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史库 >> 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636次 更新日期:2019年11月2日 >> 进入社区

咸淳临安志

咸淳臨安志卷之七十五

志〔六十〕

寺觀一

今浮屠老氏之宮遍天下而在錢唐為尢眾二氏之教莫盛於錢唐而學浮屠者為尢眾合京城內外暨諸邑寺以百計者九而羽士之廬不能什一說者曰清虛寂滅之尚而土木丹雘之貴離世絕俗之高而榮華富厚之羡偭其本統而騖於末流二氏殆無以大相過而遂家篤於君臣之義嚴尊卑等上下則為浮屠學者不及焉夫憚於檢而樂於縱乃人情也竊以謂不然君臣尊卑上下之分非人之所為天之所設也彼二氏者豈能外吾聖人之道而自立哉特其所從入之異路故為其徒者必服其教服其教者不得不世守其說守其說則不能自遁於其名要之尊君親 上之心則一也今寺若觀率以得列

御前為重而其奉

三宮元命以祈

千萬壽則晨煙夕燈鼓螺鐘磬梵唄之音步虛之聲隱入霄漢而散落林谷者相望不絕也斯亦勤已嗚呼彼於吾儒尊 君親 上之說概嘗有聞否哉敘寺觀

宮觀〔城內外〕

天慶觀

在宰執府後唐時為紫極宮梁開平二年改真聖觀 【 有記錢武肅王立文多闕軼】 大中祥符二年 詔諸郡建天慶觀嘗以元真觀為之 天禧三年郡守王欽若以朝謁差遠奏徙天慶觀額於此 紹興二十六年有 旨重修 賜田五百畝除其賦 紹定四年燬有 旨重建 御書天慶之觀四大字以賜 咸淳六年又增撥官田二百畝給之觀內有

真宗皇帝御製賜守臣王欽若詩

高宗皇帝御書老子道德經石刻

記文 【 天錫大寶命於我有 宋 二后受之外薄四海悉主悉臣 真宗皇帝襲休紹明澶淵既捷以敉寧武圖功沾濡浸潤億兆褆福稽古禮文之事煟然勃興迺 大中祥符紀元之明年詔天下郡邑並建道觀一錫名天慶於以崇清靜而洽醇熙陟降左右不顯亦臨積厚流光美祥來假五載冬閏誕頒 明指諸天慶觀悉嚴奉 聖祖天尊大帝像設卓哉皇乎生民尊祖之丕範順天立教之宏規也夫天者群物之祖聖人繼天測靈昭德揭虔明有本也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心知之性莫不尊親其所以辨上下定民志之意微矣惟錢唐左江右湖天慶奠址負吳山南鄉 中興駐蹕隆上都而觀萬國歲時尹漕帥屬朝謁如 令州縣吏一命以上肅拜而後敢即事遇 誕節內而宮省外而臺府歸美報上者必於是事隆體特嚴視 景靈非他郡比 紹定辛卯秋塵居畚綆不戒爰暨茲宇 皇帝惕懷惟天惟祖 宗發祥儲祉之地敢懈欽崇首斥內帑金帛祠牒更刱之自 宮掖邸第至都人士罔不捐貲佐役明年春 聖祖殿成藏室承東齋廬延西重門洞開迓雲車風馬之靈祕宇巍擁妥元龜朱蛇之神於時住持觀事臣陳永灝經工化材實敏實勤 上聞而嘉之申以錫賚為錢萬緡俾迄其事又明年三境列真之庭始克備滎溫祕寶有待而啟號登 淳祐內出天慶之觀四大字以落之金扁璇題奎壁輝絢穹偉淵靚陽曜陰藏穆穆焉天下之壯觀矣自三代衰王教熄異端乘之以禍福誘怵愚俗宮室紺碧幾遍天下其於大倫大法蔑如也疇若建殊庭祗靈貺溯僊源於厥初明天歷之有屬使凡為臣子者拜俯其下雖在四方萬里外拱極朝宗之心油然以生而況首善之地不已重乎初 上之御極也眷焉東顧虹流隩區將築天基瑞應宮及是仍命永灝往營之未幾珍臺閒館對峙淛河之上 聖祖 神孫景光相宣於萬斯年益章章矣昔在炎漢肇基豐沛班彪著論闡明王命序帝堯之苗裔表神武之證應顯德豐功流澤後世四七再造珍符有開姦雄怛威疆宇遄復鋪觀 聖代跨軼兩都彼唐開紫極崇真元之奉詎可同日語哉於戲據坤靈之首倣太紫之形與天命人心相維於無窮故曰 天子建極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也 淳祐二年夏四月甲子朝奉郎行祕書郎兼吳益王府教授臣盧壯父記】

報恩光孝觀

在報恩坊清泰四年錢氏建舊號開元宮 國朝  景德四年改景德觀 崇寧二年改崇寧萬壽觀賜鹽官縣田一千畝 政和三年改天寧萬壽觀建

徽宗皇帝本命殿 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觀十三年改賜今額專以追崇

徽宗皇帝香火 紹定三年得 旨蠲其賦 咸淳四年重建鎮樓雲堂兩廡

元真觀

在禮部貢院西唐中宗景龍二年建遂以景龍名 【 舊志作景隆恐誤】 後唐改中興觀錢氏改錢明宮 【 相傳錢武肅患目禱而愈遂改今貢院橋下小石碣紀為錢明宮】 國朝雍熙二年改元真觀 大中祥符二年為天慶觀 天禧三年守王右相欽若奏徙天慶額於真聖觀而復元真之舊賜田凡五百畝

