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臨安志卷之四十五
志〔三十〕
秩官三
古今郡守表〔齊至唐〕
(世紀)齊高帝 (名氏) 張岱 (事蹟) 【 吳郡吳人宋泰始末為吳興太守後遷吏部尚書建元元年復出為左將軍吳郡太守帝知岱歷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岱曰大邦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宜須望實今州卿為護軍如給事中岱拜竟詔以家為府明年遷金紫光祿大夫】 (名氏) 張(壞去土改王) (事蹟) 【 吳郡吳人宋昇明初以取劉遐功授輔國將軍吳郡太守封義成縣侯邑千戶建元閒遷都官尚書出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烏程令顧昌元有罪(壞去土改王) 坐不糾免官高宗末年授平東將軍吳郡太守】 (名氏) 王敬則 (事蹟) 【 晉陵南沙人建元二年遷使持節散騎常侍安東將軍吳興太守道不拾遺郡無劫盜境內一清遷護軍將軍常侍如故以家為府】 (名氏) 何戢 (事蹟) 【 廬江灊人太祖時為吳郡太守以疾歸為侍中祕書監】 (名氏) 蕭緬 (事蹟) 【 以安陸侯為吳郡太守永明元年拜郢州剌史】
(世紀)武帝 (名氏) 沈文季 (事蹟) 【 吳興武康人宋大明中自祕書監出為吳興太守飲酒竟日視事不廢永明元年復為左將軍吳郡太守】 (名氏) 王慈 (事蹟)【 琅邪臨沂人為建武將軍吳郡太守】 (名氏) 李安民 (事蹟) 【 蘭陵人永明四年為安東將軍吳興太守】 (名氏) 徐孝嗣 (事蹟) 【 東海郯人世祖時為吳興太守在郡有能名尚書令王儉贈四言詩曰方軌叔茂追清彥輔柔亦不茹剛亦不吐】 (名氏) 謝(汀去丁改蘥) (事蹟) 【 陳郡陽夏人世祖時遷司徒左長史出為吳興太守在郡稱為美績】 (名氏) 王奐 (事蹟) 【 琅邪臨沂人為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尋進號征虜將軍】 (名氏) 王秀之 (事蹟) 【 琅邪臨沂人為輔國將軍吳興太守吳興郡隱業所在心願為之】 (名氏) 孔琇之 (事蹟) 【 山陰人為輔國將軍監吳興郡尋拜太守治稱清嚴】
(世紀)鬱林王 (名氏) 謝朏 (事蹟) 【 陳郡陽夏人隆昌元年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弟(汀去丁改蘥)時為吏部尚書朏至郡致(汀去丁改蘥)數斛酒還書曰可力飲此勿預人事朏居郡每不治而常務聚斂眾頗譏之亦不屑也建武四年召為侍中中書令抗表不應獨與母留築室郡之西郭】
(世紀)明帝 (名氏) 王延之 (事蹟)【 琅邪臨沂人明帝時為吳郡太守罷郡歸家產無所增益後為吏部尚書復出為後軍將軍吳興太守】
