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臨安志卷之八十五
志〔七十〕
寺觀十一
寺院〔三〕
新城縣
華藏禪院
在縣西二里 天聖十年賜額
興教禪院
在縣南三十里地名夏妃舊為興福院長興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多福禪院
在縣西七十里地名青牛嶺舊為寶福院同光三年建 年改今額
昌國院
在華藏院之側舊為福安院乾祐五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為 聖節祝壽道場寺有烏伊軒
題詠 【 許廣淵題詩軒開環列萬峰青門對烏伊遂榜名千室樓臺憑檻盡一溪煙水捲簾明爐煙晨起迷雲色松韻時來雜梵聲峻極祇宜長閉戶柰何持砵入東城】
多福院
在縣治東舊為淥新院景福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為 國忌薦嚴道場寺有杜公井 【 唐大順閒淮南楊氏遣兵圍城城中乏水兵民穿井及石深百尺餘不得泉杜公稜至誠請之泉立至以此城得不陷遂目為杜公井云】
題詠 【 邑令許仲蔚詩云德地見圖牒神機發杜稜寇圍炎甚火壺渴冽於冰古邑桑田換雲源鑑面澄如今風月夕煮茗詫山僧】
護國院
在縣治東北舊為羅漢院 開寶二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為延壽道場
延壽院
在縣西一里舊為興福保壽院廣順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廣福院
在昌國院之側舊為水陸院乾化二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僧閣
題詠 【 許廣淵題詩溪光山色照天晴開豁襟懷遠眼明每日風清生竹韻有時雨過沸灘聲夷猶水上漁舟逸奮迅簷前燕翼輕珍重老僧無箇事坐觀群動競經營】
興善寺
在縣西三里舊為龍華寺上元二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觀音像水旱禱必應有碧玉軒軒前有木犀絕圓正可愛
題詠 【 江東羅願題木犀云老照軒前翠已空卻驚嘉樹巧玲瓏幽芬自出禪枝外圓相長標法窟中過客莫辭三宿戀道人已費十年工要須共結團欒坐賞盡清秋面面風】
寧國院
在縣南七里青巒山晉郭文舉嘗隱於此邑人祠之有禱必應又相與建佛宇於祠之旁隆安五年賜額曰碧流咸通中重建門枕小池吳越王更為碧沼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白蓮堂妙樂堂定軒碧沼軒
題詠 【 方千詩深僻孤高無四鄰白雲明月自相親海中日出山先曉世上寒輕谷未春窗逼野谿聞鶴唳林通村徑見樵人此時惟有雷居士不厭籃輿來去頻○牛仙客詩步步穿蘿入徑幽柏高松老幾人游花開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風對碧流○潘聞詩五峰高插雲居勝覽景留題趣味長碧樹葉陰山骨潤白蓮花馥水池香鶴尋巢徑松千蓋僧臥溪流石一床閒裏不知西日落馬蹄歸去帶斜陽○杜荀鶴題碧沼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就中偏愛石獨上最高層有果猿搖樹無齋鴿伴僧儒門日多事到此復何能○裴極詩一沼光涵四座寒夕陽回首更憑欄憑師早把香蓮種他日期來結社看○杜稜詩石骨生泉冷流來澗沼湄幽禽鳴竹砌游客步階陲滃鬱杉松碧陰稠煙靄緇古風吟不足嗟恨老蒼髭○許廣淵詩寺結千峰上門通一徑幽靜心無物亂清耳有泉流樓閣先知曉園林預覺秋因君題秀句卻省昔年游○邑令徐評詩岑寂千山曲縈紆一逕微樓臺青嶂合窗戶亂雲飛野色侵僧衲池光射客衣偶來修吏隱到此益忘機】
