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经库 >> 康熙字典 157
康熙字典 157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574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12日 >> 进入社区

康熙字典

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唐書□法志】用□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径【寅集下】【彳字部】徑【集韻】古定切【韻會】【正韻】吉定切,□音徑。【說文】步道也。【徐鍇曰】道不容車,故曰步道。【玉篇】小路也。【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徑路。【疏】徯徑,細小狹路。【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註】徑容牛馬。【疏】徑不容車軌,而容牛馬及人之步徑。【禮月令】審端徑術。【三輔決錄】蔣詡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 又【廣雅】徑,袤也。【禮曲禮】送喪不由徑。【註】徑,邪路也。 又疾也,直也。【史記大宛傳】張騫曰:今使大夏,從羌中險,從蜀宜徑。【註】如淳曰:徑,疾也。【唐書盧藏用傳】仕宦之捷徑。 又直波也。【爾雅釋水】直波爲徑。【註】言徑涏。 又【集韻】徑,直也。【禮檀弓】有直情而徑行者。 又猶行也。【左傳僖二十五年】晉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又【集韻】堅靈切,音經。行過也。【史記高祖紀】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又【韻會】通作俓。【史記司馬相如傳】俓峻赴險。 又與竟通。【史記淳于髡傳】不過一斗,徑醉矣。

强【寅集下】【弓字部】强【說文徐註】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強。(強)【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音彊。【玉篇】米中蠹。【爾雅釋蟲】蛄,強。【註】今米榖中小黑蟲是也。建平人呼爲子。【揚子方言】蛄謂之強。江東人謂之□。 又【爾雅釋蟲】強蚚。【疏】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又】強醜捋。【註】以脚自摩捋。 又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又【集韻】勝也。【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又【廣韻】暴也。【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又算家以有餘爲強。【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又姓。【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又【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集韻】勉也。【爾雅釋詁】勤也。【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又【韻會】矯強。【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註】橋音矯。 又勸也。【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註】強,猶勸也。【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又姓。【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又【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韻會】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又【正韻】自是也,也。【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註】屈強,不柔服也。【史記】作屈彊。 又與襁通。【類篇】強,負兒衣。【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強)考證:〔【周禮地官】止其行,而強之道藝。〕 謹照原文止改正。

彰【寅集下】【彡字部】彰【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諸良切,音樟。【說文】文彰也。【韻會】文章飾也。从章,从彡。毛髮貌。謂鳥獸羽毛之文。 又【集韻】通作章。【詩小雅】織文鳥章。 又【廣韻】明也。【正韻】著也。【書伊訓】嘉言孔彰。 又【正韻】著明之也。【書臯陶謨】彰厥有常。 又叶之戎切,音終。【薛綜騶虞頌】奮威揚德,豈弟之風。聖德極盛,騶虞乃彰。

帵【寅集中】【巾字部】帵【廣韻】一丸切【集韻】烏丸切,□音剜。【廣韻】帵子,裁餘也。【正字通】今采帛舖謂剪截之餘曰帵子。 又【類篇】於袁切,音鴛。義同。

□【未集上】【竹字部】□【廣韻】薄紅切【集韻】蒲蒙切,□音蓬。與篷同。【廣韻】車軬。【揚子方言】車枸簍,南楚之外謂之篷,或省作□。【玉篇】亦船連帳也。 又【集韻】胡江切,音降。□,酒篘也。考證:〔【揚子方言】車簍,南楚之外謂之篷,或省作□。〕 謹照原文簍上增枸字。

□【午集下】【穴字部】□【玉篇】而兗切。柔皮也,韋也。亦作耎。 又【篇海】子峻切,音俊。獵之韋袴。與同。

干【寅集下】【干字部】干【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說文】干,犯也。【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爾雅釋言】干,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干祿。 又盾也。【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司干,官名。【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爾雅釋言】干,扞也。【註】相扞衞。【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又也。【詩小雅】秩秩斯干。【傳】干,也。 又水涯也。【易漸卦】鴻漸干干。【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傳】干,厓也。 又國郊曰干。【詩邶風】出宿于干。【傳】干言國郊也。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又自甲至癸爲天干。【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又闌干,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干。【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干。【正韻】闌干,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又蘭干,紵也。【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又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註】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後漢□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又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註】射干,似狐,能緣木。又野干,亦獸名。【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又發干、蘭干、餘干,□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又長干,地名。【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又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又段干,干己,□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又【篇韻】音寒。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又【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又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又【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又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與豻通。【類篇】豻或作干。【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又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經天切,音堅。【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考證:〔【韻會】闌板閒曰闌干。〕 謹照原文板改楯。

庽【寅集下】【广字部】庽【廣韻】與寓同。中国古籍全录

【丑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孕字。中国古籍全录

幫【寅集中】【巾字部】幫【廣韻】【正韻】博旁切【集韻】逋旁切,□音幇。【廣韻】幫衣,治絲履。【集韻】治履邊也。【六書故】幫,裨帖也。省作幇。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幫。

庵【寅集下】【广字部】庵【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含切,音諳。【玉篇】舍也,□也。【廣韻】小草舍也。【集韻】圜屋爲庵。 又【集韻】或作菴。【後漢皇甫規傳】親入菴廬巡視。【通典】周武帝攻高齊,兵去之後,齊人謂栢菴爲帳幙,不疑兵退,是則結草木爲廬,皆曰菴。 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遏合切,□諳入聲。【廣韻】低也。 又【集韻】豕屋。

彋【寅集下】【弓字部】彋【廣韻】戸萌切,音宏。【玉篇】弸彋,帷帳起貌。【揚雄甘泉賦】惟弸彋其拂汨兮。【註】弸彋,風吹帷帳之聲也。 又【集韻】弸彋,弓聲。 又【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正韻】胡盲切,□音橫。又【類篇】洪孤切,音胡。義□同。中国古籍全录

忐【卯集上】【心字部】忐【五音集韻】吐敢切,音毯。忐忑,心虛也。 又【字彙補】口梗切,音懇。【道藏三元經】心心忐忑。

徐【寅集下】【彳字部】徐【唐韻】似魚切【集韻】【韻會】祥余切【正韻】祥於切,□序平聲。【說文】安行也。【玉篇】威儀也。【爾雅釋訓】其虛其徐,威儀容止也。【註】雍容都雅之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徐,其覺于于。【音義】徐徐,安穩貌。 又通作邪。【詩鄘風】其虛其邪。【箋】邪,讀如徐。【疏】虛徐者,謙虛閑徐之義。 又【廣韻】緩也。【廣雅】遲也。【孟子】子謂之姑徐徐云爾。 又【廣韻】州名。【書禹貢】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釋地】濟東曰徐州。【疏】淮海閒其氣寬舒,稟性安徐,故曰徐。【釋名】徐舒也。土氣舒緩也。 又國名。【左傳昭元年】周有徐奄。【註】二國皆嬴姓。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臨淮郡有徐縣。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辰曰執徐。 又姓。【廣韻】自顓頊之後,春秋時,徐偃王假行仁義,爲楚文王所滅,其後氏焉,出東海,高平,東莞,琅邪,濮陽五望。