水府淨鑑觀

在候潮門外清水閘東舊在嘉會門外桐木園世傳五季馬自然修煉於此龍德三年錢氏號水府院 國朝天聖四年 詔定天下名山洞府二十錢塘江水府居其一歲投龍簡 政和改淨鑑院七年增水府字仍歲度道士一人 建炎閒徙今處 乾道四年周安撫淙建水府扶桑大帝殿 嘉定七年道士江師隆闢地重建

記文 【 寶慶三年翰林學士陳珌撰其略云兩閒動物水為夥故海特大乾坤大支脈惟江河淮濟四水然皆北東入海故東海為尢大錢塘据上游 六龍來御貢賦梯航吸鯨駕鼇而來渺渺無際靜則吳粵千里鏡碧一色少焉溟渤翻山嶽摧不足以喻其勢豈無司之者乎世謂胥君寄宣孤憤安知水馮雍觀非靈均輩耶道家謂水為府有扶桑帝君若意也有理焉觀為古祠在錢氏清賞堂後人傳五季馬自然修煉飛舉其地也錢氏建水府觀已而徙桐木園祠扶桑 仁皇天聖定名山而水府居一旱投簡輒雨 政和初畀名淨鑑至七年增水府字二歲度羽衣一 建炎始賜地清水閘之東今百年屋盡敗且隘不足容 嘉定七祀知樞密院鄭公昭先命道士江師隆主之迺闢地鼎新云云】

表忠觀

在城南龍山 熙寧十年守趙清獻公以錢氏墳廟蕪廢請於 朝即龍山廢佛剎妙因院為觀俾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首居之仍歲度其徒一人以供灑掃 詔賜額曰表忠詳具蘇公所撰碑 紹興閒楊節使存中 淳祐閒趙安撫(上與下心)寶祐閒顏安撫頤仲前後修葺歲久復壞而五王廟在觀之西南數十步外灑掃非便於是屋頹圯久矣 咸淳七年安撫潛說友合廟觀為一拓地築基改創三清大殿而即殿之故址創五王廟棟宇宏麗像設森嚴若內外門若兩廡以至鐘樓齋堂雲林閣等或增或葺煥然更新又闢逵而東鑿池而方 聖朝褒忠之意至是益大章顯云

碑文 【 )起方是時以數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既覆其族延及於無辜之民罔有孑遺而吳越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然終不失臣節貢獻相望於道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舞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 皇宋受命四方僭亂以次削平而蜀江南負其嶮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後束手而河東劉氏百戰守死以抗王師積骸為城釃血為池竭天下之力僅乃克之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於朝視去其國如去傳舍其有功於 朝廷甚大昔竇融以河西歸漢光武詔右扶風修理其父祖墳塋祠以太牢今錢氏功德殆過於融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獎忠臣慰荅民心之義也臣願以龍山廢佛祠曰妙因院者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墳廟之在錢唐者以付自然其在臨安者以付其院之淨土寺僧曰道微歲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時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縣令丞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幾永終不墜以稱 朝廷待錢氏之意臣抃昧死以聞 制曰可其妙因院改 賜名曰表忠觀銘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倫奮挺大呼從者如雲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有吳越金券玉冊虎符龍節大城其居包絡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毬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朝昏亂罔堪托國三王相承以待有德既獲所歸弗謀弗咨先王之志我維行之天胙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 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後昆龍山之陽巋然新宮匪私於錢唯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蘇文忠公撰 熙寧十年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軍州事臣抃言吳越國王錢氏墳廟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孫之墳在錢塘者二十有六在臨安者十有一皆蕪廢不治父老過之有流涕者謹按故武肅王鏐始以鄉兵破走黃巢名聞江淮復以八都兵討劉漢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於杭及昌以越叛則誅昌而并越盡有浙東西之地傳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孫忠顯王仁佐遂破李景兵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師其後卒以國入覲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終始天下大亂豪傑(上逢下

題詠 【 楊傑贈錢氏孫端靜師詩鳳皇鏘鏘出丹山覽輝金闕振羽翰簫韶九奏動天地苑囿何處無琅玕故山惟有千年鶴海上芝田隨飲啄朝市紛華了不知逍遙常在雲林閣○東坡送表忠觀道士歸院先王舊德在民心著 令稱忠 上意深墮淚行看會祠下挂名爭欲刻碑陰淒涼破屋塵凝坐憔悴雲孫雪滿簪未信諸豪容郭解卻從它縣施千金】

旌忠觀

在豐樂橋 紹興元年宣撫處置使張浚備秦鳳帥吳玠陳請鳳翔府和尚原三聖廟乞賜額曰旌忠三年張循王俊楊和王存中於臨安府踏道橋東立廟 紹興十九年楊和王奏請改賜觀額三十二年徙於覺苑寺故基 淳祐壬子燬惟廟獨存 寶祐丙辰始建屋六楹 【 詳見祠廟門旌忠廟】