(世紀)梁武帝 (名氏) 蔡撙 (事蹟) 【 濟陽考城人為吳興太守天監元年宣城郡吏吳承伯聚眾寇吳興奄襲郡城撙堅守不動募勇敢拒戰斬承伯餘黨悉平加信武將軍召為度支尚書】 (名氏) 王份 (事蹟) 【 琅邪人天監初轉吳郡太守遷寧朔將軍北中郎】 (名氏) 何敬容 (事蹟) 【 廬江人普通四年以吏部尚書出為招遠將軍吳郡太守為政勤恤民隱辨訟如神視事四年治為天下第一吏民詣闕請植碑詔許之大通二年召為中書令】 (名氏) 柳惲 (事蹟) 【 河東解人天監二年為吳興太守六年召為散騎常侍八年復為吳興太守六年為政清靜民吏懷之陳疾解任父老千餘人拜表陳請】 (名氏) 蕭正仁 (事蹟) 【 為吳興太守有治能】 (名氏) 蕭琛 (事蹟) 【 蘭陵人遷吳興太守郡有項羽廟土民名為憤王甚有靈驗於郡廳事為神座公私請禱前後二千石皆於廳拜祠而避居他室琛至徙神還廟處之不疑又禁殺牛解祀以脯代肉琛頻(□泣)大郡不治產業】 (名氏) 謝覽 (事蹟) 【(汀去丁改蘥)之子天監十二年出為吳興太守中書舍人黃睦之家居烏程子弟專橫前太守皆折節事之覽未到郡睦之子弟來迎覽逐去其船杖史為通者自是睦之家杜門不出不敢與公私門通郡境多劫為東道患覽下車肅然一境寧謐昔覽在新安頗聚斂至是遂稱廉潔時人方之王懷祖】 (名氏) 張稷 (事蹟) 【 吳郡人為散騎常侍將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下車存問遺老引其子孫置之右職政稱寬恕進號雲麾將軍召為左僕射道由吳鄉候稷者滿水陸稷單裝俓還京師人莫之識】(名氏) 蕭推 (事蹟) 【 為戎昭將軍吳郡太守所臨必赤地大旱吳人號旱母】(名氏) 蕭映 (事蹟) 【 大同初為吳興太守{見陳高祖紀}】(名氏) 張纘 (事蹟) 【 大通閒為吳興太守省煩苛務清靜民吏便之大同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名氏) 蕭子顯 (事蹟) 【 蘭陵人大同三年為仁威將軍吳興太守】(名氏) 謝舉 (事蹟) 【 大同三年為雲麾將軍吳郡太守先是何敬容居郡有美績世稱為何吳郡及舉為政聲績略相比六年入為侍中中書監】(名氏) 袁君正 (事蹟) 【 陳郡陽夏人為吳興太守侯景亂率數百人隨邵陵王赴援京師君正當官蒞事有名稱而蓄聚財產服玩靡麗】(名氏) 張嵊 (事蹟) 【 為吳興太守清二年侯景亂嵊遣弟伊率郡兵數千人赴援又收集士卒築繕城壘賊行臺劉神茂遣使說嵊命斬其使仍遣軍主王雄等率兵於鱧瀆逆擊之破神茂侯景遣其子帥精兵二萬人助神茂擊嵊為賊騎焚柵嵊乃釋戎服坐廳事賊臨之以刃終不為屈執以送景遂遇害世祖諡曰忠正子】
(世紀)簡文帝 (名氏) 蕭大臨 (事蹟) 【 太宗子大寶元年除安東將軍吳郡太守】
(世紀)元帝 (名氏) 張彪 (事蹟) 【 為吳郡太守齊主高洋欲襲建業王僧辯召彪會侯瑱兵大敗北軍見王僧辯傳】(名氏) 裴之橫 (事蹟) 【 為吳興太守齊主高洋欲襲建業王僧辯召之橫會侯瑱兵大敗北軍見王僧辯傳】
(世紀)敬帝 (名氏) 袁樞 (事蹟) 【 陳郡陽夏人紹泰二年中吏部尚書出為吳興太守永定二年召為左民尚書】
(世紀)陳武帝 (名氏) 沈君理 (事蹟) 【 吳興人高祖初為吳郡太守時兵革未寧百姓荒弊軍國之用咸資東境君理招集士卒修治器械民下悅附深以幹理見稱世祖嗣位召為侍中】(名氏) 沈恪 (事蹟) 【 武康人永定元年除吳興太守】(名氏) 陳昌 (事蹟) 【 高祖子為吳興太守時年十六容貌偉麗神情明秀雅性聰辯明習政事高祖遣謝哲蔡景歷輔昌為郡】
(世紀)文帝 (名氏) 徐度 (事蹟) 【 安陸人世祖初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吳郡太守以子敬成為監郡天嘉元年增邑千戶】(名氏) 胡穎 (事蹟) 【 吳興東遷人天嘉元年除散騎常侍吳興太守】(名氏) 吳明徹 (事蹟) 【 天嘉初為鎮東將軍吳興太守六年為中領軍】 【 見文帝紀】(名氏) 陳伯山 (事蹟) 【 世祖第三子鄱陽王天嘉元年授東中郎將吳郡太守】(名氏) 陳伯恭 (事蹟) 【 世祖第六子晉安王天嘉六年為平東將軍吳郡太守置佐史時年十餘歲便留心政事官曹治理】