寶勝院
在縣西七里舊為漁池院天寶十載建相傳為唐人放生之所內有洞下通桐江葛仙翁煉丹於此池寺即其所棲之山也 大中祥符元年賜今額有葛仙翁煉丹井放生池
題詠 【 許廣淵題煉丹井云葛公高隱處鑿井碧山前煉就長生藥空餘白乳泉鼎藏今去水氣吐舊成煙(古老云古有一鼎藏於井中其上常有祥煙後為人取之矣)午夜風雷作人疑羽珮旋○題放生池云天寶當年寺魚池此日存溪移古岸腳殿壓舊山根月照霜鐘遠風開霧閣昏網羅雖廢禁和氣滿乾坤○令許仲蔚云唐家舊佛祠樓閣影參差魚散不知處水流無斷時山光朝暮變人事古今移惟有好生德恩波尚滿池】
壽聖院
在縣南三里舊為賢名院 皇祐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惠濟院
在縣南八里舊為靈泉院乾化五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慶恩院
在縣南十五里舊為報恩院 建隆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總持院
在縣北十里地名貝山舊為永慶院乾祐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法惠院
在縣北二十五里舊為太平院乾祐二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淨名院
在縣北二十五里舊為白雲菴開運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 【 許廣淵題杖錫窮危頂茅菴構白雲軒窗半峰出鐘磬別山聞海月曉同色爐煙晝雜薰莫教深靜處思慮落塵氛】
資聖院
在縣西北十五里舊為寶安院開運四年建 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寺有停雲軒
勝因院
在縣西二十里舊為棲心菴 大觀閒邑人徐贇建 政和四年賜今額
安隱院
在縣西三十里舊為龍門院乾祐元年建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淨嚴院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舊為隱居院大同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乘寺
在縣西十八里舊為靈遠寺上元二年建初梓州刺史羅石朔掘地得銅鑄佛像二并鐘載之以歸一旦失鐘與像所在而新城人獲之於野因建寺焉新登鄉有佛嶺事由此會昌閒廢大中十三年復建為聖像寺吳越王迎其像入城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妙香堂深靜堂鑑軒綠竹軒分秀軒寺後有蛻龍洞濯龍池噓雲亭刺史白居易贈休糧開士巨川上人詩
題詠 【 白樂天贈休糧巨川上人詩三十餘年坐對山只將無事化人閒齋時往往聞鐘笑一食何如不食閒○參寥子留題茲山嵯峨冠天下一徑縈雲行兩舍始窮絕頂見招提碧閣丹樓屹如畫門前池水滀蜿蜒座上風雷驚晝夜峨眉五臺誇壯觀品目真冥此為亞偉哉南禪非世人開荒闢翳初椎輪寥寥相望三百載廢興一一難具陳丹丘大士來鼓舞氣象煥發重增新投金輸贐走南北法雨遍被無涯津虛堂選勝得佳趣隆簷危棟成逡巡窗外洞達舒兩目異景錯出羅蓁蓁朝雲夜月常萬頃寒光炯炯如鎔銀堂中隱几人何似湛若玉兔垂秋旻榜名圓鏡示來客庶使方寸無緇磷】
三學院
在縣北十五里郭文舉舍宅為之舊名靈輝大同二年建改為靈耀 治平二年賜今額有仰高堂
