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四库全书_子库 >> 《千字文》——第四部分
《千字文》——第四部分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663次 更新日期:2019年10月24日 >> 进入社区

千字文-注释

《千字文》——第四部分

今天要讲的是《千字文》的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章。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独立完整,同时也是前三部分内容的推进,整篇《千字文》在此部分达到高潮。

从文字数量上看,这一章是整篇《千字文》文字最多的一部分,描述了温馨的人情和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默默奉献且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们。读来不禁使人对“结庐在人境”的朴素的人间生活憧憬之至,同时使珍惜人生、热爱生活之心油然生起,对我们喧嚣的心性很有抚慰与镇定作用。

下面看正文: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首先说明,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立国,直至今天中国还是农本国家,农民问题、农业议题仍然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不客观地认识这一点,盲目乐观,以为我们完全可以工商手段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民问题,就大错而特错了。

前文已经说过,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从昆仑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将挟带下来黄土覆盖了华北几个省的地区,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黄土纤细,土质疏松不板结,便于原始农业的耕作。且黄土中有无数垂直的细管,能保证地下水不断地向上浸润,即使短期不下雨也没有关系。这是发展农业绝好的自然条件,所以自夏朝开始,中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农本,连毛泽东都提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方针。

发展农业就要有水,降雨量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中国农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三月,完全靠由南海(菲律宾海)吹过来的东南风(术语叫季风),加上由西域(新疆)横向扫过来西风(术语叫旋风),将季风气流升高,使其温度降低,才能“云腾致雨”。有风才能有水,可见中国人讲“风水”的历史太悠久了。

要是这两个冤家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不对头,靠天吃饭的农夫就该倒霉了。一受灾,诸侯国之间就为争水、抢粮而争斗,《左传》里多处记载,邻国的军队越界抢收他国庄稼,诸侯国之间互相筑坝拦水,大打出手。《孟子》中提到的饥荒就有十七次之多。前文提到的齐桓公、晋文公大会诸侯,歃血为盟的议题之一也就是为此。可见要发展农业,中国就需要统一,这才有后来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务兹稼穑”的务是从事、致力于的意思,兹是代词,代替此,一定要从事于此。此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说的两个字“稼穑”。稼这个字的本义是禾苗的穗和果实,《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十月纳禾稼”的话。穑的本义是收割庄稼,后世把春耕叫稼,秋收叫穑。稼穑两个字就代表了整个的农业,泛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原文】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ARTX.CN

【译文】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我种上小米,又种上高粱。

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官府应按农户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或处罚。

【释义】

俶载南亩

俶是开始,载是从事,南是向阳的方向,亩是土地。“俶载南亩”就是说要在向阳的土地上开始从事农作了、开始种地了。如果查查字典,开始从事某种工作叫俶载。

南亩是指向阳的耕地,《诗经·豳风·七月》里面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的诗句。

亩是土地测量单位的量词,时代不同,亩的数量单位大小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先秦)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如《孟子》书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按秦制,240步为一亩,现代的一亩为60平方丈,合667平米。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古今时代不同,度量衡的单位也有所变化。

周朝的农业,全国耕地的管理采取“井田制”,大约100亩耕地为一井,平分为九块,形如井字,为八户人家所有。井字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属诸侯所有;其余的八块为私田,每户各一块。干活的时候,先公后私,干完了公事再做私事,所以“大公无私”是非常可敬的。中国古籍全录

我艺黍稷

我指的是我自己,艺是种植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园艺一词,其中的艺不是说园林艺术,而是种植、栽培的意思。

黍稷是古人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黄米(黏米)叫黍,谷子(小米)叫稷。黍稷在此地就代表了五谷,中国人讲究五谷丰登。《三字经》里提到六谷:“稻粱菽,麦黍稷”,为什么又出来六谷了呢?讲五谷不包括稻米,中国在上古时代没有稻子,稻子是后来从南方引进的,中国北方早期没有稻子,只有粱菽麦黍稷五谷。

中国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出土有此五谷的种子。通过用同位素炭14测定年代,这些五谷的种子距现在有多少年呢?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黄帝距离现在有5000年,但种植五谷,从事农业活动并不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而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从伏羲氏开始至今有12000年,黄帝到现在是5000年,伏羲氏到黄帝是7000年,中间还有神农氏,神农氏再到黄帝也有几千年的时间,所以河姆渡遗址推测是7000年以前的遗迹,是可信的。我们中国人要相信自己的历史,相信自己的祖先,不要听信外国人胡说,自贬祖先,自己缩短自己的历史。这也证明了,中国以农业立国的历史太悠久了,至少有7000年。

这四句话合起来,意思很完整:

治国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

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割这些农活。

一年的农活开始了,

我在向阳的土地上先种上黄米和小米。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庄稼熟了,把新收获的庄稼交给国家叫做纳税,所以税是禾木旁。如果我们查查《说文解字》,可以查到:敛财曰赋,敛谷曰税,因此赋和税是两个概念。缴现金的为纳赋,赋字是贝字旁。上古人类主要活动于黄河流域,见不到大海,贝壳很稀少故此用来作流通的货币,像今天的铜板、纸币一样。贝壳上打洞,用绳子串起来,五个一串叫一系,二系十贝叫一朋。老友来了,在脖子上挂两串贝壳去喝酒,就叫“朋”友,所以汉字中的财、贵、贱、赛等与钱财有关的字都是贝字旁。缴纳现金的叫赋,缴纳谷物的叫税,二者完全不一样。

庄稼收割下来了要把打下来的新粮食作为税交给国家就是“税熟贡新”。税和贡两个字又不一样,由下位献上叫做贡,由上位向下面收叫税。缴税要贡新粮,国库的存粮一般都要存三年,我们市场上买到的都是陈米,一不香,二没有油性,因为不是新米。粮仓的大敌是水火再加老鼠。每屯藏粮都要用红笔标明因老鼠造成的自然耗损数字,写成“耗字多少”,因此老鼠又叫耗子。

劝是勉励,赏是奖赏,黜是惩罚,陟是晋升。“劝赏”是对农户的奖惩制度,“黜陟”是对政府官员的撤职、升迁制度。要客观地按照务农的成果和纳税的情况,对农户予以奖励或惩罚,对有关的官吏也要据此予以职务的或升迁。

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庄稼一成熟就要纳税,把新谷献给国家。

官府要按照贡献对农户予以奖惩,

国家将对有关官吏予以或升迁。

【原文】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译文】

孟轲夫子崇尚纯洁,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勤奋、谦逊、谨慎,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释义】中国古籍全录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孟子,名轲,山东省邹县人,是儒家的亚圣。古时候读书不敢直呼圣人的名讳,要挨板子打的,碰到圣人的名字,要读“某”,所以这里就要读“孟某敦素”。读《论语》也是一样,如读到“丘也不敏”,我孔丘并不聪明,这一句不敢读丘,不能直呼其名,要读“某也不敏”。当然现在不讲这一套了,但是规矩要懂,传统要明白。

敦是推崇、崇尚,没有染过色的丝是生丝,叫素。前面讲过“墨悲丝染”,白色的生丝就是素,无字的石碑叫素碑,引申义就是质朴、纯真、不加装饰的意思。“孟轲敦素”的第一重意思是说,孟子崇尚质朴的本色。第二重意思是要我们恪守伦常之理,素位做人。素位就是你的本位,是你做人的本分,我们应该是在什么位置行什么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越位而行,劳而无功,为智者所不取。

史鱼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它是卫国的大夫,也是著名的史官。史鱼为人正直,看不得朝中的丑恶现象,这也正和他史官的职位相称。史鱼以正直敢谏闻名,他的君主卫灵公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且信用宠臣。当时卫国朝中的群臣都不敢讲话,怕受打击迫害。史鱼就不这样,即便是卫灵公有毛病,他也照说不误。直至临终前,史鱼还是在讲直话,给卫灵公提建议,罢黜佞臣,任用贤士。所以孔子在《论语》里称赞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不管环境如何,无论社会动乱还是安定,他的言行永远都像箭一样,尖锐而正直。禀字的本义是赋予、给予,引申义才是秉受、天生的意思,所以“史鱼禀直”就是说:史鱼有坚持正直的品德。

我们不要曲解孔子的话,“直哉”是说一个人做人要心地方正、端直,不可以圆滑,但处众办事要圆融,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办事也直来直去,别人就接受不了。《易经》中也反复强调“天圆地方”,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众要圆融,要有智慧;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我们千万不能错会了圣人的用意。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庶几是差不多、大概的意思。“庶几中庸”,这就差不多中庸了,近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了。中庸是儒家学说理论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孔子在《论语》里面提出:“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孔子的孙子子思,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进行发挥,写了一篇论文,就是现在我们读到的《中庸》。这篇文章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儒朱熹将其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放在一起,并称“四书”。

