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書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廣韻】漢有冀州刺史巫捷。又巫馬,複姓。【論語】巫馬期。

差【寅集中】【工字部】差〔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初牙切【正韻】初加切,□音杈。【說文】貳也,不相値也。【徐鍇曰】左于事,是不當値也。【廣韻】舛也。【韻會】差錯之義。【書呂□】察辭于差。【前漢東方朔傳】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又【爾雅釋詁】擇也。【釋文】差音。【詩小雅】旣差我馬。 又【廣韻】楚宜切【集韻】【韻會】叉宜切【正韻】叉茲切,□音縒。【廣韻】次也,不齊等也。【后漢荀爽傳】天子娶十二,諸侯以下各有等差。 又【玉篇】參差,不齊也。【韻會】參差,亂絲貌。參相參爲參,兩相參爲差。【詩周南】參差荇菜。【風俗通】舜作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其形參差,象鳳翼。 又【韻會】參差,洞簫也。【楚辭九歌】吹參差兮誰思。 又【韻會】差池,燕飛也。【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唐韻】楚佳切。【集韻】【韻會】【正韻】初佳切,□音釵。【韻會】差使也。【唐宣宗詔】凡役事委令輪差。 又擇也。【廣韻】□也。【詩□風】穀旦于差。【釋文】差,鄭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 又【廣韻】差殊,亦不齊。【禮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爲差。【釋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 又僭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註】同謂威其不協僭差者。【釋文】差,初佳反。 又【韻會】夫差,吳王名。 又差分,算法。【周禮地官九數註】有差分,今有重差。 又【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集韻】淅也。【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潘爲沐也。 又【韻補】差,過也。【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又【韻會】景差,楚人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楚懈切,釵去聲。【廣韻】病除也。【集韻】瘉也。【魏志張遼傳】疾小差。 又【韻會】差,較也。【左傳宣十二年註】拔旗投衡使不帆,風差輕。【釋文】差,初賣反。 又【集韻】楚嫁切,杈去聲。差異也。【韓愈瀧吏詩】颶風有時作,掀簸眞差事。 又與磋通。【韻會】磋或作差。 又【集韻】古與嗟通。註詳口部十畫。考證:〔【禮喪大記】御者差沐于堂上。【註】差,淅也。淅飯米取其瀋爲沐也。〕 謹照原文瀋改潘。〔【屈原離騷】湯禹儼而祗敬兮,同論道而莫差。〕 謹照原文同改周。

廟【寅集下】【广字部】廟〔古文〕庿【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眉召切,苗去聲。【說文】尊先祖貌也。【古今注】廟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形容也。【釋名】先祖形貌所在也。【玉篇】宗廟也。【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註】夾室前堂。【疏】凡大室有東西廂夾室及前堂有序牆者曰廟。 又【六書故】宮前曰廟,後曰寢。今王宮之前殿,士大夫之廳事,是也。虞箴曰:民有寢廟。傳曰:夫鼠不穴寢廟,畏人故也。猶後世言廟朝,廟堂也。【文中子禮學篇】山澤有廊廟之志。 又凡祠外神者亦曰廟。【史記封禪書】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於是作渭陽五帝廟。

彡【寅集下】【彡字部】彡【唐韻】【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音衫。【說文】彡,毛飾畫文也。象形。【徐鉉曰】毛髮繪飾之事。【集韻】飾謂之彡。 又【廣韻】毛長也。 又【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暹。義同。 又【集韻】纖琰切,僉上聲。羌姓。【後漢西羌傳】元帝時,彡姐等七種□隴西。 又魚名。【閩中海錯疏】黃彡,鱗細,黃赤色。

彴【寅集下】【彳字部】彴【廣韻】之若切【集韻】【正韻】職略切,□音勺。【廣雅】獨梁也。【廣韻】橫木渡水也。【蘇軾游蔣山詩】略彴橫秋水。 又【集韻】亭歷切,音笛。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爾雅釋天】奔星爲彴約。【疏】奔星卽流星。一名彴約。

弣【寅集下】【弓字部】弣【廣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音撫。【釋名】弓中央曰弣。弣,撫也。人所持撫也。【廣韻】弣,弓弝中也。【禮曲禮】左手承弣。

常【寅集中】【巾字部】常【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常于時夏。【箋】謂□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考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 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

