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易德轩承接风水装修设计业务,真正风水大师和专业装修设计结合! 2021-9-7
易德轩2024龙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铁笔居士2024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协会成员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国学博览 >> 孩子从小读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先后顺序不同,长大后的结果和命运有什么不同吗?
孩子从小读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先后顺序不同,长大后的结果和命运有什么不同吗?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645次 更新日期:2020年7月22日 >> 进入社区

儿童国学入门书籍推荐

  孩子从小读国学经典的内容与先后顺序不同,长大后的结果和命运也不同。

  经典次第说

  (一)

  关于经典的先后顺序,我们在这里提示一下,大家可以去感受,是不是这样。

  我们现在学习国学,学习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我们要很清楚。

  如果说我们要学孔子、老子,那么,

  我们也要清楚,孔子、老子学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学习孔子、老子,却不学习孔子、老子所学的经典,反而去学孔子的弟子、老子的弟子,甚至连弟子都不是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写的东西,这样我们能够学到孔子、老子的真正的东西吗?

  这是一点思考。

  其二,经典的顺序是非常有讲究的。

  我们非常清楚,儿童学经典,没有难易之分,那为什么不从我们成人认为最难的经典开始呢?

  让孩子一步达到最高峰,接着学其他经典,就会“一览众山小”。

  而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不懂,非要从最简单的经典开始学,等于一开始就让孩子在山脚,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去读更难的经典,就像爬山一样,会越爬越难。

  这是从道理的层面,我们可以进行思考的问题。

  实际的情况,我们也提出来让大家思考。

  我们先读《易经》一两年时间,再读《弟子规》,这是一种方案;

  或者我们先读《弟子规》一两年时间,再读《易经》,这是另一种方案。

  请问:这两种做法有区别吗?

  这两个人的收获会不同吗?

  肯定是不一样的。

  就如爬山,如果一开始就把你抬到高山顶上,以后你慢慢下山,会很容易。

  因为小孩子学习经典没有难易之说,所以一开始把他拉到“山顶”还是“山脚”,对他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

  如果一开始让他学《三字经》《弟子规》,背儿歌,以后越学越难,等长到十几岁,已经有了畏难情绪,再去学《易经》,相对来说就会很难。

  这就是读经次第的问题,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大家自己去体悟,去决定,我们只是引导大家。

  如果我们不认真地思考,人云亦云,就会走错路了还不自知。

  读经读经,你读的是真经吗?

  读典读典,你用的方法对吗?

  古代为什么圣贤辈出?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见不到圣贤出现了?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010-03-30)
儿童国学入门书籍推荐
  (二)

  南怀瑾先生讲得好,秦汉之后的文章,都要少看。

  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大家都清楚在哪里。

  为什么不读“根”,反而喜欢“枝叶”呢?

  这就是伪儒家的一个假命题。

  以《易经》《黄帝内经》为主的读经思想,目前还只有我们这里有。

  下一步,我们还要加进《诗经》《孝经》《道德经》等,这是大家已经熟悉的。

  但以经为纲、以典为常的次第,仍然是许多人不认同的。

  《三字经》里有一段话:“小学终,至四书”“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

  许多人把这段话当成经典,而不思考,《三字经》是什么时代的产物?是什么人所作?如依此次序,孔子他们怎么办?

  我们的方法,是从《易经》开始学,岂不比从小学开始更高明?

  我们也已证明,孩子完全可以难中易结合着学,不需要管哪个先,哪个后。

  不过,如果现在人真能“小学终,至六经”,不成大师也难。“四书”的问题,我以后有时间会和大家交流。

  总之,孔子之后的东西,我们要多些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失去思考,也是因为人各有理,先入为主。

  有些人特别喜欢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就努力去推荐,而我们介绍《易经》,也有人说我们是为了卖教材。

  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一定要多思考,多比较,

  看看古往今来,那些大家们都是学什么,那些圣贤们都是学什么。

  《三字经》,是宋代的作品,因此带有时代的烙印。

  宋代是什么时代呢?就是朱熹尊“四书”的时代。

  “四书”上升到超过“五经”的地位,谓之“四书五经”,显然,这样的次第,是有问题的。

  比如先有父,后有子,所以我们说“父子关系”,如有人提出,是“子父关系”,岂不谬哉?