《三字经》中说:“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什么是中呢?中不偏,不偏是中。任何事情都有三个方向:左、右、中;好、坏、不好不坏。我们不取好,不取坏,取一个中。有人说中庸就是耍滑头、是老奸巨滑,其实中庸根本没有耍滑头意思。中庸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的好好主义,而是既听了你的意见,也听了他的意见,综合你们意见中合理的部分,然后采取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不走左,也不走右;不过,也非不及,这才是中庸。孔子作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不叫《冬夏》呢?因为冬冷夏热,冬短夏长,都有所偏颇,所以不取。只有春秋才是冷热均匀,长短一致,可以作为衡准来评判历史,这也是为什么称史为鉴。鉴是镜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因果,这才是中。

庸的意思是庸常,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古人常说:没事别找事,平安就是福。我们现代人都不甘于寂寞,要来点激情,要异峰突起、来点儿刺激。偶尔来一下固然可以振奋精神,但做人处事,居家过日子,一定要中庸,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这是最平庸的,也是最正常的、最健康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根本。

一个人要有像孟子推崇的那样质朴的本色,又要有像史鱼一样方正秉直的品德,就差不多达到中庸的标准了。前文讲过,直指的是人内心要方正,要端直,内直并不等于外表见棱见角,说话直来直去。你看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也是提醒你心性要方正,处事要圆融。说话直来直去,举止棱角分明,会伤人坏事。

庶几中庸是差不多近乎中庸了,为什么说差不多呢?因为只有敦素、秉直还不够中庸的标准,还有四点要做到。那就是下一句的“劳谦谨敕”。劳是勤劳、勤勉,谦是谦虚、谦逊,谨是严谨、小心,敕是检点、不随便。如果我们能保持本性的质朴,保持内心的方正,再能够勤勉、谦逊、谨慎、检点,这才是合格的中庸标准。

儒家学说之所以宝贵,在于它提出的做人处事的原则都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做不到的孔子绝对不说,因为说了没用,只好“存而不论”。

【原文】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译文】

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看别人面孔,要小心辨析他的脸色。

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释义】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

聆是聆听,但聆和听不一样。聆是仔细听,十分专心地听,而听只是一个泛泛的听的动作。听别人讲话要仔细地听,就是聆音。察是审察、考察,理是话里面的道理,话里面深一层的含义。俗话说“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这个意思。这个人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定要搞明白。古人很含蓄,表达问题的方式也很婉转,我们读古书时就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假语存”而“真事隐”。《庄子》一书寓言占了十之七八,如果不懂得聆音察理,不但书读不懂,还会闹出笑话来。

鉴的本义是铜镜子,有观察、鉴别的意思在里面。貌是一个人的容貌和外表,包括了言谈举止、动作表情。“鉴貌辨色”是说,通过观察人的容貌来辨别他内心的活动,因为有其内必有其外,由此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另一支,就是相学。

相学,又叫风鉴之学,里面有大学问,绝不是随随便便读几本麻衣、柳庄就算懂了。那是相术,是江湖术士用来糊口的玩意儿,相学则是博大精深,非有大智慧,否则一辈子连门也入不了。古代做官的都多少懂一点,断案问审不会察言观色怎么能行呢?是不是惯犯、有没有前科、是好人歹人,一眼得能看出个大概,像曾国藩用人看一眼就知道其人能干什么。他挑选湘勇组建湘军,有个鉴貌辨色的“三字诀”:黄、长、昂。黄是面色黄,俗话说:小白脸儿没好心眼儿,土色黄才是种地人的本色,这样的人忠厚、听话。长是手脚要长大,这样的人有力量、有耐力,跑起来还快。昂是精神旺盛、气宇轩昂,这样的队伍有斗志,打不垮。所以曾国藩能成功绝对不是侥幸的,他是清朝中兴人物之一,也是清朝新儒家学派的抗鼎人物。我们的讲座中安排有陈抟的《心相篇》,届时再详细谈心与相的关系,这里就不啰嗦了。

这两句话连起来,意思就是:

听人之言要审察其是非道理,

看人容貌要辨别其邪正。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贻的本义是赠送、送给,引申义为遗留、留给,直接把它当作通假字,看做是遗留的遗字也可以。厥是代词,是其、他的什么什么。嘉是美好,猷者谋也,即谋略的谋字。“贻厥嘉猷”就是将其美好的谋略遗留下来,指的是祖先要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嘉猷,忠告遗留给子孙后代。

历代先贤都有宝贵的家书、家语遗留下来,例如《了凡四训》、《周公戒子书》、《诸葛亮戒子书》、《曾国藩家书》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家书、家语早已超越了家族的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字字都值千金。

“勉其祗植”的勉是勉励,其是代词,指代子孙后辈,“勉其”就是勉励子孙后代。祗是恭敬,植是树立,树立什么?子孙们要立身、立命。“勉其祗植”就是,勉励子孙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对比之下,我们留给子孙的是什么?是多多益善的金银财宝,因为我们怕子女不成器,怕他们受苦。但是我们要明白,子女是父母的命,你积财给子孙就是从心里已经认定他们不会成才,也就等于变相地希望他们不成才。种了这样的因,子孙会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就十分清楚了。他们守着钱财坐吃山空,什么也不会,等他们老了钱也用光了,又没有本领,你让他们怎么办?古人说:“糊涂的爷娘,败家的儿郎”,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此处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遗留给子孙的是最好的家语忠告,

勉励他们要谨慎小心地立身处世。

【原文】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译文】

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

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林为好。中国古籍全录

【释义】

省躬讥诫

省是反省,躬是自己的身体,引申义为自己、自身,反省自身。《论语·尧典》里有两句话“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常被后世帝王引用,是不是真话就很难说了。果真能做到一身担起天下人的不是,不但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百姓或下属的失误,也由我一人来承担。这才是大慈、才是孔子讲的仁,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地藏王菩萨。

讥是讥讽、嘲笑,诫是告诫、劝慰。听到别人的讥讽嘲笑、规劝批评要好好地自我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急赤白脸地分辩,就是“省躬讥诫”的意思。

不是自己的过错,别人说也没有说你嘛,真是自己的错就一定要感谢人家。古人说:天堂的人闻过则喜,苦海的人闻过饰非,地狱的人闻过则怒。我们是哪一界的人,不用等死了以后,现在不就清楚得很吗?

宠增抗极,殆辱近耻。

荣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顺境和逆境。荣宠、尊荣是多数人追求的目标,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高潮。辱是外辱,外来的他人的污辱,是一个人倒霉难堪的低潮时期。人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是墙倒众人推,位置爬得越高,跌得也越重。

荣和辱是一对,有荣就有辱,所谓荣辱与共。不愿有辱的结局就不要拼命追求荣,荣来了,辱也就同时到了。老子对此看得非常清楚,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辱都不是好东西,哪个来了都吓我一跳,跟大病在身没什么两样。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要“宠增抗极”。

抗是通假字,通亢,极是极限。荣宠增加到了极点,物极必反,宠就变成辱了,所以说殆辱近耻。乾隆的宠臣和珅还不是宠增亢极吗?乾隆对他的荣宠无以复加,人称他“二皇帝”,结果是乾隆死后第三天就开始清算他,第十一天他就被赐死了。真是“生前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人去了”,最终弄了个“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殆是时间副词,表示将要、迫近的意思。耻辱还不一样,内心的羞愧为耻,外来的欺凌为辱。《论语》有“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句。无礼就会变宠为辱,外有辱,内必有耻,耻辱就一起都来了。感觉到势头不对劲,要倒霉,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有啊!那就是“林皋幸即”。

林皋幸即

林是山林,皋是水边之地。庄子说过:“山林欤!皋址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庄子·知北游》)“林皋幸即”就是,赶快退隐山林,辞官别做了。这个时间、空间既然已经不属于你,就赶快退隐,还能幸免于难。幸就是庆幸、吉而免灾,即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古代做官,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事事处处都得临深履薄。一个不检点,自己受辱事小,家族、老师都要跟着受牵连,责任就大了,所以一见势头不对,就要准备辞官下野,退归林泉,做隐士去了。古代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看看《隐士传》就明白了。下一句的“两疏见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古籍全录

【原文】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译文】

疏广疏受预见到危患的苗头才告老还乡,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

离群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释义】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

两疏是汉宣帝时候的疏广、疏受叔侄两个人。此二人曾为太子太傅与太子少傅,是皇帝的两位老师,位高名显。二人怕树大招风,只干了五年就主动告老还乡,荣归故里,人皆高之。机是机兆、先兆,是事机萌动,但还尚未发出之时的微小状态,《易经》里就有“几者动之微,君子见机而作”的话。

解是解除,组是组绶的简称。组绶是一种丝质有刺绣的缎带,窄的叫组,宽的叫绶。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或用来拴勋章。后世有受勋,用不同颜色的绶带挂在胸肩等部位,以示自己的官阶、品级,像袁世凯的大元帅服,绶带颜色挂得快开染坊了。

解组是将组绶解下来,表示辞官不干了。“谁逼”是有谁逼你了吗?没有,是自己辞官不做的。疏广、疏受叔侄见到事情苗头不对,就见机归隐,辞官不做了,有谁逼迫他们这样做呢?