(世紀)廢帝 (名氏) 徐敬成 (事蹟) 【 安陸人度之子光大五年除正威將軍吳興太守其年隨都督吳明徹北討】
(世紀)宣帝 (名氏) 杜稜 (事蹟) 【 錢塘人太建元年為散騎常侍鎮東將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年召為侍中鎮右將軍】(名氏) 陳叔堅 (事蹟) 【 高宗第四子長沙王太建元年為中郎將吳郡太守四年為宣毅將軍江州剌史】(名氏) 陳伯固 (事蹟) 【 世祖第五子新安王太建閒授使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平東將軍吳興太守】(名氏) 陳伯禮 (事蹟) 【 世祖第十子武陵王太建初為雲旗將軍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吳興太守在郡恣行暴掠逼奪財貨百姓患之九年為有司所劾特降軍號十一年被代召還遷延不發御史中丞徐君敷奏免所居官以王還第】(名氏) 陳伯謀 (事蹟) 【 世祖第十三子桂陽王太建十年出為持節都督吳興諸軍事東中郎將吳興太守】
右自東漢尹興以後至陳末陳伯謀並採摭正史增入其僅存氏名而歲月事蹟無可考及雖有事蹟而臣節有虧者並不錄但考之吳興吳郡二乘所載牧守頗多皆雜取它傳記與今志凡例不同又恐觀者以為遺軼悉附載氏名於後若此有彼無者吳興二十人吳郡十四人
吳興
王羲之 謝琰
虞(馬斐) 周鎮
胡嚴 王胡之
孔坦 孔廞
袁琇 周札
周筵 王坦之
顧眾 陸統
江蔚 車□
殷康 沈嘉
何楷 【 以上晉人】 褚彥回
謝莊 丘道護
謝澹 謝述
張崇之 蕭慧明
殷沖 袁思道
孔山士 沈道思 【 以上宋人】
袁洵 袁昂
蕭慧休 袁彖
王瑩 楊文崇 【 以上齊人】
元仲景 張僧繇
王騫 信都遵
蕭猷 文皇帝蒨
夏侯亶 衡陽王昌
孫廉 杜龕
周敏 齊明帝蕭鸞
王彬 【 以上梁人】 錢道戢
徐綜 周文育
周(上下石) 周寶安
任忠 沈欽 【 以上陳人】
吳郡
譙敬王恬 沈充
傅盛 王恬 【 導之子】
王洽 【 劭之子】 王劭 【 道之子】
王謐 【 導之子】 魏詠之
顧含 郗鑒
殷祐 劉牢之
張茂 賀循
應詹 (上下一中曰)檀
王愷 王允之
王侃 虞譚
樂謨 張敞 【 以上晉人】
袁洵 張懷
柳世隆 王誕
王思遠 褚淵
褚澄 【 淵之弟】 張充
南康縣侯子恪 江(學□)
王規 李元履
江革 袁昂 【 以上宋人】
王僧智 【 梁人】 裴忌
永陽王伯智 衡陽王伯信 【 以上陳人】
(世紀)唐高祖 (沿革) 改太守為刺史 【 武德元年】
(世紀)太宗 (名氏) 柳楚賢 (事蹟) 【 大業末為河北縣長歸高祖正觀中歷交桂二州都督終杭州剌史】(名氏) 薛萬徹 (事蹟) 【 太宗朝名將自右衛大將軍轉杭州剌史遷代州都督復召拜右武衛大將軍】
(世紀)中宗 (名氏) 裴惓 (事蹟) 【 與岑羲劉守悌等以清德俱為巡察使所薦授渭南令為地官員外郎有美譽後為杭州剌史】(名氏) 宋璟 (事蹟) 【 歷杭州剌史政清毅吏下無敢犯者】
