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小故事中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细细品读,也许其中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你的处世观点,一个小故事就可以完善你对生活的态度。以下是王老师品国学分享给大家的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神来之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
(二)世恩夜待
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但是,他的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但他们的三弟整日无所事事,还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
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觉得十分反感。陈世恩见此情景,与大哥约定,由他来劝三弟。
当晚,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弟弟没料到是二哥在等他,有点不知所措。“赶快进来吧!外面冷。”
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又溜出去了,仍然是一整天也没有回来,陈世恩和前一天一样,晚上仍在院子门口等弟弟。还给他泡了茶,嘱咐他早点歇息。这下弟弟可有些睡不着了!假如二哥也像大哥那样骂自己几句,自己倒觉得无所谓,但是二哥却半点也没责怪自己。回想起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情形,弟弟觉得脸上有些发烧。
此后连续几天,弟弟在外面开始呆不住了,眼前尽是哥哥深夜翘首企盼自己归家的情形。他对朋友们提出要先告辞,朋友们嘲笑他说:“急什么?难道怕家里的大棒槌吗?”弟弟只好又和他们玩到天黑,赶回家时,二哥又是一脸关切地抚着他的肩头,问他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弟弟不觉羞惭交加,心头一酸,“哇”地一下哭出声来,跪下去对二哥说:“我错了,请二哥责罚!”
从此以后,弟弟像换了个人一样,再也不和那一帮朋友一起混了。在两位哥哥的精心教导下,他认真学习,发奋图强,成了一位德才兼备的人。
智慧小语: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兄弟之间互相扶持才能风雨同舟。一个人如果要劝勉对方,一定要懂得善巧。除了懂得善巧之外,还要让对方能感动,在此基础上晓以大义,才有办法令他悔改。
(三)两个神童
北宋景德年间,两名才华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时推荐给了朝廷。他俩一个叫晏殊,另一个叫做蔡伯俙。
真宗皇帝听说国家出了这样奇异的人才,非常高兴,亲自召见神童,出题考试他俩的才学。若论才学,蔡伯俙与晏殊不相上下;若论品德,却大不一样。蔡伯俙有心要压倒晏殊,一看试题出得容易,立刻眉飞色舞地挥笔疾书。而晏殊见到这个试题恰是自己十天前在家里曾经做过的,就老老实实地对皇帝讲了,并请求另出一个更难的题目。这样一来,蔡伯俙抢先交了头卷。他暗暗笑话晏殊是一个小傻瓜。
真宗皇帝对晏殊、蔡伯俙的答卷都很满意,便破例赐给他俩官职,留在朝廷里伴同皇太子读书。皇太子年纪也很小,性好嬉玩,不愿读书。晏殊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他,惹得皇太子有些生厌。而蔡伯俙小小年纪就学会了迎合,处处讨皇太子的欢心。宫里的门槛很高,皇太子跨不过去,蔡伯俙就趴在地上,用脊背给他垫脚。
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检查皇太子的学业。皇太子做不出文章,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认为这是弄虚作假,高低不答应。蔡伯俙却谄媚地赶写了一篇文章,送给皇太子一字不漏地照抄。真宗皇帝发现文章不像皇太子做的,追问下来,晏殊如实禀告了。这下子更得罪了皇太子,他恶狠狠地指着晏殊的鼻子骂道:“我将来当了皇帝,要杀你的头!”晏殊毫无惧色地回答:“就是杀我的头,我也不说假话,不做假事。”
后来,皇太子长大了。真宗皇帝死后由他继位,当了仁宗皇帝。蔡伯俙自以为和仁宗皇帝关系不错,这下子一定要做大官了,谁知仁宗皇帝却任命晏殊为宰相。蔡伯俙很不服气,去问仁宗皇帝。仁宗说:“当时我年幼不懂事,现在知道应该怎样来识别真正的人才。不错,你和晏殊都颇有才华,可是你为人不诚实,欠正派,让人放心不下。宰相身负国家重任,应该由晏殊这种德才兼备的人来担任。”
智慧小语:人才并不难得,最难得的是德才兼备。古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要求学习文化知识。所谓“德才兼备”,而不是“才德兼备”,即先有了六种“德”以后,再去具备“才”。如果没受过这种教育,长大后虽有一点学问,可是做人很差劲,仍然会处处碰壁。(四)
@-------------------------------------------------------@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