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易德轩创始人兼首席风水大师【铁笔居士】彭炜珀进入百度百科收录为名人词条 2021-9-2
祝贺易德轩网首席风水师彭炜珀(铁笔居士)应邀成为北大雅博智囊客座教授称号 2021-9-7
易德轩2025蛇年化太岁锦囊及化太岁法事开始接受业务!! 2021-9-2
2025年铁笔居士第三届收徒弟八字、风水教学 2024-12-22
铁笔居士2025龙年精批年运、调理新年家居风水开始了,给你全面提升运势!! 2022-10-19
易德轩公告:“易德轩”已经注册商标,易德轩logo也已经版权登记,请相关侵权单位立即清除相关内容 2022-1-3


 历史文化 说文解字 协会分会 周易人才库 周易书籍 国学博览 证书展示 四库全书_经库 四库全书_史库 四库全书_子库 四库全书_集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学 >> 历史文化 >> “小学生研究直肠癌”奖项被撤:评委常识去哪儿了?
“小学生研究直肠癌”奖项被撤:评委常识去哪儿了?
责任编辑:(易德轩小编) 来源:(国学经典专题文章) 浏览次数:613次 更新日期:2020年7月16日 >> 进入社区

小学生研究直肠癌

  好端端的大赛,不能被乌七八糟的弄虚作假糟蹋了。

  文|熊丙奇

  闹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研究直肠癌论文”事件,有了下文。

  据新京报报道,7月15日,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就“小学生研究癌症论文”一事,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小学组)一等奖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差不多同时,网上流传出该学生父亲的致歉信。致歉信称,因为“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使用了大量生物医学专业术语,给广大网友和媒体造成了困惑与误解,“给大赛组委会、工作单位和家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官方调查、家长道歉、奖项撤销⋯⋯目前看,事件走向无疑契合公众预期。而无论家长所说,还是涉事组委会通报的情况,都印证了公众基于常识的判断不假——这篇论文大概率是“父母做裁缝,孩子穿新衣”,背后存在“靠学吃学”的情况。

  该来的迟早会来。撤销该项目的奖项,意味着纠错式处理正在进行时,这跟公众期望的“严肃处理”同向。但也要意识到,对此事的处理,不能止于撤销奖项。

  涉事家长所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应调查其帮助儿子包装成果报奖的涉嫌学术不端行为,并根据调查结果做出进一步处理。而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还应就这起弄虚作假事件的发生,查清来龙去脉,进行更彻底的处理,也给公众更清晰的交代。

  此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已通过官网宣布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后续将及时向社会反馈相关调查结果。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员会秘书处也在该大赛官网发文称,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

  认定“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厘清了此事中的“真假”定性问题。接下来,显然还应追查,有关方面是如何把“非作者本人独立撰写”的成果“认定”为本人独立撰写的,都有哪些人参加等。

  这里面,涉事家长的确难辞其咎。他在致歉信中用了避轻就重的措辞——从“未充分掌握及领会组委会发布‘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关键信息”,到“过度参与”了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都将事件性质轻描淡写了:身为科研人员,说不懂参赛学术成果的独创性要求,有些站不住脚;而把利用学术资源为孩子谋私说成“过度参与”,和以前有些人把学术抄袭辩解为过度引用并无二致⋯⋯

  从舆论反馈看,对他把故意包装成果参赛解释为无心之失的“致歉口径”,网友并不买账。他所在的研究机构,也宜按学术伦理和规范的要求,对其参与包装报奖成果的行为进行查究。

  认定成果并授奖,则是组委会评审专家的职权。事实上,六年级学生写出专业领域硕博级别研究者才写得出的成果,且他的实验记录里也显示,他从了解“什么叫基因”到获取成果的周期短得匪夷所思,结合这些疑点,对该项目报告是否系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很有必要核查。那为何当初相关评委会专家没有看出来?抑或是看出来之后,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予以放行了?

  一名小学生提交的完全超出其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成果,被评委专家认定为原创成果并授奖,这难免会让有关奖项的严肃性遭遇质疑。这也表明,深查这起父亲利用研究工作之便给儿子包装报奖成果事件,不仅是给所有参赛者诚信教育,也关乎怎么堵住评奖的漏洞,重塑科技创新大赛的公信力。也只有补上漏洞,才能真正发挥大赛激励青少年投身科研,培养科研兴趣。

  好端端的大赛,不能被乌七八糟的弄虚作假糟蹋了。作为科研人员,对孩子揠苗助长还只是教育方式不对,利用学术资源公器荫庇子女则是违规操作、损害社会公平。因此,无论调查还是溯责,都要严肃且彻底。

  颇堪寻味的是,小学生父亲在致歉信中提到一句,“为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他原本早该拿这句话来自警:为孩子包装科研成果,看似帮孩子,实则害孩子,给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也注定健康不起来。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

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易德轩
国学
国学经典 易德轩

易德轩吉祥网 直播教学
铁笔专栏 开运测算
风水装修设计 自助取名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易德轩故事 | 分类导航 
 
手机版 | 电脑版
易德轩周易 2006-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2008325号-4 
来源:易德轩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