中興觀

在吳山 大觀中建東嶽行祠規置略具 紹興七年鄉民始合力營葺之二十九年有茹氏者捐貲訖成之翼以道館 嘉泰辛酉燬包道成募緣重建扁曰崇道菴 嘉定己巳始請觀額 紹定辛卯 嘉熙丁酉仍燬趙安撫與懽議徙他所不果乃即其地改卜北向建廟 淳祐壬子趙安撫與心又易向而東明年

理宗皇帝御書東岳之殿四字以賜

天明宮

在吳山忠清廟後 嘉泰中建

承天靈應觀

在吳山之巔舊為天地水府三官堂 紹興閒改沖天觀 紹定四年燬 端平三年重建 旨改賜今額仍建梓潼帝君行祠 淳祐十年 旨增建 玉皇上帝寶閣

至德觀

在吳山之巔渾儀臺側即十一曜太歲堂也元隸太史局 紹定四年燬羽士請以為廬 端平三年成

御書其扁曰至德之觀

清源崇應觀

在吳山 寶祐元年蜀士夫牟中書子才等陳請云大江發源實是汶江清源真君廟食其土治水之績為世大利 朝廷春秋祀享神實作配 旨就吳山卜地建廟

御書清源崇應之觀清源之殿

顯惠觀

在吳山 寶祐閒蜀士仕於 朝者議建奉顯惠真君香火以為禱祈之地

鶴林宮

在城內俞家園 慶元乙卯旱順濟觀道士劉友真禱而雨 紹定辛卯即所寓舍為觀請今額 咸淳元年 太傅平章賈魏公給田三百畝

真聖觀

在城南六和塔側 寶慶二年道士江師隆創觀有真武像 淳祐閒摹本

上進

理宗皇帝御書 御製贊 【 見行在所錄御製門】 觀內舊有歐陽公小草秋聲賦歸雁亭詩石刻及洪容齋撰陳鑄城南堂記

記文 【 程內翰珌撰觀記云維此眾大號京邑利祿海山無終極湯沸火炎齊與汨斗柄孰揭指群迷教化宣明惟聖職既先斯道自躬行更表元風為世式用以顯應鎮其西太一萬壽奠其北廷祥四聖位東南三茅沖天乃中立惟有西南號龍山殊庭未睹丹霄偪粵昔紫清玉皇君沖融所毓並乾坤迨唐宮正紫極名奉之三百久其齡晚遭兵焰燎中禹埃滅煙飛二十春火謝金乘梁得土日食方還明未普江南乃有動臣鏐戎馬崎嶇百廢修絳宇丹樓杭獨盛請更紫極為真聖山謂唐人紫極稱專祈薦福徹天庭今欲更名真與聖庶顯群心知所敬一函朝奏夕風馳五十年閒終不振勃興 宋德同天垂兵不一刃謳歌歸坐看五季荒殘後化作無懷清淨時 祥符三葉膺圖籙軒昊醇釀調玉燭海不揚波天無風一陶萬宇同薰沐九重閭闔布新綸天慶佳名錫又新於時天下崇元館不復當時真聖名朱梁舊扁空山寂錢氏遺基荒草棘開山隆師善根深一念不移如願力偶因善士施金園從此百閒新突兀(云云)彈壓吳山與胥江萬年長護雙龍闕】

景隆觀

在新門外舊為通元菴 嘉定十四年 旨許建觀以舊修內司營地畀之羽士陳永年出力刱造

寧宗皇帝御書名扁以賜有璇璣殿

理宗皇帝御書有

景命萬年之閣奉今

三殿元命

玉虛觀

在龍山舊為三官院錢武肅王龍德三年置以奉天地水三官 祥符四年賜今額 建炎初蕩於兵火 紹興閒始草創 紹定六年羽士陳永錫建三清閣 淳祐三年 朝廷斥 御馬院半址賜焉十一年 御書玉虛之觀三官之殿八大字以賜明年又舉 御馬院餘地盡畀之仍降度牒造

景福萬年殿奉

皇帝元命觀西有張氏園願以歸修內司遂併行撥賜即其地為三茅殿

玉清宮

在錢塘門外葛嶺 紹定元年

東朝降錢造移賜今額二年賜田一千畝崇奉

寧宗皇帝

恭聖仁烈皇太后神御

理宗皇帝御書玉清之宮四字以賜後有葛仙翁煉丹臺

旌德觀

在蘇隄第一橋 寶慶二年守袁同知韶創先賢祠徙玉晨道宮於東北隅以供灑掃請於 朝賜額曰旌德有西湖道院有亭曰虛舟曰雲錦皆枕湖

雲濤觀

在西湖南山雷峰塔後 紹定四年創移請今額

上清宮

在西湖雷峰塔北相傳葛仙翁煉丹舊址 淳祐閒建

理宗皇帝御書清淨道場

題詠 【 鄭丞相清之二詩雨餘日腳到天涯十里平山戴晚霞疑是千虹蟠絳闕頻移光景入仙家 上清山腹正便便賸納風光似輞川曉雨洗開新綠岸晚霞蘸出嫩紅天鞭浮野竹數莖筍葉俯秋荷幾柄蓮不是西湖最佳景更於何處著(病去丙改瞿)仙】