題詠 【 晁無咎詩步月尋溪過佛齋溪邊石蘚溼芒(革奚)虛窗獨臥聽松竹半夜一山風雨來○邑令王杸詩精藍本是真人宅疊嶂今名釋子山綠樹不妨丹鶴下白雲長伴野僧閒扶風木任秋蟬蔭積雨庭多石蘚斑儒客坐來除俗態暮鐘飛出望歸還○祖世英詩洞庭西門天下奇煙巒百轉槃青(王離)金堂玉室白雲鎖中有仙客閒棲遲以上事見晉書方睛秀骨郭文舉孤劍青(革奚)出巖戶朅來此地訪禪翁共掃松花談太古拏龍忽駕升天行西歸隻履埋巖坰聲(汀去丁改不)影□遽如許故山唯有松風清道師懷古興不淺堂宇橫陳迎翠巘悠悠遐想山阿人水帶雲衣猶在眼涼颸五月吹浮埃蕉旗竹篲搖空階我來箕踞發長嘯月光飛射雲樓開寸心浩蕩逸天外欲去復住聊徘徊永懷西山五色藥服之羽化登蓬萊】
慈照院
在縣西五十一里舊為昕慈院大同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有石壁扁曰雲洲
記文 【 鄭丞相清之作石壁雲洲記曰韓潮州生平詆佛海上從大顛語藩拔級夷曠然忘儒墨畦徑蘇端明文章風局軒豁宇宙至錢唐逢辯才師意所領會如印印泥二公龍騫鳳翥未易迫近乃獨於邂逅之蹔棄其所挾待釋子以莫逆交則知五經之外六合之表別自有人也余夏杪來自成均寓龍丘萬君舉之室一日逋暑相與尋並山佛廬遂至所謂慈照寺者有龐眉老衲肅客入西至石壁下丈室中修簷蔽日曲池橫前風蒲水漪意熊蕭爽小定毛髮灑淅如窮秋露曉坐水邊籬落閒執熱快濯未暇別語余與君舉據胡床熟寢既而黑雲壓浮屠上雨四面至師笑曰寒暑一變可起矣余竦然異之試叩其意橫貫直騖援引旁午纚纚可聽少焉雨霽月影移數弓暮鐘東西起對語未倦俗累暑氛洒然俱失余始知有世外味為之留再宿而歸師臨分戲余曰來暑去涼何以報我余周視其身如焦穀石女無一可以荅師之意者請以子墨客卿助作佛事因取退之家彼吳洲雲之句扁其室曰雲洲而紀其顛末韓蘇方神游八極安知不閒至人閒乎苟見余文以為非是則大顛辯才可并按也亦以發千載之一笑云時嘉定丙子閏七月也】
題詠 【 鄭丞相贈雲洲老師詩嘉定丙子斗插申秋灰出管纔半旬我來適值蒸暑節燭龍吐燄扶桑濱炎官流汗走躑躅金烏啄火焚空旻溼雲擁岫呼不出火雲糊天挂赫日腦脂蓋眼壯士眠誰挽天河洗蒸鬱友人萬君家龍丘追涼共作招提游入門指點到丈室中有石壁清且幽半月泓澄鎖寒綠氣象淒切涵清秋凜然便覺肌骨爽恍疑石罅蟠蛟虯老師宴坐圓覺場一笑對客雙胡床雀芽新試蟹眼湯未到舌本先生涼懸河倒流揮玉麈果然驚出蛟龍舞須臾霧裹浮圖尖地墨天昏作風雨吻端造化轉寒燠約束商羊上天去雲開月明眾峰出指向巖前石應語歸來為乏瓊瑤報清夢安排幾番到池角土花生碧草逗曉簷前乾鵲噪我承佛敕為行詞可拜雲洲老師號】
普薰院
在縣西五十里舊為香積院同光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普向院
在縣西五十里舊為迴源院正明四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寺有多寶佛塔
記文 【 知貴池縣周燾撰多寶佛塔記道潛書記曰杭州南新普向院僧月言少喜技巧得刻雕三昧稍長為僧鍵其智不得發 元祐二年春三月始造木塔於院之西偏而成於四年冬十月既成龍井辯才法師為全書法華經龍女偈置塔之中而塔以閣覆之塔之終始悉出於言手而工無與焉蓋言之初嘗謂院之有浮屠猶人之眉目不可一日去之而南新地小院且無塔欲為之而未能一日歎曰昔多寶佛於法華會中地湧寶塔為一大事而昧者徒知為佛神通能出示現而不知夫一耳目口鼻之妙能使百千萬億具足成就發揚之巧者未嘗異也佛以地湧而吾以手化以為非幻則兩俱不實以為幻出則本出非幻乃相地擇木而經營之運斤風旋迎刃中繩袖手睥睨四旁無人而人不能測其意於是舍其樸而與人游焉起居周旋雍容有餘而未嘗以語曉人故雖其徒有不知者閱兩歲有贏月而塔出矣其崇三十有四赤為層七趾廣六赤重甍累瓦枅櫨柢梧錯出交映蹲獸寶網飛仙搖鐸出入上下如動如響中為佛菩薩如其教意其下為海須彌山魚龍神鬼出於海中皆塗以金彩眩奪人目然後觀者知言之塔磅礡於胸中也久矣平居休佚調伏悅樂則發而出之為佛菩薩悲愍之相勇猛不退剛決難制則為鬼神威武之變涕唾濡溼住不動之地欣榮慕樂之意見於葩華飛搖之閒心算交錯會於起伏盤糾之勢高廣大小光祥開闔一應於言之頻伸欠呿之中而人不知也後之至者款戶而入形不自名而人能名之千變萬狀安徐決驟怳惚如神而適與意會佛菩薩鬼神一出而所謂言則亦不能自得也嗚呼亦庶幾佛之所謂善巧者歟非耶言與塔子皆未嘗接而參寥師為予道之其本末如此且求予記云元祐八年二月一日】