(世紀)元宗 (沿革) 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擇賢刺史領之杭隸江南東道 【 通鑑開元二十一年】(名氏) 劉幽求 (事蹟) 【 以太子少保貶睦州刺史遷杭州】【 舊志韋湊在劉爾求之後今按韋傳無】(沿革) 改刺史為太守【 天寶元年】 (名氏) 袁仁敬 (事蹟) 【 開元十三年上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十一人為刺史命宰相諸王及諸司長官臺郎御史餞於洛濱俱張甚盛賜以御膳太常具樂內坊歌妓上自書十韻詩命高力士賜之仁敬以大理少卿為杭州{通鑑}】(名氏) 謝晏 (事蹟) 【 天寶末拜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領江淮租庸事晏至吳郡會永王璘事採訪使李希言假晏守餘杭因發義兵堅壁璘聞晏有備遂自晉陵西走終不言功召拜彭原太守】
(世紀)肅宗 復諸州及官名太守仍為刺史【 至德二載】(名氏) 崔渙 (事蹟) 【 以左散騎常侍兼餘杭太守江東採訪禦使入遷吏部侍郎】(沿革) 置江東防禦使治杭州【 至德二載】(沿革) 置浙江西道節度副使兼餘杭軍使治杭州 【 乾元元年】 (名氏) 侯令儀 (事蹟) 【 杭州刺史改昇州刺史】 (沿革) 杭州刺史領防禦使【 上元二年】
(世紀)代宗 (名氏) 張伯儀 (事蹟) 【 為杭州刺史大歷二年徙安南都護】(名氏) 杜濟 (事蹟) 【 以京兆尹貶為杭州刺史】
(世紀)德宗 (名氏) 李泌 (事蹟) 【 自澧硤團練使徙杭州刺史有風績引西湖水入城為六井大為民利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名氏) 元全柔 (事蹟) 【 以湖南團練觀察使御史中丞為杭州刺史遷黔中經略招討觀察等使】(名氏) 房孺復 (事蹟) 【 正元初韋應物為蘇州牧房孺復為杭州牧韋嗜詩房嗜酒每與賓友一醉一詠其風流雅韻多播於吳中或目韋房為酒詩仙】(名氏) 王顏 (事蹟) 【 正元六年為刺史】(名氏) 于邵 (事蹟) 【 為太子賓客與宰相陸贄不平出為杭州刺史】(名氏) 李錡 (事蹟) 【 自雅王傅出為杭州刺史舊志李錡之後有蘇弁自滁州轉杭州刺史今按蘇傳云為滁州刺史卒】(名氏) 韓皋 (事蹟) 【 正元十四年自京兆尹責撫州員外司馬未幾改杭州刺史嘗於武林山作候仙亭入拜尚書右丞】(名氏) 盧元輔 (事蹟) 【 自河南縣令除杭州刺史白集有制詞嘗於武林山作見山亭】
(世紀)順宗 (名氏) 張綱 (事蹟) 【 永正初為守奏置餘杭倉宇四十二閒築倉城周回四里 【 餘杭志】 】
(世紀)憲宗 (名氏) 嚴休復 (事蹟) 【 唐語林云白公除杭州替嚴員外休復休復有時名公喜為之代白公清輝樓詩序云嚴十八郎中在郡日改制東南樓因名清輝未立標榜召歸郎曹】
(世紀)穆宗 (名氏) 白居易 (事蹟) 【 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始因歲旱築捍錢塘湖鍾洩其水溉田千頃復濬六井民賴其利唐語林云公罷杭俸多留官庫繼守者公用不足則假而復填如是五十餘年及黃巢至郡文籍多焚其俸乃亡 按公作冷泉亭記謂有相里君造虛白亭又集中有送姚杭州赴任因思舊遊詩二人在公先後為郡其名皆莫考或云相里郡名造然未有的據不敢列於表】