归隐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下面一段话很有意味、很美,文学意境极高,是《千字文》里文学意境最高的几句话。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能随文入观,随着文字的描写,我们的视野要随之在字里行间展开,像摄影机的镜头一样,时而是长镜头的远眺,时而是近距离的特写,才能体验诗文的美和读书乐的享受。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索居是一个人独处,索是萧索、冷冷清清,闲处是无所事事、清静悠闲。沉默是沉静、不多讲话,寂寥是心中空空洞洞、没有杂念。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离群独居,悠闲度日,不谈是非,何等清静。这是人常说的“享清福”。但世间的鸿福好享,清福不好享。整天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车水马龙,儿孙绕膝,忙不完的事,待不完的客,这是鸿福。一旦退下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到了屋内形影相吊,屋外叶落鸟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受不了,“享清福”享死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呢?你的修养不够,定力不够。

前面讲过了,“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内心追逐外物习惯了,又没有修心的训练,内心守不住,没有定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有真享受。当然,这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原文】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译文】

想想古人的话,翻翻古人的书,消往日的忧虑,乐得逍遥舒服。

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释义】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求古”是探求古人古事,“寻论”是读点至理名言,所获得的结果就是“散虑逍遥”,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了。为什么呢?因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更何况“德能养性,理能养心”,如能坚持用圣贤之言洗涤自己的心灵,“散虑逍遥”是一定的。

散是驱散、放逐的意思,虑是心中的忧虑、杂念。逍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优游自得的样子。庄子最善于“逍遥游”,所谓逍遥于六合之外,游戏乎太虚之间。上下左右前后为六合,到宇宙之外去逍遥,到形而上的太虚去做神仙,那才是真逍遥、真自在。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欣是欢欣、喜悦。奏者进也,奏的本义为送上、奉献,臣子呈给皇帝的本章称奏章。累是心中的牵挂、剪不断理还乱的烦心事。遣是排遣、排除。戚是戚字的通假,是心中的忧虑、悲哀。谢是分离开、拒绝的意思,花开败了不是叫谢了吗?招是招致、招募、聚集的意思,如《易经》里的话“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之所以有戚、有累,还不都是我们自己找寻的,能怨天尤人吗?人的五官是我们的信息寻感器,神经系统是传感器,大脑是存储器,但是我们每天都在搜寻、传导、存储些什么呢?都是些垃圾,都是别人的不对、社会的不好,家人的不是。总之好东西你总也见不到,别人的垃圾你倒收了不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国的、外国的,凡是垃圾统统回收,白天收不够晚上还要加班上网络上去收,你是“破烂大王”。

这些脏东西传感进来,让我们心里阴沉、寒冷,时间久了就会生病,非用“暖心丸”治不好。什么是暖心丸?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仁爱之心、仁慈之心、恻隐之心。如果你能够处处找别人的好处,事事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能聚阳光,就可以暖心,就能解冻你那颗“冷酷的心”,你也就能享受“欣奏累遣,戚谢欢招”了。这两句话要常常地读,最好当作座右铭。

喜悦一增添,牵挂就排除了;烦恼一丢开,欢乐就到来了。我们感觉上形容得很贴切,刻划得很真实,不是吗?闲来无事,再到庭院和郊野中走一走,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致呢?

【原文】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译文】

池里的荷花开得光润鲜艳,园中的草木抽出条条嫩枝。

枇杷到了岁晚还是苍翠欲滴,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地凋谢了。

【释义】

非常美的四幅风景画,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致的写真。我们随着文字,脑子里要有想象力,越具体越栩栩如生越好。

“渠荷的历”,渠水所居也,水停之处为渠,此处指水塘。的历是花开得光彩灿烂的样子。三月的桃花,六月的荷花,池塘中六月的荷花开得那么鲜艳,光彩照人。

荷花又称莲花,是植物中最特殊的一种,东方文化将其视为吉祥物,佛教特别将其作为标志。儒家也推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德,宋儒周敦颐专门写有《爱莲说》,称赞“莲,花之君子者也”。古人也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莲花的可贵之处,一是处染不染。泥水越污浊莲花开得越美,象征着世道越乱,越能造就一个人。古今中外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生于乱世。孟子也说:“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点也不假。

莲花的可贵之二是花果同时。荷花开了,花芯即是莲蓬,花蕊就是莲子,象征着宇宙间因果同生,祸福与共。老子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相对的世界,既然是相对,一切事物、一切现象就都是两两成双,共生共存。没有坏就没有好,没有恶也就没有善,没有祸也就没有福。所以老子才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亦迷。”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善人的资源。没有恶人,善人从何而来?没有善人恶人如何才能改恶从善呢?不放弃世间的恶人,能够帮助他们站起来的就是佛。

“园莽抽条”,园是园林、园圃;莽是草木茂盛、莽莽苍苍的样子;抽条是草木的拔枝、长出新枝嫩芽。园林里的草木抽出了新的枝条就是这个意思。有植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木本植物春天会抽条长叶,草本植物会拔节,尤其是在农村呆过的人都有体会,庄稼有拔节追肥期,拔节之后就要秀穗了。老农民最幸福的时刻一是秋收,二就是听稼禾拔节的声音。在明亮的夜晚蹲在地头,抽上一袋烟,聆听麦子、水稻“咔咔”的拔节声,像听孙儿哭笑一样,享受至极。

竹子拔节也“咔咔”响,竹笋更是猛然间破土而出,吓人一跳。老人们都不让小孩子去竹林里玩,特别是不许在竹林里大便,说是有蛇。哪里是有什么蛇,是怕破土而出的尖笋刺了小孩子的屁股,说有蛇他就害怕,不敢去了。

“枇杷晚翠”,枇杷是枇杷树,植物学上属蔷薇科常绿的小乔木。枇杷果甘酸润肺、止渴、下气。枇杷叶可以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是枇杷膏与青草茶的主要原料。古代隐居的人,没有条件喝茶叶水,就用枇杷叶煮青草茶,烧焦枣茶,炒大麦煮麦香茶,味道更淳朴、更自然。

枇杷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悠悠的,不会凋谢,所以说“枇杷晚翠”。到了冬天晚景了,枇杷叶子还是那么青绿,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蚤凋”,梧桐树是应秋的树,对应着立秋的节气。立秋一到,梧桐树的叶子准有一片先落地。成语中“落叶知秋”就是指梧桐树说的。蚤凋的蚤是通假字,等于早晚的早字。立秋是在阴历的八月,天气还很热,立秋后面还有一个节气叫处暑。俗话说:晚立秋,热死牛。夏天还没过完,梧桐树就落叶了,所以说它早凋。

梧桐树开花也很奇特,其他树都是先长叶后开花,梧桐树却是先开花后长叶,花开喇叭状,内有两条长蕊。法国梧桐是世界知名树种,树冠大,用作人行道两侧的遮荫树最适宜。光绪十三年,清政府曾拨银1000两从法国购买梧桐树苗。现在上海静安公园的梧桐树群就植于1897年,是中国少有的古梧桐树群。

这四句话连起来读很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池塘里的荷花开得那么光艳,

园林内的草木抽出了嫩叶枝条。

枇杷树到了冬天,叶子还是苍翠欲滴;

梧桐树一到秋天,叶子就早早地凋谢了。

四句话写了四个景,春夏秋冬。春天是园莽抽条,夏天是渠荷的历,秋天是梧桐早凋,冬天是枇杷晚翠,四幅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画,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观想得出来。

【原文】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译文】

陈根老树枯萎倒伏,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

寒秋之中,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释义】

人不能总在书房里求古寻论啊,出来看看四季的风景,低下头看看:陈根萎翳,抬头看看:落叶飘摇。陈根是老树陈根,委是枯萎,衰败。翳是荒芜、暗昧,枝叶遮盖的意思。陈根老树枯萎倒伏,落下的树叶在空中随风飘荡。

