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历史文化 >> 歇后语是什么?4 笋子变竹-节节空
歇后语是什么?4 笋子变竹-节节空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342次 更新日期:2023年7月2日 >> 进入社区

  易德轩是专业风水命理网站,有网友想知道有关于歇后语的问题,易德轩小编会集歇后语相关资料提供给网友查看,希望能让你满意,让你起到相应的帮助。

  歇后语是什么?4

  64、 【慈不掌兵,义不主财】(谚)生性仁慈的人,不宣统领军队;行侠仗义的人,不宜主管钱财。指掌兵的不宜讲仁慈,主财的不宜讲情面。 也作仁不统兵,义不聚财。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65、 【打关节】(惯)指采用贿赂的手段买通官员或其他关键人物。也指做疏通工作,扫清办事中的障碍。 也作通关节。 买关节。

  66、 【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释义:人心好坏,从外表看不出来。例句:什么恩人呀仇人的?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姓赵的话值几个钱?

  67、 【谷雨三朝看牡丹】释义:谷雨:节气名,在每年阳历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三朝:三天。牡丹在谷雨开花,谷雨以后三日正是观赏牡丹的好时机。例句:牡丹花,俗称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

  68、 【百人百条心,千人千个样】(谚)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性格,各不相同,这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样。

  69、 【金龟婿】金龟婿指称心如意的女婿。龟,乌龟也,用在男人身上是骂名,为什么老丈人还称心如意呢?这里的金龟婿保留了古代的含义,没有受到半点污染。《礼记》载:麟、风、龟、龙,谓之四灵。龟能跻身于神物之列确实不凡。龟作为地球的古老居民,生存已有若干亿年。它行动迟缓,适应能力却很强,寿命也很长,是长寿的象征。另外,龟与贵谐音,又是富贵的象征。周代专设龟人的官职,由其掌六龟,若有祭礼,则奉龟以往(《周礼》)。在汉代,丞相、列侯、将军所用的金印,印纽一律作龟形;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的银印,印纽也是如此,简称金龟。在官饰上,武则天改佩鱼袋为龟袋,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陆游到了晚年,自号龟堂,并用龟壳做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以示尊贵。直到元代以后,龟的名声一落千丈,变为丑陋不堪。古代,龟曾与高官联系在一起,高官握有金龟印,嫁得高官,也就得到了金龟婿。诗人李商隐一首名为《为有》的诗中这样写道:为有云屏无限娇,风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描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际,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可见,在唐代时金龟婿就是当高官的丈夫了。称心如意的女婿称为金龟婿,沿用至今。

  70、 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机取巧发了财,心里也痒痒的。爸爸劝他说: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河南扶沟)

  71、 【在蜜罐里长大】(惯)比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

  72、 勒紧裤带拉二胡-饿(恶)作乐

  73、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74、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偶然得之,幸运。 鲁迅《朝花夕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 引寻到了。

  75、 【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惯)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76、 【兵无强弱,将有巧拙】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歇后语是什么?4 笋子变竹-节节空
  77、 笋子变竹-节节空

  78、 【人死不结冤】(谚)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记旧恨。 也作人死不记仇。

  79、 【钻空子】(惯)比喻利用某种漏洞,进行对已有利的活动。

  80、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谚)石(dan):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一斗米救济及时,别人把你当恩人尊敬;一石米救济不当,别人反而对你怀恨在心。指救济人只可救济窘困,长期救济,恩反成仇。

  81、 【翻老皇历】释义:皇历:历书。岁月更换了,翻看旧历书无用。比喻只知按老经验办事。例句:咱不能净翻老皇历呀!党早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步爬行。

  82、 【吃哪行饭,说哪行话】(谚)行(hang):行业。在哪个行业中营生的人,说起话来总离不开那个行业的话题。指人的言谈举止总带着自身行业的烙印。

  83、 【开快车】(惯)比喻加快速度。

  84、 【水米不沾牙】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85、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86、 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87、 【省了一把盐,酸了一缸酱】(谚)制酱需盐,为节省一把盐,却使一缸酱发酸报废。比喻在不该节省的地方节省,结果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88、 【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各走各的路,互不相扰。袁静孔厥 《新儿女英雄传》:拉倒就拉倒!咱们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谁也不跟谁相干!

  89、 【前人踬,后人戒】(谚)踬(zhi):被绊倒。前边的人被绊倒了,后边的人就要提防戒备。喻指人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加强防范意识。

  90、 【老皇历】老皇历比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年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不能与时俱进,坚持旧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91、 【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92、 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93、 【六成】六成是个俗语,念成儿化音六成儿。比喻生猛、不懂事,心眼不全。它源自事物的比例,以十为满(整体)。后多用于生熟比例,例如今年的芒种,麦子才有八成熟,得再过三天才能割。再如,蒸年糕要十成熟,一旦没蒸熟,也不能说没熟,得说高(糕)生,过年时都要避讳不吉利的言语。后来,用于比喻傻小子缺心眼,是为六成儿,即半生不熟。

  94、 【老牛力尽刀尖死】释义:比喻辛辛苦苦为人出完了力,却被人害了,落个悲惨结局。例句: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尽刀尖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95、 做梦吃月饼想得圆满

  96、 放学后没写作业,我就玩去了。爸爸说:刚教训过你,你小子真是属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97、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般)

  98、 我出出进进总不爱关门。妈妈数落我:你啊,真是属耗子的拖着尾巴走路!(黑龙江宝清)

  99、 【为人最怕老来贫】(谚)指人生最怕的是年老时贫困,无法生活。

  100、 【狗眼看人低】释义:比喻人眼光势力,看不起人。例句:去,老张头,待着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会不认识这位曹长7宜?!