沖虛宮

在錢塘縣履泰鄉 紹定中建名寧壽菴 淳祐六年移請今額

太清宮

在錢塘縣履泰鄉龍井山路 紹熙元年建

寧宗皇帝御書太清宮歲寒亭及養性二字以賜又有矩玉亭 咸淳四年 旨賜 惠順賈貴妃充功德院

景星觀

在臨平鎮 紹興十年建東嶽行祠 淳熙六年移請今額

順濟宮

去城四十里在湯鎮赭山之閒元係龍王廟 紹熙元年移請雲濤觀為額四年旱禱而雨改賜今額 嘉泰二年九月錫三神侯爵曰廣濟曰順澤曰敷澤 嘉定九年增封曰廣澤靈應曰順澤昭應曰敷澤嘉應觀側有東嶽行祠

女冠

新興宮

在城南廂眾惠橋 嘉定閒女冠王景圓捨宅為宮移請今額

福田宮

在薦橋門裏舊名彤雲 熙寧十年改賜梵嚴觀嘉定中

恭聖仁烈皇后賜田一千畝改今額

明真宮

在九里松步司前軍教場之北 嘉定中建

寧宗皇帝御書明真二字

神仙宮

在錢塘門外東山衕

承天宮

在仁和縣赤岸 嘉熙中建

寧宗皇帝御書承天二字

西靖宮

在錢塘門外掃帚塢 開禧元年建

天清宮

在西湖青芝塢靈峰之側沖靖大師沈師謙建 寶祐五年移請今額

靈耀觀

在錢塘縣(施去方改馬)巘嶺下 紹定中建 咸淳初改為女冠

常清宮

在鮑家田 沂靖惠王府香火院

道堂

崇真道院

在蘇公隄 咸淳四年 太傅平章賈魏公給錢創建仍撥租田以贍雲侶其地舊有水仙王廟併以香火之奉屬焉

靈應堂

在清波門外聚景園前

餘杭縣

洞霄宮 【 互見大滌山】

在縣西南一十八里漢武帝元封三年創宮壇於大滌洞前為投龍祈福之所唐高宗時遷於前谷為天柱觀光化二年錢王更建 國朝大中祥符五年漕臣陳文惠公堯佐以三異奏 【 一地泉涌 一祥光現一枯木榮】 賜額為洞霄宮仍賜田十五頃復其賦後燬於兵 紹興二十五年 旨賜錢重建 乾道二年

太上皇帝

太上皇后乘輿臨幸

御書度人經一卷以賜又明年

太上皇后復來游淳熙六年道藏成八年賜藏經

孝宗皇帝嘗賜道士俞延禧畫古澗松詩

光宗皇帝又 御書怡然二字賜延禧為齋扁

寧宗皇帝御書演教堂

理宗皇帝賜內帑鑄鐘

御書清淨經一卷及洞天福地四大字以賜按真境錄云宮有五洞交扃九峰回挹千巖萬谷秀聚其中或泉飛彤廈之簷或雲鎖碧壇之角祥光神異兼木返於春枝撫掌泉靈更丹藏於翠箬誠姑射之令壤歟晉有郭文舉手植三松於殿前時與猛獸游息其下 大中祥符閒陳文惠公堯佐領浙漕語道士馮德之曰嘗夢游山中見仙人顧予有鼎鼐之稱既大用遂造紫石大香鼎二置於洞前各為銘以表其異 元豐閒趙清獻公抃再蒞郡抗疏引年甲子秋八月忽促騎來遊謂道士沈日益曰近於高齋夢入一山見宮闕巍峨有道士數人出迓詢之曰洞霄宮覺而思之兩典是郡未嘗一游故冒暑而來今視其山勢亭宇與夢中無異為留旬浹乃去自晉宋以來得道之士許邁而下凡二十有四人 【 詳見 人物門】

