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道德经注解(五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注解(五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830次 更新日期:2020年9月10日 >>
进入社区
中华国学经典必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注释:真正明白的人,通常不说,会说的人,通常是不明白的。堵上它的缺口,关闭它的门户,挫掉它的锋锐,将复杂的东西条理化,和应于它的光彩,混同于它的尘俗,这称之为玄同。

所以,不可因为得了它就亲,也不可因为得了它就亲,不可因为得了它就获利,也不可因为得了它就有害,所以为天下之贵。
引申:无论对于何事,真正明白了解的人,通常不会对一般的人多说,因为很难去描述。数学家通常不会在超市里谈微积分,物理学家也不会在买猪肉时跟摊主谈量子力学来砍价。而往往高谈阔论,对着一般人大谈的人,往往不是真的明白的。修行要不断的进步,那么就应该先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解决它,平时处事应当少言多行。同时应该磨灭自己的锐气,虚心把复杂的事情都清晰化及条理化,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样就会表现得与常人一样,和其光而同其尘,如大隐之士一般。修行之道,不可有得失之心,这样做不会变得更亲密,也不会变得更这样做不会得利,也不会有害,也不会因为这样就会贵,也不会因为这样就贱。似乎这样无得无失,没有任何意义,但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能成天下之贵。
道德经注解(五十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