怰【卯集上】【心字部】怰【玉篇】戸絹切,音衒。賣也。ARTX.CN

弦【寅集下】【弓字部】弦【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賢。【說文】弓弦也。从弓,象絲軫之形也。【儀禮鄕射禮】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 又半月曰弦。【釋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前漢律歷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 又國名。【春秋僖五年】楚人滅弦,弦子奔黃。【註】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 又姓。【廣韻】風俗通云:弦子後。【左傳僖二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哀四年】齊□乞弦施救范氏。【哀十一年】使問弦多以琴。 又脈數曰弦。【史記倉公傳】脈長而弦。 又弦蒲,弦中,皆地名。【前漢地理志】正西曰雍州,藪曰弦蒲。【註】在汧縣,又雍州山北有蒲谷鄕弦中谷。 又與絃通。【禮文王世子】春誦夏弦。【樂記】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廬【寅集下】【广字部】廬【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又【玉篇】屋舍也。【集韻】粗屋總名。【易剝卦】小人剝廬。【左傳襄二十三年】則猶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又□舍也。【周禮地官】十里有廬,廬有飮食。【註】廬若今野□,徙有庌也。 又直宿,舍也。【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止曰廬。【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註】直宿曰廬。 又國名。【周語】廬由荆嬀。【註】廬,嬀姓之國,荆嬀,廬女爲荆夫人也。 又邑名。【楚語】以王如廬。【註】廬,楚邑。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廬江郡,開皇初改爲廬州。 又山名。【廬山記】周威王時,有匡俗廬君,故山取其號。 又【正韻】龍都切,音盧。【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註】廬讀爲纑,謂矛戟柄竹攢柲。或曰摩之器。 又與籚同。【集韻】籚或作廬。考證:〔【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正曰廬。〕 謹據照原書所正改所止。

庛【寅集下】【广字部】庛【廣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音刺。【玉篇】耕具也。【集韻】耒下岐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註】鄭司農云:庛耒下岐。康成謂:庛,耒下前曲接耜。【疏】庛者,耒之面,但耒狀若今之曲杴柄也,面長尺有一寸,古法耒下惟一金,不岐頭。先鄭云:耒下岐,據漢法而言也。康成謂:耒下前曲接耜者,耜謂耒頭金,故云下前曲接耜者也。 又【類篇】才支切,音疵。義同。 【集韻】或作□□。

廼【酉集下】【辵字部】廼【玉篇】與乃同。語辭也。【詩大雅】廼立臯門,廼立應門。 又汝也。【前漢項籍傳】必欲烹廼翁。又【□餘傳】豈少廼女乎。 又始也。【前漢贾誼傳】太子廼生。【註】言始生也。

□【午集下】【穴字部】□【類篇】常容切【等韻】蜀庸切,□音鰫。窳□,器病。

忖【卯集上】【心字部】忖【唐韻】倉本切【集韻】【韻會】取本切【正韻】趨本切,□音刌。【說文】度也。从心寸聲。【廣韻】思也。【詩小雅】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又姓。 又與刌通。【禮玉藻瓜祭上環註】上環,頭忖也。【疏】忖,切也。 【說文》長箋】从寸心,會意。卽諧寸聲。或省作寸。中国古籍全录

忑【卯集上】【心字部】忑【五音集韻】他德切,音忒。義見上。 又【字彙補】端討切,音倒。道藏讀。ARTX.CN

徲【寅集下】【彳字部】徲【唐韻】杜兮切【集韻】□尼切,□音啼。【說文】久也。 又【博雅】徲徲,往來也。

忠【卯集上】【心字部】忠【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漢溧陽長潘乾□】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考證:〔【周禮地官】一曰六德,智,仁,聖,義,忠,和。【鄭疏】中心曰忠。〕 謹按疏非鄭氏所作,謹照原書地官改大司徒。省鄭字。

忥【卯集上】【心字部】忥【唐韻】【集韻】□許旣切,欷去聲。【說文】癡貌。一曰靜也。又息也。 又【集韻】虛器切,音呬。【博雅】忥忥,喜也。

忷【卯集上】【心字部】忷【集韻】與恟同。

虝【申集中】【虍字部】虝【集韻】虎古作虝。註見部首。

徧【寅集下】【彳字部】徧【廣韻】比薦切【集韻】【韻會】【正韻】□見切,□編去聲。【說文】帀也。【廣韻】周也。【書舜典】徧于羣神。【詩小雅】羣黎百姓,徧爲爾德。【左傳莊二十年】樂及徧舞。【疏】言樂之所有,舞悉周徧也。 又【廣韻】俗作遍。【魏志賈逵傳註】逵最好春秋左傳,自課誦之,月常一遍。 又【集韻】或作辯。【禮曲禮】然後辯殽。【註】辯音徧,義同。 又【集韻】或作辨。【史記五帝紀】辨于羣神。【書舜典】作徧。 又與蹁通。【集韻】蹁或作徧。 又與偏通。【集韻】偏通作徧。

忯【卯集上】【心字部】忯【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玉篇】敬也,愛也。 又【廣韻】是支切【集韻】【類篇】常支切,□音匙。忯,不憂事也。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忯忯,和適也。 又【五音集韻】掌氏切,音紙。【爾雅釋言】恀怙,恃也。或从氏。 又上紙切,音是。恃事日恀。或从氏。 又待禮切,音弟。忯忯,愛也。

忾【卯集上】【心字部】忾【廣韻】喜夷切【集韻】馨夷切,□音咦。【廣雅】喜貌。 又【字彙】與忔同。(愾)【唐韻】【集韻】□許旣切,音欷。【說文】太息也。【詩曹風】愾我寤歎。◎按陸德明音義本作苦愛反。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正韻】丘蓋切,□音磕。【博雅】滿也。【禮祭義】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太息之聲。 又【集韻】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傳文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註】愾,恨怒也。 又【集韻】許訖切。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本作迄。或作愾。【禮哀公問】君行此五者,則愾乎天下矣。〇按《說文》从心从氣,氣亦聲,故許旣切最近。