亭館

(汀去丁改敕)玉館 超然館 稅駕館 翠蛟亭 飛玉亭 宜霜亭 聚僊亭

神異

無骨箬 【 峰之下多生紺箬昔許先生邁語弟子曰吾有金丹藏無骨箬下他日有緣者遇樵者採箬而歸率不見所謂無骨者及爨則數得之】

擣藥禽 【 山多異禽其最異者僅有其一晝隱夜鳴莫得而見其音清亮徹旦不絕殊類杵藥聲】

重榮木 【 宮外有櫟木一本其大五圍舊傳唐咸通二年吳天師種久之枯悴 大中祥符五年忽爾重榮陳文惠圖以 進】

地涌泉 【 見後撫掌泉】

五色雲 【 見後祥光亭】

銘記 【 陳文惠公二鼎銘其一曰爐之質刳中起煙人之體虛心養元不用之用自然之然爐兮人兮茲謂道焉二曰山之高兮巉巉出雲洞之深兮幽幽宅真鸞鶴一瞬鳧鷖百春安得而往葆光嗇神○陸太史游撰洞霄宮記造化之初昆崙旁薄一氣既分天積氣於上地積塊於下明為日月幽為鬼神聚為山嶽海瀆散為萬物萬物之至靈為人人之至靈為聖哲為僊真而道為天地萬物之宗幽明鉅細之統此虙羲黃帝老子所以握乾坤司變化也其書為易六十四卦道德五千言陰符度人西昇生神之經列禦寇莊周關尹喜之書其學者必謝去世俗練精積神棲於名山喬嶽略與浮屠氏同而篤於父子之親君臣之養與堯舜周公孔子遺書無異浮屠氏蓋有弗及也臨安府洞霄宮舊名天柱觀在大滌洞天之下蓋學黃老者之所廬其來久矣至我 宋遂與嵩山崇福獨為天下宮觀之首以寵輔相大臣之去位者亦有以提舉洞霄超拜左相者則其地望之重殆與昭應景靈醴泉萬壽太一神霄寶籙為比佗莫敢望在 真宗皇帝時始制詔改宮名 賜金寶牌又賜仁和縣田十有五頃以奉齋醮悉除其租賦至政和閒宮以歷歲久穿壞漫漶 徽宗皇帝降度牒三百命兩浙轉運司復興葺之歲度童子一人為道士 建炎中又廢於兵火 高宗皇帝中興大業聞之當宁歎息迺 紹興二十五年以 皇太后之命建 昊天殿鐘經二閣表以崇閎繚以修廡費出 慈寧宮梓匠工役具以修內步軍司中使臨護犒賜狎至既不以命有司而山麓之民亦晏然不知有役一旦告成金碧之麗光照林谷鐘磬之作聲摩雲霄見者疑其天降地涌而神運鬼輸也司謂盛矣及 上脫屣萬幾頤神物表遂以乾道二年自 德壽宮行幸山中 駐蹕累日敕太官進蔬膳親御翰墨書度人經以賜自有天地即有此山殊尢之跡今迺創見 慶元六年九月葆光大師宮都監潘三華與知宮事高守中同知宮事水丘居仁以告游曰願有紀以為無窮之傳游以疾未能屬稿同知宮事王思明及其徒李知柔踵至以請會游被 命紬史又不克成 嘉泰二年四月史成奏 御乃能敘載本未如此且作銘曰在 宋祥符帝錫帛書乃作昭應比隆河圖 元豐景靈 列聖攸居 元祐上清以祝 帝儲祕宇煌煌煥於天衢 徽祖神霄誕彌九區迨我 高皇省方東吳睠言天柱鎮茲 行都警蹕來臨神明翊扶乃御 幄殿穆清齊居天日覆照雨露涵濡迄今遺民泣望屬車 三聖嗣興光照 聖謨千礎之宮騫騰太虛傑閣鴻鐘震於江湖肆作誦詩億載不渝○曹侍郎叔遠撰新鑄鐘記 聖天子握符御極敬天愛民遇雨暘稍愆禱於群望所至感格其靈績最彰者則杭之大滌也是山居洞天三十有四為天柱福地距 行都三舍 御前崇奉有年矣宮宇宏壯獨闕巨鐘 使命絡繹奏聞 上思所以揭虔表靈迺 紹定己丑寎月丁亥有 旨命鑄仲秋己未告成夫山川流峙雲氣出沒明神所以代化工而施利澤也霓棟橫空鴻音徹漢 聖天子所以鎮名山而昭丕貺也神有顯功 上有垕報此殊庭盛事可無紀乎載攷圖籍唐大歷中有神應鐘台之黃巖因禱旱酬德鄉人每以驗晴雨經 建炎煨燼聲弗逮初 開禧邊帥畢再遇於淮泗獲景靈舊鐘漕臣黃犖求寘之大滌亦既舁止然物久則敝剝極宜復其革故鼎新必須時應數邇者 宸命既頒幣出 內帑工擇國良賜度牒以資其費融兼金以美其質眾橐一鼓大器立就其形不侈不弇不厚不薄其聲不石不播不柞不鬱鐘成樓亦加肆殆時數之偶歟近臣劉世亨承命庀事盡畫宣勞圖形以進 天顏闓懌猗歟盛哉 聖天子嘉惠名山與先朝 賜田臨幸匹休於無窮矣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鐘器也而道寓焉儻能因器以求道則銷去礦錯保合粹和內明外寂力到功深窮邃徑於華陽侍宸遊於月殿服猛獸於巖前藏金丹於箬下自然山川呈瑞神物薦休鳳鳴高岡龍蛻幽穴清泉沸井祥光燭天所謂人傑地靈豈昔有而今無耶無已則澄神寡慾體道修真庶幾善人以多嘉祥自應雨可請暘可祈尚無負於 