資聖院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舊為大安院清泰元年建 天聖七年改今額
寶林院
在縣西四十里舊為上林院中和閒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瑞相院
在縣西七十里舊為靈瑞院同光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正覺院
在縣西六十里舊為龍門院 建隆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明寂院
在縣西七十里舊為靈巖院 乾德四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集福院
在縣西五十里舊為福春院廣順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普照院
在縣東北十五里舊為普光院天福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 【 許廣淵留題云亂峰環合處中見古精廬萬事盡不到數僧閒有餘嶺雲時聚散松竹晝清虛自辨一泉後多來長者車○邑令李淛云青山遶屋藍光重流水衝階碧蘚滋獨坐午窗誰晤語鷓鴣聲裏竹陰移】
崇恩報福院
在縣南二十里 紹興五年改今額
妙慈院 【 以下係尼寺】
在護國院之北舊為北禪院大中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梵嚴院
在縣西六十五里舊為建興院天成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寶相院
在縣西七十五里舊為石佛院天成五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持戒院
在縣西六十里舊為淨名院 建隆三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清修院
在縣西四十里舊為淨安院天福八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法門寺
在縣南十五里望仙村舊名淨土咸通十一年建 【 元係空惠尼寺在花浦因水泛坍江遂移今地】 祥符元年改今額
通靈塔
在縣北二里祥禽鄉地名官塘口塔後即靈休靈祐廟
多寶塔
在縣西六十里南新鄉地名回源即普向院也亦名金塔
鹽官縣
安國禪寺
在縣西北二百五十步唐開元元年建名鎮國海昌會昌五年廢大中四年復置名齊豐 祥符元年改今額 熙寧七年僧居則建大悲閣蘇文忠公題梁明年為之記藏殿後有唐會昌石經幢二寺門東有咸通石幢一在殿下者二無歲月字畫類唐人悟空禪師塔前有古檜 宣和閒朱(面力)移以去
記文 【 