  学问上也一样,先有老师,后有学生,所以是“师生关系”,如强名之为“生师关系”,岂不谬哉?

  “四书五经”,与此同例,荒谬了上千年,至今余毒不息,害人无数。

  此中道理,闻者能不仔细思量乎?

  我说这段话,不知会引起多少麻烦,但是职责所在,良心所在,如果不告诉大家,不知多少人会被蒙在鼓里。

  不管前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都会勇往直前。

  (2010-7-23)

  (三)

  读《易》与读“书”,可同时,但不可乱次第。

  中华文化,本来就是经先书后,惜只读“四书”者,未明此理,硬要先书后经。

  历史不断前行,后人不断著书立说,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同的解释著作出现。如以书为先,则每个朝代出的著作,都可能作为必要先读之物。

  此等著作,层出不穷,则后世何时得读经哉?

  书不读完,经不可读,经不可读,则《易》不可见。

  大道将废,仁义乃出。然,“四书”去经尚不远,仍有可观者焉,故可以同时阅之,有《易》相助,则可不失其正。

  此《易》之大义,未可先传也。

  中人以下,吾辈岂可言之?

  即或言之,其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中国文化,剥到极处,现在正是一阳来复之机。

  生生不息之谓易,易道来复,此乃天时因缘,非人力所为也。

  所幸我等逢此机缘,得读《易经》,今生唯感恩所有推广经典教育的大德前贤。良机莫失,时不我待,奋起直追,犹未为晚。

  尔曹皆年轻过我,前有赖老师四十读《易》,后有各位贤德你追我赶,中华文化之复兴,非赖尔等之力,岂可得乎?

  (2010-08-17)

  (四)

  经典的次第,我们之前有讲过,现在再补充一下。比如有人看到一座美丽的山,甚觉雄伟、壮丽,因此妙笔丹青,以成佳作,至人处则出以观之,言此山之美、之雄、之壮丽,人亦美之。奈无缘亲见此山,此画亦不能带走,遂如法制作,展丹青之功,摹成此画。此后岁月荏苒、光阴如梭,无数人见画,再画,此山之真面貌已无人知,开始之画亦无人言,唯有那传了又传,画了又画的画,在世上流传。道亦如此,苟不知回至大道本源,那写了又写,传了又传的著作,可曾再觅真正的大道?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其此之谓与!

  这就是经典的次第,只是比喻,未必真切。如能回归那山,起码是那第一次画,为什么不回去呢?非要说最后的画,才是最好的山,其不智若此,奈何哉!

  (2010-08-19)

  (五)

  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很自信地告诉大家,我们给大家的,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以经为主的方式,是正确的;

  以经解典,以经解书,也是正确的方向。

  而目前大多数的推广机构,并不清楚这样的次第,许多是以典解经,以书解经,以至于大多数的机构,并没有推广真正的经,而是让孩子读“四书”,读《弟子规》。次第之害,不可不慎也。

  一旦接受了“书”的思想,思维给框住了,要进入“经”的思想,了解经的大义,将难上加难,几至于不可能。

  很多人用《三字经》做标准,殊不知《三字经》的思想,代表的正是宋代产生的以“四书”为主的思想,而此思想,并非孔子之前的思想。

  试想孔子、老子、庄子等前贤圣人,哪里有读过“四书”呢?

  而“四书”从宋代横空出世,之后还有圣人出现吗?

  所以我反复地、苦口婆心地强调,进入我们育心群的家长,是何等的殊缘,苟不至此,安知读经之次第?

  苟读错经典,孩子一生,岂非从此而废哉?