再猛地一昂头,看到空中“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远游的鹍鸟在空中独自翱翔,一个高飞,冲到紫红色的云上面去了。独运、绛霄四个字用得准确、贴切,且合典。

常常有人用《庄子·逍遥游》里面“鲲鹏南徒”的寓言来解释这里的鹍字,我认为不确切。庄子的气魄更加庞大恢宏,他说的鲲是一种大鱼,“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个叫鲲的鱼大得很,不知道有多长,鲲一变成为大鹏鸟,鸟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大。而这里的鹍字是鸟字旁,是长得像鹤一样的一种大鸟,不是大鹏。

鹍和鹤都喜欢独居,性情孤傲,没有一群鹤在一块的。鹍可以飞得很高,所以这里说游鹍独运,同时也对应前文的“索居闲处,沉默寂寥”,衬托出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处染而不染的操守。

凌是向上升高,摩是迫近、接近,如摩天大楼。绛是紫红色,绛霄是紫红色的云气,又叫紫霄。“凌摩绛霄”的意思就是高飞接天,直冲九霄。

紫霄宫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是九霄中的第八层。九霄分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越往上,神仙的功力和道行越高。九霄之上还有九天,层层递进,《神仙传》里对此描述的很具体,也很热闹。

接下来的几句,语义随着韵律一转,柳暗花明,又是一番景致。

【原文】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译文】

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说话最怕旁若无人,毫无禁忌;要留心隔着墙壁有人在贴耳偷听。

【释义】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

耽是沉浸、沉恋、入迷了,以至别人叫也听不见,叫耽,所以耽是耳字旁。寓是寄托,玩市是热闹的集市、游玩的场所,相当于现代的购物中心。“耽读玩市”是在嘈杂的市场里还能潜心读书,对外面的一切境界充耳不闻,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汉学者王充。“寓目囊箱”也是说,在王充眼里只有书囊和书箱,除此而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早年曾入太学受业,师事班彪,博通百家言。年轻时游学洛阳,因家境不富,买不起书,便经常到书肆站立着读书,可以过目成诵。他曾做过小官,但不久就辞官回乡,一面教书,一面著书立说。他以毕生心血写下四部哲学巨著:《讥俗》、《政务》、《养生》、《论衡》,但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部。

《论衡》八十五篇,是王充用了三十年心血才完成的,被称为奇书。公元189年蔡邕来到浙江,看到《论衡》一书如获至宝,密藏而归。蔡邕的友人发现他自浙江回来以后,学问突有大进,猜想他可能得了奇书,便去寻找。果然在他帐间隐蔽处发现了《论衡》一书,抢了几卷就走。蔡邕急忙叮嘱:“此书只能你我共读,千万不要外传。”友人读后亦称,此乃奇书也。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

易是轻易、疏忽;輶是一种很轻巧的车子,有轻忽、轻率的意思。对一些小事很容易轻视、疏忽叫“易輶”。“攸畏”是所畏,有所畏惧。不要轻视小事,不要疏忽很容易的事情,人往往是在阴沟里翻船,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易輶攸畏”。例如讲话时要小心,不能旁若无人。为什么呢?因为“属耳垣墙”。

属的本义是连接,有关联。耳是耳朵,耳朵与墙是连着的。什么意思呢?隔墙有耳,讲话要小心,要有所畏惧,不要旁若无人。垣是用土坯垒的矮墙,这两句话,语出《诗经·小雅》“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一句。修辞上属于引经,但没有注明出处,所以是暗引。

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爱打探别人的隐私,“张家长李家短、七个碟子八个碗”,凡事都爱包打听。扒窗台、听墙根是常有的事,尤其古代是土坯墙,挖个洞就可以属耳,更方便。老人们常说:“屋里说话外边有人听,树下说话树上有人听,大道上说话草窠里有人听”,现代观念叫“保密”,所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事不密则失之于人”,不能不小心、不谨慎。

【原文】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译文】

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适合各位的口味,能让大家吃饱。

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释义】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下面几句话讲的是我们普通的居家生活。具是动词有准备、料理的意思。餐在古汉语中也是动词,有吞食的意思,如餐风饮露。膳、饭是同一类概念,是不同的饮食种类,含义不一样。膳字带个肉月旁,肉食为膳;五谷煮的素食叫饭。我们平头百姓说吃饭,家常便饭,帝王叫传膳,钟鸣鼎食。我们吃饭的长寿,帝王进膳吃肉的短命,如果那时可以验血的话,进膳的一定都是“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具膳餐饭”说的是荤素饮食的准备,要注意两个原则。一个是适口,一个是充肠。适口是可口、咸淡适宜;充肠是能吃饱。人的饮食越简单,身体越健康,所以我们在饮食上能适口充肠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浪费,不要奢侈。

适口是因人而异,因地治宜,没有统一的标准。饮食上的五味是要根据空间和时间来调整的,所谓冬不吃夏物,北不餐南食。你非要冬天吃西瓜,鸡命吃鸭食,就有违卫生之道。五味大致上的分类就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注意就会不服水土。山西人爱吃醋,因为山西水土碱性大,酸碱中和,所以叫西酸。山东近海,潮湿寒冷,所以山东人吃葱蒜像吃巧克力一样,叫东辣。湖南人用大辣椒哄孩子,小孩子自小就被辣得昏天黑地。

由地域和五味的不同,形成鲁、川、粤、淮阳四大风味,再发展出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闽南八大菜系,以及煎煮蒸炸,熬炒扒熘炖等烹调手艺。这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烹饪在五行八作里面属“勤行”,厨子的祖师爷是伊尹。但是为了这口腹之欲,人这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漏斗,不知吃绝了多少物种,这是口福还是口祸呢,真是说不清楚。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饱饫烹宰”是说,吃饱了以后,再好的东西来了也不想吃了。饫是因为吃饱了而厌倦,不想再吃了叫饫。烹是水煮,宰是宰杀。烹宰是肉食的准备。吃饱了还杀鸡炖鱼的干什么呢?

“饥厌糟糠”是说,没吃的时候,有糟糠也就满足了。厌是满足的意思,如《论语》中孔子的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糟是酒渣,古代没有提纯技术,酒不过滤,这样的酒也称为糟。现在南方也还盛行吃醪糟酒,淮阳菜里也还有糟鱼、糟鸡等名菜。糠是谷子的外壳,用作饲料。掺糠使水是古人形容奸商的行为,今天换成假冒伪劣了。

文化革命中,实行吃“忆苦饭”,我有幸享受过“吃糠咽菜”的感觉,一个糠窝头,一碗猪菜汤,多了还没有。麸子窝头挺香的,现代营养学还提倡吃,说是富含维他命B。

糠就难吃死了,像锯末一样,不用猪菜汤往下送根本就难以下咽。糟糠就是指粗劣的食物,代指艰苦的生活,以后专指共过患难的妻子为糟糠之妻。如苏东坡言:“居富贵者不易糟糠。”

实际上这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俗话说的:“饿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

【原文】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译文】

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

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侍好主人。

【释义】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

亲戚朋友会面要尽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应注意有所不同。请客人吃顿饭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区别开。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软的、暖的;小孩子身体正值发育,牙齿好,胃火大,爱吃凉的、硬的、黏的。

请老年人吃饭一定要注意,例如,“烫甜黏”是老人饮食上的大忌,有一个孝子在街上给他母亲买的炸元宵,赶快跑回家让老太太趁热吃。儿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脏病就发作了,送到医院人就死了。炸元宵是“烫甜黏”三条全占了,老太太等于吃毒药,还有不死的吗?所以请老人吃东西千万要注意。古人说:“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七十岁以上的人,你就不要留他吃饭,万一老病复发了,你说不清楚。八十岁以上的人,就不要留他在家中过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没法向人家的儿女交待。

故旧是故友旧识的简称,也就是老朋友、老相识,另一重含义包括我们的传统也是故旧,做人固不可以喜新厌旧,不尊重自己的传统也是不应该的。

亲戚两个字含义不同,现代汉语里面重叠连用了,在古文中要注意区别。父亲一支、父属同姓的为亲,母亲一支、妻子一支,母属、妻属不同姓的为戚,内亲外戚,在血缘关系上不一样。读两汉的历史,常常有外戚和宦官把持朝纲的记述。外戚持政,是由于皇帝幼小,汉代有十个皇帝登基时不满14岁。国事只好由母后一系的人协助治理,但是一到尾大不掉,外戚就想篡权。王莽毒死了孝平帝自己篡位当皇帝,就是个例子。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别,妻子只有一个,妾可以有几个。按照《礼记·内则篇》所下的定义,“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明媒正娶的为妻,不依礼法、私自结合,私奔而来的叫妾。帝王尽管有三公六院七十二偏妃,加在一起108个女人,但朝阳正宫的娘娘只有一位。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对下的治理叫御。绩纺:绩是缉麻,就是把麻纤维披开来搓成线,纺是将丝纤维制成纱或线。上古时代还不懂种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丝织品则称为帛。穷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但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编织的。老子说“披褐怀玉”,就是人不可貌相。妻子要总体管理家务,妾就要负责缉麻纺线、织布做鞋一类的女红。