广【寅集下】【广字部】广【唐韻】【集韻】魚檢切【韻會】疑檢切,□醃上聲。【說文】因广爲屋。象對刺高屋之形。【徐鉉曰】因广爲屋,故但一邊下。【增韻】棟頭曰广。【韓愈遊湘西寺詩】剖竹走泉源,開廊架屋广。 又【釋名】衾,广也。其下廣大,如广受人也。 又【廣韻】魚掩切,音隒。義同。(廣)【唐韻】【集韻】【韻會】□古晃切,光上聲。【說文】殿之大屋也。 又【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易繫辭】廣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廣以配地。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廣州。 又姓。【姓譜】出丹陽,廣成子之後,宋有廣漢。 又【玉篇】古曠切,光去聲。【周禮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疏】馬融云:東西爲廣,南北爲輪。【釋文】廣,古曠反。 又車名。【周禮春官車僕】廣車之萃。【註】廣車,橫□之車也。【釋文】廣,古曠反。【左傳僖二十八年】西廣東宮。【疏】楚有左右廣,蓋兵車之名。【宣二年】分爲二廣。【註】十五乗爲一廣。 又【正字通】音曠。【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廣焉。【註】廣,開泰貌。 又與曠通。【前漢五行志】師出過時之謂廣。 又姑黃切,音光。【爾雅釋獸】回毛在背,闋廣。【疏】伯樂相馬法,旋毛在背者名闋廣。【音義】廣,音光。 又【韻補】叶果五切,音古。【禮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中国古籍全录

庇【寅集下】【广字部】庇【廣韻】【集韻】□必至切,比去聲。【爾雅釋言】庇庥,廕也。【疏】庇,蔽也。【禮表記】有庇民之大德。【左傳襄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又【集韻】通作芘。【莊子養生主】隱將芘其所籟。 又覆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長六尺謂之庇軹,五尺謂之庇輪,四尺謂之庇軫。【註】庇謂覆幹也。 又【揚子方言】寄也,齊衞宋魯□晉汝潁荆州江淮之閒曰庇,或曰寓。 又【集韻】兵媚切,音秘。義同。 又頻脂切,音琵。地名。

□【備考】【午集】【穴字部】□【龍龕】同窟。

帚【寅集中】【巾字部】帚【唐韻】支手切【集韻】止酉切【韻會】止酒切,□音。【說文】糞也。从又持巾,掃門內。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玉篇】掃除糞穢也。【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註】弟子職曰:執箕膺擖,厥中有帚。【揚雄解嘲】或擁帚彗而先驅。 又草名。【爾雅釋草】荓,馬帚。【註】似蓍,可以爲掃彗。【又】葥,王蔧。【註】王帚也。似藜,其樹可以爲蔧。江東呼之曰落帚。考證:〔【爾雅釋草】茾,馬帚。〕 謹照原文茾改荓。

廙【寅集下】【广字部】廙【唐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織切,□音弋。【說文】行屋也。【玉篇】行屋下聲。【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玉篇】謹敬也。【廣韻】恭也,敬也。 又【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肄。義同。

弲【寅集下】【弓字部】弲【唐韻】許緣切【集韻】隳緣切,□音翾。【說文】角弓也。洛陽名弩曰弲。 又【廣韻】烏懸切【集韻】縈懸切,□音淵。【廣韻】弓勢。 又【集韻】火懸切,音鋗。【廣韻】彃弲,弦也。中国古籍全录

幽【寅集下】【幺字部】幽【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又【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又【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又【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又【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又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又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又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又姓。【廣韻】出《姓苑》。 又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又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又【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考證:〔【禮檀弓】望及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 謹照原文及改反。

廜【寅集下】【广字部】廜【廣韻】【集韻】□同都切,音徒。【廣雅】廜,庵也。 又【集韻】屋平曰廜。 【集韻】或作□。

廢【寅集下】【广字部】廢【唐韻】方肺切【集韻】【韻會】放吠切,□音癈。【說文】屋頓也。 又【爾雅釋詁】止也。【註】止住也。【禮曲禮】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又【爾雅釋詁】廢,舍也。【註】舍,放置。【周禮天官大宰】八柄,七曰廢,以馭其罪。【註】廢,猶放也。【又】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又【爾雅釋詁】大也。【詩小雅】廢爲殘賦。【傳】廢,忲也。【釋文】一本作廢。大也。 又墮也。【左傳定三年】邾子自投於牀,廢於爐炭。【註】廢,墮也。 又【轉註古音】音發。【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秋氣肅殺。含秀垂穎,續舊不廢。 又與癈通。【左傳昭十四年】司徒老祁慮癸僞癈疾。 又與撥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撥爾而怒。【註】故書撥作廢。鄭司農云:廢讀爲撥。考證:〔【說文】屋傾也。〕 謹照原文傾改頓。〔【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撥而怒。〕 謹按原文文義,必字可省,爾字不可省。謹改撥爾而怒。