【寅集中】【巾字部】【廣韻】作曹切【集韻】臧曹切,□音糟。【說文】帴也。 又【玉篇】藉也。 又【廣韻】七刀切【集韻】倉刀切,□音操。義同。

【巳集下】【牛字部】【集韻】居尤切,音鳩。大牡謂之。【類篇】書作,非。

【丑集下】【女字部】【集韻】莫飽切,音卯。【博雅】好也。或作媌。

【午集上】【玉字部】【玉篇】疎逸切,音瑟。玉器也。 又巨幼切,音舊。義同。

式【寅集下】【弋字部】式【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識。【說文】法也。【韻會】爲法也。【書說命】百官承式。【微子之命】萬邦作式。【詩大雅】式是南邦。 又【韻會】取法也。【詩大雅】古訓是式。【後漢崔寔傳】師五帝而式三王。 又【廣韻】用也。【詩大雅】維此良人,作爲式穀。【箋】式,用也。賢者在位,則用其善道。 又【廣韻】度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註】式謂用財之節度。 又【增韻】制也。【前漢宣帝紀】樞機周密,品式備具。 又【增韻】也。 又車前木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疏】式謂人所憑依而式敬,故名此木爲式也。 又【廣韻】敬也。【韻會】乗而俛首致恭曰式。義取憑式也。【書武成】式商容閭。【疏】式,車上之橫木,男子立乗,有所敬,則俛而憑式,遂以式爲敬名。 又發語辭。【詩邶風】式微式微。【箋】式,發聲也。 又式道□,官名。【前漢百官表】式道左右中□。【註】應劭曰:式道凡三□,車駕出還,式道□持麾至宮門,門乃開,師古曰:式,表也。 又姓。【姓譜】見《姓苑》。 又與栻通。【史記日者傳】分策定卦,旋式正棊。【註】索隱曰:式卽栻也,旋轉也。 又【集韻】惕德切,音忒。惡也。 又【集韻】蓄力切,音敕。占文也。古者大出師,則太師主抱式。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詩大雅】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後式。旣愆爾止,靡明靡晦。 又叶施灼切,音鑠。【蘇軾司馬溫公銘】二聖忘巳,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彼【寅集下】【彳字部】彼【唐韻】補委切【集韻】補靡切,□□上聲。【說文】往有所加也。【玉篇】對此之稱。【詩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禮檀弓】爾之愛我也,不如彼。 又外之之詞。【論語】彼哉彼哉。【疏】言如彼人哉無足稱也。 又【廣韻】□也,邐也。

徊【寅集下】【彳字部】徊【廣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玉篇】徘徊,猶彷徨也。【集韻】徘徊,不進貌。【史記呂后紀】徘徊往來。【古詩】淸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張【寅集下】【弓字部】張〔古文〕弡【唐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帳平聲。【說文】施弓弦也。【禮曲禮】張弓尚筋。【儀禮鄕射禮】勝者執張弓。 又【廣雅】大也。【詩大雅】孔修且張。【書康王之誥】張皇六師。 又【廣雅】施也。【史記武帝紀】張羽旗,設供具,以祀神君。 又【廣韻】開也。【老子道德經】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又【韻會】設也。【史記曹相國世家】取酒張坐飮。 又施絃曰張。【前漢董仲舒傳】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 又羅取鳥獸曰張。【周禮秋官冥氏】掌設弧張。【註】弧張,罿罦之屬。【後漢王喬傳】自縣詣臺朝,輒有雙鳧飛來,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又計物之數曰張。【左傳昭十三年】子產以幄幕九張行。【後漢明帝八王傳】寵有彊弩數千張。 又星名。【史記律書】西至于張。張者,言萬物皆張也。【天官書】張素爲廚,主觴客。【正義】張六星,六爲嗉,主天廚飮食,賞賚觴客。 又譸張,誑也。【書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爲幻。 又蹶張,以足張弩也。【前漢申屠嘉傳】以材官蹶張。【註】如淳曰:能脚踏强弩張之,故曰蹶張。師古曰:今之弩,以手張者曰擘張,以足張者曰蹶張。 又乖張,相戾也。【司馬貞補史記序】其中遠近乖張。 又姓。【廣韻】本自軒轅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風俗通云:張王李趙,黃帝賜姓也。出淸河,南陽,吳郡,安定,燉煌,武威,范陽,犍爲,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詩小雅】張仲孝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廣韻】張施。【集韻】□設也。【周禮天官掌次】掌凡邦之張事。【前漢王尊傳】供張如法而辦。 又【韻會】自侈大也。【左傳桓六年】隨張必棄小國。【釋文】張,豬亮反。 又張絃之張,亦音帳。【嵆康琴賦】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亮。 又與脹通。【左傳成十年】晉侯將食張如厠。【註】張,脹滿也。 又與帳通。【史記高帝紀】復留止張飮三日。【註】張,幃帳也。 又【左傳僖十五年】隂血周作,張脈僨興。【疏】血旣動作,脈必張起,故言張脈也。【釋文】張,中亮反。 又雄張。【後漢班超傳】于寘王雄張南道。【註】雄張,猶熾盛也。張,丁亮反。

恲【卯集上】【心字部】恲【廣韻】撫庚切【集韻】披耕切,□音怦。【玉篇】滿也。 又忼慨也。 或从朋。

座【寅集下】【广字部】座【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坐。【玉篇】牀座也。【集韻】坐具。【李嘺讓地官尚書表】八座樞機,五曹要劇。 又【韻會】通作坐。【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法坐,王聽朝處。【後漢孔融傳】坐上客常滿。

庲【寅集下】【广字部】庲【廣韻】落哀切【集韻】郞才切,□音來。【玉篇】舍也。【集韻】長庲,齊臺名。庲降,蜀地名。

徵【寅集下】【彳字部】徵〔古文〕□□□□【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陟平聲。【說文】召也。从微省。□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徼【寅集下】【彳字部】徼【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音叫。【說文】循也。【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牱爲徼。【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叫平聲。【玉篇】要也,求也。【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註】徼,要也。【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論語】惡徼以爲知者。【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徼□受詘。【註】司馬彪云:徼,遮也。□,倦也,謂遮其倦者。

□【未集上】【竹字部】□【篇海】蘇貫切,音算。器也。○按卽匴字之譌。

□【午集下】【立字部】□【集韻】普沒切,音。按物聲。

【午集下】【禾字部】【廣韻】房密切【集韻】薄密切,□音弼。□,禾重生也。 又【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音孛。稡,禾所秀不成藂向上貌。