妾的另一件工作是“侍巾帷房”,就是要服侍好主人的起居穿戴。侍是服侍,巾是拢发包头的布。先秦时代,男子是十八岁至二十行冠礼,戴帽子,表示成人了。秦汉以后,有官职、有禄位的人才可以戴冠,没有功名的白丁只能戴头巾。这里的巾,泛指衣冠。

帷房是自己的寝房内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帐,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护隐私。布幔在两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原文】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中国古籍全录

【译文】

绢制的团扇像满月一样又白又圆,银色的烛台上烛火辉煌。

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中国古籍全录

【释义】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白色生丝织成帛叫做绢,齐地(齐国)出产的绢最有名,叫做纨。古语有称“纨绔子弟”的话,就是说穿着用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衣着华美。纨扇是女孩子用的白而圆的绢扇,可以在纨扇上面题字、作画。《训蒙骈句》里面就有“含愁班女题纨扇,行乐王维赴鹿柴”,《西游记》里也有“两路绿杨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摇纨”的诗句。

绢、绸、缎,统称为帛,我们现代人认为是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丝织品。绢是厚而疏的生丝织物,绢都是白的,没有染色的,故此女子多用绢(娟)取名以示女子的贞洁,《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嫂子就叫李纨。原始的绢就是帛,帛者白巾也,有钱人可以把帛当成纸用以书写,秦汉时期就有帛书。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帛书,内有老子《道德经》、《易经》等帛书,非常宝贵,是我们见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经》本子,相信汉以后的古人都没有见过。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战国中期的竹简804枚,内有《老子》、《孙子兵法》等古书,几乎就是原版的经典著作,使我们一下子解决了连司马迁都糊涂的问题。原版的《老子》才二千言,后世五千言的《老子》显然是修订版,很多历史上待考证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用熟丝(染色丝)密织的帛叫做“锦帛”,其中薄者为绸,厚者为缎,不要搞混。

上古时代没有蜡,所谓的“烛”是照明用的火炬、火把,不是蜡烛。唐以后才有了由动物、植物或矿物油质制作的蜡烛,如有石蜡、蜂蜡、密蜡等。素蜡就是白色的蜡烛,形容人的脸色不好称为“蜡白”。“银烛”就是银白色的蜡烛,炜煌是火光炫耀的样子。

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昼眠夕寐”是白天午休,晚上睡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眠者寐也,二者都是熟睡,睡着了的意思。眠,目字旁偏于闭目安然的样子,寐,上面的“宀”代表房子,下面是床,表示安卧熟睡的样子。眠是很随便地闭目小憩一下,寐可就是正规地躺在床上大睡。寐字用得很正规,如说,梦寐以求、夜不能寐。眠就用得很随便了,如春眠、冬眠。

“蓝笋象床”说的是卧具,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装饰的床榻。蓝是古代用于染青之草,从中可以提取出青颜色,荀子在《劝学篇》说过“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的话。笋是嫩竹子,用嫩竹篾编的席子既柔软又凉爽,再用蓝草染成青色,是很贵重的。《书经·顾命》里就有“敷重笋席”的话。象床指的是用象牙装饰的床,床架用硬木雕花镂空,中间镶有象牙和贝壳等装饰品。

上面四句话描写了南朝金陵士大夫阶层奢靡侈富的生活:

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

银白的蜡烛明亮辉煌。

白天小憩,晚间安寝,

象牙装饰的床榻铺着软软的竹席。

【原文】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译文】

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释义】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

歌舞弹唱伴随着盛大的宴会,人们高擎酒杯,开怀畅饮。弦歌是“鼓弦而歌”的简称,弦字的古写应该是縍,弓字旁的弦是弓弦,于丝竹之声的丝弦乐是完全不同的。

此处的“弦歌”是引经,引用《论语》里孔子的话。《论语·阳货篇》里有:“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孔子的学生子游在武城理政,孔子到了那里,听到有弦歌之声。孔子笑着说:“这个子游,用高级的礼乐文化教育普通百姓,是杀鸡用牛刀,小题大作了!”

古代的酒具分承酒器和饮酒器,尊觥壶是承酒器,杯觞爵则是饮酒的器具。杯是战国以后才有的,最初是木质的,椭圆形两侧有耳,又称耳杯、羽觞。觞是兽角雕刻的,爵则是古代饮酒具的通称,作为专用名称的爵是三条腿的青铜器,下面可以点火,用来温酒、热酒。中国古籍全录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人们手舞足蹈,快乐安康。矫是高举的样子,举手、抬头都可以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顿足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跺脚,悦是喜悦,豫是心里面舒适、安乐,康是身心康泰、康乐。

“矫手顿足”形容体健,“悦豫且康”形容心悦,身心二者都快乐康泰,才是悦豫且康。两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歌舞升平,盛排筵宴。

人们接杯举觞,开怀畅饮。

随着音乐的旋律手舞足蹈,

身心既快乐又康泰。

【原文】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译文】

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

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释义】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妻所生之子为嫡,妾所生之子为庶,庶是众多的意思。先秦礼制,嫡子只有一人,是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位之权。嫡庶之争,无论在皇家或士族,历来都是家族动乱的根源。直到现代社会,培养和任用自己的嫡系,也是当权者上台后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后是能够承祖之宗的后代,宗的本义为宗庙、祖庙,后世多指血缘关系。嗣是子嗣,也就是后代子孙的意思,其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叫嗣。续是继承、接续的意思。

祭祀是以食物祭奠天、地、祖先的一种大礼。祭天称为祭,祭地叫做祀,祭祖叫做享。古代有五祭: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灶。祭祀时要杀牲,把牲肉放在祭台上,根据祭祀的等级有三牲祭(羊豕犬),有五牲祭(马牛羊豕犬)。

烝尝是礿禘尝烝,四时之祭祀的简称。《礼记·王制》规定:“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这是夏商两朝的祭祀,在一年中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正时的祭祀。周则春曰祠,夏曰礿。这里仅用“烝尝”两个字,代指四时祭祀。

这句话为引经,语出《诗经·小雅·天宝》“礿祀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普通人家是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古人认为阴间和阳间隔界也隔时,就是时间和空间不一样。阴间的一天是我们阳间的一个月,初一、十五给祖先上供,就相当于供养祖先一个早餐、一个午餐。秦以前,古人一日两餐,日出以后一食,日落以前一食。那个时候人的生活不富裕,吃得很少,但身体健康,寿命也长。日本人还是这个规矩,吃得少,但也不是两餐。我们现代人吃宵夜,加之上午茶、下午茶、点心,一天吃七顿,身体反而越来越糟糕,看来还是撑死的比饿死的人多。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稽颡是屈膝下跪,以额触地的一种跪拜礼。稽是停留、到达的意思,颡是额头,额头触地停留一会儿叫稽颡。拜在古代是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的一种礼节,后世发展为两手着地的大礼。

“稽颡再拜”一句出自《礼记·射义》,其中有“再拜稽首”。再是第二次,古文里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法。一次又一次地行跪拜礼,叫做“稽颡再拜”。拜多少次是个标准呢?按古制,一拜是三叩首,最多是三拜共九次叩首,故此三拜九扣是大礼,是最高的礼节。

“悚惧恐惶”描述敬畏、畏惧、战战兢兢的心理,是一个人诚敬到极点时的心理反应。我们要注意这里描写不同心里层次的四个用词,程度一层比一层严重。

悚是浑身一抖,汗毛乍起,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如毛骨悚然。惧是轻微的害怕,内心有一点惴惴不安。惧为心之志,在人体脏腑中对应的是人的心脏。恐是严重的害怕,为肾之志,对应的是肾脏。人害怕厉害了会大小便失禁的,因为恐伤肾,所谓吓得人屁滚尿流。惧和恐一个伤的是心,一个伤的是肾,且轻重程度有所不同。现代汉语里恐惧连用了,但在古文里要区别开。惶是惊慌失措,指人的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烦躁,如有“惶惶不可终日”的说法。

在祭拜祖先的时候,诚敬恭谨、严肃矜庄,这很好理解。为什么这里说会悚惧恐惶,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呢?