  专家倡导读经,乃是大德之事,造福万民,但是在读的内容上如果弄错了,方法上如果不正确、不科学,读经是否有益,实难测也。

  苏东坡,世所谓聪明者矣,读书极多,留《洗儿歌》一首,诸位需当记取也。歌曰:“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2010-08-31)

  (六)

  所谓“经”,是里边没有错误的思想,没有多余的文字,圆满、通达,放之四海而皆准,行于日常而不知,是经也。

  经者,常道也,径也,天理也。

  而非经则不免鱼目相杂。

  经读好了,则其他无非是参考书。

  不读经,只读参考书,其谬大矣。

  我们反复强调经先书后,有深意在焉,有大义存焉,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读经之义,不可不察,苟失其义,则吾恐有失道离德之忧。

  (2010-09-04)

  (七)

  现在许多意识到国学经典缺失的人,开始《弟子规》《论语》的实践,只是比不学习经典的人好一些。

  但是《弟子规》《论语》造成的负面结果,现在仍然是很多人不敢讨论的。

  “四书”之害,已达千年,培养了一批固执的、不能自强不息的学者,空有理论,造成读书误国的事实。

  “四书”要学,但不能只学“四书”,不能不懂根本。

  “四书五经”,将“四书”排在“五经”之前,不知多少读书人,从此迷失。

  看看这些教授的实践,全部停留在“四书”里面,再往前他们就没有了。

  包括现在大部分的经典推广机构,也以“四书”为主,“四书”能救国吗?

  还是《易经》能救国?

  英语能救现代医疗,还是《黄帝内经》能救现代医疗?

  “五经”是“四书”的妈妈。试想,妈妈是根本,还是儿子是根本?

  可惜的是,因为格局的问题,很多人随便抓到一本经典,就以为是根本,人云亦云,连是不是真经都没弄清楚。

  (2010-12-28)

  (八)

  不懂经典的先后,是不孝。经典,是二个字,经+典,请问:是经在前面?还是典在前面?如果反过来说“典经”,可以吗?

  我们常说“父子关系”“母女关系”,如果反过来说“子父关系”“女母关系”,可以吗?在经典的次第方面,本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然而,当“四书”跑到“五经”前面,变成“四书五经”时,我们的民族,就完全不懂经典的次第了。

  我们告诉大家,“四书五经”,是错误的,是大逆不孝。

  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六经四书”。经在前面,书在后面,这才是正确的次第。

  中国文化,何以变得庸俗?

  多少读书人,何以变得只有嘴上功夫而没有实践能力?

  现在多少人,还在走着重典不重经的道路?

  还有多少大师,理论一套套,实践的功夫却了了。

  明清产生的一群理论家,号称国学大师,却连一条治国的方略也没有,徒让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得七倒八歪,原因何在?

  国学大师,不是治国平天下吗?何以让中国处处落后挨打?

  几百位国学大师,都是什么大师?都是理论上的大师、实践上的小民!

  他们何以如此?尊“四书”也。如果真正贯通“六经”,中国断不可能如此。今日,推广经典的大师中,又有多少是尊“四书”轻“六经”者?大家宜深思,宜深思!

  《易经》,一部照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巨著,竟然被置于二流,甚至竟然不懂要去学习。我们要学习,也经常受到质疑和干扰。《黄帝内经》,一部让无数人成为大医大德的巨著,我们现在连一部完整的教材都找不到。“国学大师”,听到这个名字,我都想哭。中国,早就没有大师了!堂堂大师,连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没有,叫什么大师!就算不能自强不息,也要做到厚德载物,其广能容,其厚能受!“百无一用是书生”,为什么会这样说?一百个,一个能用的都难找;一个理论家,说一百句话,不知有几句是能用的。

  (2011-01-07)

  (九)

  很多人认为,经先还是典先,问题不大。以前,我是没有明确这个问题的。有人认为,经比较难,不要先,应该典先,会比较容易明白。现在我有必要说明一下。如果大家心中有疑惑,行动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你们能够看到我的用心,如果我的用心能够帮助大家提高认识,那么,我就会非常欣慰。

  某读经流派明确表示,典先经后对经典的学习更有益。所以,根据他们的建议,“四书”先于诸经,与《三字经》里的说法是一样的。我们来看一看房子的建造过程。经,好比是钢筋,起结构的作用;典,好比是水泥、火砖,起丰满、完善的作用。这个比喻,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那么先把结构做好,再做砖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如果先做砖墙,然后再加钢筋,我们会发现,钢筋已经加不进去了。以水泥、火砖为先,造成的结果是很难建成高楼的。