【丑集中】【土字部】【玉篇】古文垠字。註詳六畫。【淮南子俶眞訓】蘆苻之原,通于無。中国古籍全录

彯【寅集下】【彡字部】彯【廣韻】【集韻】【韻會】□匹妙切,音票。【玉篇】畫也。【集韻】畫飾也。 又【廣韻】撫招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票平聲。【廣韻】彯彯,長組之貌。 又與嫖通。【王融曲水詩序】彯搖武猛,扛鼎揭旗之士。【註】霍去病受詔,與壯士爲嫖姚校尉。中国古籍全录

彭【寅集下】【彡字部】彭【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音棚。【說文】鼓聲也。 又軍器。【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又水名。【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又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傳】盧彭,在西北。 又地名。【詩鄭風】淸人在彭。【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縣名。【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正義】徐州縣。【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又【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書禹貢】彭蠡旣豬。【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又彭門,山名。【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又姓。【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又【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榜平聲。【玉篇】多貌。【詩齊風】行人彭彭。【釋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韻會】壯也。【詩大雅】駟騵彭彭。【集韻】强盛貌。 又【廣韻】行也。【詩小雅】四牡彭彭。【傳】彭彭,不得息也。 又【廣韻】道也。 又【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又【韻會】【正韻】□蒲光切,音旁。【韻會】近也。【正韻】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又【類篇】彭亨,驕滿貌。【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又【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與魴通。【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註】二傳士彭作士魴。考證:〔【釋名】彭排,車器也。〕 謹按急就篇補註引釋名,車作軍。據改。ARTX.CN

帥【寅集中】【巾字部】帥〔古文〕【唐韻】所律切【集韻】【正韻】朔律切,□音蟀。【易師卦】長子帥師。【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于此。 又循也。【禮王制】命鄉□不帥敎者以告。【註】帥,循也。 又遵也。【前漢循吏傳】蕭曹以寬厚淸靜,爲天下帥。【註】帥,遵也。 又聚也。【揚雄甘泉賦】帥尒隂閉,霅然陽開。【註】晉灼曰:帥,聚也。 又【說文】佩巾也。【廣雅】巾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類切,率去聲。【廣韻】將帥也。【正韻】主也,率也,統也,領也。【周禮夏官】二千五百人爲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爲旅,旅帥皆下大夫。【左傳宣十二年】命爲軍帥。【疏】軍帥,軍之主帥。【前漢黃霸傳】置父老師帥。 又姓。【廣韻】本姓師,晉景帝諱,改爲帥氏。晉尚書郞帥昺。 又【五音集韻】舒芮切,音稅。同帨。亦佩巾也。考證:〔【揚雄甘泉賦】帥尒隂閉,霅然陽關。〕 謹照原文關改開。

废【寅集下】【广字部】廢【唐韻】方肺切【集韻】【韻會】放吠切,□音癈。【說文】屋頓也。 又【爾雅釋詁】止也。【註】止住也。【禮曲禮】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 又【爾雅釋詁】廢,舍也。【註】舍,放置。【周禮天官大宰】八柄,七曰廢,以馭其罪。【註】廢,猶放也。【又】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又【爾雅釋詁】大也。【詩小雅】廢爲殘賦。【傳】廢,忲也。【釋文】一本作廢。大也。 又墮也。【左傳定三年】邾子自投於牀,廢於爐炭。【註】廢,墮也。 又【轉註古音】音發。【前漢郊祀歌】西顥沆碭。秋氣肅殺。含秀垂穎,續舊不廢。 又與癈通。【左傳昭十四年】司徒老祁慮癸僞癈疾。 又與撥通。【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撥爾而怒。【註】故書撥作廢。鄭司農云:廢讀爲撥。考證:〔【說文】屋傾也。〕 謹照原文傾改頓。〔【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必撥而怒。〕 謹按原文文義,必字可省,爾字不可省。謹改撥爾而怒。

德【寅集下】【彳字部】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登入聲。【廣韻】德行也。【集韻】德行之得也。【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又星名。【前漢郊祀志】望氣王朔言,後獨見塡星出如瓜。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云。【註】德星,旣填星也。 又【韻會】亦作悳。【前漢賈誼傳】悳至渥也。 又州名。【廣韻】秦爲齊郡地,漢爲平原郡。武德初爲德州,因德安縣以名之。 又叶都木切,音篤。【謝惠連雪賦】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隂德。 又叶得各切,當入聲。【易林】酒爲歡伯,除憂來樂,福善入門,與君相索,使我有德。考證:〔【書大禹謨】九德,寬而栗。〕 謹照原書改臯陶謨。

徾【補遺】【寅集】【彳字部】徾【字彙補】音未詳。【王逸九思】狐狸兮徾徾。見《楚辭章句》。

忟【卯集上】【心字部】忟同忞。

忨【卯集上】【心字部】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換切,音玩。【說文】貪也。【玉篇】愛也。【左傳昭元年】忨歲而愒日。 又【玉篇】【廣韻】五丸切【集韻】【韻會】【正韻】五官切,□音岏。義同。 又通作翫。【左傳】忨歲,今本多作翫歲。◎按《左傳註疏》忨,愒,皆貪也。言貪翫歲日也。蓋貪生之意,而慢忽自在其中。《正字通》必欲訓慢,而駁《說文》《集韻》諸書,過矣。

徿【寅集下】【彳字部】徿【玉篇】良用切,龍去聲。行不正也。 又【集韻】魯孔切,隆上聲。徿,言直行也。

忙【卯集上】【心字部】忙【廣韻】莫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謨郞切,□音茫。心迫也。【增韻】悕也,宂也。【杜甫新婚別】暮婚晨告別,無乃太悤忙。 又姓。明有忙義,忙宗。 又與恾同。【廣韻】怖也。中国古籍全录

忳【卯集上】【心字部】忳【廣韻】【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屯。【玉篇】悶也,亂也,憂也。【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朱註】忳,憂貌。 又【集韻】朱倫切,音肫。本作諄。或作忳。忳忳,誨人不倦也。 又【集韻】【正韻】□殊倫切,音純。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漢有王忳。 又【集韻】【類篇】□杜本切,音盾。愚也。 又都困切,音頓。或作沌。【老子道德經】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又【集韻】徒困切,音鈍。忳愻,意不樂也。◎按肫與忳通。凡字書所引,通義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獨于忳肫二字不許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駁太過類此。ARTX.CN