我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在慎终追远的时候,在先人神灵面前要反省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恶劣的想法、龌龊的心理等一切见不得天地、对不起祖先、给祖宗蒙羞的地方,每想到这一些就会悚惧恐惶。犯小错的人毛骨悚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厉害一点的人,心中惴惴不安。真正行为有失检点,让祖先蒙羞的就会吓得大小便失禁,屁滚尿流。更有甚者则惶惶不可终日,吃饭吃不下,睡觉也睡不着。

这样的人虽然犯了错误,但是还有救,因为他(她)还有羞耻之心。孟子说:“无羞耻之心者非人也。”做了错事,连悚惧恐惶之心也没有,厚颜无耻,没皮没脸,这是“非人”,就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所以古代的祭祀是大典,庄严异常,目的之一就是借天地祖先的力量,净化参与者自己的心灵。如果你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诚敬之心,这样的典礼最好不要参加,去了有过无功,何苦呢!

这四句话的整体意思就是:

子孙一代一代传续,

四时祭祀不能懈怠。

又磕头,又下拜,

虔诚恭敬,自我反省。

【原文】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译文】

给别人写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问题要详细周全。

身上有了污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着烫的东西就希望有风把它吹凉。

【释义】中国古籍全录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笺牒是书信的代称,笺是信纸,如便笺、手笺等。牒是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简,小的曰牒,大的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笺牒两个字联用代表了书信。

“笺牒简要”的意思是说:写给他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不要啰嗦。有些人写信就喜欢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真正想说的东西反而被淡化了。你看这样的信都着急,好像吃包子三口下去还没吃到馅。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怀念起当年的小伙伴,想请他们到皇宫来玩玩,就让手下的学士们给写一封信。信写完了,有好几大篇纸。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的就火了,说:“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废话,他们也看不懂啊!就两行字,我想你们了,来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顾是回顾,答是复答。“顾答审详”的意思是:回答别人的问题要审慎周详。相反地,我们回答被人问的问题要审慎、要详尽。清宫皇史宬里面保留有全部的清宫档案,我们看到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批复大臣的奏章,朱砂御笔的批字比原奏章的字数还要多上好几倍,尤其是雍正动辄批上数百字,真是苦口婆心,反复叮嘱。可有的批复就三个字“知道了”,显然是嫌他们啰嗦。可见,即使是帝王也一样,既要“笺牒简要”也得“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骸是骨骼,人体有骨有骸,大的骨头叫骨,小的叫骸。现代解剖学证明,人身有骸骨205块,女人比男人多两块,207块。《圣经》上不是说女人取了男人身上的两根肋骨吗?所以女人比男人多两块骨头。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胶质,碳酸钙是大自然固化的二氧化碳,与山石的碳酸钙没有什么不同,如果人体骨骼的胶质不足,特别是老年人骨胶质流失过多,就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与山石自然风化的道理一样。所以补钙并不重要,补充骨胶质才是最重要的。

古人辞官不做,称“乞骸骨”,意思是请皇帝将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吧。这里的骸是“四肢百骸”的缩略语,代指人的整个身体。

“执热愿凉”是说,人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常常有人端着杯热茶不停地吹气,希望它快点凉。这都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共同心理。

两句话连起来,意思是:

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

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快点凉。中国古籍全录

【原文】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译文】

家里有了灾祸,连牲畜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

对抢劫、偷窃、反叛、逃亡的人要严厉惩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释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小牛为犊,父牛为特,“驴骡犊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骇是惊骇,受到惊吓;跃是跳起来了;超是一个跳到另一个前面去;骧是腾跃不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家中的驴子、骡子,大小牲口,惊奔欢跃,东奔西跑。但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我们居家谨慎小心,要注意安全。

每每自然灾害发生以前,人的反应远远不及动物灵敏。如果家中的动物忽然骇跃超骧,像受到惊吓一般,蹦跳不已,你就要小心了,是不是有火山、地震之类的灾害要发生。总之,要你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要严厉惩罚盗贼,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秦汉以前,贼指叛国作乱、危害人民的人,如有乱臣贼子,故有讨贼一称。盗是窃货曰盗,偷人家东西的叫盗。盗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看着别人的器皿流口水,存心不善。秦汉前,把偷窃者叫盗,抢劫财物的叫贼。“偷”字在古文里的意思是苟且、没皮没脸。比如成语“苟且偷生”,不是偷偷地活着,而是该死没死,凑合活着的意思。另外做人不厚道,刻薄也叫偷,如《论语·泰伯》一篇中“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的话。

诛字的本义是声讨、谴责,所以字形从言,所谓“口诛笔伐”是也。引申义为诛灭、剪除,但偏于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让你自己窝囊死,古人说:“千夫所指,无疾而终。”斩是切开晾着,在六书里属于会意字,从车,从斤。古有“车裂”之刑,故从车。斤是斧子,是斩首或腰斩的代言辞,所以诛斩二字要分清,一个诛心、一个杀身是完全不一样的。历史上的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韩非被毒死、谭嗣同被斩首,法家人物虽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身后之事如此惨烈,真是发人深省啊!

有人说,为什么你总是提到秦汉以前呢?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汉以前的文化。那时候人心纯朴、民风淳朴、文风也淳朴。我们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著述,无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纯像百年佳酿一样,入口绵软,回味无穷。汉以后人为的自我复杂,特别是两晋以后,文辞越来越华美,内容越来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韩愈等推崇古文的运动。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既然是寻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华。上古时代文字少,书写工具和刻印条件都差,不是好东西、没有价值,绝对不会费那么大劲刻在竹简上,这个常识我们要有。

“叛亡”在这里主要指的是自己家里的奴仆,古代大宅门家里都有很多下人,院工仆妇、厨子老妈、门房马夫一大堆,都是有契约关系的非自由人。一旦犯了错误、受了处罚,对主人不满、叛亡而去了,就非同小可。这些人因为没有自由身,在外面很难活下去,所以不是跑到官府去诬告主人,就是跑去做强盗,勾结匪类来捣乱破坏。古典小说里这种仆害主的故事太多了,所以说要“捕获叛亡”,要追捕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国家的叛亡分子自然由国家负责,我们读古文,一定不能脱离当时的那个时间与空间。

【原文】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译文】

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绝活,嵇康善于弹琴,阮籍能撮口长啸。

蒙恬造出毛笔,蔡伦发明造纸,马钧巧制水车,任公子垂钓大鱼。

他们的技艺有的解人纠纷,有的方便群众,都高明巧妙,为人称道。

【释义】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这里用四句话,介绍了古代的八个人,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或方便百姓、造福社会,成为人们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第一位是吕布,“布射”是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袁术不和,袁术就派了大将纪灵领兵三万来伐刘备,刘备不敌,只好求助于吕布。本来陶公祖三让徐州给刘备,但吕布硬是占了徐州,欠了刘备的人情。这一次刘备来求,他不能不管,于是就将纪灵请到营中,对他说:“刘备是我兄弟,他的事我不能不管。但是我一向反对人无端厮杀,所以这一次希望能为你们调解。”话毕派人将自己的兵器大戟远远地插在辕门,回头对众人说:“我如射中戟上的月牙支,你们双方就和解,否则就是与我吕布过不去。如果射不中,你们的事我就不管了。”话毕发箭,正中戟支,顿时喝采声雷动,纪灵虽然不情愿,也只好乖乖地领兵走了。

第二位是宜僚,“僚丸”是宜僚抛丸的故事。熊宜僚是楚国人,会一手抛球的绝活儿,类似马戏团小丑扔瓶子、抛火把一类的杂耍。但熊宜僚的手艺可就高得太多了,八个球在空中,一个球在手里,一次就抛九个,还是单手。《丸经·序》里面记载:“昔者,楚庄王僵兵宋都,得市南勇士熊宜僚者,工于丸,士众称之。”楚庄王的军队包围了宋国的都城,但久攻不下。一次双方摆开阵势,又准备拼杀。千钧一发之时,熊宜僚来了。老熊露了一手,在两军阵前抛丸,宋军停战观看,都看傻了。突然楚军掩杀过来,宋军不战而败。