清朝欽崇之意乃若聽考擊於晨暮昭報稱於熏修祝 聖壽而保皇圖與洞天福地同其長久者又不待言諭也○吳寶學泳撰演教堂記盤古開闢宇宙天先成而地後定故都天之號柱於八極者三不周以北存而勿論可也惟灊山之東杭山之南積氣溫厚有雙柱峙焉以其上通太微之室故曰洞天以其中伏三辰之根故曰天柱道家者流好言天與帝而不以地對蓋維持主宰者在上地不過承之而已洞霄舊號天柱觀而演教堂則又接天柱之乳而流出道德者也先是堂列大門外傳者曰神營化造不類目巧之室殆未可知也後遭兵燬更創於正殿後 紹興肇其跡 開禧奐其宇 端平又峻其基室虛而白楹廣而閒雌霓抱梁陽馬承楄堂之背疊石作巘曰聚仙亭翼步(木閻)而上曰方丈室耽耽乎廣廈真可談混元論黃虞矣矧惟我 高宗皇帝曾手書度人經以鎮清真之場 孝宗皇帝御製古澗松詩以尊不老之道玉字扁於 寧考金錢錫於 慈皇今 主上又敕命沖妙師大明董集斯事 列聖修道崇教何其盛也堂甫成大明羽化而師孫處道與監宮大年及大欽述師之志綜其本末求記於潼川吳泳泳曰汝知所謂堂者因教而有堂耶所謂教者因堂而有教耶向者堂弊教亦弊耶今者堂新教亦新耶吾與子言堂有成壞而教無新故僊聖之所重惟教耳然聖人以身教也真人以神聽也以身教故不悅道之華以神聽故不逐言之跡今營一畝之宮築環堵之室既勤樸斲又塗塈茨輪焉奐焉惟欲其美而身有玉廬心有絳宮脾有黃室肺有皓庭面有赤宅耳有三門喉有十一樓兩肩有紫戶青房七竅有金關玉鑰皆自己之堂也而不能媺也指三洞十二部為教母綜五笥七十笈為道樞勃勃旋於珠口團團走於環中便以口之所授為演妙耳之所聞為證真而自有此山以來陰陽之浸昏曉之割日月之相斛雲雷之相盪飄風暴雨卒斂於無雕煙縷霞復歸於朴鳥啼而林幽則動中有靜龍蟄而霧滃則寂中有感變通而為四序流形而為品物不宰之宰不神之神皆自然之教也而莫之悟也處道曰若爾吾記則歷劫以至於今千聖之戶庭荒矣雖然吾復為子通之老氏之學與佛者籠罩誕謾之說不同根以清淨虛明行以慈儉忠孝其無為也無不為也近於易不爭也莫之爭也近於謨谷神之說近於虛受嬰兒之喻近於若保修養而引年近於祈天永命真誥謂性與道合由道之體近於中庸王子謂壹氣孔神於中夜存近於孟子若夫淮南原道之極至於和與性便父無喪子之憂兄無哭弟之哀童子不孤婦人不孀獸胎不殰鳥卵不殈則又吾孔門家法也作是堂已玉眸詵詵豈無望道而欲見者倘能味法如蜜調心如絃滌神識如鏡為善無近名為學不躐等雖有拱璧駟馬不能易吾進道之心則聖真在已不必問鄰矣霞子妍之哉雲孫瑩之哉○洪忠文公咨夔撰檀越施田記洞霄距 行闕三舍而近翠華臨幸舊德典領廷緌寺貂禜禱旁午望出璇臺珍館之右星冠羽衣來游來處常不翅數百千指九霞八景晴霏溼翠朝攬夕挹充然自得而主其徒者每皇皇懼無鞅數眾之弗克澹唐中葉嘗賜觀莊田一所 國初錢氏籍以歸有司 祥符中賜仁和田十有五頃除其租 紹興刱通明殿於宮之東偏又歲有常餼以給齋祭 列聖涵育之恩至矣賜田中更多故僅存磽瘠歲入不足支數月都監宮事龔大明語其徒王思明王大年前是住山潘君三華尚能斥橐裝買曹橋田以繼粟吾徒可坐睨寬鄉上腴大家腐陳(句去口改亡)彼有餘補吾不足庶幾我疇我耕我庾我積以裕我後之人怡聲勸相堅力經度其志卒以酬畏壘既壤姑射且熟鼓腹升平稽首萬壽欲與是山相為無窮來諗余為記夫道行乎天地之閒日用飲食何者非道先王以是生養天下一夫授田百畝于耜築場有其時糾笠趙鎛有其具堅好穎栗舂揄釋烝有其成牆屋有桑疆畦有果蓏柵有雞豚沼有魚鱉身勤於所養心安於所止一毫無待於人此王道所以為盛也世降道裂始有食非其力者浮屠氏幻而辯能撼人以禍福塍陌綺錯砵中雲趨所在皆是而為老氏之學者大抵以清淨無為為宗須於人者狹故其廬聚不能十佛之一雖名山藏室大洞殊庭號稱海內之望亦往往微常產以自殖其教然也於其教清淨無為之中而能謀長以殖其眾可不謂難乎雖然樂與餌過客止道澹乎其無味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而用之不可既爾師之說然也繼今不以口體為心害宜有進乎澹而無味者余家天目之陽去天柱為近閒嘗分半席叩之施者生有祈死有薦其姓氏畝石並附見碑陰云】