怢【卯集上】【心字部】怢【集韻】他骨切【韻會】陁骨切,□音突。【集韻】忽忘也。【王褒四子講德論】美玉蘊于碔砆,凡人見之怢焉。【註】不分別貌。 又【集韻】他結切。與佚同。【類篇】佚蕩,□易也。或从心。 又【集韻】【類篇】吐內切【正韻】他內切,□音退。【博雅】緩也,忘也。一曰肆也。本作。

忸【卯集上】【心字部】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六切,音朒。慙也。【書五子之歌】顏厚有忸怩。 又【集韻】【韻會】【正韻】□女九切,音紐。習也。【荀子議兵篇】忸之以慶賞。【註】忸與狃同。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居怯切【集韻】訖業切,□音劫。【玉篇】急視也。【廣韻】視貌。

庫【寅集下】【广字部】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故切,苦去聲。【說文】兵車藏也。从車,在广下。【釋名】庫,舍也。物所在之舍也,故齊魯謂庫曰舍。【禮月令】審五庫之量。【蔡邕章句】一曰車庫,二曰兵庫,三曰祭庫,四曰樂庫,五曰宴庫。 又天庫,星名。【春秋文曜鉤】軫南四星曰天庫。天庫,五帝車舍也。 又門名。【禮郊特牲】庫門之內,戒百官也。【註】庫門,在雉門之外。 又姓。【風俗通】古守庫大夫之後,以官爲氏。

庿【寅集下】【广字部】庿【說文】古文廟字。【儀禮士冠禮】筮於庿門。餘詳十二畫註。

廥【寅集下】【广字部】廥【廣韻】【集韻】【韻會】□古外切,音儈。【說文】芻藳之藏。【急就篇】墼壘廥廐庫東廂。【註】廥,芻藳所居也。 又廥積,星名。【史記天官書】胃爲天倉,其南衆星曰廥積。【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一曰天廥,主畜黍稷以供享祀。

忧【卯集上】【心字部】忧【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憂)〔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本作□。今作憂。【說文】愁也。【爾雅釋詁】思也。【疏】憂者。愁思也。【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又疾也。【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註】憂或爲疾。 又幽也。【易乾卦】憂則違之。【註】謂時當幽隱也。 又辱也。【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又居喪曰憂。【書說命】王宅憂。 又孕病曰憂。【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又人憂則頭低垂。【禮曲禮】下于帶則憂。【註】憂則低也。 又幽憂曰癙憂。【詩小雅】癙憂以痒。【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又姓。出【姓苑】。 又【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集韻】作。 又【集韻】【韻會】□於救切。【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又叶於希切,音衣。【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又叶衣虛切,音於。【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又叶伊姚切,音妖。【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又叶一笑切,音要。【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又【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又叶於糾切,音黝。【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 【集韻】本作□,或作懮。【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又【字彙補】亦與□同。《說文》憂和之行也。引《詩》布政憂憂。後人以□愁之字从憂,遂以憂和之字从□,浸失六書之原矣。

徥【寅集下】【彳字部】徥【唐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說文】徥徥,行貌。 又【廣韻】承紙切【集韻】上紙切,□匙上聲。【廣韻】行貌。朝鮮語也。 又【集韻】徒駭切,音。義同。 又【廣韻】池爾切【集韻】丈尒切,□音豸。【集韻】行衙衙謂之徥。 又【集韻】度皆切,音□。徍徥,行貌。 又【揚子方言】秦晉之閒,凡細而有容謂之貌,或曰徥。【註】言徥偕也。【釋文】徥,度皆反。中国古籍全录

徨【寅集下】【彳字部】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玉篇】彷徨也。【正韻】彷徨,猶徘徊也。【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 又徊徨。【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 又【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忂【寅集下】【彳字部】忂【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瞿。行貌。 又【集韻】俱遇切,音句。【玉篇】行也。 【集韻】一作躣。

怴【卯集上】【心字部】怴【集韻】許月切,音。【字林】戇貌。一曰怒貌。◎按此字與字相似,字从心从戍,有休必,翾劣二切。此字从心从戉,止有許月一切,集韻分別甚明。近時字書混載,舉此棄彼,《正字通》遂謂一字兼有二義,□無兩字,亦屬臆斷也。

怎【卯集上】【心字部】怎【五音集韻】子吽切。語辭也。五音篇中此字無切脚可稱,昌黎子定作枕字第一等呼之,可謂正矣,今此寢韻中,精母之下□立切脚,其吽字,曉母下安呼怎切,兩字遞相爲韻切之,豈不善哉。◎按此字,廣韻,集韻皆未收,唯韓孝彥五音集韻收之。今時揚州人讀爭上聲,吳人讀尊上聲,金陵人讀津上聲,河南人讀如樝。各從鄕音而分也。

怶【卯集上】【心字部】怶【五音集韻】敷羈切【五音篇海】普皮切,□音披。怒也,憂也。 又【五音篇韻】彼義切,音賁,心怶憸也。

怘【卯集上】【心字部】怘【集韻】固,古作怘。註詳囗部五畫。 又【玉篇】胡故切。護也,漏也,堅也,常也,安也。

廂【寅集下】【广字部】廂【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箱。【說文】廊也。【玉篇】東西序也。【史記周昌傳】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註】殿東堂也。索隱曰:正寢之東西室,皆號曰廂,言似箱篋之形。 又通作箱。【儀禮公食大夫禮】公揖退于箱。

【巳集下】【犬字部】【篇海】五郢切,音脛。狩也。

【巳集中】【火字部】【篇海】與□同。詳□字註。

【午集中】【皮字部】【集韻】逋旁切,音。治履邊也。與幫鞤縍□同。

幠【寅集中】【巾字部】幠【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音呼。【說文】覆也。【禮喪大記】幠用斂衾。 又通作無。【荀子禮論篇】無帾。【註】無讀爲幠。 又【爾雅釋詁】大也。【疏】廣大之異名也。 又【爾雅釋詁】有也。 又慢也。【禮投壺】毋幠毋敖。【註】幠敖,慢也。 又【玉篇】長也。

徯【寅集下】【彳字部】徯【廣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爾雅釋詁】待也。【廣韻】有所望也。【書仲虺之誥】徯予后。【玉篇】或作□。 又鳧徯,鳥名。【山海經】鹿臺之山有鳥,名曰鳧徯。 又【揚子方言】徯醯,危也。東齊槣物而危謂之徯醯。 又【廣韻】胡禮切【集韻】【韻會】戸禮切,□奚上聲。亦待也。 又與蹊通。【禮月令】塞徯徑。【疏】徯徑,細小狹路也。【前漢貨殖傳】矰弋不施於徯隧。