第三位是嵇康,“嵇琴”是嵇康抚琴的故事。嵇康是西晋时的名士,善弹琴赋诗。西晋时有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嵇康是其中之一。嵇康精通音乐,著过《琴赋》,善弹奏《广陵散》,相传是一位异士传授给他的。竹林七仙看不惯司马氏的所做所为,常常借酒醉讥讽司马昭,终于把司马昭惹恼了,要杀嵇康。嵇康面不更色,只要求再弹奏一次《广陵散》,三千太学生上书要求学习这首名曲,遭到朝廷拒绝。嵇康轻抚瑶琴,最后弹了一遍《广陵散》,叹息说:“袁孝尼曾经向我请求学奏此曲,可我没有传授给他。我死之后,此曲绝矣!”后来有人盗了东汉蔡邕的墓,据说从中发现了《广陵散》的曲谱,但一经演奏起来浑然不似绝响之曲,属伪谱无疑。

第四位是阮籍,“阮啸”是阮籍长啸的故事。阮籍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常与刘伶等人借酒抒情,发泄对司马昭的不满。相传阮籍曾在苏门山向一道士学得“啸法”,阮籍听说苏门山有一得道之士,就去访他。道人正在打坐,无论阮籍怎样软磨硬泡,道人也不理他,阮籍无奈只好打道回府了。刚走到半山腰,忽听山上传来长啸之声,阮籍抬头一看,正是道人引吭高啸,声震山谷。阮籍陡然间听懂了道人的啸声,他也悟道了,于是以长啸相和,这就是阮啸的故事。

啸是古代道家一种吐纳练气的内功法门,要运丹田之气,长啸一声,使内气闯三关、过九窍、直冲顶门。禅宗的洞山禅师就会此啸法,郎州刺史李翱是洞山的弟子,他有两首描写洞山禅师的诗,写得很美、很有意境。中国古籍全录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洞山禅师看似松形鹤立、仙风道骨,哪知他一啸声传三十里,其内功之深可见一斑。

第五位是蒙恬,“恬笔”是蒙恬造笔的故事。晋朝崔豹的《古今注》说,蒙恬开始用兔毫竹管造毛笔。蒙恬是秦始皇的大将军,曾领兵驻边,督造修筑万里长城,但是毛笔在他之前就有了,说他发明毛笔似乎欠妥。蒙恬常年在塞北抗击凶奴,打猎捕狼是常有的事,他发现狼毫既柔软又挺直,更适宜用来造笔,于是发明了狼毫毛笔。

第六位是蔡伦,“伦纸”是蔡伦造纸的故事。蔡伦是东汉和帝的常侍,开始时做宫中的杂役,以后负责监制宫廷用具。当时的书信或写在竹简上、或写在锦帛上,前者很不方便,后者又太昂贵了,根本用不起。其时民间已有用麻纤维造的纸,但还是成本高、原料受限制,不能普及使用。蔡伦经过深入观察、研究,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来造纸,公元105年蔡伦造出第一批纸,人称“蔡侯纸”,事例记载于《后汉书》。

第七位是马钧,“钧巧”是名巧马均的故事。马钧是三国时期的发明家,他性巧又善于动脑筋,曾改进织绫机,使丝织效率提高了五倍。他发明了龙骨水车,可以连续提水灌溉,直到今天仍然在使用。他还通过想象力复原了黄帝时代的指南车,并利用水力推动齿轮制造了多种玩具,他制作的木头人能跳舞,奇妙无比,被誉为天下名巧。

第八位是任公子,“任钓”是任公子钓鱼的故事。《庄子·外物》载:“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鳍,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任公子钓鱼是大手笔,鱼线是粗黑绳,鱼饵是五十头牛。他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整整一年也没钓到鱼。有一天,突然大鱼吞饵,牵动钓钩,沉入水下,又突然冒起。一时间,白浪滔天,海水震荡,声如鬼神,震惊千里。任公子得到此鱼,做成腊肉,从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无不饱餐这条大鱼。中国古籍全录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这两句话是对上述八个人的技艺和发明所下的评语。“释纷”是解人纠纷,“利俗”是便利俗民,二者合起来的意思,就是:

他们的技艺或解人纠纷,

或利益百姓,造福社会,

都是高明巧妙,为人们所称道。

说到世间的技艺和人类的发明创造,其目的在于解人纠纷,方便百姓,仅此而已。技术技巧、发明创造,在上古时代既不提倡,也不禁止。因为人不用教还在机谋巧算,动鬼点子,一旦正面加以提倡,人心会越来越诡诈,技术花样越来越多,于国于民都不利。四大发明,中国很早就有了,但始终没有推广应用。现代的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歹毒、越高超,其中影视文化起的作用很大,电视里天天在诲淫诲盗,我们的正面教育根本抵挡不住。认识到这一点,就要关心孩子们每天在看些什么、干些什么,要早早地防止孩子的心灵污染。心灵一旦被污染了,再怎么清理也恢复不到污染前的水平了,所以《千字文》前面才有“墨悲丝染,诗赞羔羊”的教诲,我们千万要注意。

【原文】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译文】

毛嫱、西施年轻美貌,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地笑。

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释义】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毛施”是指毛嫱、西施两个人,这二位是中国成名最早的春秋时期的美人。最早赞美她们的是管子,《管子》书中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庄子也赞叹“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可见沉鱼落雁说的就是这二位。

毛嫱、西施都是越国的美女,其中西施的名气最大,传说她曾帮助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雪耻,灭了吴国。以后西施与范蠡一起泛舟西子湖,双双归隐了。这都是野史小说里的戏词,不可信。实际上,西施是春秋时期人,至少与管子同时代,否则管子怎么能赞她是美人呢?但是勾践灭吴发生在战国中晚期,与管子时代差了280年,这不是“关公战秦琼”了吗?

淑是美、善的意思,女子名字中用淑字的很多。姿是仪态、姿容。淑姿是姿容娇美,从音容笑貌,到体态形质无一不美。工是善于干某事,颦是皱眉头,妍是美丽,笑是笑靥。“工颦妍笑”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说:“西施病心而颦,人见而美之。”《庄子》一书中有三次说到了西施,可见庄子也是个追星族。

西施姓施,父亲是个打柴的樵夫,因家住施家村的西头,其女故名西施。西施长得很娇美,但有心口疼的毛病,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发作起来就手捂心口,皱眉咬唇,样子很俏皮,惹人爱怜。施家村东头有个丑女叫东施,她看“病西施”样子娇美也学着皱眉捂胸,结果更加难看,庄子把她叫做“东施效颦”。

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就是:

毛嫱、西施,姿容姣美,

皱起眉头都俏丽无比,笑起来就格外动人。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年矢每催”的意思,是岁月流逝,每每地催人向老。矢是箭矢,所以有人将此句译为:“时间像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这样解释不能说一点不对,但很不准确,将本来栩栩如生的一句话,弄得生气全无,一点文学上的美感也没有了。

我的解释:矢是漏矢,古代的计时工具用孔壶滴漏,现在故宫的后三宫里还陈设有此孔壶。《汉书》记载:“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可见这里的矢为浮箭是没错的。浮箭上有时间刻度,水滴一落,刻箭就上浮,所以叫做“每催”,频频催促,非常形象。我们随文入观,闭目沉思,仿佛能听到水的滴答声,就像现代钟表的“嗒嗒”声一样。如果翻译成“时间像飞逝的箭一样,一去不回头”就味同嚼蜡了。

“曦晖朗曜”的意思是,太阳的光辉永远明朗地照耀在空中。曦、晖皆为日光,曦为晨光,早晨的阳光叫晨曦;晖是阳光外面的那层晕晕的光圈,朗是明朗,曜是照耀。

【原文】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译文】

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行善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长存,子孙安康全靠你留下吉祥的忠告。

【释义】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璇玑是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北斗星是现代天文学所称的大熊星座,其中的第二颗为天璇星,第三颗为天玑星,此处用璇玑来代表北斗七星。悬是悬挂、悬吊起来的意思。斡是旋转、斡旋。高悬的北斗七星不断地转动着斗柄,就是“璇玑悬斡”。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是天枢、第二颗是天璇,二者连线的五倍距离就是北极星所在的位置。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

要找北斗七星,先要找天上最亮的两颗星,招摇二星,它们在北斗星斗柄的正前方。古人告诫我们不要太招摇,就是借用这两颗星的名字,因为这二位太亮、太抢眼,一眼就可以看到。所以做人不可以太招摇,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晦魄是指月亮而说的,前一句“曦辉朗耀”说的是太阳的光芒,此处再以月亮的光辉与以相对应,修辞上叫做对仗。

前文已经讲过,阴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叫做晦,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阴历每月初始见的月光叫魄,也就是初三的新月。环照就表示月亮由朔、望、晦完成一个回环,周而复始,没有穷尽。明亮的月光永远遍洒人间四海,所以才激起人类无限的遐想。苏东坡就把酒问明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月亮本来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嫦娥早就上去过。古人早就知道月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才说月宫里面有玉兔,我们信以为真,就在八月十五供兔爷、兔奶奶。“兔者吐也”,言月吐日光,也就是月球反射日光,这与兔爷有什么关系?释迦牟尼佛也说过:“月之一日,是我们人间的一个月。”对此我们半信半疑,直到阿波罗登月成功了,才证明释迦牟尼佛说的没错。