東坡作大悲閣記羊豕以為羞五味以為和秫稻以為酒(麥曲)糪以作之天下之所同也其材同其水火之齊均其寒煖燥溼之候一也而二人為之則美惡不齊豈其所以美者不可以數取歟然古之為方者未嘗遺數也能者即數以得妙不能者循數以得其略其出一也有不能而精粗見焉人見其二也則求精於數外而棄跡以逐妙曰我知酒食之所以美也而略其分齊舍其度數以為不在是也而一以意造則其不為人之所嘔棄者寡矣今吾學者之病亦然天文地理音樂律歷宮廟服器冠婚喪紀之法春秋之所去取禮之所可刑之所禁歷代之所以廢興與其人之賢不肖此學者之所宜盡力也曰是皆不足學學其不可傳於書而載於口者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古之學者其所亡與其所能皆可以一二數而日月見也如今世之學其所亡者果何物而所能者果何事邪孔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由是觀之廢學而徒思者孔子之所禁而今世之所上也豈惟吾學者至於為佛者亦然齋戒持律講誦其書而崇飾塔廟此佛之所以日夜教人者也而其徒或者以為齋戒持律不如無心講誦其書不如無言崇飾塔廟不如無為則飽食游嬉而已矣是為大以欺佛者也杭州鹽官安國寺僧居則自九歲出家十年而得惡疾且死自誓於佛願持律終身且造千手千眼觀世音像而誦其名千萬聲病已而力不給則縮衣節口三十餘年銖積寸絫以迄於成其高九仞為大屋四重以居之而求文以為記余嘗以斯語告東南之士矣蓋僅有從者獨喜則之勤苦從事於有為篤志守節老而不衰異夫為大以欺佛者故為記之且以風吾黨之士云】
題詠 【 東坡悟空禪師塔已將民界等微塵空裏浮華夢裏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天人自注云宣宗微時師知其非凡人 又題塔前雙檜當年雙檜是雙童相對無言老更恭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兩蒼龍 又題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還應卻置蓮花漏老怯風霜恐不鳴 又題云古邑居民半海濤師來基築便能高千金用盡身無事坐看香煙繞白毫】
慶善寺
在縣西南二百步天監七年士人弘靈度因井中有光三日不止舍宅為寺地濱海遂以觀海為名會昌五年廢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有千佛閣門外有唐大中閒石經幢有竇思永撰銅僧伽像記葛蘩撰天台教院記不載
題詠 【 王競題圓照堂詩佛心開晦暝覺性極融明實相自然見客塵何處生銅瓶秋水淨草坐月華清不必曹溪去穿雲振錫行】
廷恩院
在縣西北舊係安國寺藏院 建炎四年移額重建
題詠 【 蘇才翁留題云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紗窗燕拂簷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鏡屋映花叢當下簾誰倚南樓指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普信院
在縣北二里 建炎三年移額建常接待遊僧故邑人止以接待名之
常樂寺
在縣南一里大同二年建舊名永興 治平二年改今額
惠明院
在縣西 隆興元年移額建
薦福寺
在縣西三十六里永明二年建舊名安善會昌五年廢大中十三年重建 祥符元年改今額寺有第一代尚禪師塔
記文 【 張無垢九成作尚禪師塔記聖王之道有非文字所能書言語所能傳者是故未有六經而堯舜為聖帝禺稷皋夔為賢臣學不到文字言語外而守章句泥訓詁欲以用天下國家猶趨燕南征適越北鄉雖膏車秣馬風餐雨宿徒自苦耳於聖王之道漠如也孔子指二三子以無行而不與之說孟子指齊宣以是心足以王之說此豈可文字語言中求哉豈唯吾儒釋氏與其徒說法凡四十九年其為書五千四十八卷不為不多矣而臨絕之際乃拈華注目傳正法眼藏於迦葉彼前日科分派別皆為無用然文字語言不可欺世而迦葉之傳易以罔人惟天資高明不肯自昧者乃可以真得末後之學惟尚禪師姓曹氏臨安鹽官人也其上世有仕宦者而世緒不詳少苦腹疾百藥不治父母憐之乃祈佛出家七歲禮慶善寺元辯為師又十年披(上髟下弟)即遍歷叢林求文宇言語外法首參淨慈本本可之不留再參明祖圓圓如木也又不留三參佛光正正如圓又不留四參梁山會會如正也又不留四參識超絕