弊【寅集下】【廾字部】弊【廣韻】【集韻】【韻會】□毗祭切,音幣。與□同。【廣韻】惡也。【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必袂切,音□。【集韻】斷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註】弊摋,猶雜揉也。

忉【卯集上】【心字部】忉【廣韻】都牢切【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音刀。憂心貌。【詩□風】心焉忉忉。 又【內典】忉利天,此天四方各八,中央帝釋,共三十三。

忌【卯集上】【心字部】忌〔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 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 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 又忌日,親喪日也。【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又姓。【風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又龍忌,謂禁火日也。【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音懻。語助辭。【詩鄭風】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說文】己心爲忌。會意。

忶【卯集上】【心字部】忶【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魂。心悶也。 又【玉篇】【廣韻】【集韻】□王問切,音運。義同。

必【卯集上】【心字部】必【唐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璧吉切,□音畢。【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又定辭也。【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又專也。【揚子太□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又期必也。【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又審也。【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又果也。【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輔錄】必育受稅俗。【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又【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又【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从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又按必字不从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

忍【卯集上】【心字部】忍【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人上聲。【說文】能也。【徐曰】能音耐。从心刃。【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又安于不仁曰忍。【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又忍忍,猶不忍也。【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又姓。又【廣韻】【集韻】【韻會】□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釋文】忍音刃。【禮月令納材葦註】此時柔刃,□與韌靭忍同。

忦【卯集上】【心字部】忦【集韻】牛戒切,音□。【說文】憂也。 又【集韻】苦怪切,音蒯,恨也。 又居拜切,音戒。憂懼也。 又【類篇】居太切,音蓋。義同。 又【玉篇】【廣韻】古黠切【集韻】訖黠切,□音戛。【玉篇】恨也。 【集韻】通作恝。

帣【寅集中】【巾字部】帣【唐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音眷。【說文】囊也。今鹽官三斛爲一帣。 又【集韻】逵員切,音權。囊有底曰帣。 又【類篇】古轉切,音卷。斂衣褏也。【史記淳于髡傳】帣韝鞠□。【註】索隱曰:帣謂收袖也。

幖【寅集中】【巾字部】幖【唐韻】【集韻】【正韻】□□遙切,音飇。【說文】幟也。【玉篇】幡也。【正韻】立木爲表,繫綵其上,謂之幖。 又【廣韻】頭上幟也。ARTX.CN

幞【寅集中】【巾字部】幞【唐韻】房玉切【集韻】【韻會】逢玉切,□音襆。【說文】帊也。【集韻】帕也。【玉篇】巾幞。【廣韻】幞頭,周武帝所製。裁幅巾,出四脚以幞頭,乃名焉。【唐書車服志】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二儀實錄】古以皂羅三尺裹頭,號頭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皁絹裹發。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爲幞頭,唐馬周交解爲之。【朱子語類】唐人幞頭,初止以紗爲之。後以紗軟,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襯起。【筆談】梁高祖始布漆於紗,施鐵爲脚。【宋史輿服志】幞頭,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然止以軟帛垂脚。隋始以桐木爲之,唐始以羅代繒,惟帝服則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漸變平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乗輿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爲裏,紗爲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爲堅,去其藤裏,前爲一折,平施兩脚,以鐵爲之。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裳削幅謂之幞。或作襆。

弞【寅集下】【弓字部】弞【唐韻】式忍切【集韻】矢忍切,□音矧。【說文】笑不壞顏曰弞。从欠,引省聲。【宋書王弘傳】孫叔未進,優孟見弞。展季在下,臧文貽譏。一作哂。 又木名。【山海經】丙山,其木多弞杻。 又【廣韻】余忍切【集韻】以忍切,□音引。義同。

弨【寅集下】【弓字部】弨【唐韻】尺招切【集韻】【正韻】蚩招切,□音怊。【說文】弓反也。【揚子方言】翻起曰弨。【玉篇】弓弛貌。【詩小雅】彤弓弨兮。【傳】弨,弛貌。【疏】弨,弓反,謂弛之而體反也。 又【正韻】弓名。【韓愈寄崔二十六詩】大弨掛壁何由彎。 又【韻會】之遙切,音招。又【廣韻】尺沼切【集韻】齒紹切,□怊上聲。義□同。 【集韻】一作□。

徒【寅集下】【彳字部】徒〔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前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147
·下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137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