  关于经典的次第,我认为这个比喻是恰当的。之所以有这么多人认为经难,就是因为他们先典后经,先易后难了。这是个学风问题。这个不是现在造成的,从宋朝朱熹以来,“四书”排到“五经”之前,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中国的读书人越来越没有出息,而在“四书”没有排到“五经”之前的时候,在先秦、汉、唐,我们出了很多杰出的人物。

  现在很多专家、教授,仍然受到这个学风的制约,而跳不出来。为什么我可以跳出来呢?就因为我是经典的“门外汉”,没有受到太多的制约。虽然我是先读《论语》,但那是在完全不懂的情况下进行的,之后开始读《易经》,可以说,我是同步进行的。在经典融会贯通的时候,我才发现,真正重要的是经,而不是典。

  其实,经也包括了典的内容、典的精华,比如讲做人、讲君子、讲仁等方面,《易经》中同样大量涉及,但是,典就不一定有经的内容。经,仿佛是大海;典,仿佛是河流。所以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如果我们真正希望孩子成为栋梁之才的话,必须是先经后典。

  近期进行的读经教育实践,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们认为比较难的经,事实上孩子们同样能愉快地接受。而且,喜欢经的孩子明显比喜欢典的孩子多得多,喜欢的程度也要高得多。从读的效果看,读经的孩子更显得自强、活泼;读典的孩子多数给人感觉不阳光、阴气重。喜欢经的成年人与喜欢典的成年人,也有鲜明的区别:读经的开朗、开明,容易接受新思想,胸襟开阔,生活也丰富,精神、物质均较富有;喜欢典的,则固执不化、自大,不接受新思想,理论为主,实践能力弱,甚至不少生活困难。生活中,这种人很多,我认识的不在少数。

  所以,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不要再迷惑。这些道理,不是专家教授会告诉你的,是我们这样的实践者,实践出来的。今天大家听到的这些观点,个人认为价值连城,大家各自受用。如果认为我讲得不对的,也没关系,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

  至于《三字经》,为什么会安排典先经后呢?因为《三字经》产生的年代是宋代,而宋代的主流学问由朱熹确定了。如果我们还不明白经典的次第,中华文化要谈复兴,只能是一场梦。所幸,我们以平民之力举起了《易经》的大旗,跟随我们学习《易经》的家庭已达数千之众,并且跟从者逐年倍增。《易》之生生不息的力量,在经典推广中表现无遗。夫易,广矣,大矣,深矣,远矣,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万物无不化育,千秋咸可被泽。这股力量,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12-12-16)

  (十)

  有人说《弟子规》简单,容易懂,所以我们要先学容易懂的东西;简单的东西、容易的东西都学不了,难的怎么学得了呢?这个是假的概念,非常的假。为什么呢?就像我们的孩子,现在五六岁,他可以喝稀饭,也可以吃大米饭,那你为什么就说孩子一定只能先喝稀饭呢?不是的,其实我们用实践证明,再小的孩子都可以读《易经》。《易经》甚至比其他的还更好读,一点都不难,因为我们不需要孩子理解。

  我们有很多理论解释为什么孩子最容易学《易经》。首先《易经》里面不也是三个字、四个字一句的吗?如“《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不是三个字、四个字吗?跟《三字经》有什么区别?跟《千字文》也没有什么区别呀。还有一个重要原由,是“经”的能量要强得多。小孩子他是有“趋光性”的,像飞蛾一样,他对能量大的东西会自然地亲近,而对那些“规”和“论”则不然。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热议】

·上一篇周易文章:国学入门之必读之书
·下一篇周易文章:儿童学习国学经典的顺序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商城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帮助中心 | 分类导航 | 网站地图 
 
已经成立协会:湖北 武汉 上海 新疆 浙江 宁波 安徽 待成立地方:江苏 南京 苏州 广东 广州 山东 青岛 北京 哈尔滨 广西 沈阳 常州 无锡 杭州 温州 西安 兰州 长沙
历届会议查看:第一届:武汉、第二届:青岛
协会服务热线:13052333439 13166337010 咨询QQ:326741499 416723897 微信:yi_958 ydx85888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协会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周易风水师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