(世紀)文宗 (名氏) 李宗閔 (事蹟) 【 開成初為杭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名氏) 李中敏 (事蹟) 【 開成末為杭州刺史】
(世紀)武宗 (名氏) 裴夷直 (事蹟) 【 武宗初自中書舍人出為杭州刺史】
(世紀)宣宗 (名氏) 李遠 (事蹟) 【 大中十二年十月令狐綯擬李遠杭州刺史上曰吾聞遠詩云長日惟消一局棋安能理人綯曰詩人托此為高興耳未必實然上曰且令往試觀之 【 通鑑】 】
(世紀)懿宗 (名氏) 崔彥曾 (事蹟) 【 咸通二年為刺史開沙河塘 【 見地理志】 】
(世紀)僖宗 (名氏) 周寶 (事蹟) 【 黃巢據宣歙寶自涇原徙鎮海軍節度使兼南面招討使僖宗入蜀加檢校司空寶練卒自守發杭州兵戍縣鎮】(名氏) 董昌 (事蹟) 【 以土團討王郢有功補石鏡鎮將黃巢寇杭引兵過臨安不敢犯周寶表昌為杭州刺史昌乃團諸縣兵為八都】
(世紀)昭宗 (沿革) 置杭州防禦使【 龍紀元年】賜杭州防禦使號武勝軍防禦使【 景福元年】升武勝軍防禦使為都團練蘇杭等州觀察使【 二年】尋廢團練觀察使徙鎮海軍節度使治杭州【 光化元年】 (名氏) 錢鏐 (事蹟) 【 乾符二年浙西裨將王郢亂石鑑鎮將董昌表鏐偏將擊破之黃巢掠浙東至臨安鏐出奇兵邀擊射殺其將巢遂引兵過董昌為刺史以鏐為都指揮使中和四年鏐攻破越州殺觀察使劉漢宏乃奏昌代漢宏而自居杭州光啟三年拜左衛大將軍杭州刺史昭宗時拜杭州防禦使又拜都團練使景福二年為蘇杭觀察使七月發民夫二十萬及十三都軍士築杭州羅城周七十里九月拜鎮海軍節度使乾寧元年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年董昌反越州鏐以聞詔封鏐彭城郡王浙江東道招討使董昌平拜鎮海威勝兩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鏐如越受命還治錢塘光化元年移鎮海軍於杭州加鏐檢校太師改鄉里曰廣義鄉勳貴里所居營曰衣錦營未幾升營為衣錦城天順元年封吳王四年陞衣錦城為安國衣錦軍梁太祖即位封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未拜正明三年加天下兵馬都元帥開府置官屬】
右並据前志參以新唐書重行考訂閒有增損其名氏雖存而歲月事蹟無所考者自當用唐以前比例但既見前志姑附著於後
相里君 【 造虛白亭】 元藇 【 河南人右司郎中作冷泉亭】
裴常棣 【 河東聞喜人兵部郎中作觀風亭】
杜陟 陸則
李幼 崔鄯 【 貝州武城人】
路異 殷亮 【 給事中】
韋敻 【 京兆杜陵人虞部郎中】 崔恂 【 鄭州人水部郎中】
獨孤嶼 【 洛陽人侍御史】 李士挹 【 宗室】
封亮 【 渤海人司封員外郎】
雙士恪 【 天水郡人右武衛大將軍定相二州總管杭州刺史呂國公】
薛自勉 【 河東汾陰人司動員外郎】 薛瑩 【 河東汾陰人】
盧涇 【 范陽涿縣人】 楊行矩 【 上蔡人蔡州總管】
柳德義 【 河東人】 史令卿 【 建康人祠部郎中】
杜信 【 京兆人刑部員外郎】 李□
裴(王玉) 劉暹 【 字上昭】
李幼公 【 姑臧大房】 李力牧 【 百藥族】
張(□介) 崔元獎 【 清河大房吏部侍郎】
崔涓 【 博陵人】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