門庭穿穴縱橫微眇老禪宿德有不能屈者印證許可前後相繼而師心不自欺故未幾而舍去謁尊宿凡五六十人最後參普照英得法於法雲秀而見保寧勇秀得法於天衣懷而見浮山遠秀雖與本會同雲門派同天衣而機鋒穎脫獨出乎諸人之上英似其師秀故用處迥與諸方異師操平昔所得入英之室如圓枘方鑿一皆不契然師意愜焉謂當如是一日舉南泉斬貓語問英師胸中話端凡數條以謂不出是矣英乃曰須是南泉超然出師意外師進止所獲退失故步茫昧儻怳不知所鄉心憤口悱慮衡色作神情逼迫未及雲堂豁然冰斷盡見古今機用迺知異時所有皆在私心浮慮中因喟然歎曰今日方平生事畢不負初心矣再入見英方舉手師用見大愚機以築之自比高視四海藐焉無人聞黃龍新坐斷江西無敢攖其鋒者師乃自荊南杖錫而往又用子胡斫碑之機以見之既乃退歸故鄉宴坐墓廬爐香瓶水與世相絕然師名橫厲天淵韞晦莫遂邑大夫郡太守迎請住壽聖院院本雪峰結菴故地灌莽榛棘之所都狐狸蛇虺之所宅師住八年勇者出力富者出財殿宇巍峨堂廡明潔一變為化人之居厥功大矣師胝如涕唾推而不有遂就歸舊隱未幾更薦福為禪居郡縣凡三請乃出就未半歲而病病復歸舊隱未數日趺坐而逝享年六十有七實 紹興庚申七月三日也壽聖不忘師德迎葬於院之西偏師機鋒峻密作用孤高如雲峰悅如法昌遇學者莫測其端雖度弟子十有六人四方來者前後凡數百輩然其道無傳焉至於戒行精潔節概剛嚴使人見之凜然如入宗廟中自幼至老如一日也門弟子了觀以師與余善狀行業來謁銘余不得辭也乃為之銘銘曰道在方寸文字莫宣可以神會難用語傳偉哉禪師識超幾先挽而莫留(焱欠)然逝川橫翔意外高視大千節如霜筠機如電鞭嗚呼往矣其誰繼焉】
普安寺
在縣西四十里大同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吉祥寺
在縣西北四十八里舊名齊明 建隆二年重修改名迎祥 治平二年改今額
覺王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長興四年建舊名正覺六年重修 【 即吳越王私號寶正六年】 治平二年改今額寺後有三女堆
淨信院
在縣西南六十里天福二年置
開福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咸通元年建舊名文殊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圓明院
在縣西南五十里元和七年建舊名永城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永隆廣福禪院
在縣西一十里 紹興十八年建
定香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開寶元年建名茶毘菴 治平二年改今額
東堽廣福禪院
在縣西南五十里乾德元年建 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資聖院
在縣西北四十里天福七年建舊名資壽 治平二年改今額
淨居院
在縣西三里 隆興二年移額建有童兒塔
記文 【 張無垢九成重建童兒塔記壽聖禪師惟尚道眼明徹戒體潔清傳法於普照英公得證於黃龍新公既謝事乃歸老童兒塔之西環堵蕭然而聲震四海其叩門求法者蓋肩相摩而袂相屬也子寓居鹽官遇風日清美芒(革奚)竹杖徑尋師於茂林修竹之閒一日予指塔而問其故師出邑人章瑋石刻且曰舊塔廢為道士居者几二十年矣 紹興丁巳主塔僧仲淵之孫德諶痛數百年勝概一旦為強有力所奪影滅跡絕了不可尋問乃草衣木食錙儲黍積卜地其東絫甓架屋於莽蒼榛棘中今蘭若窣堵崢嶸突兀鼎鼎一新其勤勞嗣續之功似可記也公其有意乎子笑而不荅既而予被召貳玉牒繼擢亞春官侍講金華未暇如師請後子以病乞歸 聖天子閔其勤以奉祠寵之居閒日讀方書理藥物亦未暇如師請也予病今少閒師來請益勤子乃呼諶而告之曰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之道具在人心覺則為聖賢惑則為愚不肖聖人懼其惑也乃著之六經使以義理求乃銘之九鼎使以法象求簠簋俎豆火龍黼黻以發之鐘鼓筦磬琴瑟竽笙以警之清廟明堂靈臺辟雍以形之使人目受耳聽心竦意明恍然霧披豁然冰泮乃知千聖雖往此心原不去萬變雖經此心自有餘不然吾聖人豈虛為此紛紛哉子之辛苦經營儻有在於斯乎否則吾不知也諶謝而退乃書以遺之使刻諸石】
