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5年6月18日晚,韩信给萧何留下了这样的字:“日未明兮,小星竟光。运未逆兮,才能隐藏。驴蹄蹇滞兮,身寄殊乡。龙泉埋没兮,若钝无纲。芝生幽谷兮,谁为与探?兰长深林兮,熟识其香?安得美人兮,愿从与游。同心断金兮,为鸾为凤。”“龙泉”剑是韩信祖传之宝剑。乃是韩之二公子韩虮虱所佩带宝剑,三世经韩信父亲传至韩信之手。萧何查军回来,知道韩信离去后大惊,来不及向汉王报告,叫上两名随从,骑马急急追赶,幸天有月色,正好几天前天下暴雨,河水大涨,韩信到达寒溪,正值河水上涨。韩信因此过不了河,被萧何连夜追上。
萧何把韩信安顿好,便立即去见刘邦。此时刘邦正生气,因为有部下报告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正生气,一见萧何,又怒又喜。大骂萧何道:“难道连你也逃走吗?”萧何说:“臣不敢逃,臣追逃者!”“追何人?”“臣追韩信!”刘邦说:“入汉中以来,诸将士逃跑无数,没见你追什么人。如今说追韩信,我会信你吗!”萧何说:“诸将易得,象韩信乃是国士。这样有才干的人,汉王手下独一无二。如果汉王想长居此地,韩信就没什么用。汉王想起争天下,除韩信外汉王手下无人能当此重任。愿汉王自己决定吧!”刘邦说:“我早想东向争天下之意,怎么甘心郁郁而居住在此?”萧何说:“汉王有争天下之心,要用韩信,他就留下;如不用,韩信还是要走。”刘邦说:“既然如此我就封韩信为将军。萧何说虽为将军韩信一样会走。”刘邦说:“难道要封为大将军?”萧何说:“这样才能留住韩信!”刘邦说:既然你这么器重韩信,为了你;我就封韩信为大将军。于是要萧何立即将韩信召来马上封为大将军。萧何说:“吾王素来对属下傲慢无礼,现在拜大将军更要郑重其事才能服众。汉王有心;一要诏告全军;二要筑坛斋戒七日;挑选吉日;刻兵符、大将军印。汉王一一照办。
消息一传出,全军将士纷纷猜测,几位立过战功的将军;如樊哙、周勃、灌婴等将军心里暗暗自喜,以为自己可能要成为汉大将军了。吉日一到,刘邦召集百官诸将。刘邦登上拜将坛台,召来韩信,将大将印、兵符交给韩信,并告诫全军:即日起韩信为汉大将军,管理军机要务,统帅节制所有军马;诸将有违令者,由韩信全权处斩。此令一下,全军将士感到震惊,出呼所有人意料之外,军令又不敢不从。韩信知道众将士心里不服自己,于是当场召集上万将士,下令说:众将士无论职位高低,谁能在一刻间能清楚报出军士数量者,赏赐100斤金,进爵一级,于是众皆跃跃欲试,可是却无人能清楚的报出军士人数。韩信随口一报,经核对准确无误。众将皆不服曰:莫非事先清点好了?韩信乃大笑说:从现在起由汉王亲自变换人数,刚才奖赏还是有效。于是经过了数次的变换,所有将士无人能准确知道兵将人数,韩信却策马走过一次,返回即能准确知道人马多少,经过数次变换皆准确无误。这时连汉王也开始暗暗称奇,却又不知韩信用何方法,此法即是后来众所周知之“韩信点兵”速算。
拜完将几日,连刘邦都感到怀疑。韩信能否担此大将军重任。刘邦召来韩信对他说:“萧丞相多次向我推荐将军,说将军才能过人。不知将军有何妙计教我争得天下?”韩信早就胸有成竹,先谢过刘邦知遇之恩。然后问:“如今东向争天下,主要是项羽吧?汉王自料勇悍威猛能与项王比吗?”刘邦沉默好久才说:“吾不如项王。”韩信起身再拜说:“恕我直言,我也以为大王不如项王。然我曾跟随项王多年;请让我说项王为人:项王乃是盖世英雄,武艺高强,所向披靡,挡霸王者非死即废。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不会任用良将,不会用计谋,所以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话语温柔;谁有病,都亲自拿药问候。到部属有功,应当封赏;刻好印信又藏匿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为天下霸主,不在关中为王,而建都彭城,不听怀王之约,以亲近喜爱来封赏诸侯,为主不公;诸侯见项王迁义帝江南,也回去赶旧主,自己占好地为王。项王每过一地,很残暴,烧杀抢掠,天下百姓都怨恨又不亲附。空有强威之名,虽为霸主,却不得民心,所以说此强易弱。如大王和项王相反,收买人心,任谁是天下勇武,一样能消灭。用攻下城邑分封功臣将士,谁不死命效力。用死命效力将士,攻欲罢战归乡之士,他们何不败散。况且三秦王为原秦将。带秦兵打仗多年,死伤无数;又骗部属投降,到新安被楚军坑杀二十万。秦父老对章邯,司马欣,王翳三人恨之入骨。现楚强令三人为王,秦民无人喜欢。大王攻入武关,秋毫无犯,还除去秦法,与民约法三章。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百姓皆知,如大王起兵向东,三秦可传檄而定。”刘邦听了韩信一席话,如梦初醒、大喜过望。这时候才真正对韩信心诚悦服,相识恨晚。于是传令大宴百官,和韩信同桌吃饭,把自己的食物推让给给韩信吃;宴会完毕又让韩信披上自己的衣服,同坐汉王车在城中游行。韩信非常感激,决心死命效力,以报汉王知遇之恩。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