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释义】
画饼充饥:充饥:解除饥饿;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空有虚名不实用也比喻以空想来自慰。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辨析】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画饼充饥还有实际的行动;望梅止渴却没有实际行动。
我们来听听它们的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十万大军去打仗。这天天气非常非常热,士兵们都被晒得口干舌燥,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淌。
一个胖胖的士兵说:哎呀~这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盆,快要把我烤干了!
其他士兵们听见后,也纷纷议论起来:是啊是啊~我的汗把衣服都浸湿了,我现在快要渴死了。
士兵:啊~我渴的已经走不动路了~
曹操看见士兵们一个个被太阳晒的东倒西歪,连忙说道:大家就地休息吧,我这就派人去找水源。
可是,不一会,派去找水源的人回来了,他趴在曹操的耳边说:将军,我找遍了方圆十里,根本找不着水源啊。
曹操看着天快要黑了,心想:如果我们不能在天黑之前离开这片荒地,那就危险了!
曹操想了一会,有了个好主意,他大声朝士兵们喊道:将士们,大家打起精神了,在前方不远处就有一片树林!
士兵:树林?树林里有水吗?
曹操:树林里没有水,但是结满了梅子,吃了保证能解渴!
士兵们听见后,纷纷从地上站了起来。
士兵:快起来,快起来,我们快赶路吧,前面有酸酸甜甜的梅子吃!
士兵:啊!我听见梅子,就酸的流口水了~
士兵们来了精神,开始继续赶路了。因为大家流着口水,慢慢的也就不觉得渴了,终于在天黑之前,走到了目的地!
解读: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快支持不住了……
望梅止渴,读音【wàngméizhǐkě】,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近义词】: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
解读: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卢毓是魏国的第二代君王曹睿的一个大臣,他非常有名,曹睿是咱们都知道的曹操的孙子。
曹睿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在选官上面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有一次,他想找一个合适的人当中书郎这个官儿,于是他就让卢毓帮他推荐。
曹睿跟卢毓说了他的要求,他说,你推荐的时候,千万别找那种有虚名的人,有虚名的人呢,就像在地上画了一个饼一样,画出来的饼是不能充饥的。
曹睿的这句原话是:“得其人与否,在卢生尔。选举莫取有名,如画地做饼,不可啖也。”也就是说,选人的时候不要选有名的名士,就像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口字旁一个炎这个字念dàn,但我们也听过“日啖荔枝三百颗”,啖就是吃的意思。
大家觉得他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从他这句话里总结出一个成语,叫做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读音【huàbǐngchōngjī】,意思是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用来欺骗别人。
【近义词】:望梅止渴
【反义词】:名副其实(四)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