徱【寅集下】【彳字部】徱【字彙】與僄同。輕迅也。【王延壽王孫賦】性徱以疾。【註】徱卽僄字。中国古籍全录

忽【卯集上】【心字部】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又【廣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註】忽然盡貌。【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又滅也。【詩大雅】是絕是忽。【傳】忽,滅也。 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又慢忽也。【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無著也。【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又姓。明有忽忠,忽明。 又通作曶。【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 亦通作笏。【儀禮士喪禮】竹笏。【註】今文笏作忽。 亦通作芴。【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又叶火一切,音翕。【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又叶許月切,音血。【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 【說文】从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恞【卯集上】【心字部】恞【廣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爾雅釋言】悅也。【廣韻】悅樂也。 又通作夷。【詩小雅】旣夷旣懌。【註】夷,悅也。中国古籍全录

廆【寅集下】【广字部】廆【廣韻】胡罪切【集韻】【韻會】戸賄切,□音□。【玉篇】廦廆也。 又【集韻】五賄切,音頠。人名。【晉書載記】單于遼東郡公慕容廆。 又【集韻】【類篇】□姑回切,音瑰。【山海經】中山西有廆山,其隂多琈之玉。

廛【寅集下】【广字部】廛【唐韻】直連切【集韻】【韻會】澄延切【正韻】呈延切,□音纏。【說文】一畝半,一家之居。【詩魏風】胡取禾三百廛兮。【傳】一夫之居曰廛。【周禮地官遂人】夫一廛田百畮。【註】廛,城邑之居。【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謂居曰廛。 又【玉篇】市邸也。【禮王制】市廛而不稅。【註】廛市物邸舍,稅其舍,不稅其物。【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廛布,而入于泉府。【註】廛布者,貨賄諸物邸舍之稅【疏】謂在行肆,官有邸舍,人有置物於中,使之出稅,故云廛布也。【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 又【集韻】或作。【前漢揚雄傳】有田一。 又【集韻】亦作□鄽。

【巳集中】【火字部】【集韻】奴困切,音嫩。【玉篇】熱也。 又【廣韻】乃本切【集韻】弩本切,□嫩上聲。【博雅】□煗也。

廯【寅集下】【广字部】廯【唐韻】【集韻】【韻會】息淺切【正韻】蘇典切,□先上聲。【爾雅釋言】廩廯也。【疏】廩廯者,囷倉之別名。孫炎曰:廯,藏穀鮮潔也。舍人云:廩,少鮮也。 又【集韻】相然切。【正韻】蘇前切,□音先。義同。

廵【備考】【寅集】【廴字部】廵【字彙補】巡字之譌。中国古籍全录

弬【寅集下】【弓字部】弬【五音集韻】弋技切,音移。弓名。中国古籍全录

恁【卯集上】【心字部】恁【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說文】下齎也。从心任聲。【徐鍇曰】心所齎□下也,俗言如此也。 又思也,念也。【班固典引】勤恁旅力。 又【集韻】如鴆切,音任。義同。 又【廣韻】【集韻】【類篇】□如林切,音壬。【博雅】思也。 又【集韻】尼心切,音紝。義同。 又弱也,信也。

怲【卯集上】【心字部】怲【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音丙。【說文】憂也。从心丙聲。 又【廣韻】陂病切【集韻】【類篇】彼病切,□音柄。義同。 又叶兵旺切,音謗。【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

恊【卯集上】【心字部】恊【正字通】同愶。詳愶字註。◎按此字从心,與協字从十者不同。

【午集上】【玉字部】【廣韻】【集韻】□皮變切,音卞。【廣韻】玉名。 又【集韻】玉飾弁也。 【類篇】或作玣。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郞奚切【集韻】鄰知切,□音黎。【說文】多言也。又【集韻】憐題切,音黎。【揚子方言】忚,欺謾語也。又【集韻】郞計切,音麗。義同。 本作謧,或作□。

徰【寅集下】【彳字部】徰【集韻】征古作徰。註詳五畫。

徽【寅集下】【彳字部】徽〔古文〕□【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音揮。【說文】衺幅也。 又【爾雅釋詁】善也。【疏】徽者,美善也。【書舜典】愼徽五典。【詩小雅】君子有徽猷。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節曰徽。【前漢揚雄傳】高張急徽。【註】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嵆康琴賦】徽以鍾山之玉。【註】以玉爲徽也。 又【說文】三糾繩也。【玉篇】徽,大索也。【易坎卦】繫用徽纆。【揚雄解嘲】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奔馳貌。【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別騖分奔。 又州名。【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爲徽州。 又與幑通。幟也。【禮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號。【註】徽號,旌旗之屬也。【揚雄羽獵賦】徽車輕武。【註】徽車,有徽幟之車也。 又與褘通。【張衡思□賦】揚雜錯之袿徽。【註】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纓也。◎按《爾雅釋器》本作褘。考證:〔【揚雄校獵賦】〕謹照原書改羽獵賦。

忘【卯集上】【心字部】忘【集韻】【韻會】武方切【正韻】無方切,□音亡。【說文】不識也。【增韻】忽也。又遺也。【書微子之命】予嘉乃德,曰篤不忘。謂不遺也。又【儀禮士冠禮】壽考不忘。【註】長有令名,不忽然而遽盡也。 又善忘,病也。【莊子達生篇】氣下而不上,則使人善忘。 又坐忘,無思慮也。【莊子大宗師】回坐忘。 又【廣韻】【正韻】巫放切【集韻】【韻會】無放切,□音妄。【韻會】棄忘也。【增韻】遺忘也。【周禮地官司刺】三宥,一曰遺忘。 又志不在也。【左傳隱七年】鄭伯盟,歃如忘。【註】志不在于歃血也。又【韓愈別竇司直詩】中盤進橙栗,投擲傾脯醬。歡窮悲心生,婉戀不能忘。 【說文】从心从亡。會意。

忲【卯集上】【心字部】忲【集韻】與忕同。或作。【張衡西京賦】有憑虛公子者,心奓體忲。【註】志奢溢,體驕泰也。

忱【卯集上】【心字部】忱【字彙】同諶。【詩大雅】天難忱斯。【傳】忱,信也。 又誠也。【書大誥】越天棐忱。【康誥】天畏棐忱。 【正字通】亦與愖通。別作訦。

徬【寅集下】【彳字部】徬【唐韻】蒲浪切,旁去聲。【說文】附行也。【廣韻】附也。【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註】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 又與傍通。【集韻】傍,或書作徬。 又與彷通。【集韻】彷,亦作徬。