題詠 【 陳文惠公堯佐詩一帆高挂出紅塵萬仞長歌入紫雲莫道游仙便無侶玉清冠蓋許同群 谷口停駿上翠微五雲宮殿闢金扉不知何處朝真會恰見龍鸞隊仗歸 二天封部稼如雲流水清寒出洞門更愛林閒盤石上松花飄落羽人樽 蕭蕭紅樹碧峰前為愛桃花入洞天偶逐霓旌纔百步卻憂人世已經年○趙清獻公詩龍穴藏身穩泉源撫掌清紅塵人絕慮白日世長生我分諳沖寂誰能顧利名空皈休指笑今作洞霄行○蘇文忠公詩上帝高居愍世頑故留瓊館在凡閒青山九鎖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對閒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飛鼠白鴉翻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到舊游更欲洞霄為隱吏一菴閒地且相留○陳丞相堯叟詩迴合煙光疊翠屏東南山水此為靈鶯花春學蓬瀛境樓閣夜干牛斗星古檜森羅燒藥灶彩雲飄灑聚仙亭遼天俯近歸期鶴澥谷旁連駭巨溟紫陌紅塵無一點綠毛仙骨有千齡○錢景諶詩清夜宿瑤宮雲開天柱峰千巖空洞月萬籟古壇松仙馭聞鳴鶴琅輿想六龍朝元步虛罷祥吹引林中 入谷初無路山蹊九折迴紫庭藏玉室碧落抱瓊臺溪水人閒見桃花源上開祇應有仙骨得到洞天來 洞天三十六大滌上清房物外雲煙古仙家日月長溪流分玉醞巖穴產靈香須信風塵表樓真自有方○方千詩早識吾師頻到此芝童藥犬亦相迎師今一去無消息花洞石壇空月明○戴石屏復古詩高枕清流臥白雲靈龜骨相鶴精神凡為九鎖山中客都是群仙數內人三沐三薰來訪道一觴一詠共談真祥光亭畔蒼松下更借清風洗俗塵 天柱峰頭一振衣雲開巖路雨晴時登臨欲訪神仙事紀述都無漢晉碑拍手數聲龍井躍篝燈一覽洞天奇林閒安得棲身處欲煉金丹餌玉芝○劉子澄詩青山鎖斷紅塵路石柱干霄藏洞府老蛟據窟不可窺千古流泉替渠舞真墟容我輒躋攀心曠方知白日閒飛仙一去忽已遠坐對松梢雲往還○高疏寮似孫詩洞門金畫翠琅玕杏不多花月溜寒借得御書經日讀松風淨洗石棋盤 雲氣常常在上峰松生仙骨盡成龍不通名姓誰談道卻得雲邊兩度逢○洪忠文公咨夔贈石室朱修行詩響泉一派落天風人在浮雲柳絮中亭午柴關猶未啟碧玲瓏底拒霜紅 落葉堆中折腳鐺白雲煮盡又還生洞門黃鶴婆娑舞留得松風待月明○王學可亞夫詩天柱峰高萬壑分故留九鎖限塵棼泉飛窗牖長為雨日上岡巒半是雲洞擘陰崖通遠岫石生暗暈作奇紋 聖朝每為民祈福絕笑求仙漢代君】 超然館 【 洪忠文公咨夔宿超然館聞鐘太一相過燭未銷朝元鐘動鬱羅蕭身輕不怕瓊臺滑蹴踏青霞上斗杓】 翠蛟亭 【 鞏栗齋豐詩木石相因依妙處在得水遇其相合時澗蹙水多止巍巍天柱峰雙洞空無底怪石抱山迴灌木參天起青蛟走玉骨元脈貫石髓屈折暫得伸掀舞如掉尾亭成自何年不陋亦不侈秋深泉少縮亭影照清泚忽遇水飛流亭在銀濤裏怒蛟捲亭去相拒不盈咫一落墜兩谼力竭勢方已終疑入江湖赴海日千里昨夜山雨豪梧竹盡風靡轟雷與石蛟怒幾欲死吾亭方晏然清曉見窗几因攜一樽來與客相料理賸擬畫將歸題詩卻留此○趙南塘汝談和幽亭枕蒼峽雲竇通細水百折如建瓴(汀去丁改虢)(汀去丁改虢)鳴不止客來一抽鑰白霧噀巖底焂翕千丈蛟挐空翠濤起天開渾沌竅日洗盤古髓諒匪畜池鱗多應化雷尾馮陵氣易壯怖蕩辭難侈術假金洞元景逾瑤臺泚誰云游方外巧異緇塵裏坡仙頗年數覿面猶尺咫采句貴自然鞏言良是已珍題豁靈界篆出番君里物生亦倚數有形必有靡道人亦多事浮念何時死余生嗜泉藪痼習牽硯几太息動靜機於何寄冥理醉倒臥滄浪煩君更評此○趙顯父彥假和天下名洞天有山必有水餘杭山水窟神仙所棲止仙人乘雲去玉蛟留潭底至今雷雨夕蛟睡時驚起爪擘崖石裂石罅滴乳髓涓涓泉流出半垂白鳳尾風來琴筑響月照瓔珞侈曲折納深池徹底清且泚築亭當澗衝木石相表裏翠壁潤含煙層峰去天咫道人幻出奇指顧猶未巳忽驅蛟赴瞬息八百里怒氣挾奔霆草木為披靡兒童驚震掉而若槁灰死達人本大觀談笑自隱几須臾群動息靜坐窮物理水石本無心相激一至此○趙蹈中汝(言當)和眾峰抱蒼龍蟠屈翠蛟水放之兩崖閒奔洶不得止濤瀾生席上雷雹轉石底恍疑天柱搖將拔陰洞起蘇公雄氣壓詩骨得山髓指麾驅鯤鯨赫奕動箕尾紛紛下土人蟻垤自封侈驟觀目晴眩筆墜汗流泚坐令空谷嘯聲徹霄漢裏君來松根吟仙者相去咫老蛟破鎖出餘怒猶未巳決開澗千丈散作霧五里今年溪湖乾草樹生意靡寸泉落山苗靈藥起垂死遺吾雲子飯報汝青玉几野人尋泉竇筒壞方復理泓然山巔池冬夏常若此○洪忠文公詩壯杉耄檜護嵌空飛墮蜿蜒白玉虹莫道隔凡元有柱胡麻流出石矼東晴雷碾破白雲窩無數林畢袞下坡好把轆轤翻轉著崑崙頂上卷黃河○張斗埜韞詩道人鎖蛟天柱半客來縱蛟作奇觀飛風動地輷晴雷雄拏怒攫石欲開明珠萬斛撒成雨忽趁(汀去丁改不)雲入銀浦仙田種玉耕春煙潤流九里無凶年問蛟蜚去何時還道人仰笑意自閒月中攜手聽潺湲】