金佛院
在縣西一十二里舊名上乘 乾道二年改今額
報國寺
在縣西北四十八里 嘉泰元年建
雲龍寺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慶元二年建
旌忠禪院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嘉泰二年建
定善院
在縣西南三十里 紹興十二年建
戒壇院
在縣西南三里 淳熙九年建
崇福寺
在縣六十里乾元元年建舊名靈池會昌五年廢 大中元年重建 祥符元年改今額
惠力寺
在縣東北六十里紫微山下晉朝建舊名志愿 大中祥符二年改今額
東山廣福院
在縣東北六十里 熙寧元年賜今額有葛僊翁井
題詠 【 楊子平題詩云艤棹青山下來尋薊子家人魚皆靜樂水木亦清華松老欲成蓋菊寒殊未花何須覓句漏此自有丹砂】
西山廣福院
在縣東北六十里峽石 熙寧元年賜今額
題詠 【 楊子平詩云野寺孤峰上危樓聳翠微捲簾滄海近洗砵白雲飛竹影臨經案松花點衲衣日斜登望處湖畔一僧歸 又地勢連滄海山名號紫微景閒僧坐久路僻客來稀峽影青相照河流石自圍塵喧都不到安得此忘歸○朱伯虎題鑿石開山已幾年半天臺殿聳危巒曉鐘聲向雲邊落夜月光從檻底看野色難藏千里秀松風長占一軒寒老僧此處真棲隱應笑塵勞效小官】
崇教寺
在縣東六十里舊名妙果長興二年建
四果禪院
在縣東北七十里咸通元年置舊名羅漢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真如禪院
在縣東七十里黃灣本晉干寶宅周顯德二年置舊名菩提院 治平二年賜今額有般若臺張無垢九成同宰刁文叔來游遂以名臺上有郭熙畫山水又有靈泉井 【 詳見本山】
題詠 【 張無垢九成詩高僧超物外有戶晝常扃海闊知天大泉甘識也靈一簾春月靜半點越山青便作歸歟計移文休勒銘○黃伯劑和寺古僧應少地偏心自扃憑高通楚望懷遠眇胥靈深蟄虯藏翠斜飛鷺界青休文今已去佛像寄誰銘○張諤題般若臺旗鼓初從海上回天風吹我上雄臺甲披雙木關西將(臺前木藤蔓蟠結如披甲然)馬驟群峰驥北材塵世俯窺飛鳥去軍聲俄逐晚潮來誰能為我書巖石他日重游掃綠苔○董將題怪石茲山翠成堆峭骨乃如許化工妙融結石罅走青乳當年女媧氏煉此不及補嵒嵒至於今丈室枕其股我來手摩挲松陰日亭午初疑道士羊亦類將軍虎坐久飢腸鳴試作先生煮】
興福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 開寶二年重建 熙寧元年賜今額
太平廣禪院
在縣東五十里 乾德二年建名太平菴 熙寧元年改今額
東庵廣福禪院
在縣東南五里雪峰禪師結廬於此人見夜光亙天因名光明菴後稍增屋號光明禪院 熙寧元年賜名壽聖 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雪峰手鑿一井甚甘洌大旱不竭井中時聞風濤聲
題詠 【 施彥執詩何處登臨眼最明雪峰佳處一川平潮隨海月生時上峰在雲天靜處橫幢蓋神扶喬木影風雷井閉古泉聲靈蹤鑿盡翻惆悵何日口山報道成○許寺丞應龍詩十年不到雪峰山寂寂春風晝掩關千載祖師無盡意門前流水綠回環】
寶嚴院
在縣東六十里 紹興元年建
延聖院
在縣東北六十里 紹興元年建
勝果院
在縣東北六十里 紹興三十二年建
正法院
在縣東北一十五里 乾道二年移額建
淨信寺
在縣東北一十八里 乾道二年建
靈龜寺