指薪修祜

“指薪修祜”的用典,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是脂字的通假,油脂燃烧的时间,比柴草要长得多,所以古代点油灯多用膏,也就是动物脂肪。《楚辞·招魂》上说:“兰膏明烛”,兰膏是加了兰香炼的膏,燃烧起来有香味。庄子说:“烛薪的燃烧是有穷尽的,火却可以一直传下去没有穷尽。”譬喻人的肉体会死亡而人类的生命现象是延续无穷的。

祜是福德、福禄,修祜就是修福、积德。人一生的福报之中,有福、有禄不一样。福是你的享受和你享受的能力,禄是支持你享受的条件包括财富、妻子、儿女等。有福的人不一定有禄,这样的人只能享清福;有禄的人未必有福,不会享福的暴发户有的是。

福禄很难两全,有福有禄又不长命,没寿也是白搭。世间“福禄寿”俱全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所以恭贺别人时才说:“三星高照,福禄寿临门。”真正福禄寿俱全的人历史上大概只有乾隆一人,在位60年,寿命89岁,享了一辈子福,自称“十全老人”。据说他的八字是“子丑寅卯”四正,排列组合正好凑个四正,太难了,比中六合彩还难上一万倍,果真如此,乾隆还真不简单。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只是短短的几十年,上寿百岁不过是36,500天,所以要赶快修你的福德,因为福德是可以传代的,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个传递的通道就是“孝”。前面已经讲过了,祖先之德是通过“孝”这个管道传承的。你不孝,这个管道就断了,祖先修的祜(积累的福德)你就享受不到了,“指薪修祜”的传承就断掉了。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永存,这才是“指薪修祜”的真实含义。

永绥吉劭

前一句“指薪修祜”,是针对自己这一代而言的,它是因;这一句“永绥吉劭”,是针对子孙后代而言的,是果。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栽什么树,就开什么花,这是宇宙间的基本定律,谁也改变不了。如果自己能够利用有生之年,修德积福,子孙万代都会在你这棵大树下“永绥吉劭”。

相反地,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不顾及子孙的利益,现在就吃“子孙饽饽”,让你的子孙们吃什么呢?我们现在不管那一套,重孙子的钱现在都敢给花了,干的都是些绝户事。《元史》上记载,中国人在元代就发现石油可以用来作燃料,并命名“石油”,但是考虑到石油是地球的血脉,不准开采使用,否则对子孙不利。我们现在都像苍蝇一样,急功近利,东挖了西挖,没完没了。早晚有一天,把地球给挖急了,抖一抖就是大地震。

“永绥吉劭”的永是永远、永久;绥是安定、和平;吉是吉祥、幸福;劭是高尚、美好。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就是:

人的一生只有修福积德,

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长存于永久,

子孙后代永远安定、和平、吉祥、幸福,

那有多么美好啊!

【原文】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译文】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应付朝廷委以的重任。

如此无愧人生,尽可以整束衣冠,庄重从容地高瞻远望。

【释义】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矩步是迈着方步,引领是伸着脖子。矩者方也,引者领也。走起路来,伸脖子迈方步,不像鸭公也像鹅太,哪里有美可言呢?古汉语的“矩步引领”就是现代汉语的“昂首阔步”,代表了一个人心胸坦荡无欺,行为正大光明。可以想见,一个内心“常戚戚”的人,一个心中总是“若有所遗”的人,他走起路来如何能昂首阔步呢?

领的本义就是脖子,是后脖子(与项同义),脖子的前半部分叫颈。颈部的左侧是气管、前部是喉管、右侧是颈总动脉。古人性情刚烈,“引颈自刎”是常有的事。但手持宝剑,转圈到脖子后面,“引领自刎”的事还没听说过,也死不了人。

俯仰是一低头、一抬头。廊庙是指朝廷、国家而说的,有一句古话叫“廊庙无才天下求”,就是这个意思。廊在古代指厅堂周围的屋子或有顶的通道。庙是祭祀祖先的宗祠,不是和尚住的地方。“俯仰廊庙”的意思是:你日常的一举一动都要谨慎检点,要像在朝廷上临朝,在祖庙中参加祭祀大典一样,庄严肃穆、恭谨敬畏,不敢有分毫的轻忽之举。

古代天子临朝,庄严肃穆,百官手持笏板,站在陛下,眼观鼻,鼻对口,口问心,无奏对不能抬头。没事瞎寻摸,东看看、西瞅瞅,就有仰面视君之罪,属大不敬,所以不敢随便俯仰。

束带矜庄

束带矜庄的意思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衣冠文物历来是中国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古今中外穿衣服都讲究内外有别,居家的服饰要宽松、舒适,现在讲要休闲。对外的服饰要严整、要符合你的身份。衣冠严整是对他人的尊重,举止从容是对自己的尊重。

人要想不被人欺,先要不自欺。只有先自尊,然后才有被人尊,这是一定的道理。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的动乱中寡不敌众,被乱军杀死。临死前,子路扯扯衣服,正正帽子,从容地说:“君子死,冠不免。”死不怕,但要死的有尊严,古人死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其生时是怎样的要求自己。

束带是整饰衣冠,束的本义是在木头上加绳圈,即捆绑之义。带是绅带的简称。古代的士大夫阶层,在大衣外面要束一条大带,叫绅,所以称士绅。绅的长度是有尺寸限制的,按《礼记·玉藻》所载,“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普通人系的就叫带。

矜是端庄、凝重,如《论语》中所言:“君子矜而不争。”庄是表情严肃、容貌端正。因此“束带矜庄”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表情严肃、容貌端正。

徘徊瞻眺

徘徊是欲进又止、小心谨慎的样子。前面第二部分里面,我们已经讲过,古人做人做事十分谨慎。像曾子一生谨慎,晚年临终前,手脚都不能动了,才招呼弟子到跟前说:“《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马上要断气了,这回可以放松了,再也不用担心了。”

谨慎不同于拘谨,谨慎是将一件事考虑透彻以后再决定做还是不做,一旦决定了就勇往直前。五经之首的《易经》就是教人“洁净精微”,精微就是谨慎,不是胆小怕事。俗话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还不是因为诸葛亮懂《易经》吗?这种大智慧岂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树叶落了都怕砸头的人可以相比的。

瞻是仰视,俗称高瞻;眺是远望,即是远瞩。一个人没有豁达的胸怀,不能高瞻远瞩,就不可能担当重任。换句话说,一个心小量窄、鼠目寸光、斤斤计较的人,一定是事事拘谨、处处避嫌、相貌猥琐。所以说,心地光明坦荡,然后才能昂首阔步;胸怀大志,高瞻远瞩,而后才能担负天下重任。

这四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非常完整了:

昂首阔步,心地正大光明,

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衣冠严整,举止从容。

谨慎庄重,高瞻远瞩。

《千字文》四部分的内容至此已经圆满了,下面四句是结语,也是作者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和交待。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我们在开篇第一讲中已经介绍了,《千字文》是南朝萧梁时期官拜员外散骑侍郎的文学大家——周兴嗣,奉梁武帝的敕诏编纂的。现在文章完成了,要对圣命有个交待,所以说了这四句话。

“孤陋寡闻”是学识浅薄、见闻有限。愚是愚昧无知、顽钝蠢笨,蒙的本义是草木暗昧,此处的意思是昏聩懵瞪、糊糊涂涂之义。等是等候、等待,诮是责备、讥讽、嘲笑。

这四句话是周兴嗣的自谦之词,他说:

“我自己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愚笨糊涂,难复圣命,

只有等待圣上的责问和耻笑了。

至于我的学识嘛,

也就是知道几个谓语助词,

焉、哉、乎、也,仅此而已。”

《千字文》的讲解至此圆满了。如果大家听了欢喜,能够由此升起对传统文化的爱慕之心,对古圣先贤产生油然的敬意,我抛砖引玉的初衷也就算达到了。大家鼓掌,那是因为先人的文章写得好,学问好,功在传统文化。如果大家听了不满意,那是因为我对文章有误解、错解和曲解,过在我个人。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周兴嗣只用了一千个字,我却啰啰嗦嗦地讲了好几天,相差岂止千里?所以《千字文》最后的四句话,我以为正是针对我本人说的,同时也是我想要说的话。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上一篇周易文章:上卷九佳
·下一篇周易文章:上卷八齐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