徶【寅集下】【彳字部】徶【集韻】蒲結切,音蹩。徶,衣服婆娑貌。

廋【寅集下】【广字部】廋【廣韻】所鳩切【集韻】【韻會】【正韻】疎鳩切,□音搜。【揚子方言】廋,隱也。【註】謂隱匿也。【論語】人焉廋哉。 又【玉篇】隈也。 又求也,索也。【集韻】索室曰廋。【前漢趙廣漢傳】廋索私屠沽。 又廋人,官名。【周禮夏官】廋人掌十有二閑之政敎。 又【集韻】蘇后切,音叟。隱也。【晉語】有秦客廋辭於朝。【註】廋,隱也,謂以隱伏譎詭之言問於朝也。

弘【寅集下】【弓字部】弘【廣韻】【集韻】【韻會】□胡肱切,或平聲。【說文】弓聲也。 又【爾雅釋詁】大也。【疏】弘者,含容之大也。【易坤彖】含弘光大。 又【正韻】大之也。【論語】人能弘道。 又叶胡公切,音洪。【陸機贈弟雲詩】懷襲瑰瑋,璠植淸風。非德莫動,非道莫弘。 又叶胡光切,音皇。【陸雲陸常侍誄】於穆皇源,時惟誕弘。權輿有嬀,爰帝曁王。

彐【寅集下】【彐字部】彐【唐韻】【集韻】□居例切,音罽。【廣韻】彙頭也。

彘【寅集下】【彐字部】彘【唐韻】【集韻】【韻會】□直例切,音滯。【說文】豕也。後蹄廢謂之彘。从彑,矢聲。从二匕,彘足與鹿足同。【玉篇】豬也。【禮月令】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註】彘,水畜。【史記貨殖傳】澤中千足彘,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草名。【本草】茢薽,一名彘顱。 又司彘,國名。【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西,有司彘之國。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河東郡彘縣,順帝改曰永安。 又姓。【廣韻】左傳有彘恭子。 又與璏通。【集韻】璏省作彘。

脄【未集下】【肉字部】脄【廣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枚。【說文】背肉也。【五音集韻】脊側之肉。【禮內則】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註】脄,脊側肉也。【楚辭招魂】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註】脄,背也。 又【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義同。【楚辭招魂敦脄註】又音妹。 又【廣韻】【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義同。【禮內則麋鹿麕之肉必脄釋文】徐讀亡代反。 【集韻】或作脢。

心【卯集上】【心字部】心【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忩【卯集上】【心字部】忩與悤同。【晉書衞恆傳】下筆必爲楷,則號忩忩不暇草書。【吳志孫和傳】無事忩忩。餘詳後匆字註。

怄【卯集上】【心字部】慪【集韻】烏侯切,音謳。恪也。 又【五音集韻】恪侯切,音摳。義同。

忿【卯集上】【心字部】忿【唐韻】敷粉切【集韻】【韻會】撫吻切,□音魵。【說文】悁也。【玉篇】恨也,怒也。【書君□】爾無忿疾于頑。【傳】無忿怒疾之也。 又【集韻】父吻切【韻會】扶粉切【正韻】房吻切,□音□。或作賁。通作憤。【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釋文】忿,弗粉反,集韻等書本此讀。 又【玉篇】【廣韻】匹問切【集韻】芳問切,□音湓。義同。 又通作分。【杜甫送路侍御詩】不分桃花紅勝錦。不分者,不平之意,與忿同。 又叶非律切,音芾。【劉向九歎】憂心展轉,愁拂鬱兮。寃結未舒,長隱忿兮。◎按此字有依敷母切,有依非母切,有依奉母切,皆輕脣音,大略相近。考證:〔【大學】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註】忿,弗粉反。〕 謹照原書註改釋文。

怃【卯集上】【心字部】憮【集韻】【韻會】□罔甫切,音武。【說文】愛也。从心無聲。【爾雅釋言】撫也。【註】愛撫也。【疏】《方言》東齊邠陶之閒謂愛曰憮。 又【廣韻】憮然,失意貌。【三蒼】怪愕之辭。【論語】夫子憮然。【何晏註】爲其不達己意,而便非己也。【廣韻】或作。 又【五音集韻】况羽切。【前漢張敞傳】京兆眉憮。【註】憮,音詡。孟康曰:北方人以媚好爲詡。一曰傲也。 又【集韻】荒乎切,音呼。大也。【詩小雅】亂如此憮,叶上辜。【註】火吳反。【毛傳】憮,大也。 又傲也。【禮投壺】毋憮毋傲。 又【集韻】【韻會】□微夫切,音無。【廣韻】空也。

□【備考】【子集】【人字部】□孑字之譌,見【海篇】。

怆【卯集上】【心字部】愴【唐韻】初亮切【集韻】【韻會】楚亮切,□音創。【說文】傷也。从心倉聲。【廣韻】悽愴也。【禮祭義】霜露旣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註】初亮切。 又【集韻】初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又【廣韻】初兩切【集韻】楚兩切,□音搶。【廣韻】愴恍,失意貌。

怓【卯集上】【心字部】怓【唐韻】女交切【集韻】【正韻】尼交切,□音鐃。【說文】亂也。 又【韻會】泥交切,音鐃。義同。 又叶尼□切,音。【詩大雅】無縱詭隨,以謹惽怓。式遏□虐,無俾民憂。◎按《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正韻皆切孃母,而韻會獨切泥母,然泥母不如孃母之親也。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然泥母,舌動而音在舌端。孃母,舌靜而音在舌上。二母雖次濁,泥輕而孃尤輕。如怓字,女交切,音鐃。其音在舌上,則孃母切鐃音爲親矣。凡泥孃二母當淸者,倣此。

庾【寅集下】【广字部】庾【唐韻】以主切【集韻】【韻會】勇主切,□音窳。【說文】水槽倉也。一曰倉無屋者。【釋名】庾,裕也。言盈裕也,露積之言也,盈裕不可稱受,所以露積之也。【詩小雅】曾孫之庾。【傳】露積曰庾。【周語】野有庾積。【史記文帝紀】發倉庾。【註】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又星名。【隋書天文志】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積儲粟之所也。 又量名。與斞通。【周禮冬官陶人】庾實二觳,厚半寸,脣寸。【左傳昭二十六年】粟五千庾。【註】庾十六斗。 又【韻會】大庾,嶺名。五嶺之東者。亦曰東嶠。 又姓。【廣韻】出潁川新野二望,本自堯時爲庾大夫,因氏焉。 又弓名。與臾通。【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又與□通。【集韻】□或省作庾。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多,來體寡,謂之夾臾之屬。【註】臾音庾,字亦作庾。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謹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釋文音庾。註作庾。云夾庾之弓,合五而成規。