在縣東北六十里峽石今廢僅存一池猶名靈龜
題詠 【 顧況詩家在雙峰蘭若邊數聲清磬發孤煙山連極浦鳥飛盡月上青林人未眠】
靈寺
在硤石市 開寶六年重建
淨明院
在縣東北二十步紹泰二年建舊名法明後改為淨信尼院 治平二年改今名 慶元四年移額復為僧院
南禪福嚴尼院 【 以下尼院】
在縣東南建元四年尼僧猛舍宅為寺舊名齊明乾祐中改為護國報恩禪院 大中祥符元年改今額
葆真菴
舊左縣西南三里乃馬自然得道之所邑人乞立宮觀 宣和二年賜葆真菴額 紹興二十三年令劉偉移於縣東二里與嶽廟並
昌化縣
治平寺
在縣西一里舊名忻平大中二年建開平三年改為治平寺 熙寧閒蘇文忠公自雙溪館步尋溪源至寺有詩
題詠 【 東坡詩亂山滴翠衣裘重雙澗響空窗戶搖飯食不嫌溪筍瘦穿林閒覓野芎苗卻愁縣令知游寺尚喜漁人爭渡橋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麥齊腰 每見田園輒自招倦飛不擬控扶搖共疑楊惲非鋤豆誰信劉章解立苗老去尚餐彭澤米夢歸時到錦江橋宦游莫作無家客舉族長懸似細腰】
千頃山龍興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元和閒黃蘗禪師開山中和四年賜慈雲禪師額 天聖元年祥符寺僧惠新移創於山巔勝絕之境八年賜今額歲度僧五人
題詠 【 吳珩詩松檜陰中六月清異花靈草不知名路從瓊液山前過人在水晶宮上行千尺翠嵐分月色一軒參籟動潮聲登臨不厭躋攀峻貪看雲從足下生】
慧照院
在縣西八十里大中三年建初鹽官悟空禪師開山在大明山上前有鷂子峰崑崙巖神鸞峰白蛇巖後有瀑布泉經兵火徙山下十里即今院是也 治平二年改今額
鷲峰院
在縣西五十三里邑人俱胝道者居之號性空大師大歷二年捨宅為寺賜名龍山 治平二年改今額院東揖白潭山相傳性空大師曾留大石鐘閣於山半扣之則鳴音合律呂後溪漲失鐘所在
題詠 【 林孝雍詩憶昔俱胝舍嵐光翠瀲侵金週沙界斷紫碧洞天深有匪瞻淇奧忘機學漢陰寥寥千古意瑤瑟豈遺音】
法興院
在縣西四十里天福三年建吳越王名為吳興院 治平二年改今額
梵安院
在縣南二十五里天福七年建院後有巨石如筍號石筍山
題詠 【 吳珩詩山腰小徑細於繩山鳥關關喜弄晴黃菊有情留客醉白雲無事伴人行野流合處堪分字草藥拈來□問名回首渡頭詩思逸漁舟一笛晚風清】
澄寂院
在縣南二十八里舊名石室 開寶三年建後有槃陀石其大如屋容二十人名不疑菴菴後有虎威巖 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 【 詹覺不疑菴詩巨石勢欲壓僧居常晏然應餘女媧煉不受祖龍鞭促膝無餘地蒙頭莫問禪聖凡歸一致荊棘肯生田】
普向院
在縣南五十里舊名回向廣順六年吳越王建院後有佛跡山始獵者見神人雙跡於雪中因名佛跡 治平二年改今額
題詠 【 鄭君平詩地勝開金剎公餘一訪尋泉傾洗石面雲出罩臺心谷鳥趨禪座山神聽梵音清風行號令不許有塵侵】
法會院
在縣南三十里舊名龍華乾化五年建有水陸池池中有會聖亭 治平二年賜今額
題詠 【 吳珩詩地占金山勝泉分銀漢流杉篁能護翠猿鶴似驚秋衹恨登臨晚寧辭取次游列峰饒遠秀不惜上層樓】
龍井廣福院
在縣西北二十里上元二年建山有龍湫石壁峭立飛泉噴薄前有石壇為禱祭所 紹興三十二年賜今額
百丈廣福院
在縣西二十里舊名寶勝 開寶七年建 熙寧元年改壽聖院 紹興三十二年改今額
淨嚴院 【 以下係尼寺】
在縣西四里舊名永安 治平二年改今額
明因院
在縣東二十里舊名泥郎院 建隆元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福全院
在縣東北五里天福二年建錢氏立院額
清修院
在縣南四里舊名招賢天福二年建 治平二年改今額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