天柱廨院

在縣西南半里大溪之際後唐長興四年建舊名法華廨院至唐咸通八年立為天柱廨院今號洞霄廨院

洞晨觀

在餘杭界係洞霄廨院

至道宮

在縣北三十里曹橋鎮之西唐文明元年建舊名福田 治平二年改今額

臨安縣

紫陽宮

在縣西北四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太清宮後改為天清 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元寂宮

在縣西四里唐乾元中建舊號鶴林觀 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沖虛宮

在縣西十五里晉郭文故居也後唐同光四年吳越王建為真君祠 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

崇道宮

在縣北二十里相傳唐若舉白日上昇即其地為神仙宮唐垂拱四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清修觀 【 以下女冠】

在縣西北三里梁乾化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賜今額

新興女冠宮

在縣西北三里梁乾化元年建舊號龍德後改今額

於潛縣

至道宮

在縣北四十五里天月山龍池之下唐天成四年建舊名天目宮 治平二年改今額

無極宮

在縣南二十五里舊志載昔有大徐五寶華真人小徐五含青真人得道上昇以其所居宅為宮梁朝名西靖宮 治平二年改今額 【 慶元六年移額縣東一里南陽山張真君別廟之東】

集真觀

在縣南四十里舊志載漢天師道陵所生之地元名生仙宮 治平二年改今額觀即天師故宅山有丹井尚存

許遊觀

元在縣西一里有仙人許邁丹井邁嘗隱於此

紹興二十六年道士劉沖素請移觀額於縣東二里桃源山重建

富陽縣

妙庭觀

在縣西十五里舊號明真 治平二年改賜今額世傳董雙成故宅 【 今山下多董姓】  天聖中道士朱去發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以琉璃盆盆破丹亦飛去 紹興初建香風堂玉笙菴 【 里人謝伋取李白月華詞名之】  嘉定中令程珌俾道士王以存移今殿復舊丹壇建新樓於其左 【 紹興初道士董行元掘土得銅牌長寸半有字云我有蟠桃樹千年一度生是誰來竊去須問董雙成字畫清楷其陰有王母乘鳳雲中 淳熙丙申修殿方丈後取土得銅盆三足兩耳側小竅二腹皆鞭暈不類今模製】

題詠 【 坡詩人去空山鶴不歸丹亡鼎在世徒悲可憐九轉功成後卻把飛昇乞內芝 瑀璃擊碎走金丹無復神光發舊壇時有世人來舐鼎欲隨雞犬事劉安】

丹霞觀

在縣東北一里 政和元年 朝旨建神霄玉清萬壽宮下院 宣和元年七月改賜今額 乾道四年知縣陸柟重修 【 觀基乃舊真覺院也】

崇元觀

在縣東一十三里 淳祐己酉遷於縣西三十五里地名龜川

元陽觀

在楊漲 淳祐七年移建

崇親思孝宮

初道士李仲端於大源山建崇壽殿 紹熙二年有 旨崇奉本命 嘉泰元年 敕以為崇親思孝宮

紫霄宮 【 女冠】

在大元山去縣南三十里前有一石世傳三官下馬石 靖康丙午女冠清妙虛心大師孫千霞與其師宋道錄自中都來止山前一夕里人見祥光上騰初結茅以居久之遂成宮觀雅潔幽爽亦縣之勝概也 紹興十三年賜今額

新城縣

景德觀

在縣北二里 政和七年建請景德觀舊額有葛仙翁浴丹井

鹽官縣

葆真菴

舊在縣西南三里乃馬自然得道之所邑人乞立宮觀 宣和二年賜葆真菴額 紹興二十三年令劉偉移於縣東二里與嶽廟並

昌化縣

上清宮

在縣東 紹興元年余大辨建八年請上清宮舊額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卷九十四
·下一篇周易文章:卷八十四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