弙【寅集下】【弓字部】弙【唐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說文】滿弓有所向也。【廣雅】張也。 又【玉篇】持也,指麾也,引也。 又【集韻】空胡切,音枯。義同。 【廣韻】作□。

恎【卯集上】【心字部】恎【廣韻】【集韻】□徒結切,音姪。【玉篇】惡性也。 又【集韻】丁結切,音窒。【博雅】很也。 又職日切,音質。義同。 又充至切,音痓。恎,惡性也。恎,惶遽也。

忴【卯集上】【心字部】忴【集韻】渠淹切,音黔。【玉篇】心急也。 又【類篇】渠今切,音琴。忴,健了貌。ARTX.CN

恏【卯集上】【心字部】恏【張訢訂正篇海】許皓切,音好。慾也。

恝【卯集上】【心字部】恝【集韻】居□切,音介。無愁貌。【孟子】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爲不若是恝。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訖黠切,音戛。義同。 又【轉注古音】苦計切,音契。【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恝恝之山。 又人名。炎帝之孫曰靈恝。 又【集韻】牛轄切,音□。古與忦通。詳忦字註。◎按《說文》引孟子作□,而丁公著讀孟子作恝。朱子因之,當以朱子爲正。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扶木切【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音僕。□,毛不理也。 【集韻】或作□。

忛【備考】【卯集】【心字部】忛【字彙補】帆字之誤,見《唐書釋音》。中国古籍全录

忪【卯集上】【心字部】忪【廣韻】【韻會】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玉篇】心動不定貌。又驚也,惶遽也。

忬【卯集上】【心字部】忬【廣韻】【集韻】□羊洳切,音豫。【集韻】先也,安也。本作預。或作忬。通作豫。 又【字彙補】同舒。

徻【寅集下】【彳字部】徻【集韻】烏外切,音懀。徻徻,屋宇高明也。

茚【申集上】【艸字部】茚【集韻】伊刃切,音印。【類篇】草名。

忚【卯集上】【心字部】忚【五音集韻】呼雞切,音醯。【揚子方言】忚,欺慢也。 又【集韻】力者切,音。忚忚,心不欲貌。 又【集韻】顯計切,音。義同。

怅【卯集上】【心字部】悵【唐韻】【集韻】【韻會】□丑亮切,音暢。【說文】望恨也。【柳宗元夢歸賦】靈幽漠以瀄汨兮,進怊悵而不得。ARTX.CN

赲【酉集中】【走字部】赲【集韻】六直切,音力。【類篇】赲趩,行貌。

廩【寅集下】【广字部】廩〔古文〕□【唐韻】力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音凜。【說文】本作。穀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黃而取之,故謂之。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戸牖。或从度从禾。【爾雅釋言】廩,廯也。【玉篇】倉廩也。【釋名】廩,矜也。實物可惜者,投之其中也。【詩周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註】庠序亦學也。魯謂之米廩,虞帝上孝,令藏粢盛之委焉。【周語】廩於藉東南,鍾而藏之。【註】廩,御廩。一名神倉,東南生長之處。鍾,聚也。爲廩以藏所藉田,以奉粢盛。【荀子富國篇】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註】穀藏曰倉,米藏曰廩。 又給也。【後漢章帝紀】恐人稍受廩,往來煩劇。【註】廩,給也。 又天廩,星名。【隋書天文志】天廩四星在昴南。【張衡周天大象賦】天廩備稷以祈歆。 又官名。【周禮地官】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後漢和帝紀】復置廩犧官。【註】漢官儀曰: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 又與懍通。【前漢食貨志】可以爲富安天下,而直爲此廩廩也。 又與□通。【集韻】□或作廩。考證:〔【荀子富國篇】桓窌倉廩者,財之末也。〕 謹照原文桓改垣。

恘【卯集上】【心字部】恘【廣韻】去秋切,音惆。戾也。

廚【寅集下】【广字部】廚【唐韻】直株切【集韻】【韻會】重株切,□音躕。【說文】庖屋也。【孟子】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又【玉篇】主也。【後漢黨錮傳】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嚮,王章,爲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也。 又櫝也。【晉書顧愷之傳】愷之嘗以一廚畫寄桓□。【南史齊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又馗廚,菌也。【爾雅釋草】中馗菌。【註】地蕈也。今江東人名爲土菌。亦曰馗廚。又木名。【集韻】斯條國有廚木,汁肥,可用之煑餅。 【廣韻】俗作厨。

恗【卯集上】【心字部】恗【廣韻】荒烏切【集韻】荒胡切,□音呼。【博雅】怯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音枯。義同。 又【集韻】枯瓜切,音誇。心自大也。 又【五音集韻】苦瓦切,音夸。心悷也。

恧【卯集上】【心字部】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女六切,音忸。【說文】慙也。从心而聲。【徐曰】心挫衂也。【小爾雅】心愧爲恧。【揚子方言】山之東西,自愧曰恧。 又叶女力切,音匿。【張衡思□賦】夕惕若厲以省諐兮,懼余身之未敕。苟中情之端直兮,莫吾知而不恧。 又或作忸。【六書精蕰】从而从心。髡首而心懷慙也。

【巳集上】【水字部】【字彙】俗淬字。中国古籍全录

【丑集上】【口字部】【集韻】匹絳切,音脹。反聲。

快【卯集上】【心字部】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苦夬切,音塊。【說文】喜也,从心夬聲。【廣韻】稱心也,可也。【後漢蓋勳傳】王允曰:欲得快,司隸校尉,誰可作者。 又【增韻】爽快也,急疾也。 又【戰國策】恭于敎而不快。【註】謂縱逸也。 又【輟耕錄】世謂有疾曰不快。【後漢華佗傳】體有不快。 又姓。 又叶窺貴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處,未得位也。【揚子太□經】不宴不雅,禮樂廢也。拂繫絕纗,心誠快也。 本作□。俗省作快。

徹【寅集下】【彳字部】徹〔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又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

渵【巳集上】【水字部】渵【集韻】謨交切,音茅。大水貌。

捙【卯集中】【手字部】捙【篇海】音裔。牽引也。 又音曳。拖曳也。◎按音義同抴字。形近拽,譌,文重出。

恡【卯集上】【心字部】恡【正字通】同悋。

恢【卯集上】【心字部】恢【唐韻】苦回切【集韻】【正韻】枯回切,□音魁。【說文】大也。从心灰聲。【韻會】謂志大也。 又【增韻】大之也。 又【玉篇】【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148
·下一篇周易文章:康熙字典 138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