  歇后语 大全_生活谚语_民间俗语

  歇后语 大全_生活谚语_民间俗语_

  1、 关云长失荆州大意

  2、 挑着磨盘背着碾负担太重

  3、 属啄木乌的嘴强身子弱;嘴硬身子软

  4、 【害死人看出殡】害人者装作同情者。明代《金瓶梅》:你 瞒着我干的好勾当儿!还说什么孩子不孩子,你原来就是 个杀人的刽子手,把人活埋惯了。害死人还看出殡的!

  5、 棺材里打架死对头

  6、 【内行看功夫,外行看热闹】见行家看门道,力把看热闹。

  7、 布袋里盛猫装迷糊

  8、 【把弦上得紧紧的】(惯)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紧,毫不松懈。

  9、 【是这鸟,叫这声】(谚)什么样的鸟会叫什么样的声音。指鸟的种类各异,叫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个层次上的人,会说哪个层次上的话。

  10、 身子是干活的本钱。

  11、 裹着蜜糖的黄连还是苦(苦命人)

  12、 【摆长蛇阵】(惯)长蛇阵:古时作战常用的一种阵法,队伍按一字长条形排列。比喻排长队。

  13、 电视电话耳闻目睹

  14、 【雪地里埋不住死人】(谚)雪地里埋死人,雪一消就显露了出来。 比喻事实终究是事实,无论怎样遮掩,瞒得一时,瞒不得长久。

  15、 【貂惜皮毛象护牙】释义:貂:一种动物,皮毛珍贵。比喻各自珍惜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例句:他略顿了顿,又进一步开导说:貂惜皮毛象护牙。咱们呢,眼下最要紧的就是站稳脚跟,不被冲垮,保住乌纱帽。

  16、 卡壳的卡宾枪打不响

  17、 【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谚)嗔(chen):怒目而视。指等候人不见来时,最容易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对某人憎恶时,总觉得他的面貌长桕特别难看。 也作等人易久,嗔人易丑。 嫌人易丑,等人易久。嫌:厌恶。

  18、 【吃力不讨好】(惯)指出了很大的力,却得不到别人的称赞。 也作出力不讨好。 费力不讨好。

  19、 【身子掉下井,耳朵挂不住】谓无法挽救。或说:身子掉下 井,鼻子钩不住。成语:无济于事。张贤亮《习惯死亡》:我 身子掉到井里了,靠耳朵也挂不住,人死了要双好手有什么 用?

  20、 【没心没肺直肠子】谓人思想简单,直率。《1983年佳作 集》:这闺女是个没心没肺直肠子,待人挺实落。

  21、 【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谚)长安:西安的前身,唐代为世界四大名城之一。指繁华热闹的地方虽好,也不宜长久留连。泛指不宜久恋某地。

  22、 不出芽的谷子坏种

  23、 【耗子洞里打架窝里反】(歇)比喻内部闹矛盾或自相残杀。 也作耗子咬耗子窝里反。 耗子动刀窝里反。

  24、 我村有一家总比别人家吃饭晚。邻居说这家饭是早上饭往南看,中午饭往西看,晚饭烧好二更半,吃吃刷刷鸡叫唤。(河南鲁山)

  25、 【出家】出家为佛家语,是梵文波吠尔野的意译。也有的译为林居者,指离开家庭生活到寺庙里修行。源于印度吠陀时代和婆罗门教的遁世制度,佛家也采取了这一制度。那么,中国何时有了出家人?这种做法自佛教传人中国就开始了。据宋赵令时《侯鲭录》卷一记载: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第一个出家的男性是汉明帝时期阳城侯刘峻,第一个出家的女性是济阳(今山东济阳)女子阿潘。出家有多种形式:如心出身不出,这指的是在家学佛;身出心不出,虽然走出原来的家庭,但对于名利仍然恋恋不舍,实则没有出家;身心俱人空门,割除了一切世俗欲念,开始真正修行。一般意义上的出家修行,要和原来家庭脱离一切关系,不再有任何瓜葛。按照《增一阿含经》要求:剃除须发,连姓名也不能要了,依照释门排序,重新取一佛家名号,开始与俗家完全不同的生活。

  26、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见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27、 【面软的受穷】(谚)面软:重情面,该采取强硬态度时拉不下脸面。指面对过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对方说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穷困。

  28、 【 良心长在胳肢窝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从维熙《泥 泞》:当然,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把良心夹在胳肢窝里,在历 史风暴中顺风扬沙的投机商。

  29、 【疾风知劲草】(谚)疾风:猛烈的风。指猛烈的风吹过,这才见出哪些草是坚实强劲的。比喻只有在十分严峻的考验下,才能鉴别出真正的刚直忠贞之士。 也作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极荡:《诗大雅》有《板》、《荡》二篇,讽刺周厉王时社会动乱,后借指乱世。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30、 【笔头无力嘴头硬】释义:硬:比喻徒有其表,而实质上无能力。指讲起话来夸夸其谈,办起事来优柔寡断。例句:他说起来头头是道,好像做任何事都胸有成竹,实际上呢,他什么也做不到好处,真是笔头无力嘴头硬!

  31、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谚)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难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发迹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难朋友,二不可抛弃糟糠妻子。 也作贫贱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32、 【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谚)闭住嘴巴,管住舌头,不随便讲话,自然就保得安全,不会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祸。

  33、 【快刀不磨是块铁】(谚)指快刀也要常磨砺。比喻天资聪明的人也必须奋力学习,积极进取。

  34、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婆争论,媳妇不好表态。谓 各持己见,是非难以判断。浩然《艳阳天》:眼下是公说公 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一下子就断出个你清我白,又能 让他们服气,那是不容易的。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假道伐虢》成语的典故及释义
·下一篇周易文章:河鱼下海-不知深浅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